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12-11 19:1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开辟了人类解放的路径

  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不难发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祛魅,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祛魅。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形而上学的结盟,作为现实生活的最高准则,从而实现“抽象”对人的统治,使人被剥削和奴役以及“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其实质是形而上学的资本化以及资本的形而上学化。对此,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对市民社会进行深度解剖,揭示了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资本本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旨在对形而上学进行彻底的清算,以及对资本拜物教的幻象进行无情的揭露,进而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展开解剖,揭开资本主义神秘的面纱,即澄清它的前提,划定它的界限,为现实生活世界祛魅。


  开辟人类解放的路径。循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发展理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旨,也是马克思研究社会“经济事实”的动因和目的所在。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雇佣劳动的本质,进而对人存在的合法性进行追问,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真实存在。他明确指出只有消灭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开展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共产主义运动,才能促使人类社会形态由物的依赖性社会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过渡,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和现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暂时性”,离不开资本自身的“双重性”,即积极的“文明性”和消极的“破坏性”。正因为资本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性,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结果”。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马克思借助于“批判”来体现其政治经济学的精神实质。这一精神实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如对劳动异化、贫富差距拉大、货币化生活、社会消费等现实问题的理解。


  其一,关于异化问题的理解。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完善与发展中,资本存在有其必要性与合法性。资本雇佣劳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资本与劳动对立、贫富差距等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领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处理好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设计好资本与劳动的平衡机制,才能有效地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人是现实生活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资本是现实生活的客体,是人的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这一认识也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所在。


  其二,对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理解。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壮大,一方面,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导致了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不能仅仅从市场经济本身寻求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要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公平效率的原则。这也正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本质要求。


  其三,关于货币化生活问题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人现实生活的价值尺度,一种新的货币价值观念正在形成,进而导致人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因此,我们要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精神转化为实践的需要,剖析资本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要在市场经济中设定“资本”与“人本”的制度坐标,对人的精神生活进行救赎。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如何依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把市场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如商品二因素、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规律等,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获取利润,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马克思这一科学的分析方法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的目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劳动价值、资本、劳动剩余等概念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計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不能改变或决定社会性质,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指导。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方法。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时,马克思明确指出,要从本原处对现实生活中“经济事实”进行还原。对此,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中明确指出,我是在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下对“经济事实”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其实质。这为我们把握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方法。如: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分析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的结合形式下,分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要在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分析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等。因此,我们只有本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分析方法,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以“现实的人”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实践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人的发展程度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为价值旨归,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物轻人”的价值取向依然存在,人本精神仍然相对缺失。因此,我们应当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

  (作者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6JDSZKO3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责编/王坤娜美编/杨玲玲

  来源:人民论坛 2017年5期

  作者:陈道武


上一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中国实践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