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文献综述写完后该写什么

文献综述写完后该写什么

发布时间:

文献综述写完后该写什么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一书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将文献综述归纳为六个推进性的步骤,其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一步:选择主题——从日常兴趣到研究主题 在开始检索文章和书籍之前,你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确保只获取这一范围里的文章和书籍,即便你碰到了其他领域里出色的文献。研究兴趣大多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争端、焦点问题和信念的好奇。兴趣成为驱动研究者展开研究的动因,之后,研究者必须对有关兴趣的阿述进行合适的改写,将其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转化为专业的学术语言。 这个研究主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与其具体的学术领域相联系。使用学科语言、提炼研究兴趣、选择学术观点,这是建立研究主题的必经之路。第一步也是写作过程的开始,你从这里开始写研究日志,它可以使你的想法和计划更清晰明确。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研究主题,从而为第二步指出方向。第二步:文献检索——检索任务和方式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各种检索工具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光盘、网络参考文献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摘录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步:展开论证——为文献综述建立论证方案 浏览每本书和每篇文章,找到这5点内容:与你研究课题相关的主张、结论以及发现术语的定义对相关后续研究的建议现有文献的不足与你研究观点上的分歧开始撰写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前,要进行论证的工作。按照种类和主题将资料分类,发现论点;然后分析资料,了解与主题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绩。要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建立一个针对研究对象的论证方案,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分析这些研究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它们又是否回答了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 成功的文献综述通过有逻辑的论证建立一个论点。论断、语气和推理构成了逻辑性的论证。一个好的论证可以证明论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论断必须建立在可信的证据基础之上,这些证据可以证实你的观点。强有力的证据是从相关的、令人信服的资料中来的。 如果不能胸有成竹地阐明研究课题的论点,就不要开始撰写正式的初稿。第四步:文献研究——进行发现式论证 文献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关于研究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文献研究收集关于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在文献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对通过文献检索所获得的资料中的发现进行审查;其后,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发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结论。05第五步:文献批评——对研究进行阐释 文献批评回答的问题是:就文献研究的结果,“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文献批评要对有关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加以阐释,并探究这些知识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的。当你构思文献批评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基于已有的知识,我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如果 这个答案是清晰的,并且经过了发现式论证的界定,那么你就找到了文献综述的主题,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即对有关主题的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并总结出一个论点。无论是阐释已有知识还是探究新的研究问题,都必须以切实可信的论证来证实主题。第六步:综述撰写——撰写、审核、修改 撰写文献综述成功的关键在于审慎的态度。建构一个明晰有力的大纲,作为整个工作的基础;确保这一大纲对文章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合理安排,并包含足够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写作。分两个阶段完成写作,首先“通过写作增进自身理解”,然后再“通过写作促进他人理解自己”。 写作应从一份尝试性的草稿开始,把研究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视角。把尝试性写作的草稿与研究大纲相结合,为初稿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审核与校对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初稿。 完成这六步,你就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初稿。这一过程的妙处在于,它将“文献综述”这个看上去让人望而却步的庞大工程分解为了简单易行的具体步骤。研究综述介绍案例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文献综述》:本文是一篇关于文献综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一、我国国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起步较晚,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以及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后期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系统论著相继出现 (一)金融工具确认方面,葛家澎教授首开我国金融工具研究先河,其和陈箭深合著的《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1995)提出,随着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必然发生改变,可能的做法是保留权责发生制,但必须对“实现原则”加以修订,同时对会计确认的标准也会有相应修改或补充葛家澎(2000)认为要求在表内确认衍生工具之类的资产和负债的呼声甚高,而现行资产定义似乎己不能覆盖人们期望确认的新的资产和负债既然定义是人给出的,人当然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要素进行必要的修改卿松、李新(2008)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国际比较》中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终止确认方面进行了比较把金融工具的分类,分为初次分类和重分类 (二)金融工具计量方面,黄世忠(1997)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会计是面向世纪的会计模式他指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葛家澎(2000)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多样性和计量的复杂性,试图用一种计量属性来解决财务报表中的计量恐怕是不可能的多种计量属性仍将同时并用,至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仍然是符合财务会计的计量实际谢诗芬(2004)提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 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价值和现值计量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从理论上肯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并未对公允价值具体应该如何在我国进行应用展开具体讨论,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陈小悦(2001)认为由于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中的比例有限,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共存,可能会破坏报表总体的相关性等信息质量特征李荣林(2003)认为对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是公允价值,而非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兼有的混合计量属性常勋(2006)明确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具相关性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必将制约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金融上具的计量还会经历一个以历史摊余成本为主过渡到以公允价值为主的阶段,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不是一蹦而就的陈梅(2012)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绍 FASB和IASC 这两个会计组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此作为我国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借鉴根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一些设想张杰(2009)在《中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中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我国新会计则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笼统地在表外披露的做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采用未来 流量折现法金融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区别在于承受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未来 流量折现法同时,在“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上确认和计量准则也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高度一致,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和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只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混合计量模式的运用在计量方面,我国跟IASC的规定基本上一样,都是混合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跟其他一些计量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国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如何对金融工具进行披露,特别是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工具,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及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Ahned et (2006)选取在颁布之前同时持有已经确认和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银行作为样本,他发现对于已经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对于已经披露的衍生工具而言,价值相关性则并不显著Walter(1995)认为“那些具有合约性质的安排,如果它们的存在会比假如没有它们时对企业在未来提供服务的义务有所增加的话,应该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组成部分Carrollet (2002)研究了一年期间的143个美国封闭式基金公司,发现股价和公允价值正相关 Eccheret (1996)和B(1996)验证了银行按照FAS107披露的1992年1993年的数据样本,分别对1992年至1993年间美国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以考察作为资产和负债持有的金融工具价值相关性他们的研究都表明,贷款净额和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和账目价值之间的差额和股价是相关的,但银行存款和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之间则没有任何相关性对于为何不存在相关性,研究者们也给出了他们的理由:主要是第一,按照美国当时的GAAP,对于活期存款的公允价值估计已经等于其账目价值第二,1992至1993年期间,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披露并不是非常清楚,甚至于都不能表明净头寸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Venkatachalam(1996)对1994年大型银行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控制了所有表内确认金融工具,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显著相关,但其他表外披露的金融工具如不用于资产管理或者仅用于经营目的的金融工具等,如贷款承诺和股价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作者认为这些其他表外金融工具相关的披露并不是规定的非常清楚,仍然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困惑Wong(2000)对《财富》500强中145家制造型企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按照SFAS11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无论采取的是合计的形式,还是分项披露的形式,均没有提供有关外汇风险敞口的增量信息作者认为,对公司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作补充披露可能提供增量信息,进而有助于投资者对此类估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就有了 中国知网

文献综述写完写什么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一书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将文献综述归纳为六个推进性的步骤,其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一步:选择主题——从日常兴趣到研究主题 在开始检索文章和书籍之前,你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确保只获取这一范围里的文章和书籍,即便你碰到了其他领域里出色的文献。研究兴趣大多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争端、焦点问题和信念的好奇。兴趣成为驱动研究者展开研究的动因,之后,研究者必须对有关兴趣的阿述进行合适的改写,将其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转化为专业的学术语言。 这个研究主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与其具体的学术领域相联系。使用学科语言、提炼研究兴趣、选择学术观点,这是建立研究主题的必经之路。第一步也是写作过程的开始,你从这里开始写研究日志,它可以使你的想法和计划更清晰明确。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研究主题,从而为第二步指出方向。第二步:文献检索——检索任务和方式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各种检索工具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光盘、网络参考文献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摘录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步:展开论证——为文献综述建立论证方案 浏览每本书和每篇文章,找到这5点内容:与你研究课题相关的主张、结论以及发现术语的定义对相关后续研究的建议现有文献的不足与你研究观点上的分歧开始撰写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前,要进行论证的工作。按照种类和主题将资料分类,发现论点;然后分析资料,了解与主题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绩。要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建立一个针对研究对象的论证方案,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分析这些研究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它们又是否回答了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 成功的文献综述通过有逻辑的论证建立一个论点。论断、语气和推理构成了逻辑性的论证。一个好的论证可以证明论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论断必须建立在可信的证据基础之上,这些证据可以证实你的观点。强有力的证据是从相关的、令人信服的资料中来的。 如果不能胸有成竹地阐明研究课题的论点,就不要开始撰写正式的初稿。第四步:文献研究——进行发现式论证 文献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关于研究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文献研究收集关于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在文献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对通过文献检索所获得的资料中的发现进行审查;其后,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发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结论。05第五步:文献批评——对研究进行阐释 文献批评回答的问题是:就文献研究的结果,“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文献批评要对有关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加以阐释,并探究这些知识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的。当你构思文献批评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基于已有的知识,我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如果 这个答案是清晰的,并且经过了发现式论证的界定,那么你就找到了文献综述的主题,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即对有关主题的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并总结出一个论点。无论是阐释已有知识还是探究新的研究问题,都必须以切实可信的论证来证实主题。第六步:综述撰写——撰写、审核、修改 撰写文献综述成功的关键在于审慎的态度。建构一个明晰有力的大纲,作为整个工作的基础;确保这一大纲对文章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合理安排,并包含足够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写作。分两个阶段完成写作,首先“通过写作增进自身理解”,然后再“通过写作促进他人理解自己”。 写作应从一份尝试性的草稿开始,把研究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视角。把尝试性写作的草稿与研究大纲相结合,为初稿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审核与校对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初稿。 完成这六步,你就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初稿。这一过程的妙处在于,它将“文献综述”这个看上去让人望而却步的庞大工程分解为了简单易行的具体步骤。研究综述介绍案例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文献综述》:本文是一篇关于文献综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一、我国国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起步较晚,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以及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后期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系统论著相继出现 (一)金融工具确认方面,葛家澎教授首开我国金融工具研究先河,其和陈箭深合著的《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1995)提出,随着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必然发生改变,可能的做法是保留权责发生制,但必须对“实现原则”加以修订,同时对会计确认的标准也会有相应修改或补充葛家澎(2000)认为要求在表内确认衍生工具之类的资产和负债的呼声甚高,而现行资产定义似乎己不能覆盖人们期望确认的新的资产和负债既然定义是人给出的,人当然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要素进行必要的修改卿松、李新(2008)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国际比较》中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终止确认方面进行了比较把金融工具的分类,分为初次分类和重分类 (二)金融工具计量方面,黄世忠(1997)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会计是面向世纪的会计模式他指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葛家澎(2000)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多样性和计量的复杂性,试图用一种计量属性来解决财务报表中的计量恐怕是不可能的多种计量属性仍将同时并用,至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仍然是符合财务会计的计量实际谢诗芬(2004)提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 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价值和现值计量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从理论上肯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并未对公允价值具体应该如何在我国进行应用展开具体讨论,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陈小悦(2001)认为由于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中的比例有限,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共存,可能会破坏报表总体的相关性等信息质量特征李荣林(2003)认为对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是公允价值,而非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兼有的混合计量属性常勋(2006)明确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具相关性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必将制约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金融上具的计量还会经历一个以历史摊余成本为主过渡到以公允价值为主的阶段,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不是一蹦而就的陈梅(2012)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绍 FASB和IASC 这两个会计组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此作为我国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借鉴根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一些设想张杰(2009)在《中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中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我国新会计则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笼统地在表外披露的做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采用未来 流量折现法金融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区别在于承受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未来 流量折现法同时,在“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上确认和计量准则也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高度一致,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和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只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混合计量模式的运用在计量方面,我国跟IASC的规定基本上一样,都是混合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跟其他一些计量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国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如何对金融工具进行披露,特别是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工具,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及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Ahned et (2006)选取在颁布之前同时持有已经确认和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银行作为样本,他发现对于已经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对于已经披露的衍生工具而言,价值相关性则并不显著Walter(1995)认为“那些具有合约性质的安排,如果它们的存在会比假如没有它们时对企业在未来提供服务的义务有所增加的话,应该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组成部分Carrollet (2002)研究了一年期间的143个美国封闭式基金公司,发现股价和公允价值正相关 Eccheret (1996)和B(1996)验证了银行按照FAS107披露的1992年1993年的数据样本,分别对1992年至1993年间美国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以考察作为资产和负债持有的金融工具价值相关性他们的研究都表明,贷款净额和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和账目价值之间的差额和股价是相关的,但银行存款和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之间则没有任何相关性对于为何不存在相关性,研究者们也给出了他们的理由:主要是第一,按照美国当时的GAAP,对于活期存款的公允价值估计已经等于其账目价值第二,1992至1993年期间,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披露并不是非常清楚,甚至于都不能表明净头寸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Venkatachalam(1996)对1994年大型银行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控制了所有表内确认金融工具,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显著相关,但其他表外披露的金融工具如不用于资产管理或者仅用于经营目的的金融工具等,如贷款承诺和股价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作者认为这些其他表外金融工具相关的披露并不是规定的非常清楚,仍然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困惑Wong(2000)对《财富》500强中145家制造型企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按照SFAS11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无论采取的是合计的形式,还是分项披露的形式,均没有提供有关外汇风险敞口的增量信息作者认为,对公司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作补充披露可能提供增量信息,进而有助于投资者对此类估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为什么写综述从一篇文献开始,看几篇相关文献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个切入点就开始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看文献,针对不同问题有选择性的看。之后实验完成,整理成文章发表的时候,为了写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献。开题 - 实验 - 发表,每个步骤都要看文献,这是我的科研过程。但这些步骤里看文献是不全面的,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到解决一个问题结束,涉及到的都是具体的文献。如果要对整个课题方向全面把握,写一篇综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研究后,写综述文章有以下几个好处:大的方面,能够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通过详细的、全面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这个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其次,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升华。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问,此时的大量阅读对自己的固有知识是一个归纳升华的过程。写完应该有顿悟之感。再次,对以后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写完综述后,通过对整个课题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是热点、哪些是难啃的骨头,是制约课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设计以后的实验时就能有的放矢。小的方面,综述也是一篇文章呢。现在国内评估要看个人成果,综述也是一种发文章的方法。另一个方面,能够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来讲,综述文章的引用次数相对研究文章高,因此也就扩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准备工作之文献检索在开始写综述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是文献检索。虽然经过 "开题 - 实验 - 发表" 三个阶段的阅读,可能存储有足够的知识点,这对你的实验有用,这还不够一个综述文章。综述文章要全面,要综合概况所评述的问题,因此,详尽的文献检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说的全面不是说把几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载下来读一遍,这样工作量太大了,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经被总结过了。因此,找几篇综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此处的全面是指多换几个关键词检索和多换几个数据库检索。先说关键词,每个作者倾向的关键词不同,而且新兴领域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术语时,更需要多换几个关键词了。再说数据库,因为每个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这里重要的检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会收录比较全面的信息,但会比专门数据库晚(晚多长时间不清楚,Pubmed 会晚几个月,Scopus 更新快些)。还有两个小技巧来获得相关文献。一是所读文章中引用的文献,这个好理解,文后的参考文献就是。另一个是看哪篇文章引用了所读文章,这也是相关文献。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个引用次数,点开里面就可以看到哪篇文章引用了此篇文章。通过以上几个方法,才能找全相关的文献。准备工作之大量阅读找全文献后,下一步就开始读了。首先,没必要全部通读,这样耗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但是,近两年的文章要通读。两年,对比较热的领域来说是一个合理的综述文章的时间点。这两年的文章要通读,重点读,也是综述的重点所在。不通读不足以知晓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通读就写综述有点不负责任。两年前的文章没必要通读,因为,可以从近两年的文章中的前言部分读到对这些文章的评述,也可以从综述文章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文章着重读摘要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对某一个问题针对性阅读。文献的阅读方法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去查。我的导师教导我读书要辩证去读,在思考中记忆,不要在书上涂画。不否认这种方法适合聪明的大脑。我资质愚钝,试行几年之后,脑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却没有文字,结果连我赖以凭借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写写划划也丢失了。对于我,更适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适合我的德国同事们。他们把文献用 A4 纸打印出来,在重要的语句上用高亮笔划出。读完之后抄录到 A5 纸上,订到原来的文献上,作为精选。这个摘录是对你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铺垫,或者是已经在你记忆中了。“高亮笔划出 + 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记忆。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你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你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你的知识储备少,一篇文章的知识点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你的读书笔记需要分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与其他知识的管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得需要另辟一篇博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仅对文献的管理进行说明。文献的管理在下载了上百篇文献之后,文献的管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十个八个人的小公司,老板一个人可以兼职财务、人事、市场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足以让你忙的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专业人士能够轻松处理让你手忙脚乱的杂事。对于文献管理,Endnote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地组织起来,给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供 DOI,Endnote 也能做到。Endnote 在文章编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论文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法见王超的《ENDNOTE 使用方法,常用!》。虽然电子版很方便,我还是倾向于阅读用纸版。一是看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疼,大脑容易木化,陷于僵滞的状态;二是多动手,有助于记忆。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仅仅使用一根手指头:是指双击打开或关闭和滚动滑轮翻页。除了食指,整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一动不动。眼睛慢慢变成像死鱼眼一样,拉直了视线,呈现出发呆的神态来。这种阅读方式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阅读,偶尔查阅还行。我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统一编号(跟 Endnote 一致,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编号)后打孔,放入活页文件夹。活页夹和打孔器见图片。这里也提一下活页文件夹。这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个求学过程中闻所未闻,未见任何同学使用过。大家都是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摞在桌头上。文件多了经常滑落下来洒一地。更难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码整齐,也不能随手取出想要的文献。直到在歌德学院学德语才第一次接触文件夹。当时报名时,一人发一个活页文件夹,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师发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后放入。而且还可以用隔页分类存档不同内容的资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夹,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齐。在实验室里,导师应该给每个研究生配发活页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而且学生毕业后,可以把文件夹和打印的文件同时收回,留给后续的学生使用。从而,既利于科研又避免浪费。文章的架构文献的阅读是一个从“无可非议”、“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无事生非”的过程。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对看的任何内容都是“无可非议”。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观点较多了,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文章而确定某种方法完全胜过另一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从而达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过足够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够做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这时候就达到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境界。综述文章,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论述自己的观点。大是大非也还只是综合的一步,应该更进一步,通过对“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法,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展前景的建议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实验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鲜明的例子是,赵立平历时两年增删二十多次才写出为未来 5-10 年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如果阅读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大是大非”的经济,即可提笔写作了。写作,要先搭框架,对所要综述的内容分门别类,不断细分。分的越细越好,至少要三级,三级标题下还可能有四级五级标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框定要综述的问题,缩小范围。不要让自己的写作“随兴所至”而偏离了方向,失了重点。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是写书,没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宽全面的讨论,所以要限定自己综述的范围。@写作压力小。想到写一篇文章时,会联想到“写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阅读一百篇文献”,一霎那压力倍增,而且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细分之后,所要想的仅仅是对某个方法的某个参数进行讨论,只需一个小段落的文字。这样简单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没有太大压力。@有条不紊。所有要讨论的问题列在那里,就像一个 TO-DO LIST,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件一件来,有条不紊,进度非常直观。写作的小细节文章细分成一个一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动手完成每个小段落了。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非常有效。@注重写作的连贯性:写作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写 A 问题时去思考 B 的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对 B 问题有用的材料;另一层意思是,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 B 问题存在的错误、疏漏或者其他。这个时候,不要停下来,只需要用便签备注一下(我习惯使用 ONENOTE 做备注还收集材料),备注完之后,继续对 A 问题的写作,直到完成。再回过头来,整理 B 问题。@二次文献:为了论证一个结论,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题之外的文献,或者需要从文献引用的文献里去找论据,是谓二次文献。对文献中引用他人的数据有必要去查证,避免错引文献和错引数据。@图片处理:一是图片的版权,这个不用担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编辑会去搞定;二是图片的质量。从其他文献中摘取图片时,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这样图片的分辨率不够。应该用 PHOTOSHOP 打开 PDF 文件,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再另存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绘制的图,千万不要用 PPT 的“图片另存为”功能,那个分离度太弱了。应该讲 PPT 另存为 PDF,然后用 PHOTOSHOP 处理。@参考文献的修改。前期写作的时候,必须使用 ENDNOTE 对插入 WORD 中的文献进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经成型,ENDNOTE 已经导出参考文献了,经过其他作者修改后,要增删参考文献。增删一个文献,其他文献的索引号都要变更。这个时候容易出错。我使用以下方法:对每个要改动的文献索引后加“*”标注;“*”后加上新的参考文献索引号;使用查找功能确认每个需要改动的文献都与“*”相连(应该出现两次,比如增加一个参考文献 121,122 应该有两个,121*122,122*123,即是 121 变为 122,122 变为 123);删除“*”和前面的索引号。改变完成。@英语句子,短句比长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语从句太多,能把人给绕晕了。文章的亮点一个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货”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写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载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哪个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为什么?从个人引用文章的习惯看来,以下文章会被引用:@第一篇文章:本领域的开山之作,不引用没天理;@里程碑式文章:文章达到一个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进展,是要引用的;@讨论的是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引用有总结性结论的句子,比如某个技术的优点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文章采用了某方法。如果你的综述里能提供这些内容,必定会增加他引次数。前面三个干货,是研究型文章干的事,后面这两个也不容易。第一个要你自己概况总结,第二个要统计大量的数据。备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对初次写综述的科研人员做个参考。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该写什么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不难的,我指的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应该写什么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什么是综述?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综述是查阅了医学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综述对作者和读者确定科研课题、把握研究方向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新知识、 新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综述以其对知识的整合性和丰富的信息含量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 “综述” 开辟栏目的期刊也越来 越多, 但综述性论文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综述的写作及编辑加工水平在某些方面亟待提高。  那么综述应该怎么写?具体有哪些写作步骤呢?  选定题目  选题是首项任务,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 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着、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着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您在写综述时要注意一下要求以及综述对格式的要求: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着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前言用 200~300 字的篇幅,提出问题, 包括写作目的、 意义和作用, 综述问题的历史、 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写完文献综述后干嘛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一书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将文献综述归纳为六个推进性的步骤,其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一步:选择主题——从日常兴趣到研究主题 在开始检索文章和书籍之前,你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确保只获取这一范围里的文章和书籍,即便你碰到了其他领域里出色的文献。研究兴趣大多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争端、焦点问题和信念的好奇。兴趣成为驱动研究者展开研究的动因,之后,研究者必须对有关兴趣的阿述进行合适的改写,将其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转化为专业的学术语言。 这个研究主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与其具体的学术领域相联系。使用学科语言、提炼研究兴趣、选择学术观点,这是建立研究主题的必经之路。第一步也是写作过程的开始,你从这里开始写研究日志,它可以使你的想法和计划更清晰明确。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研究主题,从而为第二步指出方向。第二步:文献检索——检索任务和方式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各种检索工具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光盘、网络参考文献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摘录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步:展开论证——为文献综述建立论证方案 浏览每本书和每篇文章,找到这5点内容:与你研究课题相关的主张、结论以及发现术语的定义对相关后续研究的建议现有文献的不足与你研究观点上的分歧开始撰写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前,要进行论证的工作。按照种类和主题将资料分类,发现论点;然后分析资料,了解与主题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绩。要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建立一个针对研究对象的论证方案,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分析这些研究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它们又是否回答了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 成功的文献综述通过有逻辑的论证建立一个论点。论断、语气和推理构成了逻辑性的论证。一个好的论证可以证明论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论断必须建立在可信的证据基础之上,这些证据可以证实你的观点。强有力的证据是从相关的、令人信服的资料中来的。 如果不能胸有成竹地阐明研究课题的论点,就不要开始撰写正式的初稿。第四步:文献研究——进行发现式论证 文献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关于研究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文献研究收集关于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在文献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对通过文献检索所获得的资料中的发现进行审查;其后,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发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结论。05第五步:文献批评——对研究进行阐释 文献批评回答的问题是:就文献研究的结果,“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文献批评要对有关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加以阐释,并探究这些知识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的。当你构思文献批评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基于已有的知识,我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如果 这个答案是清晰的,并且经过了发现式论证的界定,那么你就找到了文献综述的主题,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即对有关主题的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并总结出一个论点。无论是阐释已有知识还是探究新的研究问题,都必须以切实可信的论证来证实主题。第六步:综述撰写——撰写、审核、修改 撰写文献综述成功的关键在于审慎的态度。建构一个明晰有力的大纲,作为整个工作的基础;确保这一大纲对文章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合理安排,并包含足够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写作。分两个阶段完成写作,首先“通过写作增进自身理解”,然后再“通过写作促进他人理解自己”。 写作应从一份尝试性的草稿开始,把研究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视角。把尝试性写作的草稿与研究大纲相结合,为初稿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审核与校对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初稿。 完成这六步,你就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初稿。这一过程的妙处在于,它将“文献综述”这个看上去让人望而却步的庞大工程分解为了简单易行的具体步骤。研究综述介绍案例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文献综述》:本文是一篇关于文献综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一、我国国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起步较晚,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以及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后期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系统论著相继出现 (一)金融工具确认方面,葛家澎教授首开我国金融工具研究先河,其和陈箭深合著的《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1995)提出,随着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必然发生改变,可能的做法是保留权责发生制,但必须对“实现原则”加以修订,同时对会计确认的标准也会有相应修改或补充葛家澎(2000)认为要求在表内确认衍生工具之类的资产和负债的呼声甚高,而现行资产定义似乎己不能覆盖人们期望确认的新的资产和负债既然定义是人给出的,人当然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要素进行必要的修改卿松、李新(2008)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国际比较》中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终止确认方面进行了比较把金融工具的分类,分为初次分类和重分类 (二)金融工具计量方面,黄世忠(1997)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会计是面向世纪的会计模式他指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葛家澎(2000)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多样性和计量的复杂性,试图用一种计量属性来解决财务报表中的计量恐怕是不可能的多种计量属性仍将同时并用,至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仍然是符合财务会计的计量实际谢诗芬(2004)提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 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价值和现值计量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从理论上肯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并未对公允价值具体应该如何在我国进行应用展开具体讨论,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陈小悦(2001)认为由于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中的比例有限,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共存,可能会破坏报表总体的相关性等信息质量特征李荣林(2003)认为对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是公允价值,而非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兼有的混合计量属性常勋(2006)明确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具相关性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必将制约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金融上具的计量还会经历一个以历史摊余成本为主过渡到以公允价值为主的阶段,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不是一蹦而就的陈梅(2012)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绍 FASB和IASC 这两个会计组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此作为我国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借鉴根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一些设想张杰(2009)在《中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中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我国新会计则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笼统地在表外披露的做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采用未来 流量折现法金融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区别在于承受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未来 流量折现法同时,在“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上确认和计量准则也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高度一致,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和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只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混合计量模式的运用在计量方面,我国跟IASC的规定基本上一样,都是混合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跟其他一些计量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国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如何对金融工具进行披露,特别是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工具,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及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Ahned et (2006)选取在颁布之前同时持有已经确认和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银行作为样本,他发现对于已经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对于已经披露的衍生工具而言,价值相关性则并不显著Walter(1995)认为“那些具有合约性质的安排,如果它们的存在会比假如没有它们时对企业在未来提供服务的义务有所增加的话,应该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组成部分Carrollet (2002)研究了一年期间的143个美国封闭式基金公司,发现股价和公允价值正相关 Eccheret (1996)和B(1996)验证了银行按照FAS107披露的1992年1993年的数据样本,分别对1992年至1993年间美国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以考察作为资产和负债持有的金融工具价值相关性他们的研究都表明,贷款净额和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和账目价值之间的差额和股价是相关的,但银行存款和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之间则没有任何相关性对于为何不存在相关性,研究者们也给出了他们的理由:主要是第一,按照美国当时的GAAP,对于活期存款的公允价值估计已经等于其账目价值第二,1992至1993年期间,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披露并不是非常清楚,甚至于都不能表明净头寸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Venkatachalam(1996)对1994年大型银行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控制了所有表内确认金融工具,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股价显著相关,但其他表外披露的金融工具如不用于资产管理或者仅用于经营目的的金融工具等,如贷款承诺和股价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作者认为这些其他表外金融工具相关的披露并不是规定的非常清楚,仍然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困惑Wong(2000)对《财富》500强中145家制造型企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按照SFAS11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无论采取的是合计的形式,还是分项披露的形式,均没有提供有关外汇风险敞口的增量信息作者认为,对公司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作补充披露可能提供增量信息,进而有助于投资者对此类估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回答 您好鸭!很高兴能认识你并能为您解决问题,因为找资料和分析答案需要一定时间的请您耐心等待好吗,有答案我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的呢,希望您理解,请您稍等一会儿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在确定论文选题时,结合其他文献的观点、研究及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根据自己对参考文献的认识,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文献综述的字数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第一,必须是最新几年的,第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引用不需要太多,根据各学院要求与自己的论文要求所定,一般为13篇左右。给大家看一下大概框架。 结尾部分也是总结部分,它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祝您生活愉快!同时觉得回复很满意的话可以给个赞,谢谢亲! 提问 一般结尾是多少个字 回答 结尾尽量控制在150个字左右差不多了呢 提问 一般这种参考文献在哪里找啊? 回答 知乎,还有各大回答的平台,浏览器,百度都可以找到 呢 提问 好的 拜拜 更多10条 

  • 索引序列
  • 文献综述写完后该写什么
  • 文献综述写完写什么
  • 文献综述该写什么
  • 文献综述应该写什么
  • 写完文献综述后干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