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书和期刊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书和期刊

发布时间: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书和期刊

经济管理文摘》不错,《销售与市场》,如果是施工企业一定要看《施工企业管理》。管理类的杂志好的少之又少,最好看报。

<世界经理人>

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 通常的来讲, 您需要七个方面的知识: 金融, 会计, 运营, 营销, 企业文化,和道德 通过这个思维, 我想向您推荐四本书这四本书包括了以上的所有方面 我在为您选择书的时候, 我都非常注意该书是否在讲述一个故事 因为我认为在故事中, 您会得到更多的更有价值的领悟 营销:<中国最牛的营销大师史玉柱>作者:梅朝荣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广告, 而脑白金这广告总是在脑子里忘不掉 因为这广告太傻了 可你可知道脑白金给中国的老年人们确实带来了很好的健康补给, 成功的占据了大半个给中国的补品市场 这本书给你让您了解到更多的成功营销背后的故事, 通过故事, 它为您讲述了一套逻辑思维, 一套哲理 我认为特有的哲理和思维是一个成功企业管理者必不可少的 运营:<目标>作者: Eliyahu Goldratt (戈拉特)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 彻彻底底的给你讲述了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营 也许你以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想过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营, 这本书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教给你了一套新的运营的哲学理论 这套理论指出了现在市场中很多生产企业看问题的弊端和短浅, 让我们对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有了新的概念 我本人是非常喜欢运营的, 我相信运营是门艺术而不是技术 这本书我喜欢是因为它通过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给我阐述了一段哲理 我们明白这个哲理后, 我们会发现, 很多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太在意技术了, 而忘记了技术和手段背后的哲学 这本书透彻的分析了运营, 颠覆了人们以往对运营生产的概念, 我相信您一定会喜欢 文化:<阿里巴巴神话: 马云的美丽新世界>作者:孙燕君 作为企业管理者, 我相信您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人事了 一切事情都会跟人事有关系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我感觉与其将这本书看作一本创业励志书, 不如将它看作一本讲述团队合作的书 作为一个企业, 内部团队是最重要的 读完了这本书后, 我相当钦佩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我也渐渐的明白了为什么马云一直骄傲的说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 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科书都要好看, 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十多年的活生生的梦想, 活生生的人物, 和活生生的事情 这些东西是骨子里教育人的 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故事让我从骨子里改变了自己的团队作风, 让我从骨子里开始欣赏团队 我像您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这本书一定会给您在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启发, 帮助您更好的管理您的企业金融, 会计, 和道德: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安然公司破产记作 者:Bethany McLean, Peter Elkind这本书给您讲述了在雷曼公司之前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公司的故事 这就是安然, 当年它是多么的不可一世,多么的成功 可是这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很黑暗的阴影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的有趣, 很有意思的会给您补充很多的金融和会计方面的知识 而这本书的线索所指, 却不光是金融和会计, 而是道德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道德 这本书非常教育人, 它阐述了一个背后的道理: 商业的决定的背后都有道德的影子, 谁咎由自取, 谁好自为之, 背后的故事都是道德 道德方面的模糊就会导致你在金融和会计方面做出混淆自己的决定, 最后让您用破产的代价换来短期的数字上的优越 这就是这本书所讲的大意, 看似简单, 但却非常的复杂 这本书我认为是我看过写安然公司的最好的一本书, 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非常的耐人寻味 我希望您能喜欢 好了这就是我为您推荐的四本书 我希望您有机会能够去读读这4本书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好了, 讲述了很多的故事, 哲理, 和道理 这些东西我认为是教科书讲述不出来的 (转载)

中外管理哈佛商业评论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论文

一、企业盈利模式概述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盈利则主要来自于企业所选择的盈利模式。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赖以生存及盈利的市场经营运作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有五大要素,即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利润源是指企业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群体,也就是客户或目标市场;利润点是指企业可以获取利润的产品或服务,也就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产品或特色服务;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营销手段、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也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业务或经营活动;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其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就是企业所采取的能够让自身保持领先或较大市场份额的竞争手段;利润家是指企业内对企业如何赢利,具有极强的敏感和预见性的人,也就是企业内具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上述五大要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企业的内力和外力两类,几乎所有企业的盈利模式都是以某一两个要素为核心的各要素不同形式的组合。某些企业拥有良好的利润点如拳头产品,Know-How或专有技术;某些则拥有高瞻远瞩的利润家如海尔的张瑞敏;某些可能是掌握着重要的利润源如奢侈品消费群体;或者是几个要素的组合。如何使企业获取理想可观的利润,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完善并调整盈利模式,则取决于企业对其客户、资源、市场、资金以及经营者的占有和掌控。盈利模式,实质上体现了三个核心竞争,即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二、中小型贸易企业常用的传统型盈利模式贸易企业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盈利模式,也就是靠从购销差价即低买高卖上获取利润的办法来实现盈利。可用的几种类型分别是零买零售、零买整售、整买整售等以直接差价销售、存货差价销售或集中采购/集中销售从供货商获取优惠政策等方式,博取市场差价而盈利。三、中小型贸易企业传统型盈利模式常见弊端和缺陷(一)客户群体及市场开拓有限,除特殊行业有自己特定的较为稳定的目标市场和最终用户外,其他基本上很难形成,即利润源建立有限。(二)所掌握的产品或者资源有限,除挂靠实体经济,实现关联交易外,贸易企业基本上都不具备自己成熟的定型产品或特色服务,即利润点建设不够。(三)以开展资源推动型或资金推动型的业务活动为主,自身很难建立成熟的销售渠道或者大物流的运行条件,经营模式等单一,即利润杠杆的作用不甚明显。(四)欠缺有效的竞争手段,也就是欠缺针对不同竞争对手或者不同市场及经济环境变化所应采取的有效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即利润屏障构建不扎实。(五)经营团队的打造常常欠缺,缺乏长远的企业战略的支撑,经营者多注重短期经营效果,少注重长远发展,即利润家欠缺。四、中小型贸易企业可采取的几种新的盈利模式(一)电子交易。在各种日益成熟的电子交易系统上采购和销售,一是可以摆脱现货交易的传统模式束缚;二是实现了物流与商流的分离。交易行为规范,具有防范风险功能。同时,还可以巧用期货市场的远期套保等功能,应对价格“倒挂”。(二)专业做好物流加工配送。完善采购、运输(含仓储、装卸)、销售和服务等各环节。选择并联合行业内大型生产或加工企业,使贸易业务链延伸至物流与配送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性特色服务。(三)整合新生资源。利用地方或地域优势,既要整合传统观念上的资源,更要整合新观念上的新型资源及其衍生品和新生市场。通过资源的导入,占领先机。(四)大品牌专业代理。做行业大品牌的专业代理或特许经营。精心做好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注重其本身及产品的稳定性、还要注重其品牌和质量的稳定性,更要注重其供货的稳定性。(五)规模经营或资本运作。采用重组、并购、联合经营等手段,通过关联交易实现低成本战略。使经营要素与低成本扩张相匹配,实现低价格、高赢利。五、转变盈利模式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变革和调整。需要重点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步组织实施:(一)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及符合企业实际运行的各种管控制度和机制。在体系、制度和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保证企业所确定的盈利模式中关键要素的组织实施和落实,主要是机构完善、管理职能到位、系统的协调与统一,并保证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支持盈利模式的转变。(二)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任何一种盈利模式的实践和运行,应从基础数据的积累抓起,通过一定周期的实践,采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地考核和评价,为企业盈利模式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三)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主要是要把企业盈利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管理相结合;把企业的整体经营与各业务产品的盈利模式相关联来考虑;把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盈利模式相结合来考虑。(四)加强过程的管控。重点在于理顺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各环节,使其费用降到最低,资金占用最少,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还要做好库存商品的管理和及时销售,避免库存商品跌价损失的风险。(五)组织做好全员宣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基点,逐步改善管理者及员工的思维定式,建立高效迅捷的信息共享平台,达到上下协调一致。结语:盈利模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市场及环境变化,不断组织完善并加以改进,不仅是企业盈利的根本,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在规范的理论阐述基础上,具体说明了盈利模式五大要素的作用以及中小型贸易企业传统型盈利模式及其弊端和缺陷,提出了该类企业拟采用的几种可参考的盈利模式的改进思路,并指出了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分享:

写文的利益能力分析的话,应该以百度公司的一个案例分析比较好,因为百度公司,这百度知道他们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

回答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写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写盈利能力分析,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比较好哦~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写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写盈利能力分析,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比较好哦~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提问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如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对企业而言,所处的 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远奋斗目标。就必须形成和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保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 竞争优势形成的保证,这样就使企业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不断发展壮大。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 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的最终评价是盈利的 多少,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也就是企业 的效益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 率的集中体现,也是职工福利的保障。 提问 公司还有其他推荐的嘛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万科公司。 提问 可以从哪方面写呢 推荐一下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收入方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收入方面哦。 提问 盒马鲜生的数据可以找到吗 更多19条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

有《工商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心理学》、《成本核算及分析》、《财务管理》、《金融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等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企业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扩展资料:内容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因为尽管利润额的分析可以说明企业财务成果的增减变动状况及其原因,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利润额受企业规模或投入总量的影响较大,—方面使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不便于对比。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因此,仅进行利润额分析一般不能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还必须对利润率进行分析。利润率指标从不同角度或从不同的分析目的看,可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形式也不同。在这里,我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与投资有关的盈利能力分析与投资有关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对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2、与销售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即利用损益表资料进行利润率分析,包括收入利润率分析和成本利润率分析两方面内容。而为了搞好利润率因素分析,有必要对销售利润进行因素分析。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即对每股收益指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指标、股利发放率指标以及价格与收益比率指标进行分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程培先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九忌。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知网很多的。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程培先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九忌。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2000字

谁的也要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能把那篇文章转发给我吗?谢谢!!!!

  • 索引序列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书和期刊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论文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