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1.5w字论文

1.5w字论文

发布时间:

1.5w字论文

每个学校对于字数、重复率的要求都不同,一般本科字数在5w左右。

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5w-3w字左右。

古文字论文1500字

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纪录片《留法岁月》于3月3日-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首次全景式讲述百年前1800多名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在远离祖国的法兰西土地上奋斗的故事,展现了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青年追寻信仰与真理的热血历程。心似水,志如舟。从1919年3月到1921年1月,先后有1800多名中国青年乘船到达法国,开始了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旅程。蔡和森之孙蔡宁回忆:“当时杨昌济的下面有三个学生,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还有一个是萧子升。他们是杨昌济手下(学生),杨昌济说这三个人是他最优秀的三个学生。” 杨昌济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是很好的朋友,为鼓励学生了解世界,强调知行合一,他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本杂志:《新青年》。 《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最初叫《青年杂志》,封面上的法文刊号正是“青年”的意思。在创刊号中,创办者连发了三篇关于法国的文章,毫不掩饰对于法兰西文明的推崇与向往,而由此拉开的新文化运动,激荡起无数留学逐梦的青春。此部作品是由池建新担当制片人,他的代表作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频道重点纪录片《手术两百年》(50分钟*8集)制片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频道重点纪录片《中国手作·木作》(25分钟*5集)制片人,策划创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特别节目《百科探秘》、《创新无限》、《文明密码》、《考古拼图》、《第n个空间》等多档栏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创业英雄》(第一季、第二季)、《村里达人》(第一季、第二季)、《人参》(4集)等多部纪录片,担任制片人或总导演。策划编撰了大型系列图书《中国电影百年精选》,出版的著作有《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

论文字数(千字)

社会对于不同学历阶段的高校大学生的论文要求是不同的,高校大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院校的论文要求撰写论文,一般情况下专高校生论文字数要求在8千字左右,本科高校生论文字数要求8千到5万字间,硕士高校大学生论文字数要求在2万字到5万字间,博士高校生论文由于具有高度的论文专业性,博士论文字数要求5万字左右。

字数要求本科论文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上即可,一般6000-8000字比较合适,过长或者过短都是不合适的,本科论文一般不会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发表普刊就可以,有些甚至不要求见刊,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无需太多,只要做到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创新,一般都可以通过考核的。 拓展阅读:查重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一共是分成四个等级。在其中A级的标淮是: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在10%之内。这种毕业论文是能够立即通过。而且还能够作为优秀论文的参考范围。B级的标淮是:重复率在10%至20%,这种毕业论文能够通过,与此同时也可以作为优秀论文选拔范围。 C级的标淮是:20%至50%之内,这种毕业论文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其重复率过高,存有大量抄袭的文字,大学生们必须要进行修改和再次检测。D级的标淮是:论文查重率在50%以上,这种毕业论文几乎就是抄袭的代名词。只有实现A,B两个等级的标淮才能够参加论文答辩。

不同的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不同,一般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字左右,一些要求较高的专业或者重点院校则要求论文字数高达10000字左右或者以上。由于学校不一样,那么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也会不一样,一般非211、985学校,它们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是在6000-8000左右(像工程类需制图专业的还要更多字数),对于一些要求较高或者重点学校,要求论文的字数要在10000字左右或以上,总而言之,每个学校在论文字数上的规定都会有一点差异。拓展资料: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1、标题:字体为宋体,小二,文字居中。 2、中文摘要:字数至少达到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为标准;行距为20磅。 3、英文摘要:关键词为四号宋体,加粗;目录需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使用五号宋体;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 4、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为标准;行距为20磅。 5、参考文献: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6、期刊内容:包括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著作内容:包括作者、编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7、附件:开题报告和检查情况记录表。

一般而言,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到8000左右。但是工程类专业和需要制图的专业很大程度上会超过这个数字。而一些要求较高或者重点学校则要求论文字数在1万左右甚至以上。具体字数是根据学校或者指导老师来确定。

写字论文3000字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鉴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包括了解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等等。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作用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东汉、东晋——封建社会时期(100—400年左右)行草书的出现为标志。再次是汉字在实用性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唐朝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颜、欧、柳诸楷书的出现为标志。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谁能够借助书法艺术的形式,从而达到表现出宇宙人生真谛的目的,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大师或书法家。从而提供鉴赏作品与方法。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鹅在水里游、在岸上走。他看鹅的形体姿态跟书法有关系,他把鹅的线条吸取到在书法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他看当时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魂托舞,他有悟于书法。大书法家怀素在旅途中听到嘉陵江水的水声,有悟于书法,对书法有感悟。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他甚至声称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得,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后你把这些感悟,都作为奇妙的添加剂,统统用到书法创作与鉴赏的化合过程中,也就是想像过程当中来,你把它都用到书法创作和鉴赏中来,使得他创作出来的书法形象,成为更加高级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鉴赏更加精确到位,这就叫聚焦式想像。我们可能会说,别人把书法家的想像说得这么神,我在王羲之书法里我也没看到鹅的形象,张旭的书法我也没看到公孙大娘跳舞,怀素书法我更加听不见嘉陵江水的水声。你要知道这个书法家的想像他并不是把万事万物的形象生硬地、简单地搬到书法创作中来。这种简单、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艺术的分裂。他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具有美的特征的线条、结构、姿致、风度、神情、韵律等等因素经过提炼,转化、熔铸到书法艺术当中。它和简单地拼凑、堆积、杂糅大不相同。从这些故事中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和鉴赏书法,关注生活中的书法现象。往往关于书法的故事就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典故。像智永和尚,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其练字非常刻苦。据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这就是,“智永练字,退笔成冢”典故的由来。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于是,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求字的人太多了,他家的门槛都要被踩坏了。故而,他就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这就是,“铁门槛”典故的由来。常听人说,你的“墨水”太少了,要喝点“墨水”啊!大家知道,这里的“墨水”是借代,指的是“文化水平”。一个有趣的故事便是历史上有人喝墨水。他就是书圣王羲之。他在练习写毛笔字时,常常入迷。他写啊,写啊,一天又一天,坚持不懈,忘了疲劳,忘了饥渴。有一次,他照例一拿起笔来,就忘了周围的一切,兴致越写越高。从早上写到晚上,又从晚上写到深夜,夫人端来了饭食,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他也顾不上吃。有一个字,他写了不知多少遍了,始终不满意.于是再写。他就这么个脾气,。任何一个字,甚至一笔一画,不练到自己满意的地步是不会罢休的。这样,不知不觉,迎来了雄鸡的第一声啼鸣,他这才感到,是该歇歇了,肚子的确饿了。他随手抓起一个馒头,蘸着一碟豆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因为这种吃法简便,可节省不少时间。吃着吃着,他忽然皱起了眉头。原来,他对刚才落笔的一个字不满意,觉得需要改一改,于是一边用馒头蘸着“豆酱”咀嚼着,一边继续练字。这时,夫人又走进来劝他休息,一看,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王羲之聚精会神地练习毛笔字,一只手抓着馒头不知不觉伸到了砚池里,沾着墨汁吃起来,显然,他是错把墨汁当成豆酱了。历史上关于书法的故事很多,细细品味总是有益处的,就现在来说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汉字论文2000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者。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鉴于此因,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这也是我的考试论文,有些事网上的,有些事我找的资料,有些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呵呵)

必须写,好汉字汉字就是人的脸

  • 索引序列
  • 1.5w字论文
  • 古文字论文1500字
  • 论文字数(千字)
  • 写字论文3000字
  • 汉字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