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摇篮,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艺术流派诞生的温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全世界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在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中,意大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设计风格发源地,二占后迅速崛起与腾飞的意大利设计学派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设计文化,它融会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的设计领域之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根植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的创造思维和艺术才能。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影响是通过20世纪50——60年代诸如尼佐里(Maecello Nizzolil)、庞蒂(Gio Ponti)和科隆博(Colombo)这样的产品设计大师,以及奥利维蒂(Olivetti)和卡西纳(Cassina)这类著名品牌公司,《多姆斯》(Domus)这样的设计类杂志,米兰三年展和米兰家具博览会这样的国际性展览会,以及各种艺术与设计出版物的传播树立起来的。总体来说,意大利现代设计学派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二战后,工业和社会的变革否定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浮华与荒谬,为设计的发展铺平的道路。意大利结束了25年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开始了解各国文化,研究德国包豪斯、北欧功能主义和美国商业设计。从世界设计史的角度来看,“意大利设计”作为一个代表特殊风格的专有名词出现,并建立起世界性的声誉是在1945年之后,即意大利人称为“重建”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家具设计开始出现活跃气氛,由于意大利有许多小型手工艺厂,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师开始转向家具设计,许多设计师与特定的厂家结合,产生了工业与艺术富有生命力的联姻。他们在家具设计中主要体现了建筑空间的整体美学风格和艺术造型,形成了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家具工业。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的造型特征是所谓当代“有机”雕塑设计风格,这种视觉特征与新金属和塑料生产技术相结合,创造 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学显然受到英国雕塑家摩尔和美国“有机设计”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代意大利设计风格就已经初步建立起来。1953年意大利《工业设计》杂志创刊,1956年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这时的“米兰三年展”也大获成功,对意大利设计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以后,意大利设计就以一种激动人心的形式展现于世。1961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第一届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从60年代开始,工业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趋向消费品生产,建筑师们也转向产品设计,并组成专业团体和协会。这个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突出成果,被称为“意大利设计奇迹”,标志着意大利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力量重返欧洲和西方世界。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和美国有机设计风格是二战刚结束后当时世界设计潮流的主要领导者。意大利人借鉴他们的模式重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业,确定了二战后的工业设计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和先进的成型技术使意大利创造出了一种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风格。1965年“意大利室内景观”已成为著名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流派,一大批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探索研究现代家庭生活题。意大利家具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崛起,60年代开始成为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的两大设计学派之一,与北欧设计学派平分秋色。20世纪60——70年代的意大利家具设计遥遥领先,著名设计大师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领导的“激进设计”在跨入80年代后,震惊了世界设计界,第四代、第五代意大利设计师又将意大利的设计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21世纪。[1]
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摇篮,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艺术流派诞生的温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全世界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在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中,意大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设计风格发源地,二占后迅速崛起与腾飞的意大利设计学派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设计文化,它融会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的设计领域之中。这种设计文化是根植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的创造思维和艺术才能。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影响是通过20世纪50——60年代诸如尼佐里(Maecello Nizzolil)、庞蒂(Gio Ponti)和科隆博(Colombo)这样的产品设计大师,以及奥利维蒂(Olivetti)和卡西纳(Cassina)这类著名品牌公司,《多姆斯》(Domus)这样的设计类杂志,米兰三年展和米兰家具博览会这样的国际性展览会,以及各种艺术与设计出版物的传播树立起来的。总体来说,意大利现代设计学派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二战后,工业和社会的变革否定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浮华与荒谬,为设计的发展铺平的道路。意大利结束了25年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开始了解各国文化,研究德国包豪斯、北欧功能主义和美国商业设计。从世界设计史的角度来看,“意大利设计”作为一个代表特殊风格的专有名词出现,并建立起世界性的声誉是在1945年之后,即意大利人称为“重建”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家具设计开始出现活跃气氛,由于意大利有许多小型手工艺厂,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师开始转向家具设计,许多设计师与特定的厂家结合,产生了工业与艺术富有生命力的联姻。他们在家具设计中主要体现了建筑空间的整体美学风格和艺术造型,形成了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家具工业。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的造型特征是所谓当代“有机”雕塑设计风格,这种视觉特征与新金属和塑料生产技术相结合,创造 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学显然受到英国雕塑家摩尔和美国“有机设计”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代意大利设计风格就已经初步建立起来。1953年意大利《工业设计》杂志创刊,1956年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这时的“米兰三年展”也大获成功,对意大利设计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以后,意大利设计就以一种激动人心的形式展现于世。1961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第一届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从60年代开始,工业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趋向消费品生产,建筑师们也转向产品设计,并组成专业团体和协会。这个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突出成果,被称为“意大利设计奇迹”,标志着意大利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力量重返欧洲和西方世界。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和美国有机设计风格是二战刚结束后当时世界设计潮流的主要领导者。意大利人借鉴他们的模式重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业,确定了二战后的工业设计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和先进的成型技术使意大利创造出了一种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风格。1965年“意大利室内景观”已成为著名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流派,一大批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探索研究现代家庭生活题。意大利家具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崛起,60年代开始成为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的两大设计学派之一,与北欧设计学派平分秋色。20世纪60——70年代的意大利家具设计遥遥领先,著名设计大师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领导的“激进设计”在跨入80年代后,震惊了世界设计界,第四代、第五代意大利设计师又将意大利的设计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21世纪。[1]
1 意大利设计学派的形成意大利现代设计学派的形成,是植根于意大利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土壤中,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的。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摇篮,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艺术流派诞生的温床。在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中,意大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设计风格发源地。二次大战后迅速崛起与腾飞的意大利设计学派以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引领着全球的设计时尚与潮流。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影响是通过50年代诸如尼佐里(Marcello Nizzolil)、庞蒂(Gio Ponti)和科隆博(Colombo)这样的产品设计大师,奥利维蒂和卡西纳这类著名品牌公司,《多姆斯》(Domus)这样的设计类杂志、米兰三年展和米兰家具博览会这样的国际性展览会,以及各种出版物的传播树立起来的。1945年以来,就像二战后的许多欧洲国家,意大利需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一个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新社会。这个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成果,这被称为"意大利奇迹",这个"复苏"标志着意大利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力量重返欧洲和西方世界。当时,斯堪的那维亚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和美国有机设计风格是二战刚结束后当时世界设计潮流的主要领导者。意大利人借鉴他们的模式来重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业,这两种模式帮助意大利确定了二战后的工业设计政策。意大利家具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崛起,成为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的两大设计学派之一,与北欧设计学派平分秋色。20世纪60和70年代的意大利家具设计遥遥领先,著名设计大师索特萨斯领导的"激进设计"在跨入80年代后,震惊了世界设计界。第四第五代意大利设计师将意大利的设计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21世纪。1.1 意大利独特的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设计的重新崛起和成功归功于建筑设计与工业制造的紧密结合,这是意大利设计独特的成功经验。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二战后新一代的设计师从建筑设计转向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师与工业制造商的合作为意大利设计的世界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意大利,同一个设计师既能设计一幢宏伟的建筑大厦,也能设计建筑空间中的一把椅子。"从一座城市到一把勺子","从法拉利跑车到通心粉式样",设计在意大利设计师心目中成为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意大利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化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味很浓的北欧设计,而是建筑思维、现代设计、个人风格、传统工艺、现代制造等等的综合体。意大利在全球现代设计界所占据的领导地位,是由于其在设计政策、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工业制造、产品品牌、市场推广、设计展览、设计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产业链。意大利设计学派在世界设计史上确立了独一无二的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这与其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构建在建筑学科的专业基础上有密切的关系。意大利的建筑学设计教育横跨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跨度极大的领域,这种多学科多行业的穿插与交流对于培养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对材料、工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都帮助极大。在当今的意大利,有一大批具有原创设计和激进设计风格的设计师和设计师组织,设计师中90%都是建筑师出身,而且大部分都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和都灵建筑学院。 2 艺术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意大利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奠定了意大利设计起飞的坚实基础。 "善于斡旋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意大利设计师们懂得如何来继承发扬祖先的遗产,如何恰当地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为潮流所左右,也不为传统所束缚。由于他们能将实用主义和技术知识与坚实的古典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他们的设计从战后至今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表达了一种充满想象和个性的设计文化,富于人性和诗意的价值。尽管意大利人步入现代工业国家的愿望是那么急切和强烈,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他们一方面引进现代批量生产方式,一方面又尊重传统工艺。正是由于他们能坚持民族特色,才使意大利成为首屈一指的设计力量。 设计无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意大利设计不仅表现在善于处理过去和未来的关系,还表现在能赶上技术进步、新材料发现和新机器发明的步伐。意大利设计师引以自豪的是他们能与工业界保持密切的关系,并能将革新融人他们的设计。设计师的职业化,高度的审美敏感性,超常的空间层次感,对材料价值的重视,环境形象的连贯知觉,以及杰出悠久的工艺和技术传统,构成了与众不同的意大利设计。1.3 意大利现代设计的"中心地区辐射现象"意大利设计的诞生和发展具有某种"中心地区辐射现象"。出于地理、经济和历史的某些原因,大部分与现代设计艺术相连的设计和生产力量聚集在米兰地区,使米兰成为一个现代设计文化中心。这种人才和生产的集中化开始只限于意大利,后影响到欧洲其他地区甚至全世界。米兰城犹如一块磁铁,自30年代起吸引了国内的优秀人才,50年代起,国外的优秀人才又接踵而至。出于它的市场中心位置,出版和展览的便利,以及十分有利的文化气氛,米兰被来自瑞士、荷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设计师视为理想的设计天堂。地处工业腹地的米兰,也是一个活泼的意大利民族文化产品创造地。从其生产力和创造力来说,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首都。正是依靠这种天时地利人杰的因素,意大利现代设计从米兰辐射到全国,又从国内渗透到国外。大部分意大利现代设计成为"出口"的设计。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及其历史与米兰这座城市如此密切相关,因此米兰设计可成为意大利现代设计的代名词,米兰也成为当今世界的设计首府。 1.4 设计明星崇拜与设计杂志推广意大利设计学派的另一个组成要素是强烈的设计明星崇拜。在意大利设计学派中则不仅群星璀璨,而且众星拱月。意大利人学会了把"设计明星效应"当作是设计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意识创造和利用设计师来为他们的产品开发新形式,而且还作为一种赋予批量生产的产品以个性以及注入"设计附加价值"形式的方式,效仿目前时装设计流行的做法,在产品上标有设计师的大名。作为一个现代家具产品制造地的意大利,其声誉在战后10年不断提高。所以,设计师的名字越来越响。在意大利工业设计运动中,生产过程往往注定最终完成产品的形式。大多数转到这一新舞台的建筑师保持了他们专业的独立性,在米兰和都灵继续着小型设计事务所的工作,而许多人则同时在一些公司那儿担任顾问。到了80年代,一批"超级明星"设计师(其中少数人时值60岁出头,40-50岁的较多)享誉全球。他们不仅以贴有他们名字的设计商标方式而且通过设计促销活动的复杂网络(主要通过展览、设计评奖和出版)来赢得声誉。这种势头自1945年以来有增无减,对意大利设计和设计师二者声誉的远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意大利的设计专业杂志为意大利现代设计学派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专业杂志的创办积极传播和推广了意大利现代设计思想,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设计师,使他们如明星一样受到广泛的宣传和被人尊崇。意大利的主要设计杂志有:domus(建筑、室内、产品、家具设计)、DDN(家具与室内设计)、interni(建筑、室内、产品、家具设计)、Modo(工业产品、汽车设计)、Abitare(建筑、室内、产品、家具设计)、Ottagono(设计与设计师)等。在这些主流设计杂志上,意大利发展出一套富有活力的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评论体系,设计界能够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地讨论各种设计观念(通常是非常前卫和尖锐的),这使得意大利能成为有持续创造力的新的设计运动中心。同样,三年一度的米兰设计作品展和其他一些展览,如米兰国际家具展中的"明日之星设计展"(salone del mobile),总是不断地向全世界展示最新的意大利前卫设计概念。
20世纪30至4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欧洲盛行。设计的功能性是这个设计流派的主流,他们主张“功能决定形式”,认为包装上的任何要素都必须具备自己的功能,认为最基本的要素是品牌、品名、商品形象。现代主义的设计师提出“打倒装饰”的口号。
20世纪的艺术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其特点是对版面构成的形式要素进行了分析组合及对理性规律的探索。第二个时期以一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三个重要的设计运动为代表。其特点是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对艺术设计的观念和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时期为二战后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设计风格,其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其特点是在思想体系上全面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
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 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实现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认为,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用德语写作的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方的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产物,也是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各种与传统异然有别的文学艺术思潮的统称,旨在表现对20世纪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天主教会内部出现的一股旨在用现代哲学重新诠释天主教教义的神学思潮
20世纪30至4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欧洲盛行。设计的功能性是这个设计流派的主流,他们主张“功能决定形式”,认为包装上的任何要素都必须具备自己的功能,认为最基本的要素是品牌、品名、商品形象。现代主义的设计师提出“打倒装饰”的口号。
罗斯福墨索里尼东条英机斯大林希特勒肯尼迪赫鲁晓夫戴高乐
【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美国协助下,盟军击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斯大林】,前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 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大学,犹太裔物理学家,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德国工人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1933年上台成为元首。1938年3月11日,占领奥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继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仆从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后,积极扩军备战,并于1939年指挥德军入侵波兰,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邓小平】,中国四川广安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李光耀】,又名GCMG、CH,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曾任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立法议会(1965年12月改称国会)议员、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总理公署高级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内阁资政(总理公署),被誉为“新加坡国父”。领导新加坡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把一个缺乏生机的城市国家变成了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