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论文 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 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 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 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了。

第一原创度,写论文保证原创度,通过率就会大大提高第二格式,一般的论文都有格式,按老师给的要求调好,那就没有问题。第三个人能力,这一个就不好说了,内容好,选题好看个人文采了。如果实在不知道写,可以联系我哦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鲁滨孙漂流记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鲁滨逊漂流记 封面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宾逊漂流记,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science的定义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鼎端LV5 2019-09-22关于:“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答案我耿阁有着一篇相应的文字之文章在论述着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鼎端:LV5 今天 08:34科学的含义是什么?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的话题 作者:耿阁耿阁:研学天理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的话题又名《世之十五亿中国人的一句话的心声》耿阁(鸣天士君)著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答曰:“科学就是以最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哲学观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规律道理所达到的那种高等层级的认知的思想理论之学说”;“这个所谓的狗屁的天文学家丝毫就不懂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的老祖宗的之其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共同组构或之根基基础的一系列的思想理论的之其问题”;抹杀了中国哲学之科学上的无极阴阳观·无极宇宙观所缔造创始的要早於西方数以千年而计的《地心说》并《阳心说》的《天心说》(斗心说·极心说·北辰说·北极斗心说·北辰天心说·无极斗心说·无极天心说)的伟大无比的思想理论的之其科学成果。!!!!!耿阁(鸣天士君)著【★】: 我耿阁已经向天地日月显示公告过:“中华民族的无极宇宙观所形成的阴阳宇宙平衡观·无极宇宙阴阳观·无极宇宙平衡观·宇宙平衡阴阳观·宇宙平衡无极观所昭示展现着的无数的成千上万的客观规律的之其真理观中的无论哪一观的规律道理的之其智慧学问都要超过着或概略着西方的那点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的境界”。【★】:您所研究的什么狗屁的黑洞白洞灰洞的理论已经比中国的老祖宗的视野低能了数千倍数万倍了并已经都属悖谬的不省人事了的之其问题了”。!!!!!【★】:世界历史上人类文明中的最高境界最高理寓最高理论的无极宇宙的阴阳平衡原理·无极宇宙的规律平衡法则的最伟大的无极物质观·无极宇宙观·宇宙平衡观怎么就能让您崩溃了无数次了呢?您的无知崩溃并不可笑,可惜的是您的无聊的崩溃不仅能笑尿世人类而且能笑尿星外系的类人类”。!!!!!耿阁:著於2019年9月15日清晨5点13分 (一席畅谈什么是科学:张双南 非常值得一听的讲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视频下的留言评论 发布于 2019-09-16附:有关:“科学的定义是什么?之问题的答案之文字的所成立之成因的”文章一篇。《向双呈才子致敬并恩谢汪潮长峨两位思想家》作者:耿阁【★】:您的功德太大了!是您所发的那个狗屁的张双南激愤了我:“才无意中给科学作了一个相应的定义”。“若无此因,倘或动100年的脑子也难能有如此的一句话的之其定义”。★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答曰:“科学就是以最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哲学观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规律道理所达到的那种高等层级的认知的思想理论之学说”。【★】:非常感谢世界作家协会 汪潮并长峨先生:“恩谢您们能对我耿阁所著写《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的话题》一文的认可评誉。”我耿阁所著写的《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的话题》又名:《世之十五亿中国人的一句话的心声》的这篇文章的意思主要是倾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而不得不与其那个并对其那个什么“难以辞比”的之其人物根本就不像是中国朋友者的那种精英张双南的无聊说教而所进行嗤鼻的而才所行之文痕的”。!!!耿阁:草於2019年9月17日晚上7点11分。论述着这个问题!

对科学下一个严谨的定义是很难的。我来介绍一下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对科学的描述。一般所说的科学,指如下三个方面之一,或者混和体:1,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法2,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3,在某些科学发现后,人们所能做的新事情或者正在做的新事情,简单的说,就是技术报纸杂志上谈得最多的其实是第三点:科学技术;而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第二点,其实就是那些发现的理论和定律;对于普通人而言,科学方法也许更为重要。科学方法,是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之上。观察实验其实只能检验部分个案,因此,实际上,科学是无法证实的。但是,科学可以通过证伪的方式得到提升:用例外的情况来检验某个判断是错误的。

科学science 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产生于古代社会的实践需要。它在16~17世纪开始形成(以培根为代表),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转化为生产力 。按传统观点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也有把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与之并列分为六大类或把技术科学与之并列分为三大类的。这都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对科学分类体系的不同认识。从17世纪起 ,科学活动的范围大约每10~15年扩大1倍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积累时期和革命时期相互交替。革命时期发生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导致科学结构、认识原则、范畴与方法以及科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人类历史上迄今发生了多次科学革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地心说的革命 ,17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革命,20世纪初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的一场自然科学各领域深刻而广泛的革命 。在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社会科学各领域对封建主义的革命,19世纪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标志的社会科学领域最深刻而广泛的革命。 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 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控制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可分有机自然科学和无机自然科学两类。一切生物科学,其中包括人的生理学和人类学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部分属于第一类;宏观和微观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天文学属于第二类。随着愈来愈多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方式的发现,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渗透越来越甚,而且两大类自然科学的界限逐渐被突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的新的极其广泛的联系和规律不断被揭示,从而不但出现了像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这样的横断学科,而且还从基础自然学科中发展出了一系列应用学科。现代自然科学是一个具有十分复杂的科学分类结构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数学是紧密相关的。数学广泛应用于一切自然科学领域,而自然科学的需要,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医学的理论基础。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使自然科学越来越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和互相渗透的结果 ,产生出了一系列新的学科,从而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自然科学与哲学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的经验材料以及关于这些材料的理论概括是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而自然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又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现代自然科学已经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建制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也已成为政府规划和决策的重要方面。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社会科学用客观和系统的方法研究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政治与经济进程以及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范围 社会科学是一个涵盖内容极为广泛,然而又颇多争议的概念,它的范围往往依国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甚至不同学者也有异议。在西方,一种较有影响的看法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部分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外围部分包括跨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社会生物学、社会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教育学通常也包括在内;少数学者主张把心理学也划归社会科学。就方法论而言,社会科学涉及法学、社会哲学、政治理论 、社会史和经济史。在西方不少大学里,社会科学发展演变为众多的教学领域和研究领域,不仅包括其核心部分的若干学科,而且还涉及到像劳资关系、国际关系、商业经济或企业管理研究,以及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通常认为,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但其间的联系与交叉点甚多。在界定社会科学的范围时,人们有时宽泛地把人文科学各学科也归并在社会科学的名下,即为广义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通常包括:语言学、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法学,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采用人文主义方法的社会科学和其他各学科如军事学、宗教学、民族学、人口学、传播学、人文地理学和文艺学等一大批学科。有些西方国家的学者则把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有时仅用它来界定社会学,甚或仅用它来界定综合性的社会理论。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实际在不断分化。据统计,今天它的分支学科已多达2000个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人类活动(或者说人类在社会或文化方面的行为)及成就,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 发展概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科学自然也不例外。它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经验总结。它的产生,又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社会的组织结构规律和经济运动规律。 从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科学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18世纪中叶以后。但其萌芽时期,却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以前,其早期思想甚至发端于古希腊的理性探讨精神。正如自然科学是从自然哲学中发展起来的一样,近、现代社会科学可以说是从道德哲学(伦理学)发展起来的。在中世纪的神学里,就有了政治、社会、经济、地理等概念。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学者们关于人类思想和社会行为的观点,一直是教会关注的主要对象。 但是社会科学逐步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特色,并最终成为独立的科学,却是17、18世纪以后的事。那时人们对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对人类行为的社会特征及文化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许多学者开始注意从理论上抨击当时西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18世纪的几次伟大的革命,如欧洲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特别是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 , 最直接的结果是摧毁了西方传统的权威结构,使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和其他思想家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对政治权力进行社会和道德的重建。法国革命不仅在许多方面成为以后革命运动的模式,而且也成为19及20世纪革命哲学的模式。总之,两大革命对19世纪的社会思想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口问题、贫富问题、都市化问题等成为新意识形态的基础,并被人们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解释。在那个时代的一些西欧伦理学家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总是与广泛的社会问题的研究相辅相成的( 虽然尚未正式称为社会科学 )。由于19世纪早期实证论所具有的优势地位( 尤其是法国 ),实证哲学,或者说当时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终于取代了道德哲学。 社会科学今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既是当初它诞生时人们所无法预知的,同时也有违当时许多人的初衷。社会科学建立之初,相当多的一批学者希望它能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单一科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愿望是不现实的。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加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科学不久即开始发生分化,专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先后按自身规律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整整一个世纪中,社会科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便是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虽然学者们对社会科学的综合化、单一化的探讨永远不会停止,但是在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的情况下,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是恰当的。实际上社会科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是多姿多彩的,它的各个学科也将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转折。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中取代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对社会科学的知识宝库作了极有价值的补充,丰富了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 20世纪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紧迫的社会问题(如民族问题、贫困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住宅问题等)出现,使执政者和社会科学家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一度成为人们最关注和最寄予希望的科学。人们想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来影响社会政策和决策,从而加强了决策者与社会科学(特别是其中某些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可是,在试图影响现代权力机构和职能机构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本身又受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力的影响。这种情况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使得有些西方学者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问题产生怀疑。造成误解的原因并非源于社会科学本身,而是在于把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科学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的态度(客观与否)混为一谈。 过去,相对而言,社会科学在许多国家受重视的程度远逊于自然科学。但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及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所表现出的必要性、紧迫性,已逐渐使不少国家从根本或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看法。例如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在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真正得到政府和一些公益性基金会的重视和支持,得到资金援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从社会科学中划出了一类学科,冠之以“行为科学”之称,用来指称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有时也泛指社会科学或生物科学中的其他行为研究,例如生物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法学、精神病学及政治学。通常认为,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不同于经济学家或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前者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科学手段搜集资料,从事研究;后者则主要通过文献记录来从事研究。行为科学之说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科学家试图把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强烈愿望。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研究均以人作为个体及社会的成员来探讨,但是行为科学自身的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发展趋势 最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随之出现,概括起来有: 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强。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社会科学的一些新成就、新发展反过来也影响到自然科学某些领域的发展。当代某些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出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交汇点上。 ②当代社会科学和整个科学的发展一样,一方面是不断分化 ,一方面又在不断综合 ,综合性研究的趋势逐步加强;另外,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又是在各学科进一步分化和高度专门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此同时一些边缘性学科和交叉学科以及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学科已经或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经济学中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语言学中的计算机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社会学中的环境社会学、传播社会学等。 ③社会科学领域中数学化、定量化的研究趋势加强。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对现代社会科学、特别是对其研究手段的革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社会科学作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体系,只有把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重点,才具有生命力。为此当代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性研究空前加强,由偏重理论研究逐步转向以研究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主,从而对社会生活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尤以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最为活跃。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 社会科学 的这些 总的发展趋势,无疑也影响到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但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的社会科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中国,虽然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但社会科学( 包括人文科学 )中某些学科的研究 ,却有着悠久的传统。像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以及语言学中的某些领域,在中国古代就有了程度不同的研究。在近代,当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后,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从此获得了很大发展。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家和学者,形成了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成为中国革命一支重要的方面军。这些,为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 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 取 决于社会矛盾运动展开的程度。20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国际上各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展开及国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种种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 无一不为社会科学的更大发 展 开辟了广阔天地,迫切需要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深入的研究,作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理论阐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性建议。一方面,传统学科的研究在新的高度上继续开展;另一方面,一大批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社会科学的每个学科仍将继续对人类知识系统作出宝贵贡献,同时,在不同学科的结合部分将会产生新的发展。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详细资料: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引证解释 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1]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起源(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2]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2)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 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 一定的载体;3 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 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什么叫论文?论文一般怎么写  论文常用来指经常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据学术堂了解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论文一般怎么写呢?  第一步,确定题目。如果老师没有指定题目的话去中国知网,搜索范围或者备选题目中的关键字,先找综述下载,大概你就知道哪些方向写的人多。从本科毕业论文来讲,选择写的多的方向,从论文的架构到内容,可参考的都比较多,会容易写一些。  第二步,收集文献。已经确认好题目,以题目中的关键字在百度、doc88、豆丁里搜索本论,下载10-20篇左右;知网搜索,硕博士论文下载10篇左右。  第三步,确定架构。下载好的所有论文先看目录,参考架构,看完相信你自己哪章该写什么心里也已经有数。  第四步,内容填充。这部分就要考虑查重的问题了,我常用的办法是先把别人这部分的内容复制下来,然后自己一边看着一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以求“神似形不似”。不要一句话一句话的改,这样重复率很难降下来。主要抓内容,以一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来表达意思。我用这个方法,重复率用paperpass从来没有超过18%,我自己的硕论最后重复率是个位数。  第五步,结论和摘要。没错,结论和摘要都要放在最后写。

什么是论文 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 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 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 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了。

  • 索引序列
  •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
  • science的定义是什么
  •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 论文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