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以类相动——《乐记》初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美’字探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英主义倾向”,纽约《知识分子》1994年第9卷第1期。 “书写性审美原则及其对绘画的改造”,《学人》1994年,第5期。 “中国绘画像什么?”《读书》1996年第11期。 “艺术与人的动作痕迹”,《学术思想评论》1998年第4期。 “‘汉学’杂谈”,《国际汉学》第五期。《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转载。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艺术研究呼唤比较的视野”,《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朱光潜与当代西方”心理距离”说探析”,文洁华主编《朱光潜与当代中国美学》,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 “新时期文艺学二十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文化生产的地方特色与全球化”,1999年”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国际会议”发言,收入文化部所编的该会论文集。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年7月,《文艺报》2000年3月。 “仿造的根源”,《读书》1999年11期。 “对话与文艺学的发展”,《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美学之死与美学的复活”,《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 “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帕尔梅墓前的沉思”,《读书》1999年第5期。 “谈谈网上文艺学沙龙”,《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 “鲁迅:从网上评选说开去”,《收获》2000年第1期。 “诺贝尔奖不是文学法庭”,《文化月刊》2000年第4期。 “看鲁纳石碑”,《读书》2001年第2期。 “‘心理距离’研究纲要”,《学人》第15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选载。 “寻找美学的线条”,《哲学门》,北京大学哲学系编2002年。 “‘书画同源’之源”,《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2年。 “什么样的印迹?”《读书》2002年第11期。 “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中文笔谈,《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学术访谈,《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中文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全球化与中国美学”,《民族文艺研究》2004年1月。《高校文科文摘》摘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4期转载。 “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与接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9期转载。(1万8千字)。《人文新视野》第二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转载。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万1千字),清华美院《科学与艺术》丛刊转载。 “从一根线的美谈起”,《2003中国最佳讲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3年中国美学学院讲座稿。 “西方思想对20世纪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载《全球化与中国文论》一书,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 《从棋理看画理》,《审美文化丛刊》2004年第3期。 “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 “席勒与‘自由的游戏’”,〈(中华美学学会通讯》2005年第1期。 “文学与图像的共生”,《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3期转载。 “非空间的赛伯空间与文化多样性”,《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摘要转载。 “文学理论的边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 “全球化与中华文明的选择”,《民族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医学美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6年)转载。 “西方美学”、“接受美学”、“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条,刊载于中国传媒大学编《美学前沿》征求意见。 “‘描写之辨’与从‘描’到‘写’”,《美学》2006年第1辑,南京出版社2006年。收入《北大—耶鲁比较文学学术论坛: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孙康宜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读杜威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高校社科文摘》摘要转载。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学术访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30日。2006年12月2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3月12日摘要转载。 “多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人民政协报》2007年1月29日。 《从文明的美容院到文明本身——杜威美学述评》,《意象》2007年第一辑,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摘要转载。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上海《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摘要转载。 《中外交流中的美学寻求》(学术访谈)《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1日。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美术焦点》2007年9月,《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9日。 《中国美学三十年:从1977到200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文学艺术历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29日“学术专刊·专论”,刊登摘要。 《从获得性语汇的差别看中西绘画不同的根源》,《东方丛刊》2008年第1期。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美育与社会改造》,《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美学”的起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10期。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

专著教材1、《行政法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2、《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4月3、《四川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4、《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和谐发展的行政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5、《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6、《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7、《行政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8、《薪酬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9、《走向有限政府: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6年1月10、《公共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11、《环境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子课题;2、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子课题;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5、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6、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WTO西部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8、主持教育部哲社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报告》;9、主持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项目:《省级政府政务公开与管理创新》;10、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西部地区社会和谐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11、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和谐四川进程中的行政障碍与制度创新研究》;12、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ARS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13、主持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机制的构建与政府服务》;14、主持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5、主持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16、主持四川省政府项目:《行政改革与政府服务中心建设》;17、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四川省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重点项目:《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19、主持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研究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科研、教学互助关系研究与实践》;20、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年度报告》;21、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统筹城乡背景下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22、主持成都市政府招标项目:《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研究》;23、主持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项目《成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24、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领导干部素质培养》;25、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干部创新能力研究》;26、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科学发展研究》;27、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研究》;28、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乡镇机构改革研究》;29、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方案》;30、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与前置条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1、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32、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3、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城市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34、主持成都市房管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房管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5、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成都市工商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36、主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委托项目:《成都高新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7、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工商管理干部行政能力提升与培训》;38、主持彭州市政府委托项目:《彭州市政府职能配制》;39、主持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委托项目:《政务公开与政府管理创新》;40、主持成华区政府委托项目:《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成都模式---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与惠民工程研究报告》;41、主持绵竹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责任性政府建设》;42、主持成都市新都区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43、主持成都市金堂县委托项目:《金堂县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化研究》;44、主持成都市青羊区委托项目:《青羊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45、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城乡一体行政管理体制研究》;46、主持成都市人事局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47、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9年度)》;48、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8年度)》;49、主持双流县项目:《成都市双流县投资软环境评估与规划》;50、主持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龙泉驿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研究》;51、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与再造》;52、主持新津县编办委托项目:《花源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53、主持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项目:《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54、主持金堂县竹篙镇委托项目:《金堂县竹篙镇产城互动中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与履职能力提升》,姜晓萍、张亚珠,《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2、《我国社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姜晓萍、郭兵兵,《行政论坛》,2014年第5期3、《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6、《基于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姜晓萍、郭金云,《行政论坛》,2013年第6期7、《构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成都试验区为例》,姜晓萍、黄静,《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8、《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基于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的比较》,姜晓萍、陈朝兵,《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2期转载10、《当前我国干部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姜晓萍、史云贵,2012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1、《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姜晓萍、吴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3年1期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编制管理再造:机理与策略》,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11期13、《论城市房屋征收之被征收人权利保护》,姜晓萍,陈丛刊,《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1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姜晓萍、衡霞,《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15、《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姜晓萍、黄静,《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6期16、《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性研究》,姜晓萍、衡霞,《农村经济》2011年11期17、《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姜晓萍,《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专报》,2011年第17期18、《建议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11年第9期19、《统筹城乡发展须保障农民权益》,姜晓萍,《四川日报》,2010年11月24日第7版20、《汲取养分的不竭源泉 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2期21、《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问题与启示》,姜晓萍、汪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2、《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公共行政》,2009年7期全文转载23、《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24、《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姜晓萍,《理论与改革》,2009年4期25、《四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需求调查与潜在社会风险分析》,姜晓萍、李文星、夏志强,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2008年30-31期26、《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27、《地震灾区居民住宅重建的几点建议》姜晓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3期28、《公民行政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姜晓萍、郭金云,《新视野》,2008年3期29、《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治理》,姜晓萍,《理论月刊》,2008年4期30、《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新华文摘》,2007年21期转载3254个字31、《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姜晓萍,《政治学研究》,2007年3月32、《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公共行政》,2007年11期全文转载33、《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4期34、《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姜晓萍、兰旭凌,《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35、《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侯军帮,《公共行政》,2007年1期全文转载36、《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衡霞,《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期37、《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姜晓萍,《新视野》,2006年5期38、《我国省级政务公开探析》,姜晓萍、姜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期39、《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40、《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41、《我国省级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42、《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 侯军帮 ,《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3、《透视地方政府引进ISO9000》,姜晓萍、郭金云,《决策》,2006年第7期44、《从两次“井喷”事故看政府危机管理》,姜晓萍、陈进,《决策》,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C3《管理科学》2006年8期全文转载)45、《以政府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晓萍,《社科论坛》,2006年3期46、《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姜晓萍、马凯利,《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5年3期)47、《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48、《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二有效途径》,姜晓萍、陈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49、《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姜洁,《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0、《地方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姜晓萍、 郭金云,《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51、《港台地区网上申报与审批的经验及启示》,姜晓萍、 滕赋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2期52、《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姜晓萍、唐冉熊,《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2期53、《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1期54、《我国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姜晓萍、 郭金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5、《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姜晓萍、范逢春,《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56、《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姜晓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7、《我国行政审批范围的规范化》,姜晓萍、吴军飞,《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2期58、《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和对策》,姜晓萍、刘汉固,《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6期59、《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姜晓萍,《四川政报》,2003年11、12期60、《香港特区顾客导向型政府之构建及其启示》,何水、姜晓萍,《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61、《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晓萍、李文星,《河北学刊》2002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1期62、《施韦策诘难和道教生态伦理》,姜晓萍、曹玉华,《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5期63、《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支持系统》,李文星、姜晓萍,《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4期64、《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模式与婚姻、家庭的变迁》,姜晓萍,《西南民院学报》,2001年3期65、《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史学集刊》,1996年第5期66、《明代的司法制度与君主专制》,姜晓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67、《“击鼓鸣冤”的由来》,姜晓萍,《法学杂志》,1992年第4期68、《明代的立法及特色》,姜晓萍,《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69、《中国古代居室建筑中的“家”的观念》,姜晓萍,《文化史知识》,1994年第7期

1、《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起因》(《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2001年2月1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3期2001年摘录。2、《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论的历史演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5月第2期。3、《解开林彪是否被劫持之谜》,《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2000年7月15日。《中国档案报》2001年3月9日全文转载。4、周敬青:《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全民党”到“新型政党”》,《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3期。5、《“三个代表”与党的纲领》,《光明日报》2002年10月26日。6、《挑战与思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7、《前进还是停止——2002年联邦议会大选以来德国政党的走向》 译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8、《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体系的重构》,《探索》2005年第4期。9、《试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底蕴》 《探索》 2004年第4期。10、《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问题——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评价方法探析》《党政论坛》2002年第2期。11、《正确把握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相统一中的五大课题》《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第8期。《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12、《建立社区党委是探索社区党建网格化的新思路》,《上海党史党建》,2004年第9期。13、《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双向互动》,《党政论坛》,2004年第8期。14、《传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跨世纪探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15、《第二届中德政党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党史与党建》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16、《领导干部中的“两面人”现象探析》,《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4年第2期转载。17、《毛泽东对林彪接班人地位的确立和废黜》(上)(中)(下)《党史纵览》(上中下计 18000字)(2003年第11期,2004年第1、2期三期连载)。18、《“九一三”事件前后怀疑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思潮》,《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9、《保持先进性要有新观察新创造》,《人民日报》2006年5月25日。20、《关于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内涵与功效的理论思考》,《党史与党建》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全文转载。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一、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两种立法例地役权是一个与相邻关系有联系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在当今大陆法系关于地役权和相邻关系存在两种立法例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是广东行政学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探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原名《行政管理研究》,创刊于1989年5月,由广东省人事厅主管,广东行政学院、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广东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为内部出版的半年刊,每期出版4印张。1990年1月,刊物改为季刊。1993年1月,刊物更名为《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每期出版5印张。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刊物改为大16开版,每期出版6印张。2000年1月,刊物改为双月刊。2002年主管单位改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与 广东行政学院合并后,刊物主管单位、主办均为广东行政学院。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本着求新、求实、求真、求精、求高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力求做到:着力理论研究,突出实践应用,反映改革开放,办出行政院校和地方特色,并始终以追求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高效益为己任。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辟有公共行政、公务员队伍建设、政治学研究、法制研究、经济与经济管理、社会纵横、文化论丛等栏目,融理论性、应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适合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管理人员以及普通高校、党校、行政干部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文章篇名:《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主要内容:介绍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我的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回永远源远流长、绵绵不断,我们中华儿女也一定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坚信我们的民族回拥有美好的未来

人口质量测评模式与陕省人口质量综合评估研究(主持)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05-2006失地农民补偿与就业机制研究(主持)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08-2009陕西省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专项课题2004-2005陕西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质量问题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06-2007,陕西农村人口质量调查(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基金2008陕西关中庙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专项课题2012-2013 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被CSSCI检索2余篇。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4陕西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西北人口1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间关系解读–以某村妇女主任的个案研究为例农业经济1农村中老年人口与边缘性流动研究生态经10“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科学、经济、社会,1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杨凌示范区为例特区经济3论国家政策某些领域男性“遗忘”现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土地征用中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分析湖北农业科学4陕西秦巴山区10个村庄成年人口死因调查医学与社会12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乡镇经济3实地农民城市适用困境与对策探讨乡镇经济10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以东沟村、石门村为例理论观察3多元现代性视角下的农民工现代性中国成人教育22失地农民城市适应力思考–从非经济角度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理论探索6农民工“退保”现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广东农业科学11秦岭山区板桥村生态模式转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分析-以陕西眉县猕猴桃安全生产为例安徽农业科学10男性的生活胜任模式浅析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S2陕西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云南农业大学学报5A陕西秦巴山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 学云南农业大学报5A杨陵示范区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和评价现代经济探讨2009综合关于建立标准人(StandardPerson简写SP)体系的假设3用人口质量指数分析人口质量的缺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杨凌崔西沟村生态旅游与产业结构调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6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文化研究福建行政学院学报5陕西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以商洛地区为例陕西农业科学1陕西省杨凌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素质状况调查陕西农业科学1新乡村文明建设可测性指标研究陕西农业科学1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发展研究3论女人的社会化消费导刊3均衡博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社科纵横8中国家庭男性暴力的原因浅析消费导刊6 大学生如何看待学习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9大学生科技创新校级优秀指导教师12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原名《管理与效益》,1986年7月创刊,1999年第1期起更名为《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5月起更名为现刊名。现为双刊。主办单位:福建行政学院。主编:黄陵东,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梅康。国内统一刊号:CN35-1295/D,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3199,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研究国内外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现设主要栏目:主题研讨、公共行政、社会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海峡经济区论坛。本刊融学术探讨与应用研究于一体,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特色。自创办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读者面涉及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党政机关、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国家及地区。发表的文章常被一些报刊文献转载、摘编。1999年以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和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的文章就超过百篇,学报年转载率常有10%左右。国内外有众多大中型图书馆或科研机构将本刊作为资料收藏。本刊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2009年入选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现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10年起本刊进入台湾发行。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好不好发表,也要看你文章内容是不是符合杂志那边的要求了。如果可以,也只能说录用的几率会比较高。快速发表的话,你可以试试走加急发表。如果其他类似期刊也在你考虑范围内的话,也可以在-期刊之家-找编辑做一定的沟通。

文章才是关键,等等吧,如果没有结果的话就改投其他期刊吧。投稿发表更快捷的话可以联系原上草论文操作、。

最后结果怎么样啊

  • 索引序列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