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sci专刊检索带si的截图

sci专刊检索带si的截图

发布时间:

sci专刊检索带si的截图

说明这个是正刊。sci专刊检索通常会带SI,sci正刊或者部分sci专刊检索不带si。通常以单位认定为准。多数单位对检索带si的视为专刊,不带的都视为正刊。sci1-4区,ei源刊,管理,图书管,计算机,体育,音乐,艺术,物流,经济等相关方向收稿,快速检索。半年左右。要求有EDU信箱,版面费自理sci高分值分区杂志稳妥接单,非预警期刊。

很多小伙伴们在咨询的时候不清楚被推荐文章将安排在期刊专刊上意味着什么,一听到专刊就认为不好,听“Special”色变,下意识就认为专刊没有正刊好。这种认识存在偏见,而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部分制定职称评审规则的院校机构领导不懂学术盲目乱设规则所到致,一方面也是由于小伙伴们投国外sci期刊经验较少的缘故,最糟的结果就是导致作者乱花更多的不必要的费用在所谓不靠谱的正刊上,或者是错过宝贵的推荐机会。专刊,英文称为Special Issue,是指某个特定研究方向的征稿活动,一般是有学术圈内有影响力的专家针对最新研究热点征集一批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集中在期刊某期或者分散在期刊各期上进行发表。从出版社角度而言,专刊只是期刊征集稿件的一种渠道而已,和正刊并无区别,检索的时候和正刊完全一样,有正常的卷期号信息等。特刊也是一种专刊,这种专刊特指由期刊所在出版社主办的某次国际会议中选拔一部分优秀稿件作为期刊文章,这是由会议扩展的期刊专刊,这种特刊的文章质量将有别于正刊和专刊的文章质量,毕竟这些文章来源于会议,具有会议文章的属性,在检索的时候将带有SI标识,无期号。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职称评审时候仅关注文章被SCI检索情况,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CCF分类等,对正刊、专刊或者特刊并无特别注明。极个别非重点二本三本学校等反而会对文章进行各种不合理苛刻的要求,比如只要正刊,不要专刊,但他们所说的专刊其实是指特刊,因为专刊和正刊在检索时是完全一致的,仅检索信息是完全无法区别的,而只有特刊在检索的时候会因为有SI标识被区别于正刊。我们考虑到特刊所潜在的风险,完全不进行特刊的期刊推荐,仅做正刊、专刊的文章推荐!因此,小伙伴们投稿时请务必搞清楚单位对SCI文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最后,附四幅图,前两幅为特刊文章的收录特刊题目(其中为Special issue on 某会议201*等信息)和检索时带的“特刊:SI”标识,后两幅我们成功推荐的某专刊文章的收录专刊题目(Special issue后为某研究热点方向)和检索信息(不携带任何SI标识)。最后再根据部分朋友总是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再次强调,请务必提前一年左右开始做职称评审和毕业的文章准备,因为SCI正常发表周期就在1年以上,尽管我们推荐会特别快,但还是请打好提前亮,合适的期刊未必会一直有征稿,以及各种作者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延误。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

sci检索不带si

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bai检索工具,因此,SCI所检索的期刊是非常多的,涵盖的专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多了去了

很多小伙伴们在咨询的时候不清楚被推荐文章将安排在期刊专刊上意味着什么,一听到专刊就认为不好,听“Special”色变,下意识就认为专刊没有正刊好。这种认识存在偏见,而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部分制定职称评审规则的院校机构领导不懂学术盲目乱设规则所到致,一方面也是由于小伙伴们投国外sci期刊经验较少的缘故,最糟的结果就是导致作者乱花更多的不必要的费用在所谓不靠谱的正刊上,或者是错过宝贵的推荐机会。专刊,英文称为Special Issue,是指某个特定研究方向的征稿活动,一般是有学术圈内有影响力的专家针对最新研究热点征集一批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集中在期刊某期或者分散在期刊各期上进行发表。从出版社角度而言,专刊只是期刊征集稿件的一种渠道而已,和正刊并无区别,检索的时候和正刊完全一样,有正常的卷期号信息等。特刊也是一种专刊,这种专刊特指由期刊所在出版社主办的某次国际会议中选拔一部分优秀稿件作为期刊文章,这是由会议扩展的期刊专刊,这种特刊的文章质量将有别于正刊和专刊的文章质量,毕竟这些文章来源于会议,具有会议文章的属性,在检索的时候将带有SI标识,无期号。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职称评审时候仅关注文章被SCI检索情况,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CCF分类等,对正刊、专刊或者特刊并无特别注明。极个别非重点二本三本学校等反而会对文章进行各种不合理苛刻的要求,比如只要正刊,不要专刊,但他们所说的专刊其实是指特刊,因为专刊和正刊在检索时是完全一致的,仅检索信息是完全无法区别的,而只有特刊在检索的时候会因为有SI标识被区别于正刊。我们考虑到特刊所潜在的风险,完全不进行特刊的期刊推荐,仅做正刊、专刊的文章推荐!因此,小伙伴们投稿时请务必搞清楚单位对SCI文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最后,附四幅图,前两幅为特刊文章的收录特刊题目(其中为Special issue on 某会议201*等信息)和检索时带的“特刊:SI”标识,后两幅我们成功推荐的某专刊文章的收录专刊题目(Special issue后为某研究热点方向)和检索信息(不携带任何SI标识)。最后再根据部分朋友总是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再次强调,请务必提前一年左右开始做职称评审和毕业的文章准备,因为SCI正常发表周期就在1年以上,尽管我们推荐会特别快,但还是请打好提前亮,合适的期刊未必会一直有征稿,以及各种作者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延误。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

sci专刊检索报告带si吗?

快。SCI论文发表检索是关键,专刊是否会被检索要看具体情况,总体来看,专刊的检索情况比增刊检索情况要乐观,专刊检索的时候有SI的标志,那么专刊能否用于职称论文的发表。

很多小伙伴们在咨询的时候不清楚被推荐文章将安排在期刊专刊上意味着什么,一听到专刊就认为不好,听“Special”色变,下意识就认为专刊没有正刊好。这种认识存在偏见,而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部分制定职称评审规则的院校机构领导不懂学术盲目乱设规则所到致,一方面也是由于小伙伴们投国外sci期刊经验较少的缘故,最糟的结果就是导致作者乱花更多的不必要的费用在所谓不靠谱的正刊上,或者是错过宝贵的推荐机会。专刊,英文称为Special Issue,是指某个特定研究方向的征稿活动,一般是有学术圈内有影响力的专家针对最新研究热点征集一批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集中在期刊某期或者分散在期刊各期上进行发表。从出版社角度而言,专刊只是期刊征集稿件的一种渠道而已,和正刊并无区别,检索的时候和正刊完全一样,有正常的卷期号信息等。特刊也是一种专刊,这种专刊特指由期刊所在出版社主办的某次国际会议中选拔一部分优秀稿件作为期刊文章,这是由会议扩展的期刊专刊,这种特刊的文章质量将有别于正刊和专刊的文章质量,毕竟这些文章来源于会议,具有会议文章的属性,在检索的时候将带有SI标识,无期号。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职称评审时候仅关注文章被SCI检索情况,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CCF分类等,对正刊、专刊或者特刊并无特别注明。极个别非重点二本三本学校等反而会对文章进行各种不合理苛刻的要求,比如只要正刊,不要专刊,但他们所说的专刊其实是指特刊,因为专刊和正刊在检索时是完全一致的,仅检索信息是完全无法区别的,而只有特刊在检索的时候会因为有SI标识被区别于正刊。我们考虑到特刊所潜在的风险,完全不进行特刊的期刊推荐,仅做正刊、专刊的文章推荐!因此,小伙伴们投稿时请务必搞清楚单位对SCI文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最后,附四幅图,前两幅为特刊文章的收录特刊题目(其中为Special issue on 某会议201*等信息)和检索时带的“特刊:SI”标识,后两幅我们成功推荐的某专刊文章的收录专刊题目(Special issue后为某研究热点方向)和检索信息(不携带任何SI标识)。最后再根据部分朋友总是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再次强调,请务必提前一年左右开始做职称评审和毕业的文章准备,因为SCI正常发表周期就在1年以上,尽管我们推荐会特别快,但还是请打好提前亮,合适的期刊未必会一直有征稿,以及各种作者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延误。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

sci检索带si算吗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但是,仅注重SCI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并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真正提高。如2005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授因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该校政策可以得到近17万元的奖金。可是这些SCI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质量并不很高的SCI源刊上,创新成分不多,学术影响不大。这种通过发表低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获奖励的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并非罕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在被引用论文统计样本中,中国作者独着论文逐年增加,并超过了国际合作论文。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换言之,我国绝大多数国际论文只是发表而已,并没有引起同行关注,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质量的增长。大量的泡沫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的报告,将第一、二区的期刊论文确定为高水平论文,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如兰州大学规定:SCI一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SCI二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其它SCI、EI和权威期刊等相当级别的论文每篇奖励奖金1万元。在国外,也有按用SCI体系间接评价论文质量的有关政策。按照西班牙法律,研究人员如果在ISI影响因子排行榜上前1/3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够得到奖励。芬兰政府将对大学医学研究的资助标准与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可见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原始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SCI杂志的分区依据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分区遴选法 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理论基础    科技期刊浩如烟海,刊载期刊上的科技论文的数量更是呈指数型增长。面对如此众多的论文信息,如何有效的选择报道科学前沿问题、具有国际地位的一流期刊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期刊论文与评价指标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早在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就首先发现了学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即:“对某一学科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该学科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学科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相继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后人将此规律称之为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此后,期刊论文的分布规律受到人们重视而不断发展。1971年,美国情报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创始人加菲尔德,通过统计2000种期刊中的1000,000篇参考文献发现,24%的被引率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得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分散在数量很大的期刊中,证明了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其他如文摘率、影响因子等因素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的规律。因此,根据“集中与分散”规律,选择集中了学科领域内大量论文、集中了学科期刊较高指标值、具有较高国际显示度的少数期刊,作为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期刊信息了解学科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2 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评价指标    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用来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   影响因子(IF)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数的比值。它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中的篇均被引频次,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能够客观的反映期刊的相对影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CI)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测度该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其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单干被引用的次数,是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2 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我们主要基于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三个评价指标,利用ISI出版的JOURANL CITATION REPORTS(JCR)(2001版)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以分区的方式遴选各学科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在JCR(2001版)中,报道了5748种期刊,排除社会科学类16种,我们按照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共12个学科(类),将其余5732种期刊分类,每个类有ni种期刊,1≤i≤12。由于期刊论文数量与各指标的关联度很高,为了减少期刊论文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我们同时利用了JCR(2000版)和JCR(1998版)光盘提供的数据计算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 第一步:计算每个期刊的三年平均影响因子(IF)、平均总被引频次(CI)。   IFij=(IFij1998+IFij2000+IFij2001)/3,1≤i≤12,j=1,2,, ni;   CIij=(CIij1998+CIij2000+CIij2001)/3,1≤i≤12,j=1,2,, ni; 第二步:对JCR(2001版)期刊按学科从影响因子(IF)角度进行分区。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平均影响因子(IF)降序排列C={c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一区期刊,再将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平均分为三部分,再由下列公式的计算结果产生二区、三区和四区期刊,即:    一区期刊:Ci1={ cij: 1≤i≤12,j=1,2,„,ti, ti < ni , ti / ni =05};    二区期刊:Ci2={ cij: 1≤i≤12,j=ti+1,ti+2,„,mi, mi < ni , / =1/3};   三区期刊: Ci3={ cij: 1≤i≤12,j=mi+1,mi+2,„,pi, pi< ni , / =1/3};    四区期刊: Ci4={ cij: 1≤i≤12,j=pi+1,pi+2,„,ni, / =1/3}。 第二步:按学科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总被引频次(CI)降序排列A={ a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Ai={ aij: 1≤i≤12,j=1,2,,ki, ki / ni =05}。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计算影响因子时的两年总被引频次(IFCI)降序排列B={ b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Bi={ bij: 1≤i≤12,j=1,2,,mi, mi / ni =05}。 各个学科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期刊为Si=(Ai∪Bi∪Ci1)∩(Ci1∪Ci2),则Si就是我们遴选所得各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意义 1 为文献情报机构的期刊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分区遴选方法选择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无论在评价指标还是学术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水平,在各学科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显示度。图书情报部门可以此作为选择国外期刊的参考依据,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有效的提高订购期刊质量;同时可以指导读者重点阅读,建立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 2 为科研部门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分区法确定的国际一流期刊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此,可以为科研部门间点科技成果、评价研究水平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但指的注意的是,科研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以同行专家评审意见为基础,不能简单的根据其是否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确定研究质量。3 为科研工作者利用期刊提供参考    国际一流期刊在学科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质量较高、体现了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科学家们通过阅读这些一流期刊,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学科发展态势、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同时,遴选出的国际一流期刊也为科学家们选择高水平期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参考。  4 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分析这些国际一流期刊的内在与外在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国外期刊的发展经验,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前5%一区。生物:8以上一区;4-8二区;2-4三区;2一下四区!

sci检索不带si标识

sci期刊的增刊specialissue的意思。特刊会被SCI数据库全文检索,且检索类型为论著Article。特刊也有可能占正刊版面,即检索出来没有SI标记,可以当做正刊宣传。

很多小伙伴们在咨询的时候不清楚被推荐文章将安排在期刊专刊上意味着什么,一听到专刊就认为不好,听“Special”色变,下意识就认为专刊没有正刊好。这种认识存在偏见,而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部分制定职称评审规则的院校机构领导不懂学术盲目乱设规则所到致,一方面也是由于小伙伴们投国外sci期刊经验较少的缘故,最糟的结果就是导致作者乱花更多的不必要的费用在所谓不靠谱的正刊上,或者是错过宝贵的推荐机会。专刊,英文称为Special Issue,是指某个特定研究方向的征稿活动,一般是有学术圈内有影响力的专家针对最新研究热点征集一批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集中在期刊某期或者分散在期刊各期上进行发表。从出版社角度而言,专刊只是期刊征集稿件的一种渠道而已,和正刊并无区别,检索的时候和正刊完全一样,有正常的卷期号信息等。特刊也是一种专刊,这种专刊特指由期刊所在出版社主办的某次国际会议中选拔一部分优秀稿件作为期刊文章,这是由会议扩展的期刊专刊,这种特刊的文章质量将有别于正刊和专刊的文章质量,毕竟这些文章来源于会议,具有会议文章的属性,在检索的时候将带有SI标识,无期号。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职称评审时候仅关注文章被SCI检索情况,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CCF分类等,对正刊、专刊或者特刊并无特别注明。极个别非重点二本三本学校等反而会对文章进行各种不合理苛刻的要求,比如只要正刊,不要专刊,但他们所说的专刊其实是指特刊,因为专刊和正刊在检索时是完全一致的,仅检索信息是完全无法区别的,而只有特刊在检索的时候会因为有SI标识被区别于正刊。我们考虑到特刊所潜在的风险,完全不进行特刊的期刊推荐,仅做正刊、专刊的文章推荐!因此,小伙伴们投稿时请务必搞清楚单位对SCI文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最后,附四幅图,前两幅为特刊文章的收录特刊题目(其中为Special issue on 某会议201*等信息)和检索时带的“特刊:SI”标识,后两幅我们成功推荐的某专刊文章的收录专刊题目(Special issue后为某研究热点方向)和检索信息(不携带任何SI标识)。最后再根据部分朋友总是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再次强调,请务必提前一年左右开始做职称评审和毕业的文章准备,因为SCI正常发表周期就在1年以上,尽管我们推荐会特别快,但还是请打好提前亮,合适的期刊未必会一直有征稿,以及各种作者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延误。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

  • 索引序列
  • sci专刊检索带si的截图
  • sci检索不带si
  • sci专刊检索报告带si吗?
  • sci检索带si算吗
  • sci检索不带si标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