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5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5

发布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5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计到款科研经费2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1618篇,发表论文数全球排名第10名,论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27名。学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7项,其中授权454项,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国际合作将1项,省部级科技奖25项。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项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电等重大工程装备,解决了国家重要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深化改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教授治学,推进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共同愿景。

美国 US News University ranking为中国大学的排名依次为: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中科大,上海交大。

先不要轻易下结论比较好。不过柳叶刀的评论跟SJTU这一次的活动没什么可比性。而且前面的论证给不了更多的证明和证据。虽然前几楼的楼主态度都具有那么明确,我觉得学校这样宣传一下还是不错的,毕竟这种东西必要时候可以有,比如说现在。 ^_^文章就不转了,顺便plus一句,我是西交大的人,不是上交大的。虽然最近吵得比较厉害,不过不妨碍支持SJTU今次宣传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4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计到款科研经费2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1618篇,发表论文数全球排名第10名,论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27名。学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7项,其中授权454项,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国际合作将1项,省部级科技奖25项。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项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电等重大工程装备,解决了国家重要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深化改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教授治学,推进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共同愿景。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0年位列全国第一。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渐成常态;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9年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03篇;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科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等学科专业。“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试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针对学科交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现代和未来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等趋势,联合多个学院,融合多个优势工程学科,打造而成。该平台以培养具备多学科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的拔尖人才为目标,融合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科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培养应对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实验班招生要求规定:1、校工科试验班类招生采用综合评价方案:学生自愿申请,专家综合素质测试,综合评价,在本科第一批次前择优提前录取。2、考生必须在所在省(市)规定的相应批次(第一批次前)第一志愿填报校工科试验班类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第一批次投档与录取。3、校将根据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对于在填报高考志愿前面试的省市,测试比例为1:3;对于在填报高考志愿后面试的省市,测试比例为1:2)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人选。以上内容参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工科试验班类招生简章

这是去年的招生简章的片段:“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依托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试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针对学科交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现代和未来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等趋势,联合多个学院,融合多个优势工程学科,打造而成。该平台以培养具备多学科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的拔尖人才为目标,融合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科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培养应对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

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一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曙光学者一人,浦江学者一人,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还是推荐交大的化学。第一,本身学校的平台摆在那里,交大本身名气大,就业率高,化院虽然在交大是个不大的学院,但是基本上本科或研究生就业是不用担心的。而且也会有很多出国交流交流的机会。第二,学院的潜力,等你进来你就会发现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有很多老师还是很强的,这几年也在花很多钱挖人,硬件设施也在逐步提升。唯一遗憾的就是这个科不是交大的招牌学科。上海交大化学系于1928年建立,1979年恢复建立。近年来,在国家" 211 "和" 985 "的大力支持下,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特色,化学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已拥有应用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博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个硕士点。化学系下设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大学化学四个教研室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拥有 11514 m2 建筑面积的实验大楼和逾 2500 万元的仪器设备,为教 学与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基地。除化学化工学院的本科教学外,化学系还承担着大量的全校化学近源专业的基础化学及实验的教学任务和化学远源专业的大学化学及实验的教学任务。化学系的四大基础化学课程以及大学化学和实验化学课程均为学校的一类课程,其中大学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分别于 2003 及 2004 年荣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参考资料360百科: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计到款科研经费2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1618篇,发表论文数全球排名第10名,论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27名。学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7项,其中授权454项,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国际合作将1项,省部级科技奖25项。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项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电等重大工程装备,解决了国家重要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深化改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教授治学,推进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共同愿景。

上海交通大学SCI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0年位列全国第一。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渐成常态;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9年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03篇;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不是 是中文核心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被列为以下国际重要检索刊源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MR)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 1996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3、2006年科技部中信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索引序列
  •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5
  •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2014
  • 上海交通大学science
  • 上海交通大学SCI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