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疫情下教育论文文献

疫情下教育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疫情下教育论文文献

新冠对大学生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就是一般都是在佳峰笑了好久了的,回来的时候就是各种学生,他们的学习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程度也不一样,就是参差不齐。

新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0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0%, 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19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 6%,国有企业占4%, 学校占6%, 党政机关占6%, 三资企业占1%,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 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 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 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 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 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国外疫情仍发展迅速,感染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我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正不断加大。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生命威胁的即时性,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持久性,持续蔓延的国际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让2020届高校毕业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据悉,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2019年秋招共执行了8000多场线下招聘会,往年春招也有2000多场,2020年这一数字缩水为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招聘会的取消,将对今年求职人员造成较大的打击,不少求职者需要重新安排求职计划,无法参加招聘会、隔离在家等,都将加重求职者的恐慌。据BOSS直聘《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2020年就业市场总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34%,面向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4%,而小微企业(规模<100人)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尽管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开始缓慢增加,但招聘规模与往年相比仍明显不足。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0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0%, 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19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 6%,国有企业占4%, 学校占6%, 党政机关占6%, 三资企业占1%,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 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 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 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 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 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与机遇从行业分布看就业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教育,占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4%;(3)制造业,占8%;(4)金融业,占6%;(5)建筑业,占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占6%;(7)文化体育娱乐,占3%;(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占8%;(9)农林牧渔,占7%;(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1)批发零售,占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4%;(14)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占3%;(15)房地产,占3%;(16)采矿业,占2%;(17)住宿餐饮,占7%;(18)居民服务,占2%;(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占7%。其他占6%。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非均衡程度显著,前5个行业的占比合计为2%,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特别是教育行业,2019年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为2513元(占比为7%),按14亿人口推算,全国教育文化娱乐的总消费支出为52万亿元,是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对于属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大,而对于教育、IT、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高校毕业生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而在教育、IT、金融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和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和研究,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专属定制(SPOC)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预计疫情过后,教育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从单位分布看就业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特别是2011年之后,企业占比都在75%以上,即四分之三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2019年,各类型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民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4%;(3)学校占6%;(4)党政机关占6%;(5)三资企业占1%;(6)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民营企业自2011年来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但是从趋势看,2019年民营企业的占比在2011-2019年间各年中是最低的,显示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三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减弱。2019年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仅为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2019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40888家,比上年下降了5%。2019年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仅为4%和8%,均低于GDP的增长率。从求职渠道看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2019年,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2)网络招聘信息占1%;(3)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9%;(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占3%;(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占5%;其他4类的占比合计为2%。可见,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占比合计达到4%。从变化趋势上看,网络招聘的重要性凸显,2005年网络招聘的占比不足5%,而2007年超过了10%,2013年超过20%,之后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为解决疫情中线下招聘难的困境,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即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育部积极与社会招聘网站公司合作,已遴选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公司,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法与措施 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价,内容包括34项具体指标。基于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平均值设为70分,构建“就业胜任力指数”。按照毕业去向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就业胜任力指数”与就业结果正相关。按照“就业胜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出国出境为7分;(2)自主创业为0分;(3)国内升学为6分;(4)已确定单位为6分;(5)其他灵活就业为8分;(6)自由职业为9分;(7)其他暂不就业为1分;(8)待就业为0分;(9)不就业拟升学为5分。令人惊讶的是,就业胜任力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并未选择就业(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在选择就业的群体中,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比待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更强。可见,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与工作相当的能力,而不是寻找与能力相当的工作。在此次疫情解除之前,高校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一方面努力通过网络找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还应该在线学习一些有关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知识爆炸时代来临, 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学习什么很重要,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不一样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工厂工作、为医生提供建议等。人们期待的理想职业正在逐渐消失,高等教育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约瑟夫·奥恩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FY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能力结构的需求在改变,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增长在各项能力中遥遥领先。对于很多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来说,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有机会在家上班的群体在家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是高学历群体越有可能在家上班。此次疫情,很多单位都采取在家上班的工作模式,预计未来对一些人来说在家上班将成为新常态。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性质很多需要数据素养,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学生除了适应在家学习(learn at home)和在线求职(job search on line)外,也要为未来在家上班做准备,培养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念。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可以看到,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接近一半。这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校园招聘会是供需双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预计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就业管理、服务和职业辅导的新模式,从线上招聘助力高质量就业、职业辅导促进个人成长、提供及时可靠信息服务、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四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找工作”,就业服务不断档。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于1月底即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调整相关手续流程和工作安排,推出“最暖就业季,还在你身边”主题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3月份的第1周,北京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举办2020年春季第一场空中宣讲会和专场线上双选会。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资金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做出贡献。从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看,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3%,对于提高“落实率”起到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已经宣布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同时,还鼓励毕业生参军和到基层工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总之,此次疫情只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一些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高校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当前不利局面,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2020年4月26日至29日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4355名武汉高校学生参加了调查。通过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根据查阅相关文献,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社会-人际关系模型得到验证,大学生面临个体水平的风险,如COVID-19感染,亲密关系层面的风险,如家庭支持(怀疑家人感染、失去亲人、家庭收入下降)和在线课程困难(互动少、学习环境干扰、适应困难),以及远距离风险,如个人信息收集过多,家庭亲戚疏远,陌生人的骚扰和侮辱。以武汉大学的学生为例,有调查表明,广泛而彻底的排查和检查措施,让武汉大学生们措手不及,并且他们之中受到了不必要的关注和许多负面报道。 社会影响,如羞耻、内疚和愤怒,都是从这种社会互动中产生的。其次,为了应对中国各地采取的严格甚至激进的抗疫措施,这些学生不得不在家中或专门的隔离设施中隔离至少两周,并每天至少报告两次体温和身体状况。 孤立加上对传染的恐惧和担忧、焦虑、耻辱和潜在的错误信息超载,会导致压力,并与心理健康负担有关。第三,无论学生是在武汉还是在其他地方,在隔离两周后,他们都必须无限期地呆在家里。回收调查问卷并进行总结,其中中报告了隔离的负面心理影响,包括创伤后压力症状、混乱和愤怒。 压力源可能是包括更长的隔离时间、对感染的恐惧、沮丧、无聊、供应不足、信息不足、经济损失和污名。 不过,现已采取措施,譬如对于大学生患者应提供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健康服务,并且对于失去亲人和家庭经济损失的学生应该给与特别照顾。

疫情下的教育论文

简单介绍论文写作所要做的准备,怎样写一篇论文。

幼儿园老师的论文是关于疫情防护的。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那么你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的,从你的工作角度,如何让孩子防控?疫情。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重点写你自己的。防控疫情的措施和办法。当然了,你这里涉及到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职业问题,所以你要把如何防控孩子疫情方面写的具体一些。比如避免外人接近孩子,比如常给孩子消毒洗手。净化环境等等,这些措施方面要写的具体一些。

疫情下的参考文献

你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韧性的文献?我看到很多在疫情下的文献和报道,值得一看,能看到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统一精神,爱国精神

我们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经济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经济危机和这次疫情在世界面临扩大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依然坚挺

疫情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文件。虽然在疫情的压力下,中国的经济还是增长得非常稳定的。中国的经济也给世界带来一个好的示范。

至于文献的启示,但是要看待我国在疫情压力下经济的韧性,那绝对有发言权

疫情下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就这么写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一起期间,科学锻炼应该很好写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感情,只有我们把身体锻炼好了,才能够好好的抗议病情,所以在作文要正面的

疫情体育论文800字

在疫情期间更需要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因为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所以说可以在家庭,嗯里边通过各种方式来锻炼身体。

篮球运动的影响力你可以从给大家简介一下,篮球第二部分是篮球运动的益处,第三部分是如何正确地进行篮球运动,然后第四部分可以写一下在疫情期间篮球运动的意义,这样的话足够有800字了。

在家一般都会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后会感觉轻度的呼吸急促、周身微热、面色微红、休息后可消除疲乏为宜。进行高强度间歇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和基本力量素质,且效率较高。比如原地跑、俯卧撑、开合跳、波比跳等,每组练习10-15次,进行2-4组。1、场所选择:公园、运动场等人员密集度低的地方。2、运动选择:快走、慢跑、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不宜选择有接触的对抗类运动项目。多人运动项目应以个人练习为主。避免近距离、接触式、高强度的竞赛类、对抗性团体体育运动项目和广场舞等聚集性健身锻炼。3、个人防护:随身携带口罩,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在户外行走的人应至少保持4米的距离。跑步者和自行车骑行者应至少保持10米的距离,快速骑行者间应至少保持20米的距离。回家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运动前要热身,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注意补水、补充营养,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注意休息和睡眠。2、适量运动。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判断适量运动的标准:运动后恢复时间,如果运动结束后3分钟左右,就能基本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则说明运动强度较适宜,与自身心肺水平相适应。3、居家运动,运动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聚集。4、掌握好时间,普通人每周最好进行5次以上的规律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20分钟,也别超过2小时。

这个你就可以写今年的疫情是怎么来的呢,医护人员的辛苦又让我们有多么的感动。

  • 索引序列
  • 疫情下教育论文文献
  • 疫情下的教育论文
  • 疫情下的参考文献
  • 疫情下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 疫情体育论文8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