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cssci起源于哪年

cssci起源于哪年

发布时间:

cssci起源于哪年

1、创办单位不同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2、用处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3、影响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扩展资料:所有入选CSSCI期刊/集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刊载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等一次文献为主的中文学术期刊/集刊;2、 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应具有CN号,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期刊应具有ISSN号,学术集刊应具有ISBN号;3、按既定出版周期准时出版,符合期刊编辑出版规范,文献信息著录完整、规范。以下期刊/集刊不列为遴选范围:1、属自然科学类期刊(集刊);2、以刊载文艺作品、译文和知识普及性文章以及动态资讯等为主的期刊/集刊;3、转载类、文摘类期刊和年鉴等期刊/集刊;4、凡有下列情形的期刊/集刊不予入选:1)存在违反国家期刊出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情况的期刊;2)存在学术不端或缺乏学术诚信行为的期刊/集刊;3)上一年度引文差错率过高的期刊/集刊。学术期刊参加遴选需向中心提交近两年出版的样刊。学术集刊参加遴选需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近三年出版的样刊和“学术集刊基本信息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CI SSCI 两个是属于国际核心期刊 CSSCI 是中国的南大核心这些都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的。但是文章的质量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才能发的。

CSSCI是国内的。其余的都是国际的。其SCI 、ssci、ahci几个的权重差不多只是领域不同。但是难度相对而言是SSCI 比较高 。EI 的难度就相对比较低了

SSCI 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不知道该怎么发论文可以问易美云学术

杂志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吧,我估计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早期杂志内容,包括小品、诗、论文和其他各式各样体裁的文章,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杂志一词的本意名实相符。“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

杂志最早起源于

志,本身就是一种问题,比如三国志、地方志等志书类,实际就是“记”杂志,本意就是杂记,内容比较广泛,就是杂谈、杂说但杂志一词古代似乎没有,这应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产物。但杂志(期刊)性质的书,中国最早的是1833年来华普鲁士牧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杂志。

2021年CSSCI来源期刊

对,翻译过来就是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

狗起源于中国论文6000

狗起源于狼,目前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提示狗可能起源于中国的狼,由此提出了狗的东亚起源说。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来自五大洲的654只狗,分析了它们体内一种通过母系遗传的叫做“线粒体DNA”的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他们认为,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认为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的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彼得·萨沃莱南说:“许多早期的研究基于中东地区少量的考古材料,认为该地区是狗的起源地,而实际上,那里只是驯化过其他的一些动物,而不是狗。”同时,通过和狼的基因的对比,他们认为1.5万年前,由几种不同的狼分化出了狗。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他们认为,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1.4万至1.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瑞典一位家畜专家珀·詹森认为,东亚人是最早驯化狗的这一推测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带着狗,这一点显示了在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亚洲人生活在一起。   gou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指出:狼的驯化不大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为可能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实践过程。

约为五千四百万至三千八百万年前之间,有一支食肉类哺乳动物发展成一组独特的分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就是拥有四颗裂齿。从古至今有许多动物都食肉,但只有食肉类哺乳动物是具有进化了的牙齿可作压碎与咀嚼之用〔四颗上颚前臼齿和第一颗下颚臼齿〕,适用於切开兽肉,所以狗的进化可以从检验它已绝种的祖先的牙齿化石而追溯得到。狗的进化年表一亿至五千万年前-------------克里奥顿 小型的食肉兽五千四百至三千八百万年前----米阿锡 牙齿化石显示这类食肉动物生存於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出它们可能居於树上的生活方式。三千八至两千六百万年前-------黄昏犬 发展於现今的北美洲,可能是犬族的直系祖先,它们是最早具有内耳构造的生物类。一千九百万年前-----------------西诺迪泰 它们属於两栖的犬类家族一千两百万年前-----------------拖马塔斯 在中新世纪时,四十二种不同种类的像狗的犬类动物出现了,拖马塔斯具有现代犬的牙齿构造的初模。家犬是数百万年前具有独特作用的裂齿咬断肉类的食肉哺乳动物后裔。200万年前在犬的家族中已经形成10属食肉动物。犬属食肉动物由郊狼、豺和狼组成。当人类开始定居时,狼也紧随其后并逐步改变了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选择性进化的环境,并逐渐形成了家犬。克里奥顿 小型食肉动物 1亿~5000万年前米柯斯 5400万~3800万年前牙齿化石揭示这类食肉动物生活在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它们很可能生活栖息在树上。黄昏犬 在3800万~2600万年前 黄昏犬生活在北美洲,它们可能是犬的直系祖先。这是最古老具有内耳的品种,是犬族动物的一个特征。特马斯 1900万年前 食肉哺乳动物在世界不同地方独立演化。特马斯在欧洲大陆进化,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对这种假设有许多异议。莱普特 1200万年前 在中新实际,约2600万~700万年前,出现了42种不同属且都与犬类似的食肉动物。现在才知道这类哺乳动物中,莱普特是犬和所有其他现代食肉哺乳动物的真正祖先。现代犬 200万年前 在200万年前的上新世纪末和更新世纪初,所有现代食肉动物的基本血统已经进化。42个种类的食肉动物已大幅度降低至今天的10个种类。这些动物最多的是犬属类,其中狼、豺、郊狼和犬都是其成员。第二个分类狐狸属类,共有12个种类的狐。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份情义到底有多长?经过一系列遗传学研究,中瑞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境内或者中国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类群落驯养,于是从那时起,人与狗开始一同打猎、一同烤火、一同进化、一同走过漫漫时间长河…… 中瑞科学家小组追查狗起源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始进行过有关狗、狼等动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2000年,萨沃莱南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平教授联系,希望共同对狗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狗的起源之谜,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采集样本,研究小组的人员跑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张亚平说,“无论是从前期的设计,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还是后期的DNA样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从声音中可以听出,张亚平对这些所谓的“辛苦”乐在其中。 经过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组证实,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都起源于东亚,之后才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们今天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物种。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该文章被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该文章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引起很大震动,欧美许多科学刊物闻风而至,纷纷对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萨沃莱南进行采访,一些遗传学研究机构更是将对狗的研究作为下一个项目。 线粒体DNA揭开身世之谜 的确,狗起源于狼,这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样本,分析了它们体内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张亚平说,“我们由此判断,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之所以认为是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五只母狼开创狗历史 萨沃莱南说:“在被人类驯养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遗传基因,却能够分化出外形差异如此巨大的各类狗,实在是令人惊异的一件事。”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他们认为,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4万至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张亚平介绍说,“研究发现,至少有五个创群者,由于狗最初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几个。此外,从驯化的时间来看,这五个创群者所处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狗的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驯化需要一个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东亚区域,不同的人类群落不约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几乎所有的狗,从吉娃娃到圣伯纳犬,追踪其血统的结果都将指向最初的几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专家珀·詹森认为,东亚人是最早驯化狗的这一推测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带着狗,这一点显示了在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亚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认为,在发展出贸易之前,人类就交换狗。 驯化早于其他牲畜和作物 张亚平介绍,人类驯化动物是出于发展的需要。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这是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十分重要的产物。除了家畜,农作物也是野生作物驯化而来的,然后,人类才能从散居、狩猎转变到聚居、耕作,耕种和饲养牲畜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进入农业社会。 而狗又和其他家养动物不同,据推测,从狗的作用上来看,最初驯化的狗可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由此推断,狗可能是最先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之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 驯化不是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张亚平指出:“狼的驯化不大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为可能的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实践过程。”狗的遗传类型属于狼的不同遗传分支,显示东亚的人类族群同时驯化了不同狼群成为家犬,张亚平说,这不是偶然事件。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和美国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珍妮佛·雷纳德也在进行现代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现代的家犬是否是从当地的狼驯化而来的。他们比较了古代狗和现代狗的DNA,包括37个从欧洲殖民者带来墨西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狗化石中提取的DNA样本,以及11个从阿拉斯加沉积层中取出的、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的阿拉斯加犬的DNA样本。研究发现,现代的狗和古代的狗的关系比和美洲灰狼还近,它们的相似度显示,所有的狗都来自共同的祖先——中国灰狼。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那些在13000到14000年前到美洲拓荒的人类一定带着许多来自家乡的狗。” 为何心有灵犀尚待研究 在与人类为伴的漫长岁月中,狗能够对人类的意图心领神会一直令人不解,因此一些狗也被委以重任,如导盲犬、缉毒犬、看护犬等。如何才能解释人与狗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至今还没有结论。 中国犬的种类很多,许多外国名犬都具有中国犬的血统。以下为几种著名的中国犬: 中国冠毛犬,也称中国裸犬,或中国无毛犬,是仅有的几个无毛品种之一。 北京犬,又称北京狮子狗或北京宫廷狮子狗,俗称京叭,是著名的玩赏犬。产自中国,并有很长的饲养历史。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藏獒,又名藏狗、番狗、蕃狗、羌狗。产于西藏。 松狮犬,也称熊狮犬,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西施犬,又称中国狮子犬,是产于我国的一种长毛犬。 细犬,产于我国山东省和河北省,在山东梁山一带数量较多,并将其称为山东细犬。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犬或斗犬。原产于广东省南海县大沥乡。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我国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西藏小梗犬,人们习惯称之为狮子犬,也有的书刊上介绍称之为中国狮子狗,原产于中国西藏地区。 有趣的是,哈佛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布朗·哈里的一个简单试验证明,狗甚至比那些称得上狡猾的动物更能领会人的意图。 试验中,黑猩猩、成犬、幼犬和狼被研究人员分别施以暗示,在并排摆放的两个箱子之一被放入了食物。当研究人员通过指示、盯看或者手指敲打的方式指出存放食物的箱子时,成犬,甚至包括幼犬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接受人类暗示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试验动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它们和人类的沟通能力居然连狗都不如。 狗成为遗传学上佳研究对象 世界上,各地都有爱狗者成立的各种协会,以及许多名犬比赛。狗的血统在部分人眼中成为狗价值的体现。不知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会不会打击他们对纯血统狗狂热的追求。但是研究已经证明,虽然狗在形态上差异巨大,但这全部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间,人类的定向选择大大加快了狗的进化过程。但是由于狗属于家养动物,就像猪、羊等牲畜一样,一直都没有从狼的类群中单独划分出来。 张亚平介绍,从遗传学上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狗在外形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遗传基础,令狗成为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上佳对象。所以,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最后,评论文章同时指出,美国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已经将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张亚平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目标是确定狗的祖先究竟生活在东亚的哪个区域,以及创群者的数量和发生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预计在2003年发表。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关超 张亚平简介 1965年5月出生,云南省人,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一直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多样性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张亚平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他与合作者在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些重要动物类群,如熊超科和灵长类等的系统发育,澄清了这些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难题;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DNA库,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懒猴、盘羊、海南坡鹿、穿山甲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揭示了我国主要的家养动物,如猪、牛、羊、鸡和狗等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对我国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揭示中华民族源流与人群扩散、迁移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张亚平先后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A J H G等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内SCI刊物发表论文10篇。 张亚平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他的研究小组于2001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2002年,张亚平荣获第三届“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的祖先是狼,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然而狗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被人类成功驯化的,这却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虽然多年以来一些中外科学家针对狗的驯化时间和起源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还是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过,经过中国和瑞典科学家近10年的合作研究之后,我们对狗在起源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也许会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通过研究狗线粒体DNA的分子钟发现,狗大约是在6万年以前就被人类驯化,并且中国的南方就是狗的最早起源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研究员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说。  最近,他们的这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9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也专题报道了张亚平课题组历时7年、新的研究成果,该专题报道文章风趣地描写道:“中国制造”不仅是塑料制品或是鞋子,现在,连狗也是。  张亚平对记者透露,由于狗极有可能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近些年来,昆明动物研究所一直在进行家养动物的起源和迁徙的相关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一些研究,来搞清狗身上存在的一些疑惑。”张亚平对记者回忆,大概是在10多年以前,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开始从分子生物学的领域关注狗的起源和迁徙的一些研究。而此时,处在地球另一端的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教授也在从事类似的研究。2000年,萨沃莱南和张亚平联系,希望一起进行狗的有关研究,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敲定了合作的事宜。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式来研究狗的起源和迁徙,必须要获得足够丰富的现代狗的样本,只有如此,才能够对狗的演变和迁徙路径进行有效的追溯。这是一个耗时又耗力的工作,为了采集到足够的样本,研究小组的人员跑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此后,中瑞科学家在对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地区654个狗的样本的线粒体DNA进行了追踪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并且狗的主要线粒体DNA支系起源于东亚,其遗传多样性也最为丰富,这就表明狗最早起源于东亚,然后才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其实,2002年11月,美国的《科学》杂志就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很快就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但是,由于当时他们研究的DNA片段仅有约600个碱基,所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样品覆盖度不够,还难以确定狗是在东亚的哪个区域、在什么时间由狼驯化而来,因此众多的质疑也就接踵而来。  张亚平、萨沃莱南等人的研究一个明显的软肋就是这项研究成果并没有充分得到已经发现的狗类化石的支持。当时,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德国4万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而后在俄罗斯境内科学家们也发现了4万年以前狗的化石,另一个证据来源于中东大约2万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虽然张亚平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在浙江省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了一些狗的化石,而其年代却基本上都在1万年以后。根据欧洲和中东的这些化石证据,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狗应该起源于西南亚或者欧洲。  随后,一些新发现的化石证据更加有利于狗起源于欧洲的判断。2008年10月,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古生物学家在比利时的古耶特洞穴发现了距今17万年的狗的头盖骨化石,这一新发现可能将狗的进化史向前推进了1万多年的时间。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大概在3万多年以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奥瑞那人就已经开始驯养狗了。另外,此前科学家们在法国的肖维岩洞还发现了距今6万年的一个小孩和一条狗的足迹,这些足迹也表明人类曾将狗当成宠物饲养。  今年8月,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篇关于非洲乡村狗的研究论文也对狗的“东亚起源说”提出了质疑。康奈尔大学的亚当·鲍科博士及其合作者发现非洲乡村狗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东亚狗相似,因此他们认为遗传多样性数据不足以得出狗的东亚起源这一结论。  虽然张亚平的研究小组始终认为狗的起源是东亚,但是在一些质疑面前,他们必须要拿出新的证据。这次,他们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以充实的数据揭示狗可能起源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在这次最新成果公布的背后,张亚平的研究小组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提供了更为令人信服的证据。从2002年以后到现在7年的时间内,在张亚平的带领下,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庞峻峰博士与云南大学的周晓菊博士等研究人员分析了更多地区狗的DNA数据,其样本来源涵盖欧洲、非洲、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1500余只狗和40只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8只狼和169只狗几乎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使其研究由DNA片段走向了基因组水平。此外,他们的分析也包括了上个月康奈尔大学小组发表的数据。  赫尔辛基大学的兽医分子遗传学家汉斯·洛希在评论该项研究成果时表示,张亚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有关狗起源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所有这些数据和支持人类走出非洲的数据极其相似,看来狗是在中国起源的。  据了解,现在一些科学家对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也提示,狗可能起源于中国的狼。这些科学上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狗起源于东亚的学说。不过张亚平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狗起源于东亚,但是依旧还有一些争论。目前,由于化石方面的一些证据,在科学界一些人依然坚持不同地区的狗是在不同的地区驯化的观点。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张亚平倒是表现得很坦然。“要是没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急需研究下去了。”他对记者表示,以前他们主要是通过母系遗传信息物质来研究狗的起源和演变,接下来他们将会通过父系遗传物质Y染色体来进行研究,这将为狗到底是不是在1万多年以前起源于中国的南部提供一些新的证据。而他们的研究也将直接对欧洲目前已经发现的3万年以前狗的化石证据的可靠性提出挑战。  由于现在狗的样子和大小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种类的狗,皮毛也各不相同,差异性极大,它们会在同一个地方起源吗?有很多人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张亚平对记者表示,现在狗的品种繁多,品种之间的个体差异巨大,这主要是人工选育的结果,人类在狗的进化链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狗的繁殖加以选择和杂交,而很多时候所发生的基因突变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就会被保存下来,比如在基因变异过程中某只狗出现了一些新的、人们也比较感兴趣的特征,人们就会将其仔细喂养并进行后代的繁殖,因此狗的品种才越来越繁多,并且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果没有人工的干预,完全让狗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繁衍,它们的很多基因突变就会被淘汰,也不会演变出今天这样多的种类。”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 基因差异。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演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有些学者则认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即狗,用来玩、打猎、看家护院。狗起源于狼,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 西南亚或者欧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提示狗可能起源于狼,由此提出了狗的东亚起源说。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富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仅靠考古学,是很难提供有关狗起源的可靠线索。扩展资料狗的进化与淀粉消化有关:来自 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狗和狼的全基因组,揭示了在野生犬进化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不出所料的是,这些差异性区域有许多都影响了大脑,这或许可以解释狼与狗之间的性情差异。此外,这一比较研究还指出了几个与消化相关的区域,包括帮助分解淀粉的基因。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找到人类,食用人类的剩饭剩菜,狗有可能进行了自我驯化。以色列化石及遗传研究将狗的驯化时期确定为大约1万年前,与农业革命时期相吻合,那时人类从游牧狩猎者转变为在定居点耕作及生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狗

  • 索引序列
  • cssci起源于哪年
  • 杂志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 杂志最早起源于
  • 2021年CSSCI来源期刊
  • 狗起源于中国论文6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