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录用企业所需人才,因此,使用正确的录用策略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较广的录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种方法同样给应聘者安排多轮考试,但不是每轮淘汰,而是依据应聘者每轮考试得分和不同考试所占权重计算最后总得分,然后依据总分高低录取高分者。具体的部分计算方法可举例说明:某公司的某职位需要录取一名员工,假王某和周某参加了五轮考试,每轮分别得分及每轮考试项目的权重系统如下: 第一轮考试:政治思想 第二轮考试:专业技能 第三轮考试:外语 第四轮考试:计算机操作 第五轮考试:心理素质 王某得分 90 80 60 90 70 周某得分 70 90 80 70 80 权重系数1 6 1 5 1 8 权重系数2 5 6 1 1 7 如果各轮考试的权重均相同,则王某得分为:90+80+60+90+70=390;周某总得分为:70+90+80+70+80=390。因为只录用一人,这种权重系统下无法决定录用谁。如果要招聘的职位比较注重第二轮、第四轮考试项目(即权重较高),则王某的总分为:90*6+80*1+60*5+90*1+70*8=310;周某的总分为:70*6+90*1+80*5+70*1+80*8=306,显然应录取王某。如果要招聘的职位比较注重第三轮、第四轮考试,则王某的部分为:90*5+80*6+60*1+90*1+70*7=292;周某的总分为:70*5+90*6+80*1+70*1+80*7=295,显然应录取周某。 前面总分式录用法比较适合众多应聘者应聘同一职位的情况,如果是多人同时应聘多个岗位,企业为了让每一岗位上都录用到适当人选,可采取以下多岗位录用策略。这种方法可通过举例加以说明:某公司欲在六位应聘者中录用三个职位的适合者。这六位应聘者在三个职位上的综合得分如下: 应聘者1 应聘者2 应聘者3 应聘者4 应聘者5 应聘者6 最低要求分 职位A 390 370 320 325 300 380 360 职位B 385 360 355 330 325 360 350 职位C 386 345 370 360 160 350 340 于是,要从上述六位应聘者中挑选三人来担当三个不同职位有多种方法,但以下列方法较为现实:以每一职位上得分最高者(各应聘者之间进行比较——横向比较),以及在各职位考试上得分最高者(应聘者个人在不同职位考试上的得分比较——纵向比较)综合考虑录取。六位应聘者中在职位A上的综合得分以应聘者1得分(390分)最高,而且应聘者1在三个职位考试中也是职位A的考试得分最高,所以职位A选应聘者1最合适;职位B上综合得分最高的仍然是应聘者1,但他已经安排在职位A上,所以以应聘者2或应聘者6为合适人选。职位C上综合得分最高者除去应聘者1是应聘者3,因此职位C录取应聘者3。
一、加强招聘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1。加强招聘者自身对本组织文化的渗透。“组织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招聘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成功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对人力资源强大的吸引力在于拥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开展人才招聘的最好“广告”。而招聘者本身就是组织文化最好的实践者,只有深深打上组织文化烙印的招聘者,才能在进行招聘甄选工作时,点点滴滴都散发着组织文化的光辉。因此,加强应聘者自身对组织文化的理解,才能让应聘者能充分了解本组织文化,无形中把到职培训提前到招聘甄选过程中。2。提升招聘者“人才与企业匹配”的招聘理念。“人才与企业匹配”的招聘理念是指,招聘的人才也许并不是那些学历最高、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本企业的人,招聘到的员工能够胜任工作而且长时间地为企业服务,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节约成本的需要。因此,招聘者在进行招聘活动中不仅要强调应聘者与特定职位的匹配,还要考察应聘者内在特征与企业主要特征之间的匹配,要重视应聘者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要意识到应聘者都是“立体的人”,“综合的人”,有着自己思想,个性以及个人情绪的,不是纯粹的“经济人”和“工作人”。这些看似与职位不太相干的个性心理因素、非智力性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对企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3。提高招聘者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招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招聘者是企业与人才的第一接触者,招聘者的能力、风格、气质往往会给应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也是吸引人才的第一环节。一个招聘者不良表现可能使企业所有的招聘努力和投入付之东流,使企业与所需要的人才失之交臂,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说,在企业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招聘者的素质和表现决定着人才招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决定着人才招聘的成效。要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招聘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人际交往的知识、能力和人才招聘的知识、技能和谋略。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行业动态,树立服务意识、形象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身的品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招聘者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提高招聘者的职业敏感性,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防范在招聘过程中,由于招聘者并不知道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低能力的求职者可能伪装成高能力的求职者来欺企业(比如求职者伪造文凭、推荐信),夸大自己的能力蒙企业与自己订阅劳动合同,这就会造成招聘录用有效性大大降低,从而引发招聘的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正确规避风险,达到招聘的有效性,解决招聘风险的主要对策就是增加双方信息对称的程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手段:1。规范招聘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招聘体系。招聘的质量不是取决于你的花费,而在于明确的职位要求、合适的选聘方式和规范的招聘程序。为了防止招聘过程中的伪装现象,招聘者必须制定包括确定招聘需求、发布招聘信息、告知聘用结果、对招聘工作本身的评估等在内的招聘流程和程序。2。招聘者要获取更多的求职者信息。要求招聘者主动收集关于求职者的信息,包括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心理测试等,以获取求职者的内隐信息,比如个性、潜力、人格等;招聘者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前任雇主、求职者的毕业院校、猎头公司等来核实求职者材料真实性和能力评价。3。招聘者要采用不同的招聘技术和方法。在评价应聘者时,招聘者可以采取心理测验、专业技能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克服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根据信息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应用“可信传递信息法”招聘技术。当然,招聘者获取信息对于招聘是有收益,但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招聘者究竟要将信息获取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应取决于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三、避免招聘者常见的心理误差,提高招聘的有效性1。首见效应。首见效应是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下印象及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第一印象对首次交往的人做出评价,而忽视此后获得者的第一印象不相一致的信息。首见效应所依据的第一印象主要包括表情、体貌、服饰、气质及言谈举止等。招聘者易于被最初阶段的表现所迷惑,往往用最初阶段的表现取代其他阶段和全过程的表现。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联想效应。它的含义是指以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招聘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具体表现是,被应聘者某一突出特点容易引起招聘者注意,而使其他素质的特点被忽视。如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有的招聘者则受晕轮效应的影响,武断地认为应聘者一切都好;反之,则认为一切都差。这种心理效应,以点代面,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应聘者自身素质真实客观的联系,应该防止和避免。3。“脱线风筝”现象。不自觉地与应聘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令应聘工作失去方向,这样就有机会让应聘者占有主动,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下去,也往往使应聘者占优势。4。“只听不看”现象。招聘者把精力集中在记录对象的回答上,而忘记了观察应聘者,因此,招聘者要集中精力观察应聘者的反应行为,检查印证他说话的内容和反应是否一致。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选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如果起点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到公司各项决定的执行。
【答案】D【答案解析】人员录用的策略主要包括:①多重淘汰式;②补偿式;③结合式。其中,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对未被录用者可以把简历放在公司简历库,以后有需要再录用
一、多重淘汰式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该方法是将多种考核与测验项目依次实施,每次淘汰若干低分者。全部通过考核项目者,再按最后面试或测验的实得势数,排出名次,择优确定录用名单。二、补偿式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据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如分别对应聘者进行笔试与面试选择,再按照规定的笔试与面试的权重比例,综合算出应聘者的总成绩,决定录用人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权重比例不一样,录用人选也会有差别。假设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两人的基本情况与考核得分,如表2—1所示。到底录用谁,关键要看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 如果各考核因素的权重均相同,则甲综合得分为6,乙为5.9,甲为优;如果突出技术能力与政治思想水平,则甲综合得分为4.75,乙为4.51,甲为优;如果突出学历与组织领导能力,则甲综合得分为4.55,乙为4.61,乙为优。三、结合式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应聘者通过淘汰性的测试后,才能参加其他测试。【注意事项】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企业要录用的人员必然是能够满足单位。 需要,符合应聘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因此,必须根据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录用那些得分最高的应聘者。2.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在决定录用人选时,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选择那些直接负责考察应聘者工作表现的人,以及那些会与应聘者共事的人进行决策。如果参与的人太多,会增加录用决策的困难,造成争论不休或浪费时间和精力。3.不能求全责备。人没有十全十美的j在录用决策时也不要吹毛求疵,挑小毛病,总是不满意。我们必须分辨主要问题以及主要方面,分辨哪些能力对于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录用到合适的人选。
【答案】D【答案解析】人员录用的策略主要包括:①多重淘汰式;②补偿式;③结合式。其中,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录用决策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和配置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募所要完成的是建立一个招募蓄水池,将求职者集中起来。筛选是从建立起来的招募蓄水池中挑选合格的求职者,而录用就是最终决定雇佣应聘者并分配给他们职位的过程。因此,录用决策是招募过程的一个总结,是给招募工作划的一个句号。
一、多重淘汰式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该方法是将多种考核与测验项目依次实施,每次淘汰若干低分者。全部通过考核项目者,再按最后面试或测验的实得势数,排出名次,择优确定录用名单。二、补偿式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据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如分别对应聘者进行笔试与面试选择,再按照规定的笔试与面试的权重比例,综合算出应聘者的总成绩,决定录用人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权重比例不一样,录用人选也会有差别。假设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两人的基本情况与考核得分,如表2—1所示。到底录用谁,关键要看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 如果各考核因素的权重均相同,则甲综合得分为6,乙为5.9,甲为优;如果突出技术能力与政治思想水平,则甲综合得分为4.75,乙为4.51,甲为优;如果突出学历与组织领导能力,则甲综合得分为4.55,乙为4.61,乙为优。三、结合式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应聘者通过淘汰性的测试后,才能参加其他测试。【注意事项】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企业要录用的人员必然是能够满足单位。 需要,符合应聘岗位素质要求的人才。因此,必须根据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录用那些得分最高的应聘者。2.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在决定录用人选时,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选择那些直接负责考察应聘者工作表现的人,以及那些会与应聘者共事的人进行决策。如果参与的人太多,会增加录用决策的困难,造成争论不休或浪费时间和精力。3.不能求全责备。人没有十全十美的j在录用决策时也不要吹毛求疵,挑小毛病,总是不满意。我们必须分辨主要问题以及主要方面,分辨哪些能力对于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录用到合适的人选。
人才录用决策的程序 (一)补充完善人才录用的标准 企业人才的录用标准是进行人才录用的基本依据。 甄选阶段的申请表审核与录用进行决策分析的过程基本一致,他们的区别是:*,后者比前者更复杂、精细;第二,前者的基本目的是淘汰不胜任者,后者的根本目标是找出可能存在的胜任者。 (二)整理甄选流程获得的数据 在审视并深入理解了录用标准后,需要认真对人才甄选获取的测评数据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1、综合加权法 是一种*简单的决策分析方法,即先对候选人各项胜任特征的综合得分进行加权,取得总分值后,再将其与录用标准要求的总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后根据结果做出录用决策。 2、立即排除法 是在分别计算出各项胜任特征的综合分值后使用,如表2-10。企业在采用该方法进行录用决策分析时,应全面掌握所有候选人实际测量总分值的得分情况,根据录用策略的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规定8项胜任特征中有3项达不到录用标准分值的,视为不合格;如果有2项达不到要求,但分差没有超过该项指标总分10%的,可视为合格;如有1项达不到要求,但分差没有超过该项指标总分15%的,可视为合格。 限于企业主客观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施这种录用决策方式时,录用决策者之间往往不得不对人才录用标准或质量要求作出必要的妥协。 3、能位匹配法 也称能位匹配技术。“能”即人才及其本身的能力素质,“位”即工作岗位。能位匹配不仅可以从非量化的角度对“人才”与“岗位”进行匹配,也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对“人才”与“岗位”进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