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大黄的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大黄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大黄的研究进展

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有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撰写综述论文的几个注意事项:⑴题目不宜过大。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得透彻。⑵参考文献太旧。综述一定要反映最新的他人研究情况,如果所引述文献都是若干所前的陈旧参考文献,则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⑶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⑷综述篇幅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不般宜超过4000字。⑸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晚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  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选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作者在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搜集好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文献综述中涉及的参考文献主要是能反映主题全貌的、而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它反映了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程度和选题的前期研究状况,所以绝对不能省略。  五、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技巧一:收集资料要瞄准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人物的观点和论述等,这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其他网络资源。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毕业论文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间,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做好文献阅读卡片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很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其实,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中药大黄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如果受伤后也可以使用它,能很好的防止感染。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平时它可以用于人类热毒疮疡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与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一起使用。

大黄入煎剂,要后下。在头一剂汤药,快熬好前五分钟,下大黄。再煎3~5分钟。

中药大黄的功效主要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它的主要作用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大黄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涤荡胃肠积滞的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之证。其次还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红肿痛等症。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止血之功,用于治疗上述病症,常与黄连、黄芩等同用。现在临床研究证明,大黄粉治疗上消道出血,还有较好的疗效。还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可内服可外用,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本品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块,治疗毒痈疔疖等,可研末蜜水调敷,治疗口舌生疮,也可与枯矾研末,调敷患处。治疗烫伤,可单用粉或者配伍地榆粉。此外,本品还可以用于治疗淤血症,本品有较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在意大利鸡群中发生的家禽疫(fowl plague,禽瘟),直到1902年其病原才被分离出,这也是第一株被证实的流感病毒。而第一株人流感病毒直至1933年才被分离出。1941年,Hirst发现了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1955年,Schafer证实,家禽疫病毒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对1957年和1968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株起源的找寻促进了对动物中流感病毒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此期间从禽类中分离出了许多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才使人们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分布是如此之广,在野生水鸟中更是普遍存在。此后,又在鸡和燕鸥中分离出了H5高致病株。 人们根据其毒力将禽流感病毒分为2型,高毒力性或称高致病性(可引起家禽疫)和无毒力性(仅引起轻症疾病或无症状感染)。少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低致病性病毒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导致禽流感暴发(如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140个火鸡养殖场的禽流感暴发),但总的来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高致病性病毒低得多。 近30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下列地区的家禽中发生过暴发:澳大利亚[1976(H7)、1985(H7)、1992(H7)、1995(H7)和1997(H7)],英格兰[1979(H7)和1991(H5)],美国[1983-1984(H5)],爱尔兰[1983-1984(H5)],德国[1979(H7)],墨西哥[1994-1995(H5)],巴基斯坦[1995(H7)],意大利[1997(H5)],香港[1997(H5)],2003年10月以来亚洲多国的H5N1型禽流感和今年2月初美国的H7型禽流感。显而易见,所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皆为H5或H7亚型,而N亚型似乎与毒力无关。此外,在严重的家禽疫样暴发中还曾分离出H4和H10亚型。 野禽——家禽 野禽——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 已经在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和禽类等多种动物体内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种系发生研究不但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跨种基因,而且证实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水禽。但流感病毒并不在野生水禽中引起致死性疾病,表明这种天然宿主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流感病毒。 大多数从野禽中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都是没有毒力的,即使某种禽流感病毒对一种禽类有高度致病性,对其他种类的禽类也可能不具有致病性。 传播途径 迁徙的野禽可以长距离携带病毒(病毒在其肠道内进行复制),从粪便和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沿途感染家禽。被野禽污染同时又有家禽分布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播链之一。水源性传播也为禽流感病毒年复一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Ito等从阿拉斯加的湖泊中分离出了大量禽流感病毒,而这些湖泊正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场所。 私藏或走私珍稀禽类(如斗鸡等)等人类行为也可导致禽流感病毒的地理性播散。 家禽之间的传播 禽流感很容易在同一个养殖场的家禽之间和不同的养殖场之间传播。由于病禽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饲料、饮水、设备和笼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这就促进了病毒的扩散和在家禽之间的传播。污染的设备、运输工具、饲料、笼子或衣物(尤其是鞋子)可造成病毒在养殖场之间的传播。动物(如啮齿类)也可携带病毒,担当传播疾病的“机械性媒介”,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苍蝇也是机械性媒介。 禽类——哺乳类 传染到猪 迄今为止,已经从猪中分离出H1、H3、N1、N2和N7等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从人传给猪也已有多次报告,且皆为H3亚型。在欧洲,禽H1N1病毒和人H3N2病毒自1979年起就共存于猪中,最终在猪中产生了一种重组病毒,其HA和NA基因为人H3N2病毒来源,其余部分为禽H1N1病毒来源。该病毒后来还感染了荷兰儿童,表明在猪中进行的禽与人流感病毒之间的遗传学重组,可导致有人类致病能力的杂交株的产生,目前循环于欧洲的猪H3N2病毒就是该重组病毒的后代。对于具有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可能的人-禽重组株的产生,猪可充当“混合器”的作用。1992年,Brown等从英格兰的猪中分离出了一种罕见亚型H1N7,其NA和M基因来源于马,其他来源于人。猪对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许多流感病毒都易感,应将其作为检出具有大流行特性病毒的早期警报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定期监测。 Ito等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禽H1N1病毒从禽传给猪后,病毒在猪体内复制时其受体特异性发生了改变。禽H1N1病毒识别NeuAcα2�3Gal连接,但1979-1984年从猪中分离的H1N1病毒同时识别NeuAcα2�3Gal和NeuAcα2�6Gal,而1985年以后从猪中分离出的H1N1病毒仅识别NeuAcα2�3Gal(类似于人流感病毒的受体特异性)。该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循环时,获得了感染人类所必需的HA特性。 传染到马 1989年3月,中国吉林和黑龙江的马群暴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达20%,种系分析显示其为H3N8禽流感来源,且未发生基因重组。1990年4月,黑龙江的马群再次暴发流感,发病率为48%,无病死率,其病毒分离株与1989年吉林分离株极为相似,其病死率的下降可能由于该地区的马获得了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所致。 传染到海豹 1979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死于严重呼吸系统感染的斑海豹(港海豹)体内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7N7、H4N5、H4N6和H3N3流感病毒株,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海豹并不是偶发事件。 传染到鲸和水貂 自1978年以来,多个研究小组从鲸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N3、H13N2和H13N9流感病毒。Klingeborn等报告,在1984年10月发生流感暴发的瑞典南部的家养水貂中分离出了禽来源的H10N4病毒,而此前的实验室研究显示,水貂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来自人、猪、马和禽的多种流感病毒,通过接触感染H3N8、H11N4、H7N7、H8N4和H5N3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 上述例子都证明,禽流感病毒无需改变其遗传学特性就可以在自然界的哺乳动物中致病。 传染到人 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能在人体内进行有效复制,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罕见事件。例如,Beare等的研究显示,足够大量的禽流感病毒才能在人类志愿者体内产生可检出的病毒复制。但1996年以来,在英国、香港、荷兰、甚至今年在越南及泰国已出现了数次不同类别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暴发)。下面就20世纪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的起源进行介绍,以示禽流感病毒在人类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 西班牙流感 由于缺少病毒分离株的缘故,对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的生物特性一直不甚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种系研究和考古血清学研究显示,该病毒在遗传学上与H1N1禽流感病毒非常相近。1997年,Taubenberger等应用RT-PCR技术,对这次大流行中1名死者的肺组织样本中分离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编码该病毒HA、NA、NP、M1和M2蛋白的基因序列和人H1N1病毒及禽H1N1病毒都具有遗传学相关性。在今年2月5日在线出版的Science上,Skehel等和Wilson等的2项研究通过对该H1N1流感病毒株HA结构的研究再一次证实该病毒为禽流感病毒来源。 亚洲和香港流感 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H2N2)和1968年香港流感(H3N2)的病毒具有下列2个共同特征:①首先出现在亚洲东南部,②其抗原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流感病毒不同。遗传学研究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种病毒皆为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产物。1957年病毒(H2N2)的PB1、HA�H2 和NA�N2 基因为欧亚禽病毒来源,其余基因皆来源于当时循环于人类中的人H1N1病毒。1968年病毒(H3N2)则为禽病毒的PB1和HA�H3 基因和其他6个来源于人H2N2病毒的基因的重组产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H1N1病毒和人H2N2病毒都分别在这2次暴发之后消失了。虽然有许多人在这2次流感大流行中死亡(原因可能为人类缺乏对这2种病毒的免疫力),但这2种病毒的致病力都弱于1918年H1N1病毒株。 俄罗斯流感 规模较小,主要易感人群为195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和青少年。引起1977年俄罗斯流感的H1N1病毒与20世纪50年代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很可能该病毒在某种动物宿主体内潜伏了20年而没有发生变化。这次大流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原因在于20岁以上人群已经对该病毒存在免疫力。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易感者吸入呼吸道而发生禽流感。 (2)经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而发病。 (3)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 人——人 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为有限和少见。1997年香港H5N1禽流感暴发期间,接触H5N1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H5N1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但都只提供了血清学资料,未见人与人之间感染的临床病例。2003年荷兰H7N7禽流感暴发期间,3例未接触过病禽的家庭成员的发病提示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不过,如果正如美英科学家日前的报告,造成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H1N1病毒为禽流感病毒,那么这次流感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例数就应当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为禽H1N1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所致。1957年亚洲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HA和NA基因)和人H1N1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1N1病毒从人中消失。1968年香港流感为欧亚禽流感病毒(PB1和HA基因)和人H2N2病毒的重组产物,此后H2N2病毒从人中消失。1977年,H1N1病毒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暴发,该病毒与1950年在人类中循环的病毒几乎相同。目前,H1N1和H3N2流感病毒共同存在于人类中。 1918年全球大瘟疫竟是“禽流感”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年至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巨大的秘密所在。 先在鸟类身上发生 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瑞·陶本伯杰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于10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与目前在亚太地区肆虐的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都是先在鸟类身上发生。而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突变后传染给人类,产生人传人的能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陶本伯杰博士说:“这一发现表明H5N1病毒也有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具有在人类之间传播的能力,这大大增加了禽流感演变成全球流行疾病的风险。”他指出现今的禽流感H5N1病毒还没有突变,但是病毒要突变是很迅速的,很快就能发展出具有当年传染威力的形式。 在陶本伯杰博士研究成果的指导与帮助下,另一个由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复原工作,他们的科研成果将刊登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流感病毒有8个基因片段,陶本柏杰之前已经找出了其中5个,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剩下的3个。为了复原这种致命病毒,科学家提取了埋葬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带下一名患病女死者遗体的肺组织样片。通过把从这些样片和存放于福尔马林中的活体解剖组织中提取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细菌中,让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再将病毒基因组注入人或动物的细胞内,让其生成病毒蛋白质,这样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 病毒特征就像H5N1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复制的这3个基因片段对于了解当年的禽流感病毒如何突变成适应在人体传播相当关键。科学家将复制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注入鸟类的受精卵,病毒杀死了受精卵,这一特征与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而现今其他人类流感病毒则不会有这种能力。另一个是病毒的血凝素表面蛋白(HA)基因突变,让病毒复制较快,有了它,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致命性高,但是这种基因被替换后,就瓦解了病毒的攻击性。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主任葛柏汀女士说,揭开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面纱,“让我们解开了部分秘密,有助于预测下一次大流感的发生,并且做好准备”。伦敦玛莉皇后学院病毒学家奥克斯福教授警告,报告暗示了病毒有潜力不须先与人类流感病毒结合就能在人类间传染,让它更具威胁性,“这份研究给我们更多警告,有必要更严肃看待H5N1病毒”。 H5N1病毒引发的禽流感在东南亚地区已造成至少65人感染死亡,目前病毒尚未出现突变而在人际间交叉感染。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最担心这种病毒变异后在人际间传播,届时将造成灾难性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警告,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应对计划,如果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在人际间传播,可能会造成上百万人丧命。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从6日起在华盛顿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交流信息和集中资源,以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总指挥部办公室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发病及流行特点 1、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久?在潜伏期能传染吗?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急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3、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4、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何?与一般新城疫有何区别? 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伴随着大批死亡。鸡新城疫病毒感染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它们的病毒种类不同,禽流感是正粘病毒科,新城疫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有呼吸道症状,下痢,食欲减退,精神萎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6、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的年龄、性别、品种有关吗? 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有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性别有关。 7、高致病性禽流感会经蛋传播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作孵化用。 8、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 9、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10、高致病性禽流感要不要治疗?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1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禽舍、污染物及其环境应如何消毒? 流感病毒可以随感染发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纳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进行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 12、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1)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溶液,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2)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3)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辆等物品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候用清水冲洗干净。 13、鸡鸭鹅与猪混养,会不会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因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由于流感病毒具有8个不同的核酸片段,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其核酸片段会发生重新组合与排列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粒子对人类常能形成大的流行,而造成很大的危害。 另外,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因此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的携带率很高,有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其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只后,可造成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4、加强禽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禽流感有用吗?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禽流感预防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通过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养殖场舍的隔离、环境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等,防止禽群受到疾病的危害。 15、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16、孵化厂和育雏室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首先,应做好孵化厂的设计。应该做到从进蛋室开始,鸡蛋装盘、孵化、出雏、等候室和1日龄雏装运室到运输车载运区应是单行交通路线。每个孵化室必须有利于彻底清洗和消毒,通风系统应能够防止被污染的空气和尘埃重新循环。 第二、做好种蛋的收检和及时消毒工作。种鸡产蛋后要定时收集,并及时清除表面的污物,淘汰污染严重和有裂纹的蛋。 第三、入孵前做好孵化器、孵化用蛋盘、种蛋和出雏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四、对运雏车辆和设备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对雏鸡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17、家禽的饲养方式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没有关系? 饲养方式与禽流感的发生和控制关系密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要避免鸡和水禽混养,因此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之一,可以携带病毒而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污染水源或环境。这些病毒可能感染同时饲养的鸡和其他家禽而导致其发病。 放牧或放养的家庭因此比较容易接触其他禽类、候鸟或者被这些野生动物污染过的环境、饲料和饮水,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大大增加。 集约化饲养的家禽由于环境隔离条件较好、人员和物流控制严格,加上良好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因此感染禽流感的机会少,一旦发生也能够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18、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方案是什么?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紧急免疫接种时,必须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能够自愈吗? 不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0、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扑杀?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将疫点及其周围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21、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22、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可以阻止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23、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因为及时彻底地消灭疫源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及时上报疫情,尽快找到疫源点,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家禽进行扑杀,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4、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在被封锁的区域已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解除封锁后才能保证该区不会有新的高致病性流感疫情暴发,达到疫病扑灭的目的。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25、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对爆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爆发疫情已被扑灭。 26、为什么要对候鸟进行疫情监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许多种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已有证明表明,候鸟往往是禽流感病原传播的真正来源。因此,加强对候鸟的疫情监测,对寻找禽流感疫源是非常有用的。这次亚洲地区禽流感大面积、多国家同时暴发与候鸟的迁徙散毒不无关系。 27、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鸭如何预防禽流感? 应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如果在禽流感受威胁区内,应给鸡、鸭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定方法 28、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免疫防制及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多项研究结果。禽流感诊断技术方面,已建立:(1)琼脂扩散(AGP)诊断技术。(2)亚型分型技术。(3)病毒分子诊断技术。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已研制出了可用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免疫预防接种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也已进入区域安全释放阶段。 29、病原的确认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做什么实验? 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通过病毒的分离、鉴定来确诊。病毒的分离及亚型鉴定一般至少需要3-5天。病毒的致病性必须通过人工静脉接种无特定病原鸡(SPF鸡)来最后确定。 30、农业部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办牧[2002]74号)规定,有下列情况的,可确认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1)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阳性。(2)未经免疫鸡场的家禽出现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阳性。(3)在禽群中分离到H5、H7亚型禽流感毒株或其它亚型禽流感毒株。 四、正确看待高致病性禽流感 31、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二次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此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并非是由一种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H5N1和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其它国家及地区近年来曾有发生的报道。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市场上销售的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普通市民有危害吗?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的检验和检疫,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所以说高致病性禽流感不能直接对普通市民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禽类和禽类制品都是经过水煮或烧烤等处理加工后供大家食用。在这样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33、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因为毕竟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几率很低,在我国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已经对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医学检查和观察,尚未发现人员感染。但若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如果出现感冒样症状,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五、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相关的规章制度 34、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农户应该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的动物防疫的有关法规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农户应该积极地配合,虽然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应以大局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发放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 35、农业部公布的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在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 36、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可以自行处理吗? 不可以。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对疫点所有禽及禽类产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必须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另外疫区的封锁、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养殖户随意宰杀,如果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37、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采集病料做病原分离? 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一类传染病,为了防止疾病的蔓延扩散,其病原分离必须在农业部制定的专业实验室、具备BSL-3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在不具备严格防护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增殖,容易引起散毒以及造成实验人员的感染。 38、对上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如何公布? 上报的疫情经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确认后,由农业部认定并及时公布。 39、违纪违法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 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反疫情报告和处理制度,违反经费、物资保障和使用制度,违反市场管理规定、扰乱社会秩序三个方面,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违纪违法单位通报批评、警告的处分,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与警告、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0、发生疫情地区的养殖户如何获得补偿? 对发生疫情的地区,国家对养殖户实行经济补偿政策。主要是对直接扑杀并经核实的禽类及销毁的产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补偿。 41、禽流感是否列入病种目录?是否确定为一类疫病?是否列入强制免疫名录? 答:禽流感已列入疾病目录。农业部已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我国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目前,我国已规定在高致病禽流感受威胁区对敏感禽类实施紧急强制免疫接种。

禽流感是由鸟类的屎传播的。

什么是禽流感呢?#星知计划#

研究文献阅读总结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通过文献查阅,调研

带着问题,阅读大量的文献,从中找到你要研究的内容。先明确目标,然后选择相关最新的文献开始调研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u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超多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带给规律性的知识。我要调查网,让调查更简单方便!

研究生读文献每周阅读总结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1、引言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文章的轮廓(为什么),说明写作意义;阐述研究现状、焦点问题与趋势;交代文献的写作思路。开宗明义;简练、直接的揭开主题;交代文章的范围与结构。 第一步:引出课题; 第二步:评述与总结各研究成果的争论热点,进而阐述自己观点; 第三步:引出文章结构。 2、主体核心与躯干部分;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各种异同与优缺点、作者的评价与观点等;纵向模式;横向模式;国际国内横览;纵横结合模式;切勿对文献简单的堆砌;评述时要实事求是。 3、综述内容的总结 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 4、参考文献 作者撰写综述的依据,表示对被引证学者的劳动尊重,提供寻找有关原始文献的线索。 所引用的相关文献要求: ①按文献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顺序 ②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 ③按文献年代顺序 ④按主题词分类排列。目前多采用② ⑤内容要新:5年内参考文献量至少不低于50% ⑥数量:引用不超过25~30条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作者您~

对于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我的建议如下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 索引序列
  •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大黄的研究进展
  •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 研究文献阅读总结怎么写
  • 通过文献查阅,调研
  • 研究生读文献每周阅读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