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

收藏古董。

博物馆文献综述范文或相关资料我来指导你i

如我国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与市政府办公楼相对,位置比较重要,建筑师根据建筑的空间环境,建筑风格的内外关系,积极利用地下空间配合城市中心广场的尺度,建筑地上的部分主要是展示空间,地下是行政办公、库房、机房等辅助用房。地上地下的面积基本上相当。利用地下空间的成功地硕塑造博物馆建筑形象,其做法不失为一较好的例子。当代社会的环境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因此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充分融合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它们的外部环境具有各自的秩序和特点。其中一部分博物馆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在环境中求的适应自身的存在方式。这种得体的,具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欢迎,并且为地区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作出贡献。

1、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布局在博物馆设计里是展示空间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2、良好的氛围博物馆设计展示在整体上应当给人以清静安逸的感觉,展览中除了突出展示的展品外,要尽量避免其他物件的干扰。3、适度的照明博物馆中的展品多为珍贵的艺术品、文物、标本等,通常对光照有着特殊的要求。博物馆中的照明设计要给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

博物馆文献综述

论中国的死刑废除  〔摘 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废除死刑,死刑的废除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顺应这种历史的潮流,那么中国废除死刑的原因是什么呢?  〔关键词〕 中国 刑罚 死刑 废除  从封建社会进入近现代社会后,刑罚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代的极不人道的刑罚如死刑、杖刑、笞刑已经逐渐被近现代西方的刑罚体系所代替。古代那些如凌迟、枭首、车裂等死刑也被一些能尽量减少人痛苦的死刑如枪决、针刑、毒气所代替,尽量减轻死刑犯的痛苦,以示对生命的尊重。  可是现在死刑不但失去了其在刑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且限制、减少死刑乃至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现在尊重人权的呼声越来越烈,而生命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因此许多国家都相继废除了死刑。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一旦失去,生命便不会重来一次,所有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应该废除死刑。  早在清末时期,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就提出了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观点,沈家本从传统的“王道仁政”出发坚定地认为:“臣等窃维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自来议刑法者,亦莫不谓裁之以义而推之以仁,然则刑法之改重为轻,固今日仁政之要务,而即修订之宗旨也。”并且强调“化民之道,固在政教,不在刑威也。”  可见废除死刑的观点是由来已久的,那么我认为中国应该废除死刑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下文我将浅谈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加入世界市场,并且中国国际化的程度也是越来越深。从2005年10月4日到现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在法律或实践上废除了死刑。具体情况如下:对所有罪行都废除死刑的国家有68个,普通罪行废除死刑的国家有11个,实践中废除死刑的国家有24个,所以,在法律或实践中废除死刑的国家总计有121个,保留死刑的国家仅有75个。而且最近几十年情况显示,平均每年有三个国家在法律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可见废除死刑在整个世界上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因此,中国若想在世界舞台上更好的展现自己的魅力,赢得更多国家的尊重,就应该与世界接轨,废除死刑。  其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观念从西汉就根植到了人的脑海中,或许现在这种观念对人还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观念并不是成为中国废除死刑的一个障碍。  很多时间若是问大家一个人杀了另外一个人,应该对杀人的人怎么办,大家肯定会说应该给他判处死刑,但是如果情况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呢?比如,甲要强奸乙,乙在甲未得逞之继而因为防卫过当将甲致死,这时候大家可能并不认为乙应该被处死,反而会因为乙的勇敢而称赞乙。再比如,一个男人回家后看到妻子正和第三者通奸,然后火气大发,用菜刀将妻子和第三者砍死。此时,如果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此男人必将会被处死,可大家可能大多数都会有一些同情该男人,认为他不应该被处死,任何男人遇到了这种情况都会一时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  可见,“杀人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条件的限制的,人们真想让杀人者死的是那些罪大恶极的,极度危害社会的罪犯。但是这种罪犯在社会上不是多数,为何不废除死刑呢?  再次,死刑并不比终身监禁具有更大的威慑力。迄今为止,并没有研究表明重罪的发案率与死刑的存废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有研究表明人在犯罪后被判为死刑对社会的威慑力并不比终身监禁的威慑力大,而且如果被判处死刑,犯罪率依然保持在原先的水平。从实践中考察,死刑也从未对犯罪产生过有效的威慑力。 因为一个人若是明确知道了自己何年何月何日死,刚开始可能会恐惧,但是随着他意识上的逐渐接受,到真正执行死刑时却不是太害怕了,可见死刑的威慑力难以持久,而且威慑效果的巩固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整日活在对自己死期的猜测之中,这时的威慑力才是更大的。西方废除死刑的国家对重刑判罪时一判就会判个几百年。中国完全可也借鉴这种刑罚,当人犯也被判几百年后,即使该罪犯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减刑,那么他还是无法走出牢狱,对社会的危害也就无从谈起。  第四,当谈到一个人被判为死刑时,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是不是该犯人杀了人。其实并不是仅仅杀了人才会被判为死刑的,一些经济犯虽然并没有犯杀人罪但是却也会判为死刑的。经济上的犯罪无非是官僚贪污了,企业逃税了,盗国家财产了,他们之所以会在经济上犯罪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思想上一时出了差错或者是受到了他人的教唆,如果立即执行死刑,便等于夺取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是完全有可能在经过改造后重新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可是一旦生命权都没有了,还何谈改过自新呢?还何谈更好的建设祖国呢?从矫正论的角度看,是否所有的死刑犯都不能够改造呢?死刑剥夺了刑罚积极的、改造的价值。  第五,人无完人,只要是个人即使他再怎么细心也是会犯错的。古往今来,发生了许多的冤假错案,中国古代的窦娥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  冤假错案并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好比再精密的仪器也有出差错的时候。德国国际记者协会日前在欧洲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欧洲各国的检察官、法官等执法人员以及一些律师组织。调查的内容是刑事重罪案件的误判比率。调查结果出人意料,这类案件的误判率为5%,记协据此得出结论:欧洲每年至少有数百起重罪案件存在误判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德国的冤假错案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那么可以判断出中国每年的冤假错案的数量也是为数不少的。死刑之误判率高,而冤狱之发现与平反又非常困难,所以生命刑应该废止。 如果废除了死刑,虽然嫌疑人被判了终身监禁,可一旦事实的真相被查明,那么嫌疑人就会成为自由身,所有的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如果执行了死刑,不仅仅他被冤枉,而且会给他的家人,亲属带来多么大的伤痛,我相信那个判刑的法官也会一辈子无法安心。  有学者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调写道:生命一次性让人对它珍惜;生命的美好使人为它感到伤感;死者亲属的伤痛使人同情;罪犯临行前的恐惧让人怜悯;一旦错判难以纠正使人感到后悔;任何罪犯都有可以让人宽宥的原因。  总之,生命是宝贵的,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剥夺,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从上面的五个方面我一一论述了我认为中国应该废除死刑的理由。可是从现在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废除死刑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死刑已成为强弩之末,丧失了昔日的威风,废除死刑是人类法制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刑罚改革的大方向。 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因此我依旧会充满信心,我相信死刑会走向它的终点,走进历史博物馆,终究有一天中国大地上不会再出现死刑!  [参考文献]  1、崔敏:《死刑考论—历史 现实 未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琴:《刑法中的事实错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何显兵:《死刑的适用及其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黄晓亮:《暴力犯罪死刑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李交发:《简论沈家本的废除死刑观》,载《现代法学》2005年版。  6、赵秉志主编:《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赵秉志主编:《死刑改革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楼主,俺有啊,因为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法律专业的。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把我以前的发给你,或者帮你写。记得给我最佳答案啊,联系方式见我的资料

研究计划书用于确定是否有相关知识来支持同学提议的研究领域,是同学申请评估的一部分。研究计划书通常有2000-3500字(大约4-7页)。研究计划书应该包括以下信息:1、标题      标题应该清楚地表明同学提议的研究方法或关键问题。2、背景和理论基础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简短的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主要辩论和发展概述 3、研究问题   这部分应该清楚地解释什么问题和议题需要探索,以及为什么值得探索。  4、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                   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关于特定方法和途径的优点和局限性的讨论  5、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这部分应该包括发展和实施研究的各个阶段的大纲和相应的时间线。  6、参考书目                                内容包括:                  在研究提案中讨论的关键文章和文本的参考文献列表适合所提议研究的资料来源

博物馆排版设计

平面设计中,版式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也是要求能力极强的设计要素,因为任何涉及都涉及到排版,版式设计中又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图形创意等等,对于设计师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为其重要性,因此对于它的要求也就较高,今天我们将就版式设计的一些要求做一下分享! 首先,简明直观是版式设计的前提条件,再好的设计,忽略了简明直观之一要素,用户不能快速读懂,甚至读起来费劲,那这一版式设计,在商业运用中,就是极为失败的,这与艺术设计不同,平面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对读者友好,在一天的忙碌之中,没人有时间定下心来盯着你的版式研究! 第二,富有创意也极为重要,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慢慢被四面八方来来的设计师“养刁了”,审美挑剔,在生活中的设计作品比比皆是,要是缺少了创意性,就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那这一作品也就是失败的,对于商业运营毫无作用!第三,注重平衡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在看有些设计作品时,总感觉少了一块儿,或者感觉上重下轻、左重右轻,这就是在设计之中没有注意整个版面的平衡感,将实际要素堆叠在某一个方位,这给用户的视觉观感极差,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有全局观念,统筹整个版面,而不是拘泥于某一角落!

作品集模块普遍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设计作品集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制作建筑设计作品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作品要少而精一般作品集要有大概五个设计项目,太多会令人看了都记不了,太少了会不够有力的反映你的能力。每个项目都应该反映你的设计意念(concept)。2、了解申请的学校流派最好可以按照你申请的每一学校相对改改你的作品集,以适应各学校的流派。3、作品集要原创新颖作品集可以有瑕疵,不完善,但切记千万不要去抄袭和模仿那些成功的艺术作品。国外院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面试时国外考官大多会重点考察申请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他们都不愿意录取那些只会简单copy的学生,而想录取的是那些富有创意天赋和创新意识的学生。4、建筑设计作品集要注重过程国内建筑院校只强调艺术结果,而国外建筑院校关注的是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过程,而不仅仅是过程。所以学生在准备作品集时要将从构思到草图,再到出结果的过程表现出来。这样会增加作品的说服力。5、要反映出各方面的能力作品集最好有各类的材料可以反映你各方面的认识。例如应该尽可能包括徒手速写(sketch),意念草图(conceptual drawings),平面图,透视图,电脑模拟,人工/电脑渲染,结构细图(construction details)等。6、作品集与personal statement对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作品集的设计主线可以考虑带进personal statement中,两者相互对应。7、逻辑要清晰,重视排版排版时要注意逻辑清晰,如果你的整本作品集想要表达一个连续的思考,那么从每个作品的标题到各个部分小标题再到每张图的先后顺序都要具有逻辑关联性,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以上就是针对题主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亲有所帮助。

博物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博物馆数字化服务文献综述

1、《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历史发展》,《博物馆研究》1991年3期。  2、《东北早期博物馆概述》,《中国博物馆》1991年4期。  3、《“文物”一词浅析》,《文物春秋》1992年1期。  4、《九十年代藏品管理的新发展》,《博物馆研究》1997年1期。  5、《关于建立藏品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7年3期,第一作者,(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6、《历史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博物馆》1997年2期,(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7、《关于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现代化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1997年2期。  8、《吉林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中国博物馆》1998年2期,(1999年3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9、《瓷器藏品登记中的几个问题》,《博物馆研究》(省级)1997年3期。  10、《邯郸市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启示——兼谈博物馆改变“门庭冷落”局面的对策》,《文物春秋》1997年3期。  11、《红山文化玉器研究》,《青果集》(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  12、《俏色玉器》,《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31日第4版,第一作者。  13、《辽宁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中国博物馆》1999年2期,第二作者,(2000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14、《鲜见墨彩瓷》,《中国文物报》2000年5月31日第一版,第一作者。  15、《关于藏品管理程序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2000年1期。  16、《藏品管理电脑化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国博物馆》(C)2000年3期,(2001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17、《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北方文物》2000年3期,第一作者。  18、《关于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春秋》2001年1期,第一作者。  19、《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C)2001年9期,第一作者。  20、《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21、《良渚文化“玉殓葬”与红山文化“玉器墓”的比较研究》,《良渚文化论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22、《从牛河梁积石冢谈红山玉器的功能》,《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  23、《从考古学上谈岫岩玉在中国古代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五卷 第五期。  24、《试论博物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博物馆》(C)2002年2期。  25、《新时期藏品搜集途径的转变》,《博物馆研究》2002年2期。  26、《关于文物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4年第4期。  27、《关于博物馆藏品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5年4期,第一作者。  28、《20世纪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文物》2006年2期,第二作者。  29、《高校博物馆学专业藏品管理学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6年4期。  30、《辽宁省博物馆2007年度阶段观众调查报告》,《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2辑,辽海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61——472页,第一作者。31、《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32、《20世纪中国古瓷及瓷窑址的专题研究与讨论》,《文物春秋》2005年2期。  33、《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  34、《奉节鱼复浦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9卷),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45—155页。第二作者。  35、《百年回眸学术路,盛世展望发展观——纪念〈博物馆研究〉100期》,《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4期。  36、《关于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37、《沉船考古与瓷器外销——以“碗礁Ⅰ号”资料为中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3期。  38、《云南青花瓷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39、《奉节宝塔坪墓群唐宋墓葬的发掘》,《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27—547页,第一作者。  40、《奉节永安镇电厂北山古墓葬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92—610页,第二作者。  41、《奉节新浦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10—321页,第一作者。  42、《奉节老油坊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22—336页,第二作者。  43、《牛河梁红山玉器——中国玉文化之源》,《古玉新韵——2007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版,85—95页。  44、《东北系青铜短剑辽西起源新论》,《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5、《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文物春秋》2009年2期。  46、《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博物馆研究》2010年1期。  47、《从考古学上谈红山文化玉器的源与流》,《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版。  48、《张湾区犟河口遗址》,《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发现·Ⅱ》,第一作者。  49、《湖北省十堰市犟河口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四川文物》(核心期刊)2010年6期,第二作者。  50、《山西、河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红绿彩瓷器的比较研究》,《文物世界》(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  51、《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中原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2、《吉林地区出土的玉壶春瓶及其相关问题》,《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3、《免费开放语境下博物馆人性化服务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调查与启示》,《中国博物馆》(D)2011年合刊,2011年。  54、《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东南文化》(CSSCI)(D)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  55、《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战略思考》,《东北史地》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  5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与我国立法保护历程》,《紫禁城》2012年第8期,第二作者。  57、《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红山文化为重点》,载《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20—125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独立完成。

博物馆文献综述范文或相关资料我来指导你i

  • 索引序列
  •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
  • 博物馆文献综述
  • 博物馆排版设计
  • 博物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 博物馆数字化服务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