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期刊论文的数据哪里披露

期刊论文的数据哪里披露

发布时间:

期刊论文的数据哪里披露

在附录中说明。附录对论文来讲主要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所以说采用的数据可以在附录中说明。一般而言,附录一般收纳繁琐的信息,庞大的数据,特别是期刊对正文篇幅有要求的情况下,添加附录就很有必要。

一、文献与信息的收集原则   收集论文资料,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定向、真实、充分、新颖、及时、阶段性和读思结合。   1、定向:确定收集范围,紧紧围绕当前课题,拟定文献收集大纲,明确收集目的、内容、时间界限和文献类别,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2、真实可靠:收集第一手资料,而不是经过几次转引的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把握资料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充分:(1)收集资料要全面,不要只收集某一类资料;资料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资料、前沿性资料和灵感性资料或触发性资料;(2)收集主要的材料,而不是次要的材料,要抓住要点与特点;(3)不但要收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收集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矛盾的资料。   4、新颖:了解最新动态,收集最新资料,以免重复劳动。   5、阶段性:收集资料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分阶段的,因而收集资料也必须坚持阶段性原则。大致来说,第一步查阅资料,是提炼观点,发现问题的阶段,第二步查阅资料是验证观点或论题是否有价值、有无新意、能不能写的阶段,第三步收集资料是编写提纲、行文的阶段,第四步收集资料是文章的修改阶段。   6、读思结合,及时记录:融入自己的思考,作好摘录和笔记,使资料活起来;及时记录,否则长稍纵即逝,过后查阅,费时费力。   二、文献与信息的收集渠道及思路   研究一个课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历史概况、涉及的主要人物、已出版的主要书籍及代表性文章,他们的主要观点及争论的焦点;同时要密切关注相关研究机构和杂志的动态,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当前学者的相关调查、报告、综述及其他专题资料;了解政府观点(政策、会议、讲话)、学者观点(专著、杂志、访谈、论坛)、群众观点(调查、采访报道)等;把握其观点的分歧之处及当前课题存在的问题。常用的收集渠道有:   1、图书馆收集:包括电脑关键词检索、书目分类检索、索引工具书检索及咨询等。   2、互联网收集:包括通过搜索网站用关键词检索。常用的关键词有:调查、报告、综述、研究所、专题、历史、论文、索引等。   3、交流性收集:包括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师生课堂交流、同行日常交流等。   然而,面对浩瀚的网络和图书馆资料,我们如何更快地收集到我们所需的信息呢?以下是收集资料的基本思路:   1、概况的线索,收集基础性资料:关注史学专著和教材(如《…史》、《…概论》),了解本课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上曾研究本课题的大学者、重要观点及代表作品,然后根据史论中提及的重要人物和著作追踪查询。   2、导师的线索,收集关键性资料:导师提供的阅读书目,一般都是导师认为值得一读的重要书目。以导师提供的阅读书单为源头,了解课题概况,追踪查阅文献资料,这也不愧为一个省力的好办法。   3、网络媒体的线索,收集前沿性资料:通过专业搜索网站、网站推荐链接等检索国内外关注该课题的知名网络。 (1)论文网:搜索历年的论文资料,了解学术动态。 (2)研究机构网站:进入我国的高校、研究所、相关专家的专业或专题网站、商业培训或教学辅导网站进行检索;借用网站收集的专题资料及研究成果,了解跟踪当前的研究动态。(3)政府网站:进入政府相关网站搜索政策法规及专题信息等;如北京之窗、人民代表大会等。 (4)海外网站:进入海外的相关网站及学者论坛等进行检索,捕捉相关资料或不同观点。 (5)新闻媒体网站:进入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网站,收集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讲话及评论等。 (6)网络图书馆:进入国家重点图书馆及书库网络,弥补本地图书馆资料不足的缺陷。 (7)出版社和书店网络:进入出版社和书店网站,了解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   三、 文献与信息的收集方法   1、索引逆查法:在使用索引工具书查询文献资料时,常采用逆查法,按课题检索的时间范围,由近及远地查找文献,适用于全面获得资料。   2、引文追溯法:以检索到与课题相关的一批文献为起点,通过这些文献的引文、注释以及附录参考文献为线索进行追踪查找,适用于文献线索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缺点是获得的文献往往不全面。   3、网络搜索法:充分利用搜索网站、书库网站、中外网络图书馆网站、论文网站等,对资料的资料号、标题、作者、摘要、附录等,作分类检索、模糊检索、转化检索、英文检索。   四、 文献与信息的记录   1、标记或眉批:在精读著作上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或评语、或解释、或质疑;在重点、难点、精彩处画上各种记号。   2、抄录或复印: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记下原文的重要处、精彩处或重要的材料,以作为自己今后写作时论证、引证之用。篇幅太长也可以采用剪报、复印等方式。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包括主要责任人或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地及出版社、出版时间或杂志卷期、页码等。   3、提纲: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观点,独到之处、精彩之处等,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应注明思想来源同上。   4、札记和做文献综述:做札记就是在笔记本上随时记下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和各种联想。

要看你什么论文了,而且还要根据你自己论文的主题和对象以及论文的信息来看的,找的话很难找到51调查网上可以帮你做你自己想要的数据,然后你把调查什么方面的东西和信息做成问卷就可以了。

会计信息披露的论文

傅磊:《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丁际刚、黎宇宁等:《特定制度安排上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倪国爱、杨青峰:《论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财贸研究》1997年第6期。张志天、高建军:《论上市股份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现代会计》1996年第3期。孙铮、王鸿祥主编:《财务报告分析》第八章,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版。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投资者等经营主体的行为,最终影响股票价格的走向。企业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说明市场具有信息传递、引起股价变动的功能。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会计信息披露;股票价格;超常收益 众所周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只能围绕价值进行波动。虽然股票投资的盈亏是由投资人依据其意志并通过交易体现出来的,表面上看交易行为是投资盈亏的原因,但投资人投资意志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股价的市场水平,更有赖于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以体现出来的股票价值的判定。企业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表明,市场具有传递信息,引起股价变动的功能。 一、股票价格与股票价格信息的相关性 西方价格理论的基点是均衡价格。最简单的均衡价格模型只包括三个变量,即供给的商品数量、需求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达到价格均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供求平衡。这种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各种实物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的变动,从大到汽车、住宅,小到针线、糖果之类的各种商品。 但是股票作为一种商品,却有着若干和实物商品不同的特征。股票不是一种实物商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购买股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是投资者放弃当前的享受,而意图获取未来的收益;而作为一种投机行为,则是他根据自己的预期和判断,预测(虽然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虽然这种预测可能会是错误的)该证券在随后的较短时间内会发生对自己有利的变动,从而给自己带来收益。作为虚拟商品的股票本身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它只是代表着某种所有权,然而这种所有权既不能充饥,又不能御寒。由于股票的这种基本特征,它就具有了与其他商品大不相同的种种派生的特征。例如,股票供求规律和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是不一致的。按照供求法则,一种商品物价上涨,则其需求下降;而价格下降,则其需求上升。然而在股票市场上追涨杀跌却往往是常态,即股票的价格越是上涨,就越是有人去追捧它而买进;股票的价格停止涨势而下跌,却往往成为投资者抛售它的理由。股票价格的运行常常出现某种“趋势”,其实质是一种投资者的行为交互影响而形成的“自我增强机制”。但是这种自我增强机制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趋势的逆转。股市的崩盘,往往是由于这种趋势的逆转而产生的。 因此,股票价格比一般商品价格包含更丰富的信息。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曾经指出,价格有三大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产生激励;三是分配财富。价格之所以能够传递信息是因为在商品的价格形成中凝结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各类信息及信息的交汇在股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比一般所认识到的要大得多。由于股票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它没有和其他商品类似的比较直观的可比较性。因此,股票的价格是相对而言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和投资者群体对股票价值的综合判断。 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判断需要大量的信息,如该股票目前的净资产,其未来可能的盈利状况,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投资项目的信息,行业发展变化的信息,宏观经济运行的信息等等。但这些信息都是“过去式”的信息,虽然由过去推断未来在预测中的使用是合理的,但这样的推断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往往是不成功的。特别是当企业置身于非常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能够继续成功,而今天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明天仍然会失败。对企业经营而言,未来是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这种对未来变动的预测信息尽管是不准确的,但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却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因此就有“买股票就是买未来”的说法,其实质就是在于投资者将购买股票作为投资手段,正是牺牲当前的享受以换取未来的更大报酬。在这一点上,股票的预测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决定比当前和过去的信息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仅此一点就使得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比一般的商品要大得多,因此它包含着众多投资者对该股票未来的综合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判断对价值型投资者是重要的,因为这类投资者是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来买卖股票,目的是获取来自上市公司的经营回报。但是市场中另有一大类投资者,他们并不在意股票是否具有内在的投资价值,也不在意能否真正获得来自上市公司的长期回报,他们关心的是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以及在短期波动中实现低买高卖来获取利润。这类人在股票市场上被称为投机者。投机者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场更加活跃,也使得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更为丰富。对这类投资者而言,他们更有兴趣的是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什么股票会是其他投资者感兴趣的股票,则在其他投资者买进之前买进;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投资者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相互博弈的广泛性,使得股票价格中所凝结的信息更为丰富,从而也使得股票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其运行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由信息决定可能是不够准确的,但在股票市场上却有其特殊的意义。例如,在新股发行之时,广大投资者作出决定的基本依据是该发行股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这是募股时的法律文件。投资者正是根据披露出来的信息决定是否购买,同时也是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其招股价是否合理,并以此来决定投资策略———购买与否以及购买多少。这些信息本身是投资者形成投资价值判断的基础,从而决定了供求关系的格局———有多少人购买以及最终的股票发行价格如何。至于在二级市场上,信息引起股价变动的实例更是不胜枚举。一则上市公司投资于新项目的信息,可能会使股票市值在不长的时间内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而另一则对公司利空的消息,则却会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 证券市场上价格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市场。假如有一条对某股票是利好的消息披露出来,那么该股票的价格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涨,而不会留下明显能够盈利的长期机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市场对于信息利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有效市场假说与会计信息披露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是指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有关信息。如果根据一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经济利润,那么资本市场便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根据证券市场与企业信息的关系将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弱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充分且迅速地反映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它真正代表公司的投资价值,从而体现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投资者无法以任何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强式有效市场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状态:即证券价格根据所有信息(公开的和内幕的)自动作出充分反应与调整。企业信息不会影响证券价格,因为它披露的企业信息已经作为有用信息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所以,会计信息披露对强式有效市场毫无意义,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交易的人无利可图。 半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反映了一切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与现在和过去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企业信息的披露会引起证券价格的波动,从而引起证券交易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一般来说,只有相当成熟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普遍具有理性,信息呈报途径畅通、覆盖面广,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完善,并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投资咨询机构,才能成为半强式有效市场。在半强式有效市场,由于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已经充分反映在证券价格中,投资者利用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易,只能获得经调整后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若在企业报告信息公布之前就得到它(即内幕信息),就能在证券价格作出调整前就选定投资方向,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内幕信息交易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弱式有效的证券市场,所有历史价格或收益的信息均已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中所包含的信息。有理论认为,证券价格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所以,股票价格的波动只能是对“新”信息的反映。而新信息是不可预测的、随机的,因此股票市场上的随机波动不仅不是市场无效率的表现,相反它是对不可预测的新信息迅速、有效的反映。弱式有效市场揭示了新的信息会在发布瞬间充分地反映在证券价格中,故可以利用未公开的内幕和目前已公开的信息赚取超额利润。弱式有效市场说明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过去的历史信息,因而部分投资者可以凭借其信息优势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由于可以凭借的信息包括内幕信息和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因而弱式有效市场存在着最大也是最多的可乘之机。 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弱式有效市场特征,还不具有半强式有效市场特征,正处于向半强式有效市场转变的过程中。 三、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国内有关学者就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已经进行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总结相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股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人们已经认识到什么类型的信息对投资者是利好,什么类型的信息对投资者是利空。“利好组合”可以获得正的超常收益率,“利空组合”则获得负的超常收益,这说明中国内地股市能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会计盈余信息,或者说会计盈余信息的信息传递效应确实存在,年报公布的盈利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 第二,无论是“利好组合”还是“利空组合”,在公布日之后均不再有明显的超常收益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地股市对信息的反应明显提高。但同时,信息的超前反应现象十分严重,在近几年更为突出。因此,可以说内地股市对盈利信息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不重视到重视,由对盈余信息滞后反应到对盈余信息超前反应的过程。在上市公司信息公布前,欲公布的信息或已逐步在股票市场上传播,或已被人估计或预测到,使证券价格在相关信息正式公布前就作出了反应,而在信息公布时调整则不会太大。 第三,如果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及时、充分的,那么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就应该在信息披露前后能够比较清晰和准确地体现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业绩增长———股价上涨(反之下跌)的思路考虑股价的变化,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化幅度与股票价格的变化幅度应基本相当。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在会计信息披露前后的较短时间内,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幅度要远远大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幅度。事实上,股票价格已经提前反映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变化,因此在信息披露前后较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会计信息提前泄露现象。 我国证券市场基本能反映过去和现在的部分信息,这说明上市公司的企业信息已经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股票价格还不能及时反映所有披露的企业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真实度不高,投资者据此进行的一些投资安排存在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利润操纵,已经使上市公司盈利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的变动的相关度大打折扣。为此,从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出发,逐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证券市场效率,是真正体现“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原则的惟一出路。 参考文献: [1]阎达五。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孙强,郭树华。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刘志新,贾福清。证券市场有效性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论文披露是什么意思

首先区别一下列报和列示列报是一个总括性的表述词语,如果报表的列报,其表述所指对象是表,即表述层次较高一些。列示则是一个较为细划的表述词语,如对报表中的某一个具体的项目的内容或数据进行列示,即为具体项目内容和数据的填列。那么由此可以看得出两个概念的层次是不同的,列报表述的层次较高,而列示表示的层次较低一些,更加具体化。那么再以你题干中的例题再说一下:如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固定资产项目,在知道了上面的表述之后,那我们就可以用这样语言来表述了:固定资产应当在报表中“列报”,“列报”的内容或数据必须在报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进行“列示”,在这个项目中“列示”的金额,就是表示为固定资产的。披露:(1) 揭示其隐蔽或隐私;表露、显露。例句:叫他披露他的过去。(2) 发表;公布。会计上的披露,就是将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发表公布出来,而且要求在会计附注中反映会计报表的各个主要科目的数据、形成原因,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等等。 有的项目虽然在会计报表上列示了,但还要进一步在附注中披露。将会计报表公布发表,本来也是一种披露。

中国的现实与超越  1、国际接轨——“相关性”还是“可靠性”。财务会计报告的革命,首先应明确其目标。评价这一目标,也就是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这里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即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用户需求观强调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有用性,这里的使用者范围较广。投资者保护观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本文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的。然而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现实看,在股市10多年从无到有的快速扩容过程中,市场违规事件层出不穷。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中也面临“相关性”还是“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处理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无形资产估值、员工股票期权、收入辨别、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含糊不清的缺陷,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指责。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公司会计造假行为,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诚信”危机,更加深了人们对会计报告可靠性的期盼。  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我国当前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应考虑可靠性优先的原则。如原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强调国际接轨未充分考虑中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实际情况,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在实施两年后不得不重新修订,改按“账面价值”入账。这正是基于可靠性优先的考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准则制定者和准则实施者博弈的必然结果。然而,从长远看,随着市场的充分发育和法治的逐步到位,用户需求观将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具有长期的导向作用。  2、充分揭示不符合传统货币计量属性的重要表外项目。正如葛家澍所言:“定性信息的相关性未必比定量性信息逊色,非货币信息未必不比货币信息重要,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其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首要的问题是,应把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充分予以揭示。如人力资源价值的恰当报告,将主要采取表外非货币计量的揭示形式。对于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在不能采取货币化定量报告的情况下,也应采用非货币化定性揭示的形式。关键是,要把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成功因素”突出予以报告。  3、报告主体硬件配置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虽有计算机进行核算尚未实现“甩账”,还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从形式上看将实现报告硬件的全面国际接轨,从内容上看将满足从中小民营企业到现代化跨国大企业相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跨越。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  4、报告主体范围的拓展。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财务会计体系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但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虚拟主体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原有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同样存在受托责任及其解除的问题,这些组织同样存在财务会计报告的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如何对这些组织进行合理的财务报告,目前不仅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盲点,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个盲区。“可以这么说,我国各级政府至今还没有编制过一份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5、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超越工业化时代的报告方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关键在人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学校教育与后续教育两手都要硬。会计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尽快调整知识结构。否则,要完成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财务会计报告的根本跨越只能是“天方夜谭”。  6、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内外部审计制度。包括我国上市公司“郑百文”、“银广夏”在内的一系列公司会计报表造假行为,其根源不在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也不能把责任全归咎于会计人员,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当所导致的内外部审计的缺失。为此,必须痛下决心对公司治理结构重新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能流通、“内部人控制”甚至“个别人控制”等问题,对经营者实施充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审计委员会,健全内审机构,建立恰当的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机制,杜绝公司“收买会计原则”现象的发生,从而夯实财务会计报告的现实基础

列报是一个总括性的表述词语,如果报表的列报,其表述所指对象是表,即表述层次较高一些。

会计信息披露,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基本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关联关系和关联方交易、资产负责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情况。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有诸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但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通常不在会计期末进行即期披露。年度报告是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好写的会计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会计学)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及防范研究--以某汽车修理公司为例  (会计学)我国上市银行利润质量评价研究  (会计学)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会计学)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  (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会计学)基于现金流的房地产行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会计学)基于EVA指标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会计学)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会计学)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会计学)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以某煤电集团公司为例  (会计学)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  (会计学)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应用探究--以某公司为例  (会计学)我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会计学)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会计学)"营改增"对东方航空财务影响的研究  (会计学)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会计学)万达百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会计学)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会计学)企业表外筹资问题的研究  (会计学)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会计学)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则是指上市公司依据国家或法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规范的报告格式,通过适当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

  • 索引序列
  • 期刊论文的数据哪里披露
  • 会计信息披露的论文
  • 论文披露是什么意思
  •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题目
  •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