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录用比计算公式

录用比计算公式

发布时间:

录用比计算公式

录用比就是报名人数和录取的人数的比例,这个基本上考试用的

一、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它是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招聘单价=总经费(元)/录用人数(人)做招聘成本评估之前,应该制定招聘预算。每年的招聘预算应该是全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预算的一部分。招聘预算中主要包括:招聘广告预算、招聘测试预算、体格检查预算、其他预算,其中招聘广告预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按4:3:2:1比例分配预算较为合理。二、录用人员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录用人员的数量:录用人员的数量可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表示。1)录用比公式: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如果录用比越小,相对来说,录用者的素质越高,反之,则可能录用者的素质较低。2)招聘完成比公式: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如果招聘完成比等于或大于100%则说明在数量上全面或超额完成招聘计划。3)应聘比公式: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如果应聘比越大,说明发布招聘信息效果越好,同时说明录用人员可能素质较高。录用人员的质量:除了运用录用比和应聘比这两个数据来反映录用人员的质量外,也可以根据招聘的要求或工作分析中的要求对录用人员进行等级排列来确定其质量。三、招聘工作评估平均职位空缺时间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计算公式为: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职位空缺总时间/补充职位数×100%该指标反映平均每个职位空缺时间多长时间能够有新员工补缺到位,能够反映招聘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指标越小,说明招聘效率越高。2,招聘合格率该指标反映招聘工作的质量,这里的合格招聘人数是指顺利通过岗位适应性培训、试用期考核最终转正的员工。新员工对招聘人员工作满意度良好的建议可提高招聘人员的工作水平。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该项评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1、成本效益的评估  单位直接招聘成本=招聘直接成本/录用人数总成本效应=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它反映了单位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2、对录用人员质量和数量的评估 录用比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该指标越小,说明录用者素质可能越高。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该指标反映了招聘计划在数量上的完成情况。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该指标越大,越说明企业所刊登招聘信息发布效果越好,企业的认可度越高;录用成功比率=(录用成功人数/录用人数)×100%,该指标越大,越说明招聘的成功率越高。3、招聘所需时间评估从提出需求到实际到岗所用时间与用人单位期望到岗时间之比。该指标反映招聘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

录用笔等于什么录用笔等于参加考试的人数和录用的人数的比。

招聘录用比例比计算公式

正常招聘入职率在80%左右。计算招聘入职率,点击招聘入职率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D167/B167】,用入职人数/应聘总人数。计算后拖动单元格底部,填充其他面试官的数据。公式解析:招聘入职率=入职的人数÷应聘总人数×100%点击菜单栏的百分比图标,将小数形式转为百分比。点击招聘完成比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D167/E167】,用入职人数/需招聘人数就能得出招聘完成比了。然后将其转换成百分比形式。公式解析: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计算应聘比,点击应聘比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B167/E167】,用应聘人数/需招聘人数即可得出应聘比。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扩展资料: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入职

报考成功的人数:那个职位的招录人数 例如你报的职位招三个人 报名的有60人 那就是20:1咯

录用比例怎么算公式

报考成功的人数:那个职位的招录人数 例如你报的职位招三个人 报名的有60人 那就是20:1咯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招聘录用率计算公式

就是招聘到位率。在实际用工时间到来时的用工率。比如计划某月某日前到岗10人,实际招到7人(这里面可以包括考核通过的也可以包括通不过的人数,看实际情况,理论上要求应该是实际通过考核的人数),则招聘及时率为70%。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正常招聘入职率在80%左右。计算招聘入职率,点击招聘入职率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D167/B167】,用入职人数/应聘总人数。计算后拖动单元格底部,填充其他面试官的数据。公式解析:招聘入职率=入职的人数÷应聘总人数×100%点击菜单栏的百分比图标,将小数形式转为百分比。点击招聘完成比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D167/E167】,用入职人数/需招聘人数就能得出招聘完成比了。然后将其转换成百分比形式。公式解析: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计算应聘比,点击应聘比列的单元格输入公式【=B167/E167】,用应聘人数/需招聘人数即可得出应聘比。

人员录用效用的计算公式

HR数据分析常用的50个公式HR经常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如入职率、离职率、加班费计算等。虽然日常工作中,单个数据的计算并不麻烦,但几十上百个累计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混淆,甚至计算失误。今天小编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100个人力资源计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夹随时使用,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随时查询。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75天九、社保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2、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5、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环球青藤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赶紧收藏起来!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6%)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本月平均人数101人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101人,则3÷101×100% 本月员工离职率为:9%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101人,则5÷101×100% 本月员工新进率为:9%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则:102÷100×100% 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则:3÷100×100% 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则:5÷3×100% 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整理的2019年下半年四级人力资源师常见公式记忆诀窍一文,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录用比计算公式
  • 招聘录用比例比计算公式
  • 录用比例怎么算公式
  • 招聘录用率计算公式
  • 人员录用效用的计算公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