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当代文学相关论文

当代文学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当代文学相关论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写论文可以分为六大步骤:确定题目、细列提纲、全心撰写、精心修改、导入引言、完善要素。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我帮你。。。

现代文学相关论文

你可以求助度娘在百度搜呀,。找些(历史学研究)这之类的就可以找到好多了~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五光十色,斑烂绚丽。近百年间政治文化的日益革新 ,社会制度的频繁更迭, 意识形态的纷纭多变, 使得20世纪的数代学者在运用不同的 历史观、文学观及文学史观,对1840—1919年间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予以观照、阐 释、评价时,显示出极为明显的认识差异。这些认识差异的存在,使得20世纪中国中国 近代文学的研究,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 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时期。此20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正经 历着由古典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对鸦片战争以来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孰短孰长的文学批 评,对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文学革新见仁见智的评论,便形成了最为初期的中国近代文学 研究。初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发展同步进行,在成果形式上,以传统的 序跋、评点、诗话、词话等文学批评方式为主。 关于龚自珍、宋诗派、桐城派、维新文学改良和五四文学革命等问题的讨论,构成 了世纪初前20年文学研究的热点。 龚自珍学宗公羊,好杂家言,诗文chù@①诡连@②,危言警世,为维新派思想 家、南社诗人所喜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 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初读《定庵文集 》,若受电然。”维新派推尚龚氏,多从思想启蒙处立论;南氏诗人推尚龚氏,则主要 追寻其歌哭无端的诗风。柳亚子称龚诗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注:《柳亚子诗词选 ·定庵有三别好诗……》。)南社流行学龚诗、集龚句的习尚。与维新派、南社的推誉 相反,贬抑龚氏的也大有人在。张之洞认为二十年来,“都下经学讲《公羊》,文章讲 龚定庵”,是社会纷乱的学术根源,(注:《太炎文录·说林下》。)章太炎认为:“ 自自珍之文贵,则文学涂地垂尽”。(注:《张文襄公诗集·学术》。)褒扬贬抑,相 去可谓悬殊。 宋诗派与桐城派,是鸦片战争之后仍十分活跃并得到一定发展的传统诗文流派。宋 诗派以杜、韩、苏、黄为诗学风范,力图以援学问入诗的努力,别辟诗歌发展蹊径。桐 城派以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自居,其清淡雅洁、言简有序的散文风格,颇得有抒情言 志之好文人的青睐。进入20世纪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文界、小说戏曲界革命风头正 健。出于破旧立新的需要,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清代学术概论》等论著中对宋 诗派,桐城派的复古摹古倾向提出批评。稍后的南社,提倡革命,思振“唐音”,斥责 宋诗派中的同光体诗人多为清朝之罢官废吏,其诗多是涂饰章句,附庸风雅,造为艰深 ,以文浅陋之作。国学大师章太炎在《与人论文书》、《说林下》、《辨诗》等多篇文 章中,对宋诗派、桐城派有所针砭。章氏谓宋诗派自曾国藩诵法西江诸家,矜其奇诡, 天下鹜逐,古诗多诘诎不可诵,近体乃与杯@③谶辞相等。后期桐城派视严复、林纾的 翻译,是替古文开疆辟域者,章氏认为实际上严复充其量是俯仰于桐城派之道左,而未 趋其庭庑者;林纾较之严复,又等而下之。 在维新与革命派学者口诛笔伐之际,宋诗派、桐城派也预感到韶华将逝,而匆忙为 自己作着总结。自1912年起,同光体的诗论家陈衍先后在《庸言》、《东方杂志》、《 青鹤》上刊载《石遗室诗话》,除评品前代诗人外,主要揄扬同光体诗,描述近代诗派 的发展过程,为同光体“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诗论张目。不久又辑《近代诗钞 》二十四册,收入道光以迄民初三百七十位诗人的作品,多为近代各种学古诗派之作, 与《饮冰室诗话》立意截然相反。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教授生员为生路的桐城派 人物开始将桐城义法搬上大学讲台。1914年,姚永朴著《文学研究法》,1912年,林纾 著《春觉斋论文》,不约而同地将桐城派只言片语的古文辞理论系统化,力求存古文一 线于纷纭之中。 至五四新文学时期,宋诗派、桐城派作为旧文学的代表,受全面的讨伐和批判。以 《新青年》为阵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纷纷著文,“桐城谬种,选学妖 孽”之类的称谓不胫而走。自此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在有关宋诗派、桐城派的研究中 ,一直是将二者作为新文学诞生的祭物和新诗及白话文的对立面看待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而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 的转换,却是以20世纪初梁启超所倡导的诗、文、小说三界革命为先导的。三界革命服 从于新民救国的主旨,遵循‘求俗’与‘变雅’并行不悖的发展路径,改变了传统观念 ,解放了旧式文体,发展了文学语言,这些都为新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梁启超有关 文学界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并没有被世纪初的研究者所充分 意识到,但梁氏文学革命的现实影响,却是同时代人所深切感受到的。黄遵宪称梁氏文 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注:《 致梁启超》,转引自《梁启超年谱长编》。)严复称梁氏之文,“一纸风行,海内观听 为之一耸”。(注:《严复集·与熊纯如书札》。)南社、五四《新青年》在政治观念 上与梁启超多有抵牾,但对其倡导文学革命的功绩,都是颔首称道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同载道的文学揖别,从文言的束缚走出,以 现代人的审美感知方式表现手段,创造出新鲜活泼的白话诗、白话文、白话小说,近代 文学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是与近代文学的发展同步进行的。这个时期的 研究者并没有完整的“近代”观念,他们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文学现象还很难上升 为“史”的认识,研究更多地表现为介绍、评论,形式仍以序跋、诗话、论文、书信等 传统批评方式为主。在初期研究中,新与旧的文学壁垒已经明显存在。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这三十年间的研究工作,在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上,可以称作是现代学术体系建立时期。随着五四新 文学序幕的揭开,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成为一段相对固定的历史。五四之后的学者对这 段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思考,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序跋、诗话、论文的评论方式,而推出 了一系列的研究论著。在这些论著中,史的意识得到强化,近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在这一 时期得以奠定。 吴汝纶1898年为严复所译《天演论》作序时,曾区分集录之书与自著之言两个著述 概念。吴氏认为:集录之书,篇各为义,不相统贯:自著之书,建立一干,枝叶扶疏。 汉代多撰著之编,唐、宋多集录之书。吴氏感叹我国学界自唐宋后少有自著之书,而倍 加推誉《天演论》一干众枝的著述体系。我国现代学术研究的自著之书,在20世纪的20 年代后陆续出现。1922年,为庆祝《申报》创刊50周年,胡适写

1、现代汉语方言融合现象研究2、现代汉语文章体裁边缘化浅析3、网络语言兴起探究4、现代文学中的“浮躁”5、浅析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6、语言学应用技术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7、现代汉语新词汇来源剖析8、注音法拼读汉语的教学意义9、简体汉字在泛中华地区的推广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题目

古代文化设计我来写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34、《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35、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36、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37、论唐人的咏马诗 38、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39、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40、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41、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42、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4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44、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 45、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46、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47、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 48、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 索引序列
  • 当代文学相关论文
  • 现代文学相关论文
  •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
  •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题目
  •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