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学术刊物

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学术刊物

发布时间:

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学术刊物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这两本吧。政史人物很多的,也比较权威。订阅的话可以邮局,杂志社。网上订的话更方便。可以杂志铺订。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这些都是国内的核心刊物,都可以直接给它们投稿。具体投稿方式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

历史领域有哪些期刊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推荐书单的问题,基本上是琳琅满目。而本人认为书单推荐应该有几个标准:第一,推荐者本人要看过,或者至少部分看过,这样才有独特的心得,而不是人云亦云;第二,推荐书单要讲究循序渐进,至少要有入门级——教材级——提高级三个层次,而不是剪刀加浆糊随便列举;第三,推荐书单要相对全面,比如历史类书单,就不能完全偏重一个时期。带着以上三条标准,本人来推荐一份独到的历史类书单。入门级:入门级的主要是提高兴趣,理清史实,不需要非常专业。现代出版社有套《历史中国》系列,包括醉罢君山《夏商周原来是这样》、姜狼《春秋原来是这样》等,基本有全套中国通史。断代史也有一些优秀读物,比如月望东山《那时汉朝》、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等等。社科院历史所编写的五卷本《中国通史》也不错,简明扼要,既专业又通俗,还有同名纪录片播放。教材级:教材级的主要是系统学习,不容易被个人风格的作品带偏。不少大学院校都有历史本科教材,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这里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学基础课配套教材》系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等等。虽然教材可能有些枯燥,但是专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级:这个阶段可以读点学术专著,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就不错,包括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等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包括顾颉刚《古史辨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等;另外有一些通史、断代史史学名著,比如钱穆《国史大纲》、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顾诚《南明史》。外国的也可以看看,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限于篇幅就不多介绍了,但是按照这个思路,本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书单。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林屋公子作家 代表作《先秦古国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5万粉丝 · 1万赞搜索有关历史的好书及书一生必读的10本书樊登推荐女性读的书30-40岁必读十本书十五部最好历史小说10岁孩子必读历史书

历史上最早的数学史专业刊物

学习数学史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日本数学家藤天宏教授在第九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第一个是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它代表了作为科学形态的数学的诞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第二个是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它为了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而产生,在力学、光学、工程技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第三个是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第四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而数学历史上的三大危机分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不可公度量,17、18世纪微积分基础的争论和20世纪初的集合论悖论,它同前三个高峰有着惊人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绝不是偶然,它是数学作为一门追求完美的科学的必然。学生可以从这种联系中发现数学追求的是清晰、准确、严密,不允许有任何杂乱,不允许有任何含糊,这时候学生就很容易认识到数学的三大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了。 同时,介绍必要的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所学问题的背景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数学绝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关系密切,甚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生长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数学史上看,数学和天文学一直都关系密切,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物理学也密不可分,牛顿、笛卡儿等人既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我们所处的新数学时期,数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逐步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说一切高技术的背后都有某种数学技术支持,数学技术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认识对于一个学习数学十余年的高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 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现行的数学教材一般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为了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数学史的学习有利于缓解这个矛盾。通过讲解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微积分的产生: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是产生不了微积分的,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古希腊的“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等思想的启发下为了满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创造得到的,产生的初期对“无穷小”的定义比较含糊,也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严密,在数学家们的不断补充、完善下,经过几十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 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探索与研究的习惯,去发现和认识在一个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创造了些什么,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可以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 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推动人去行动的一种力量,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动机可分为两个部分;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构成了有利于创造的内部动机;社会责任感构成了有利于创造的外部动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在日本中学生夺取国际IEA调查总分第一名的同时,却发现日本学生不喜欢数学的比例也是第一,这说明他们的好成绩是在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下获得的。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尚无全面的报道,但河南省新乡市四所中学的高中生学习数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我不喜欢数学,但为了高考,我必须学好数学”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比例高达21%,而对数学“很感兴趣”的只有12%。可见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对数学的兴趣也很不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数学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无趣,而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动机因素的消极倾向。 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例如巧拿火柴棒、幻方、商人过河问题等,它们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例如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比如说一些年轻的数学家成材的故事,《标准》中提到的“从阿贝尔到伽罗瓦”,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还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德国数学家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还有的是许多出生贫穷卑微的数学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在的数学研究上有骄人成绩的例子,如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做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了。 三、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 在《标准》的要求下,德育教育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政治、语文、历史这些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教育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我们从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首先,学习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中学教材讲的大都是外国的数学成就,对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提得很少, 其实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祖暅、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有中国剩余定理、祖暅公理、“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3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瑰宝”,提到《九章算术》、“孙子定理”这些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然而,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又不能只停留在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上。从明代以后中国数学逐渐落后于西方,20世纪初,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并赶超西方先进数学的艰巨历程。《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11—— “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也提到要介绍“现代中国数学家奋发拼搏,赶超世界数学先进水平的光辉历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体现在“以己之长,说人之短”上,在科学发现上全人类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我们要尊重外国的数学成就,虚心的学习,“洋为中用”。 其次,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研究,他的论文多而且长,以致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美国第20任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数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二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黄金分割同样十分优美和充满魅力,早在公元前6世纪它就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所研究,近代以来人们又惊讶地发现,它与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体积三角公式的统一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等时,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德育教育一个新的突破口。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就是研究中国数学发展规律的学科;中国数学史,既可以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数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中国数学史,要研究中国历代的数学成果,也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数学学术活动、数学思想、社会背景、以及一切有关记载;研究中国数学史的方法,计有考证法、分析法、议论法、演理法等,但在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当推“考证法”。 一、何谓考证、何以需要考证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美国历史学家Johnson 说:“在历史研究中,怀疑是智慧之始”。因为,“历史”主要是由记载形成的,而记载则是由历史上的事物组成的,可是,历史上的记载与历史上的事实未必一定相符合,往往记载与事实有一定差异。 例如,记得《小小说》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旁晚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椅子上坐著一对衣著华贵的夫妇,突然走来一中年男子,为了吸烟,向这位丈夫借火;这丈夫不但未借给火,反而出言不逊,拿起手杖便把中年男子赶走了。事后,这丈夫逢人便说:那天他的夫人穿著非常华丽,还带有许多贵重首饰;谁知在那宁静的夜晚,突然来了一个歹徒,以借火为名,意欲抢劫,我便先下手为强,把他赶走了。而这位夫人则对人说:那天我打扮得特别漂亮,尤其在旁晚的灯光下,我想一定很迷人;可巧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以借火为名想多看我几眼;谁知我丈夫醋劲大发,把人赶走了。这位中年男子对人说:那天旁晚一人去逛公园,正感无聊时,想抽支烟,由於去得伧促未曾带打火机,看见有夫妇二人坐在椅子上抽烟;我便前去借火,没想到,他们把我赶走了;我想那位丈夫一定神经不正常。可是在伦敦的一家晚报上,却是这样记载的:那天旁晚在海德公园里,有一醉汉走向一对正在热恋的情人,虽然以借为名,可能由於酒后失态,却遭到这对夫妇的严厉拒绝。 又如,《汉书律历志》所载王莽嘉量斛的有关情况与现存实物王莽嘉量斛之铭文基本相同,只有嘉量斛的大小尺寸数,并未涉及其计算方法;但是,有人却依据其大小尺寸数用后世推求圆面积算法,逆推斛底面积而得到一圆周率,即: █(【10√"‘2"’+2?095】/2)"?2"?=162,或 █=1546648……≈1547于是认为这一圆周率πk=1547就是王莽或刘歆所创;因而以讹传讹,以致许多中、外学者误以为王莽或刘歆创造新圆周率为 πk=1547。 再如,在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中,他补绘之"日高图",增添了一条平行线,虽然按数学原理分析并无不妥,但所添这一平行线却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未必符合赵爽的原意;以致一些学人误解赵爽是按平行线推证的。 根据以上所说,一些记载固然与事实相符合,但也有一些记载与事实不相符合,甚至与事实相悖。为了弄清事实真象,仅凭记载是不足徵信的,必须进行一番严密考证,没有考证,或不考证,不足以辨真伪;可见,研究历史或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考证"是其重要的一环。二、考证的类别及其作用三、考证的方法 外国数学史在17、18世纪之前,三角学在欧洲已有所发展。就以三角学的名称而论,是德国数学家毕的斯克斯( B Pitiscus, 1561-1613 )在 1595 年出版的《三角学,或解三角形五卷( Trigonometriae Sive, De dimensione Triangulor Libriquinque)》中,首先提出来的,解释说:“Trigonometriae est doctrina dedimausione triangulaum(三角学就是解三角形的学说)”。其“Trigonometriae”一词是由拉丁文“trigonon(三角形)”及“metron(测量)”两词所组成,而这两词是由希腊文“Τριγωμον(三角形)”及“Μετρον(测量)”演变来的。如将“trigonometriae”直译为汉语,应是“三角形的测量”。犹如《大测》中所说“大测者,测三角形之法也。……,大於他测,故名大测”。若以近代术语来表示,当为“解三角形”。三角学虽然起源很早,但其名称却形成较晚,由其名称的形成来分析,三角形的测量或解三角形也三角学的起源之一。在中国,“三角学”一名是由“三角算法”、“平三角”、“弧三角”等名称逐渐演变成的。 三角学的发展,由起源迄今差不多经历了三、四千年之久,在古代,由於古代天文学的需要,为了计算某些天体的运行行程问题,需要解一些球面三角形,在解球面三角形时,往往把解球面三角形的问题归结成解平面三角形,这些问题的积累便形成了所谓古代球面三角学、古代平面三角学;虽然古代球面三角学的发展早于古代平面三角学,但古代平面三角学却是古代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基础。在古希腊,为了便於观察天体的运行及解球面三角形,著名天算家托勒密(Ptolemy,约87-165)在前人希巴卡斯(Hipparchus,约公元前180-125)的基础上,也编制了所谓“弦表”,他藉助于几何知识,编制了从 0?到 90?每隔(1/2)?弧的弦长表,在编制中,也曾发现一些球面三角学与平面三角学的关系式,并且计算过 (90?-?) 弧的弦长;可是,希腊人却未引用“α余弧的弦”或“余弦”这类名称。 8-12世纪,希腊文化传入印度以及阿拉伯,在这些国家里,不但提出“正弦”一词,还以几何方法定义了“余弦线”、“正切线”、“余切线”以及“正矢线”的意义,并编制了各种三角表;其编制方法虽不相同,但编制的数值却相当精密,对三角学提供了不少贡献;阿拉伯天文学家纳速拉丁(Nasir al-Din al-Tusi,1201-1274)在他的著作《论四边形》里,首先把三角学从天文学中分割出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2-15世纪,三角学传入欧洲,德国著名数学家列吉奥蒙坦(Regiomontanus,1436-1476) 与纳速拉丁一样,也把三角学看作一门独立学科,着有《论各种三角形 (De triangulis omnimodis)》,其中重点讨论了三角形的解法,并编制了十分精密的“正弦表”,还创造了一些三角公式,对三角学理论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为三角学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史教育自建国以来,由於中算史专家李俨教授、钱宝琮教授、严敦杰教授的提倡,在国内有不少自发的人员从事于数学史研究,这些人员都是各自独立地进行研究,相互之间,在学术上很少进行磋商,但是,在中国数学史、外国数学史上确有许多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也就是由於当时形势的需要,急需把这些“个体户”组织起来,按“互助组”的形式进行研究。 自1977年“互助组”成立以来,已有十五年了。在这期间,相互切磋、相互提携、相互支援、相互协助共同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不少可喜工作。例如,1984年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外数学史讲习班”,除有百余所高等院校派员参加学习外,还有当代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吴文俊教授、王梓坤教授光临“讲习班”,进行指导并讲话,“讲习班”还邀请了全国十多名著名数学史家前来授课或作专题讲演;在“讲习班”期间,不但播放了中国数学古籍的幻灯片、故宫博物院库藏科、技文物幻灯片,而且有幸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库藏数百种科、技文物的实物。这次“讲习班”的活动,收到非常丰硕的效果,之后,有很多人对数学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加入了数学史的行列,从而对数学史进行学习、探讨、研究;也有人积极进行准备,拟开设数学史课,从而改变了全国只有十一所高校开设数学史课的极不相称之局面。在中国古典数学中,《九章算术》及《数书九章》是两部著名学术著作,其中有许多千古未解之谜及疑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研究中以及教学中的难题,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于1986年在徐州师范学院举办了“《九章算术》暨《数书九章》暑期讲习班”,全国有四、五十所高等院校派员参加了这次“讲习班”。一致认为这次“讲习班”解决了在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中、教学中的实际困惑和难点。“讲习班”期间,除讲授课程、专题报告外,还组织了多次“专题讨论”;在“专题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讲述个人的不同观点,并可以进行辩论和答问;因而“专题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还参观了徐州地区的古迹和出土文物展览。 原先,由开设数学史课程的十一所高校,后来逐渐扩展为六十多所高校,但是这种大范围的扩展,使得数学史的教材成了当务之亟的问题,因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教材的编撰工作;于1986年、1987年分别出版了《中国数学简史》、《外国数学简史》两部高校教材,不止解决了一些高校缺少数学史教材问题,也可供给某些研究生作为业余的读物,这两部教材现已被广大高校所采用。 为了统一各高校数学史的教学要求,为了划一数学史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于198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集了八所高等学校,共同制定了《高校中、外数学史教学大纲(草案)》、《数学史研究生培养方案(草案)》,并呈报给国家教委备案。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不但使研究生互访“互助组”各校的有关人员,而且还相互邀请“互助组”各校的有关人员前来授课,从而促进各校之间对研究生培养的联系;至於前来北京师大进修的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生、日本东海大学高级进修生、日本东北大学进修生,也得到“互助组”各校有关人员的支持。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数学名著,制定了《中国数学史研究丛书》的规划,于1982年、1987年分别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即《〈九章算术〉与刘徽》、《秦九韶与〈数书九章〉》。这两部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不但不是没有可深入研究的问题,而相反的是,认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前景,是非常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因之,使得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事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由於这两部专著的专题性很强,有些其他方面的学术论文不便收录,所以于差不多同时,先后出版了《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一)》、《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二)》、《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三)》;从而为广大学者和读者,提供了学术园地。 为了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科技文化,经国家教委批准,并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两次资助以及其他五单位资助,分别于1987年、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秦九韶《数书九章》成书74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国际会议”、“《九章算术》暨刘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像这样的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上并不多见,因而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会前收到不少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的贺电,会后分别寄赠会议论文集,前来参加会议的学者,包括十多个国籍,分别为50余人、60余人;这两次专题性的国际会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深入钻研中国古典数学,原拟计划先后出版《中国数学史论文集(四)》、《刘徽研究》、《中国数学史大系》、《南北朝数学》以及《隋唐数学》等书。其中《中国数学史论文集(四)》,早已发稿,由於技术上的原因,推迟了发排的时间;《中国数学史大系》,正在加紧撰写稿件;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任重而道远,各位执笔者有信心完成任务。《刘徽研究》一书,是《〈九战算术〉与刘徽》一书的继续和发展。经过六年准备,克服了许多困难,终至与读者见面,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请作者和读者们谅解和批评、指正。《刘徽研究》能得以出版,还是与台湾九章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孙文先先生、杨益先生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特致以由衷的谢意。原来计划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刘徽的各项成就,但是,由於发稿较晚、发排较迟、校对也费了不少时日,在这里特向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中国数学史大系由吴文俊先生任主编,白尚恕先生、沈康身先生、李迪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数学史大系》是我社之重点选题,也是国家出版署核准的八五重点图书。其第一卷第一分册现已交稿。我社正在组织力量与作者合作,争取《中国数学史大系》早日与读者见面。几 点 说 明一、主、副编情况简介主 编:吴文俊 研究员 74岁 中国科学院 系统科学研究所 当代著名数学家兼数学史家,二十年来,从事数学史研究,著述丰盛,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副主编:白尚恕 教授 72岁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系从事数学史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出版独作与合作学术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副主编:沈康身 教授 70岁 杭州大学 数学系从事数学史研究三十多年,出版独作与合作学术专著十数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副主编:李 迪 教授 66岁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史研究所从事科学史研究有三十余年,出版独作与合作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二、主要执笔人员名单 白尚恕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系 沈康身 教 授 杭州大学 数学系 李 迪 教 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史研究所 李继闵 教 授 西北大学 数学史研究室 冯礼贵 教 授 山西教育学院 数学系 陆思贤 研究员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 李文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 罗见今 教 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史研究所 李兆华 教 授 天津师范大学 数学系 郭金彬 副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数学系 孔国平 副编审 中国科学院 科学出版社 刘洁民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系 刘 逸 副教授 徐州师范学院 数学系 郭世荣 副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史研究所 骆祖英 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数学系三、经费使用情况 国家出版署虽然核准《中国数学史大系》一书为"八五重点图书",除要求按期限、高质量出版外,却无分文资助。所有一切编写费用,悉凭自筹。 在编写《中国数学史大系》各分册之前,执笔者必需到各有关图书馆查阅一些善本或孤本图书,进行编写;写成初稿后,再集体讨论学术观点并研究修改方案;然后由各分册执行主编审查,由全书副主编、主编审阅。最后交定稿予北京师大出版社。 在查阅资料以及集体讨论学术观点、研究修改方案时,需要一笔活动经费,而这笔经费实非我等之辈所能承担。就以交付北京师大出版社的第一卷第一分册稿件而论,交稿之前进行了社会调查、学术咨询、查阅资料、召开讨论会议等,共耗费人民币八千余元。《中国数学史大系》全书 12 分册、附录 4分册,依此推算,所需甚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的实现研究 摘要:数学史的强大教育功能已逐渐为大家认识和接受,但在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它与数学教育结合则研究得并不深入。本文从数学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在课堂和课外的结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教育 结合 数学史强大的教育功能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新课程中在选修模块中也加入了数学史的内容,但在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则研究得并不深入。实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在数学教育中如何选择数学史内容。 1 中学数学史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既然是把数学史内容用于中学教学就必须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和它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性。我们需要明确中学数学史的内容是针对中学教学需要的,不是进行史学研究或考查。到底是杨辉三角还是贾宪三角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征和与二项式展开系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它们的目的不是进行史学研究,能引起学生兴趣就好,能启发学生思维就好,能增进学生认识就好。 第二,连贯性。这种连贯性不是说所选的数学史材料要按时间的顺序展现给学生,而是说在某一体系的介绍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比如说初中阶段介绍负数的产生,无理数的发现,高中阶段在加上复数的应用,整个数域的扩充就保持了连贯性[1]。 第三,目的性。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不能为教历史而教历史,基本历史常识固然是需要的,但更高的层面应该是为数学教学而历史。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增加一些学习的花絮,而是实实在在的要促进学习,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本身数学知识水平就显得有些重要了,数学史的内容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呈现的故事,而应该是有数学味道,学生能体会到的数学内容。大数学家的发明创造再简洁、再严密、再完美,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制约了他们对这些数学内涵和魅力的欣赏。所以那些紧扣教材的,学生真正可以理解的内容就显得尤为宝贵了。在这些材料上的挖掘也许比讲讲那些对中学生来说高深的数学定理的名字,加上几句十分美好的感叹要有用得多。只有学生在对数学史内容的学习中遇到和数学家相似的困惑,才能理解数学家创造的精髓所在,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数学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才真正的达到了。 2 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方式探讨 具体到中学教学的实践,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可以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来实现: 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堂的结合 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最直接的结合是在课堂上,这种结合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自己对数学史的理解和感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高屋建瓴的数学理解、数学观点必将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史作为引入背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情景的创设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课堂情景的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史知识为课堂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个古算术题,一段科学家的故事,都可能创造出充满趣味,引人入胜的课堂。 (2) 在课堂上展示。中学阶段生物、地理等课堂上展示的图片模型总是那么让人难忘和充满期待,数学课堂则显得枯燥很多。事实上,数学课堂上数学家的图片,邮票等实物的展示同样能使学生印象深刻[1],不要一成不变的认为数学课堂不需要“花哨”的包装,一张纸、一支笔就够了,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包装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 (3)直接与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史与教学内容的直接结合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内容的选择,怎样的数学史内容与怎样的现行教学内容结合能相得益彰,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应该仔细斟酌的。 ①比较古今算法的异同; 有些数学问题古代已有算法,随着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更简便的算法,所以古代算法就鲜为人知了,虽然这些算法看上去不及现代算法简单、易懂,但先辈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思维方法恰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值得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而且古代算法大都是中学生知识范围以内的,他们的能力可以研究和理解的,这些研究对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训练思维,以及更进一步了解古代文明也是有帮助的。 ②不同地点的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研究比较; 不同地点的人对同一数学问题的研究方式清晰的反映不同地区数学研究特点的异同,无论是中国的重算轻理还是古希腊的思辨风格都可以在古代数学问题的研究中体现出来。比如勾股定理,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国都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研究做过贡献。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专设“勾股章”,正式提出勾股定理:“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即弦”。魏刘徽在注释勾股章时曾用“以盈补需,出入相补”的方法做过证明,可惜插图失落,后经清朝李湟复原,使刘徽的文字注解与图形结合,“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运用出入想补原理简洁的证明了勾股定理。 《几何原本》是西方最古老的数学巨著,它与《九章算术》交相辉映,成为现代数学的主要源流。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卷1中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一证明过程是平面几何的经典内容,二千多年来世界各国的教科书都以不同的形式介绍了它。 比较欧几里得的证明和刘徽、赵爽的证明,从数学思想来说,欧几里得的明证是立足于分割图形、合同变换等综合手段,与刘徽的思想是相通的。但欧氏的证明是建立在欧氏几何逻辑演绎的基础上的,而刘徽、赵爽的证明简洁巧妙,朴素的“出入相补”思想闪烁着古人的智慧,两种方法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同时也鲜明的体现了中西方古代数学的特点。[3]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中还有很多,它们对于学生领悟中西数学的特点和差异是很有帮助的。 2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外的结合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堂之外的结合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实施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读书交流活动。数学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或者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数学史书籍、故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中学阶段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等场所都是进行数学史熏陶和教育的良好阵地。发挥学生积极性,定期办数学史专题板报,并进行年级评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史知识小竞赛。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间,或班级间的数学史知识小竞赛可以在学校营造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史的良好氛围,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生数学史报告会 可以选定某一题目,比如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等,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小组选出代表代表本组发言,其它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上海娄山中学的向红艳老师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以中国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为中心内容,选择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这6位数学家,学生分6组搜集材料,谈他们的生平、贡献,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来观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张奠宙教授做了这样的评价:“他们(学生)的语言行动,贴近学生,比老师正面阐述更有亲和力我尤其欣赏向老师的系列数学史的设想。数学史寓于数学课之中,其教育潜力十分巨大……可以相信,数学史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数学学习的成绩,相反,将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2] 专家数学报告 高等院校与中学教育的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中的优秀教师、数学家、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如果能走进中学的课堂,走近中学生,那对中学生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事实上,像上面提到的张奠宙教授一样,很多有识的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张维忠博士曾到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为高三部分学生开了一个讲座—《神奇的数》,他引经据典,带领学生漫步在美妙的数王国,使学生充分领略了数学的风光美景,讲得十分精彩,而学生首次见识到课本以外这么神奇的数学内容,无不感到新鲜异常,听得异常投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这样的报告可能终生难忘,对学生改善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书目: [1]朱 哲,张维忠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的呈现方式[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4,27(4): [2]向红艳一节有关数学史的课[J]数学教学,2003,(9): [3]郁组权著中国古算解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38-141:216- [4]王青建数学史:从书斋到课堂[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 [5]苏英俊,汪晓勤略论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数学通讯,2005,(1): [6]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要注意的是《九章算术》没有作者,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具体请参看百科词条:九章算术

动物医学领域的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就我所知是影响力居前两位的畜牧类杂志。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表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学报类可以发〈长春大学学报〉

太多了 福建畜牧兽医 甘肃畜牧兽医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西畜牧兽医 贵州畜牧兽医 今日畜牧兽医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黑龙江畜牧兽医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湖北畜牧兽医 湖南畜牧兽医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吉林畜牧兽医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山东畜牧兽医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兽医导刊 四川畜牧兽医 现代畜牧兽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云南畜牧兽医 浙江畜牧兽医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猪业科学参考资料:

会计学领域的专业期刊

目前有多个机构进行核心期刊的评选工作,此外各学校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核心期刊列表,下面列出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供参考。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综合 会计之友财会月刊 会计 中国审计 商业会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财会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 事业财会具体的你可以去欣启论文网或者百姓论文网上看看,我一般都是在这看的,希望帮助到您,谢谢!

《财务与会计》、《新会计》、《会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中国管理会计》等,这些是应该关注的。

一、杂志类:1、《财务与会计》是财会专业月刊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财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财会工作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财会工作经验,普及财会知识。是一份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的综合性财会专业指导刊物。2、《会计之友》是财经类综合性学术旬刊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家级),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以财经理论研究、实务工作和经验交流为指导,及时反映国内外财经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是财经界人士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3、还有《财会月刊》、《会计师》、《财会学习》、《中国税务》、《财务总监》等。二、报纸类:1、《中国会计报》是由财政部委托中国财经报社主办的全国唯一一份财会专业报纸。致力于宣传我国财会各项方针政策,以提高全国财会人员素质,促进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财会管理工作、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2、《中国税务报》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的全国性经济类专业报纸。在及时传递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提供各税收和经济信息的同时,在报道内容上坚持社会化方向,贴近市场,贴近百姓。立足税收,置身经济,面向社会。3、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金融报》、《中国税务报》、《中国财经报》、《中国证券报》等报刊。

这里是历年的财会期刊,里面内容很专业

  • 索引序列
  • 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学术刊物
  • 历史领域有哪些期刊
  • 历史上最早的数学史专业刊物
  • 动物医学领域的期刊
  • 会计学领域的专业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