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时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时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时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秦越 笔名:越吾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注册教师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原杯硬笔书法精品集》副主编 部分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通州区博物馆等地展览并收藏或捐献给慈善事业和国防教育事业。 1977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滕州 中共党员。 2004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印有本人生活照和获奖作品的纪念邮票一套。 2006年8月底作品“寿“字在CCTV-4晚间快报栏目中播放。同年8月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并在北京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大会。 2007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深造学习。 2007年10月被《时代人物》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时代人物。2015年1月被搜狐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台湾网,商务时讯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国家艺术网,中国美术大观网,中国文物网,书画圈网,墨宝网,艺术品理财网,翰墨千秋网,东方书画网,宋庄365网,淘壶人网,印象中国网,魅艺中国网,华夏经纬网,天人中国书法艺术网,大河艺术网等二十多家媒体进行专访报道。 有十多篇论文分别在《中国德育》,《中国教师》,《山东教育》(4篇),《山东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科学》(6篇),《学习方法报》(2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入编《书画典籍》十多部,辅导的学生数百人次在全国 省 市书画展中获奖,部分学生顺利升入高中和大学。

《时代人物》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人物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455/C,大16开本,全彩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

当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滕毓旭,1937年2月生,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镇石槽村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的作品有:《有趣的动物》、《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老鼠坐上火箭炮》、《童年的相册》、《森林童话》、《会跑的山》、《趣味植物儿歌》、《滕毓旭儿童诗》、《滕毓旭儿歌》、《北方孩子》、《狗熊做气功》、《昆虫小夜曲》、《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等儿童诗集21本;科学文艺《神秘的蛇岛》(合作)、《水族魔术师》、《兽国大力士》、《植物七彩城》等4本;长篇科学童话《瘸腿狮子阿古》、长篇报告文学《神奇的永恒》。主编《蓝风筝长篇科学童话》、《糖葫芦书架》、《金房子科普丛书》、《快快乐乐学成语》等丛书,并牵头组织编写《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幼儿文学选萃点评》等教材,供中等师范学校使用。同时,还编写了《奇岛历险故事》、《迷你格言》、《歇后语金库》、《有趣的大千世界》、《小学作文四部速成》、《儿童格言》等8本儿童读物。作品有近300篇选入“儿童诗新大系”、“海峡两岸儿童诗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中国儿歌作家优秀作品选》等150余种作品选集中。《火烧云》、《时间雕刻刀》等12首儿童诗被选入各种教材;《醉人的春风》等十几首儿童诗被翻译到日本。作品30余次获奖,其中《有趣的动物》获“全国首届低幼读物优秀作品”三等奖;《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时间雕刻刀》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希望之歌》等作品获辽宁省一二三五六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因创作成绩突出,曾被大连市记二等功一次。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儿童文学权威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曾三次刊发关于他的儿童诗评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新闻出版周报》、《当代儿童文学评论》等十几家报刊也发表评论推介他的儿童诗。他的名字被收进《世界儿童文学大事典》、《儿童文学辞典》等十几种辞典。《东北儿童文学史》一书肯定了他在东北儿童文学史的地位。他的创作事迹十几次被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等介绍。

他生于1956年10月,今年63岁!

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现代文学研究室研究实习员;1983年调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任中国电影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1991年任《当代电影》副主编、编辑部主任;2000年任《当代电影》主编、杂志社常务副社长;2004年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2006年1月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兼任社会职务主要有: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历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本届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专著:《当代中国电影》(主编陈荒煤,大型丛书《当代中国》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主要撰稿者(撰写“绪论”、“第一编”、“第二编”和“大事记”等约20万字)和统稿者。

时代人物杂志社

辅导关系过的刚才化学

时代青年杂志社社长

《河南共青团》为共青团河南省委主管·主办、《时代青年》杂志社 出版的面向全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干部的刊物。其题材新颖,形式活泼,视角独特,文章鲜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作为共青团河南省委内刊,《河南共青团》在全省团员、团组织中发挥着舆论宣传、工作指导的重要作用。众多现任或曾任团干的领导干部,常在刊内发表文章交流团的工作经验,为新时期我省团的工作提供宝贵参考和指导意见。刊物派发至团省委到团县委的各级团组织各部门及其所属群众团体。 编委会主任:李若鹏(共青团河南省副书记(主持工作)) 编委会副主任:孙巍峰(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黄明海(省纪委驻共青团河南省委纪检组组长) 王 艺(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李建涛(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委员:韩维俊(共青团河南省委办公室主任)赵茂军(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宋晓波(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丁向东(共青团河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薛崇林(共青团河南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王宏林(共青团河南省委学校部部长)王 鑫(共青团河南省委少年部部长)张 旭(共青团河南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韩 冰(共青团河南省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李 杰(共青团河南省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秋海(时代青年杂志社社长)郑迎光(河南青年报社社长)张艳华(共青团郑州市委书记)柳 波(共青团开封市委书记)程建龙(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曲晓举(共青团平顶山市委书记)王 旸(共青团新乡市委书记)李 可(共青团安阳市委书记)张 刚(共青团焦作市委书记)刘 兵(共青团濮阳市委书记)李东岭(共青团许昌市委书记)罗 静(共青团漯河市委书记)李瑞霞(共青团三门峡市委书记)杨 靖(共青团鹤壁市委书记)李冠彧(共青团南阳市委书记)王景宇(共青团商丘市委书记)李全林(共青团周口市委书记)尹永彪(共青团驻马店市委书记)赵君峰(共青团信阳市委书记)宋爱华(共青团济源市委书记) 河南是全国较早建立共青团组织的省份之一。1922年下半年,共产党员李之龙开始在开封、郑州等地筹建青年团组织。1923年2月2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冯品毅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建立了河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为河南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1925年10月24日,全省团的统一领导机构----共青团豫陕区委在开封建立,不久,改为团豫区委,1927年6月,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此时,全省已有6个团地委、27个团特别支部,850名团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边区,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团组织的建立发展比较稳定。1932年3月2日,少共(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共青团亦称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鄂豫皖省委成立,下辖19个基层团委和支部;在国民党统治区,青年运动处于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下,团组织经常遭到破坏。1934年12月,共青团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未能恢复。但是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们无所畏惧,积极投身到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里。“一·二九”运动中,河南青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开封学生在冰天雪地中卧轨三昼夜,以表抗日救亡的赤诚之心。1936年底以后,为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抗日,河南的一些基层团组织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陆续改造成为青年群众的抗日救亡组织。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增设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导全省的青年运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青年运动高潮再起。由青年组织或参加的河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光明话剧团、河南救亡协会、开封孩子剧团等数百个青年团体,活跃在中原大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更加激发了河南解放区青年农民参加解放战争的革命热情。1949年1月至3月,有7万多名青年参军南下,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6年10月,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于1948年下半年开始试建团组织。1951年5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河南省委员会,河南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 1951年5月4日至1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35名,代表全省20多万团员。1953年5月16日至2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开封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25名,列席代表19名,代表全省75万多名团员。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赵文甫代表省委到会作了政治报告。1956年11月8日至1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出席正式代表651人,列席代表54人,代表着全省8万余名团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代表省委到会作了《把河南青年工作更加推向前进》的报告。1959年12月10日至1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四次代表会在郑州召开(1957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667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省165万名团员。1963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16人,代表全省44万多名团员。1973年5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463人,列席代表58人,特邀代表92人。1979年7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801名代表出席会议。1982年8月6日至1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1000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省287万余名团员。1986年7月7日至1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802名,代表全省330万共青团员。199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480名代表,代表全省330万团员参加了大会。199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600名,代表全省449万名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2003年4月2日至4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96名,代表全省490多万名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2008年4月24日至4月2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85名,代表全省2800多万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

马新朝,河南省唐河人。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现供职于河南省文学院。17岁入伍出,1984年转业至《时代青年》杂志社,2005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版有诗集《爱河》、《青春印象》、《黄河抒情诗》、《乡村的一些形式》、《幻河》等,报告文学集有《河魂》、《人口黑市纪实》等3部等多种。作品曾入选多种文学选本,有的还被翻译到国外。曾获得过《莽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第三届河南省政府奖,长篇抒情诗《幻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时代文学杂志社社长

王兆山从事文学创作于1974年开始在《山东文艺》(《山东文学》曾用名)、《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小说、故事、诗歌和文艺评论。其处女作《八百斤稻种》在《山东文艺》1974年4期发表后,遂被收入选集出版,又被改编成戏剧《仓门风云》上演,同时被山东人民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出版,均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其诗歌创作较为活跃,先后在省内外各种报刊出版物上发表诗歌约为200首,其中在《光明日报》1976年9月7日发表的《学艺》,和在《人民日报》1979年11月4日发表的《泰山赋》,曾被多次转载并被多种选本收录。另有多首诗作被选作大型文艺晚会或广播电视的朗诵节目上演或播出,如《颂歌献总理》、《生日的畅想》、《海迪之歌》等等。在此期间还先后在《文艺报》(当时为月刊)、《文学报》、《山东文学》和《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批文艺评论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评话剧《丰收之后》、评苗得雨诗集《解放区少年的歌》、《知侠创作访谈》、评曲延坤小说集《双凤》、评董均伦江源民间故事新作等文章。1979年被刚恢复建制的山东作协吸收为“文革”之后第一批会员。1982年以后的创作以报告文学为主,至今已发表和出版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近200万字。其中1983年在《山东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及出版物转载、选载、节选和评介,并入围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的“决赛”;曾被译成多种外文收录于数种外文期刊发行。1994年在《时代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篇小杂文和一个大教授的命运演绎》,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刊文摘》等十多家刊物和选本选载与评论,并被收录于《山东新文学大系》。至今已结集出版的各种作品有:报告文学集3部:《高峰与深谷的奏鸣》、《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道德文章》。长篇报告文学2部:《阳都风流》、《人瑞—朱彦夫的故事》。长诗《海迪之歌》、诗集《高歌与低吟》。另外,还先后创作和与人合作电视剧《青山遮不住》、《脚踏红土地》以及《葱乡故事》等,先后在省和中央电视台播出。1980年以来,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和文学编辑工作。1985年参与创办了报告文学文学月刊《当代企业家》,积极探索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受到广泛关注。九十年代中期,主持《山东文学》杂志社工作期间,时逢文学刊物深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作为社长兼主编,紧密团结全社办刊人员,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己任,勇敢迎接挑战,励精图治,奋力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庆祝创刊45周年大会上,受到了省委领导的表扬。主持作协创联工作以来,在组织全省重点创作,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加强文坛学术交流,安排作家作品研讨,强化联络服务职能,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实施文学新人培养工程,以及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选拔推荐全国会员等方面,均作出应有的贡献。1993年,主持编纂了我省第一部《山东作家辞典》。1999年,承担了大型文学工程《山东新文学大系》(百年大系18卷本)的实际组织工作和业务统筹,并担任总编委成员和报告文学卷主编。2001年,按照作协规划部署,承担了山东优秀青年作家系列丛书《文学鲁军新锐文丛》(第一辑10卷本)的策划、筹备与编选工作。2002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我省最高文学奖—齐鲁文学奖的首届评奖工作。是我省新时期以来资深的文学组织工作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6月6日,王兆山在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诗衷歌恸鲁川情朗诵会”上倾情朗诵了他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并发于当日《齐鲁晚报》, 后在网上广为传播,朝野轰动,王兆山臭名远扬,其诗被评论家命名为“亡灵派”,其人被网民讽刺为“王幸福”。其诗内容如下: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 索引序列
  • 时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 当代人物杂志社社长
  • 时代人物杂志社
  • 时代青年杂志社社长
  • 时代文学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