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没钱了,停用了,想从知网下东西,不用梦了
学校一般用知网 万方 维普三个系统 你问学校吧
大学基本都用知网学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关于这个系统的介绍可以去多戈网 查看
贵大图书馆数据库里的中国知网主站点停用了 只有本地站 好多文献都没有 说是主战点涨价了就不买了 奶奶的 一个211居然连这点钱都没有 害我好多文献都没法下了
首先要下载知网的阅读软件CAJViewer搜索你要下载的文章,搜到后,打开,然后点击杂志封面,如图: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进入杂志封面区,如下图: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4然后点击目录浏览页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5进入该界面,打印全部页即可
从山东省研究生生官方网站上看看
从山东省研究生生官方网站上看看
贵大图书馆数据库里的中国知网主站点停用了 只有本地站 好多文献都没有 说是主战点涨价了就不买了 奶奶的 一个211居然连这点钱都没有 害我好多文献都没法下了
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106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历史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4个、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开办本科专业86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2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学术资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原名“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国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重新遴选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 学校历经六十七年风雨,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了十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学校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阳,现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和白云区,占地面积近千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运动场馆面积9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13个校级研究所,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植物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17个校级重点学科;有3个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20门省级精品课程、66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所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1个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1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1个“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点”、1个“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研究中心”,以及“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和“贵州师范大学毕节实验区教学科研基地”;有教育部挂靠的“全国外语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有“贵州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和“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1人,师资1161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20人,博士83人、硕士440人。教师中有特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尚,大力弘扬“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努力建设“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习、深思考、多研究、敢创新”的学风。 学校固定资产达08亿元,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面积4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万元),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全校两个校区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师生生活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单位”。全校现有纸质图书8万册、中文期刊3000余种、外文期刊173种、电子图书54万种/册、电子报刊2万种,各类数据库20个,数字资源达22个TB。学校图书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的成员馆。 学校建有28个实验室,有10个基础实验室已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学校实验中心同时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贵州省中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平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CMA)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证书(CAL)。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2万余人、研究生1353人、高职(专科)生1738人、成人教育学生74万余人,生源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留学生21人。近五年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名列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100%。 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三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91项。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100部、译著5部、统编教材82部、发表学术论文2734篇,其中被SCI收录56篇、EI收录11篇。学校建成省级精品课6门、校级精品课48门,建立了11个“贵州省首批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6项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同时1项获国家级三等奖,5项获国家优秀奖。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的2所大学开展了互换培养项目。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校将继续发挥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教学为立校之基,以科研为强校之本;适度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大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将贵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蒲芝权 党委副书记、校长:伍鹏程 为更好地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传续优良校风,凝聚师生心志,努力建设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我校从2007年6月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校训、校歌和学校标识。截至2007年8月底,共收到应征校标作品图案161个、应征校训作品98条、应征校歌歌词5篇。经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匿名评审后,选出入围作品(鉴于校歌应征作品只有歌词而未谱曲,不符合征集要求,故未进行入围作品评审)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在师生员工投票推荐的基础上,校党委召开会议,对校训、学校标识入围作品进行充分讨论,确定了校训和学校标识,并决定正式启用。同时,对贵州师范大学校名字样进行了规范。 校训为“慎思笃行、博学致新”。释意:《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的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学校标识(见上图)的创意说明:作品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大”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校名标准字样(见上图)。 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原名“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国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学校历经六十七年风雨,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了十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学校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阳,现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和白云区,占地面积近千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运动场馆面积9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1人,师资1161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20人,博士83人、硕士440人。教师中有特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 学校现有17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2个教学部;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校级重点学科;有3个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20门省级精品课程、66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有25个实验室,其中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4810人、硕士研究生1353人。近五年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100%。 学校建成覆盖两校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师生生活区的校园网,形成覆盖两校区所有办公室、教研室、阅览室、实验室的高速网络接入环境。全校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万册、电子图书54万种/册、电子报刊2万种,各类数据库20个,数字资源达22个TB。 近三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9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的2所大学开展了互换培养项目。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贵州,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在贵州教师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建成省内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数据截止2008年5月30日
贵州师范大学是一学习的地方,不过不是一个好地方。 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除了和一般大学一样可以念大学,和同学一起生活,拿毕业证书,还多了一条,学校主要以“节约"为主。 节约,就把我们这些穷书生给苦了,早上起来,你要在固定的时间段起来,不然,学校是不给你放水的(中、下午一样),除非你不用洗刷,如果你很荣幸起来得早,你就可以洗头了,在这个冬天,你若想吹头发,学校是支持这项工作的,不过你得去一楼进大门处,哪里有几个插座“标兵"。你若住在六楼,就当作既运动又得“享受"吧,谁叫寝室的插座只是用于充手机充电、MP3充电呢,认命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上课了,老师是好样的,他会讲很多你不懂的东西,也有他的历史,看看电影是好的,一部电影放两三节课,然后这一天放几部电影就完了,很好混过去的,几个PPT一放,你们抄吧,等着下课,看你抄得快!! 放学了,该吃饭了,去食堂,好不容易打了一份菜,有一块钱一份的,不过几乎打不到,因为食堂一般不出哪种菜,太没有赚头了,土豆是两块钱一份的,因为原料很贵,可能5、6角一斤,其它菜也有四块钱一份的,因为师大的学生都很“有钱",菜是很丰富的,菜里面常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料,比如:头发丝、报纸、根杂等。这样的生活是用钱买来的,所以你不能不吃,而已要好好吃,难道你在打菜用钱买来的态度和菜就这样舍弃?学校考虑得周到,弄一大壶浆汤,因为珍贵,一般前100位才能有“机会"喝到。清汤要好一些,不过只是汤而已,他们就不加什么菜了,再说这是免费的。“凡是"都来得不容易嘛。 晚自习是要上的,因为学校重视教育嘛,所以中央新闻也不用看了,也不给你多媒体的钥匙,让你自己坐,然后看书,不管看什么,做什么,老师不来打扰你!除非有事了,说完就走,要么就看看你来没来,来了就行,不被学校查到就行。 学校之前是有网吧的,这很好,不仅是网费便宜,而且全天可以上,和外面的网吧一样,不管是非法与合法的,只要你想网游,都不受任何阻挠,不过最近被关了。因为他们的“好"上了报纸。不想再张扬了,就收场了。 晚上也很好,关了灯也没有谁来盯住你,你可以在寝室做任何事,只要不用他的水电,他就不会来打扰你。
在贵州师范大学读书,大概就是一个在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读书的体验吧。在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这应该是在师大读书后,最普遍的体验:——“在哪个大学读书呀?”——“贵州师范大学。”——“哦,当老师挺好的”是的,无论你是哪个专业,别人看来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我是2013年考到贵州师范大学的,本科读的并不是师范专业,经管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怎么看都不像是出来教书吧,毕业后也没听说有同学去当老师的,我也没想过当老师。后来我就考研了,还是在师大,还是在经管院,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方向)这下可真就是当老师了。(PS:就是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在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这样的印象不只是因为校名中有师范二字,师大毕业生出去当老师的确实不少,当老师的校友占了很大比例。就算是在学校里,同学们做的最多的兼职十有八九都是家教或者和教师相关的兼职。2017年毕业生申请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有335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师大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高不高水平嘛另说,但教师教育特色肯定是很鲜明的。虽不算名校,但也并没有拖累后腿我是贵州人,但在高考前没有了解过贵州师范大学,了解师大都是在校时的事情了。省内倒是仅次贵大,但出了省嘛……贵州师大并不是什么百年名校,诞生在抗战期间,建校七十几年,却也从没有被中断过。贵州师大校址从雪涯路到相宝山,从白云到花溪,确实是一步步变大。也是因为入学就在花溪校区,住的都是新建的寝室楼,这点上倒是没有感受到师大的历史。师大宝山校区行政楼和毛主席塑像,都被列为了市属文物,我想在感受师大历史文化这点上,宝山校区的同学更有发言权。近年来在厦大帮助下申请几个博士点,今年又有两个博士点。每年还有到厦门大学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师大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保研到北师大、山东大学、西南大学的也不少。我觉得你真要刻苦学习、认真向上,师大也并不会拖你后腿。只不过你要指望有名校光环这种东西……师大真没有。在师大的吃喝住行体验师大花溪校区在花溪大学城,虽然叫花溪大学城,但其实已经归属于贵安新区,每次进城(就是到贵阳去)少则一两个小时,回来更是排队候车、耗时耗力。远离市区,实习兼职、吃喝玩乐什么的真的不太友好。以上指的只是花溪校区,宝山校区的话,交通便利、热闹繁华,宝山本就是市区。相对的,花溪校区建筑较新,宝山校区建筑已算文物。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典范案例。师大食堂不多,美食城不少。师大花溪校区有三个食堂 ,最大的第一食堂有四层楼,据说能同时容纳上万人吃饭(除了军训期间也没见满过),师大现在有一个美食城,未来预计还有两个。2014年,师大西门那边思雅美食城开张,2015年因消防问题被关闭,整改至今仍未恢复,但总归是要重见天日的。2016年,师大东门那边照壁庭轩美食广场营业,现在仍旧火爆。行政楼背后的龙文小区,预计还会建一个美食城。除了吃,还有喝。师大的奶茶店很多,即便有的倒闭了,没过一个学期,就又有一个奶茶店换个名字在原来的地方营业。这点上,我觉得和贵阳很搭,奶茶店遍地。2017年,学校换了一个物业公司,道路上不仅仅是添加了人行道,也多了很多护栏。保安巡逻也是比以前更加密集,各个安保亭也是坐落在师大校园里各个角落。上课下课的时候,保安也会管制交通,禁止车辆通行,优先让同学们先走。师大的保安,还是挺让我安心的。在大学城诸多高校里,师大的校门是最霸气的,贵州师大的南大门是毕业照的绝佳拍摄地。补一张图,来自师大官网。西门对着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座天桥相连,晚上桥下各种街边小吃,恍若宝山校区门前的天桥下。东门是对着贵州财经大学,在照壁庭轩美食广场开张前,也是人烟稀少,但是美食广场开张后加之同学们入住17、18栋寝室楼,东门人气也是不断高涨。师大也就北边没有门,但是有山,龙文山,有水,思雅河(或者沟?),北面远一点是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师大校内还有一座山体公园,登上去还可以鸟瞰大学城。师大在花溪大学城位置风水不错。男少女多,师大的男女比例 3:7曾经做过一份师大的网络问卷调查,收到有四千多份,男女比例大致是3:7。这个数据和我在学校体验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也和所在学院专业有关,例如我在本科专业有70多人,男生只有20多人,但是机电、材建学院等专业的男女比例还是男生要多,部分学院如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还是女生要远多于男生。我在师大读书四五年,就认识外国语学院的一个男生,真是相当稀少了。虽然男少女多,但要说容不容易找女朋友,我看还是得分人,师大女生虽然多但都不是瞎……下课快递排队难等师大花溪四大快递点之乐收,其他三个分别是西门天桥、菜鸟驿站、九栋圆通,排队领快递比较难等。。。西门天桥主要是在学校没有快递点的快递,其他三个总是你有空去领快递的时候,其他人也有空,然后一起排队吧。哦,还有学生超市旁边的京东,不过少在京东买东西不知道排队多不多。在贵州师大读书,美食不少。最近师大花溪校区西门思雅美食城重新开张,加上东门的壁照庭轩美食广场,师大两个门两个美食城,可以说是供应充足了。至于你觉得好不好吃,就看适不适合你口味了,要是口味对了嘛,那这个体验就是……钱包瘪了,身体胖了。在花溪校区出门还是很辛苦,容易变宅。去贵阳有两路车 207和255,去花溪稍微多一点,但是大学城不只是师大,还有财大、民大、医科大……好多学校,所以周末出门特别挤。新生关心问题的一些解答更新最近又到了填报志愿的季节,有很多同学咨询我一些问题,我这里也分享下。我在哪个校区?贵州师范大学目前有三个校区,宝山、白云、花溪校区,简称宝白花。这里插播一首师大歌曲《宝白花的记忆》言归正传,你在哪个校区基本上是按照你是在哪个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二级学院有20几个。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独立学院)是在白云校区,音乐、体育、美术学院暂时还是在宝山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最近不太了解是不是搬过来了,国际教育学院有两个中外合作项目,一个是IGEC和HND,IGEC是在花溪校区,HND嘛,我认识的是在宝山,2018级不太确定。其余学院是在花溪校区,以录取通知书为准,部分专业肯定有些许不一样。比如部分专业是求是学院,但是在其他学院培养。分享师大最新招生宣传视频,看看师大的模样。学校宿舍怎么样?如何分配?宿舍如何,这个要分校区来讲。宿舍最好的是花溪校区,比较新,建成最多6年。布局是四人一间,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宿舍内没有热水,可以洗冷水澡或者打去热水房打热水,每层有一个热水房,两台热水机和两台洗衣机。这是花溪校区的情况,白云校区不太清楚,但肯定比花溪差一点,至于宝山校区嘛,我记得有一年新闻是说师大宝山建筑群被列为市级文物,这个自行体会。宿舍分配,据我所知一般是辅导员分配,按照学院里的专业分,如果恰好人数不对,也可能跨专业,一般不太会跨院。图片么,就不上了,师大贴吧有,还有各种新生群,以前我也经常混师大贴吧,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时候,但现在吧内无人管理,也逐渐凋零了。我是贵州文科/理科,XX分可以报师大吗?可以是可以的,被不被录取就看是多少分数线是多少了。分享下近两年贵州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这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由于2016年起,贵州二本三本分数线合并,所以大家看着两年的就行了。
本专科毕业论文采用知网PMLC本科论文查重系统,硕士博士生采用知网论文查重系统。论文检测数据认定,2018届研究生论文查重性质认定规则:总复制比≤30% 合格,30%<总复制比≤50% 部分抄袭,需修改。建议大家采用知网论文检测软件,由于和学校的检测数据完全统一。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