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移花接木,首先中国没有 中国医药学会 这个组织。其次图片是刘玉辉 《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总编辑。
文章五境界周溯源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依此引申,作为学问载体的文章(包括部分文学作品),是否也有境界之别呢?在笔者看来,亦可大致分为五重境界。 第一境界,准确明白。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准确、讲明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通畅,让读者一看就懂,尽量避免字词孤僻而难认、句子太长而难读、语意杂糅而难懂的现象。准确明白是文章的基本境界,也是起码要求。就拿人们常见的新闻报道来说,更应如此。如果一则新闻“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不准确明白,传达的信息有误差,社会反响便会大相径庭。现在有些论文难读、难懂,莫非思想太深奥?不一定,往往是表达没有到位。常言道,真理是朴素的,“是真佛只说家常话”。即使是深奥的思想,也可深入浅出,于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据统计,《毛泽东选集》四卷只用近3000个常用汉字,而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却表述得明白易懂。语言的明确源于思想的明确,思想的明确必然要求表达的明确。那种认为文章越难懂,说明越深奥、越有学问的看法是片面的。高尔基说得对:“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话语来表达的事物。”(当然,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著除外)问题在于作者是否有这样的追求,是否肯下工夫。 第二境界,生动形象。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不仅把事与理说得准确明白,而且绘声绘色,让人读起来有兴致,有美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讲究形象思维,善比喻、会用典,还有点浪漫幽默。如李白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得活灵活现,令人过目不忘。《苟子·王制》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形象地揭示了君民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常被引用,提醒执政者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就拿写作讲,乔梦符提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谢榛主张“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比喻贴切,形象生动,而成为经典之论。民歌、民谣、民谚,之所以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关键在其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如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连五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对爱情的忠贞执著,海誓山盟,动人心弦。 第三境界,简洁凝练。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理,论题集中,不蔓不枝,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干净利索,像金刚石,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恩格斯指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中国自古有“惜墨如金”之训,追求简洁凝练是历代文章名家的传统,“意则期多,字惟求少”,不烦冗,无疏漏,“文简而意周”。欧阳修名作《醉翁亭记》,开篇一句“环滁皆山也”,即是典范。广为流传的《古文观止》,收文222篇,无一不是咫幅容千里、尺水兴波澜的凝练之作。在王充看来,“文贵约而旨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梁启超认为:“大凡文章以说话少、含意多为最妙”,贵在“简洁”。鲁迅主张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黄宗象将其书房取名“惜字斋”,追求的就是简洁凝练。 有人视简洁凝练为一种风格,其实更是一种功力。倘若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能力,就很难做到提纲挈领,高度概括,避免芜杂,一语破的。鲁迅晚年的杂文,大都千字左右一篇,短的仅几百字,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回味无穷,正是源自他文学家兼思想家的底气。成语、格言、警句是浓缩的精华,是简洁凝练的极品,若无深刻的识见,非经千淘万漉,是得不到的。 文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思想,不在于字数。巨著并非皆长篇。《论语》只有12700多字,《孟子》只有35000多字,而《老子》不过5000言。显然,它们成为传世经典,是因其思想而非因其篇幅。传世名文多短篇。既要能做长篇巨匠,更要能做短章圣手。当今信息化时代对短文的期待更迫切,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大道理,都应写得短些、实些、精些,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最精彩的内容。当然,那些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的文章,该长还得长。但是,即使是非长不可的著述也要力避冗章、冗句、冗字。应切记歌德的忠告:“不要把时间、才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语言上。” 第四境界,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文从字顺,平淡清淳。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质朴自然并非拒绝雕饰,而是雕饰之后又不露痕迹,是饱经历练而臻于炉火纯青,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个“绿”字,却是经过“到”、“满”、“入”、“过”等数易而后得之,最终达到《庄子》所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境界。鲁迅在《故乡》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说: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几句平常话,哲理却深刻。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苏东坡总结写作的经验和规律,指出:“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美国诗人惠特曼也以质朴为高境界,他说:“艺术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卓越和文字光彩的焕发,全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王国维断言:“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验诸事实,大抵如此。 第五境界,创新出彩。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无疑,这种创新出彩,是合乎民众的期盼与时代的召唤,是对社会事物认识的深化,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是科学新命题的提出,是对真善美的发现与褒扬,对假恶丑的识别与鞭挞,是针砭时弊,匡谬纠错,扬弃超越。决不是扭曲事实,妄想臆说,诡辩忽悠。有创见新意之文,为文明长河贡献了真理的颗粒,被人乐道而传播。特别优秀者则被奉为经典,流芳百世。 文章自古贵创新,创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力主文章必须创新,“惟陈言之务去”。祖莹提出:“文章须自出机抒,成一家风骨”。戴复古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郑板桥尤喜简洁凝练与创新出彩,由衷地赞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创新出彩,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方法、表述、结构、体裁风格、学派、理论体系,等等。“动人春色不须多”。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来,让人开卷获益,爱不释手。如《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腾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等等。近年来主流媒体和学者的文论中,也出现一些新亮点,为人们喜闻乐道。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等等。创新出彩宛如闪光的“宝塔尖”,而塔尖则需要坚实的塔基、塔身来支撑。正如谭友夏所说:“一篇之朴,以养一句之灵;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朴。” 义理创新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开新域——— 从头说,二是改旧论——— 重新说,三是有发展——— 接着说,四是分取舍——— 扬弃说。文以意为主,意为文之魂。杜牧指出:“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李渔认为:“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乃为上乘之作。(原载《红旗文稿》,作者: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博士)
这个是假的,这个人2005年就被捕了……
原中国医药协会负责人刘玉辉被立案是真的,问他的问题也是真的,但是他的回答可能让人心有余悸啊!
《红旗文稿》为求是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发行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红旗文稿》从2009年第1期起全面改版,2014年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求是杂志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求是理论网编辑部、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
1954年11月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安徽省太湖县城关镇。中医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医疗系。1973年开始行医至今,经治疗的患者好转和治愈者不可胜数。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也不管是中央领导、各界名人,还是基层干部、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认真救治。主要事迹和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家教大辞典》、《中华精英大全》、《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英才录》、《东方之子》、《国医年鉴》等二十余部大型工具书中。并被国家、省、市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一百多家省市电视台报道,还在2003年6月《世界人物·新名流》大型月刊、2005年10月国家级大型画报《中华英才·半月刊》、2005年18期《红旗文稿》(求是杂志社主办)、2008年3月3日《香港商报》两会特刊、2010年11月5日《中国中医药》报海外版等报刊上登载。
新华书店门类最全
《红旗文稿》为求是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发行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红旗文稿》从2009年第1期起全面改版,2014年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先后获各种奖励及荣誉:1993年、1997年获海口市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称号;1992、1993、1995、1996年获中共海口市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1994年获海南省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1995年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海口市委、市政府评为机关先进个人一等奖;2004年1月,经国家妇联、中央十多家国家级报刊及经济学家评选为“2003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2005年1月再次荣获“2004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大奖;2006年4月,经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国内工业界专家评选,被授予“中国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年度十大推动人物”荣誉称号;2006年6月,通过经济、管理和财经界学术权威评选以及网络公开投票,被推选为2006年第三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2002年11月8日,经中国女市长协会推荐、中宣部审查,中央电视台一套在《半边天》栏目以《女性参政故事》为题进行报道; 2005年2月23日央视一套《半边天》栏目以《魅力市长》为题进行报道。先后发表多篇论文:《海口市“八五:外引内联工作概况及“九五”外引内联工作建议》入选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软科学文库》;《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入选北京中华国际名人研究会会刊《成功之路》;《海口市工业企业改革现状及发展思路》发表于《领导文集》;《推行阳光政务服务,实现源头预防腐败》入选大型文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2010年);《实现阳光审批,源头预防腐败》入选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2009年第21期;《落实三个集中,确保四个到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选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2011年第4期;2011年论文《提前办结率达23%,无一起投诉》入选《中华当代优秀儿女》(论文卷)、大型系列经典文库《共和国建设档案·时代影响力人物》、大型纪念文献《时代先锋·中国优秀共产党人论坛》;2011年论文《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入选《党史党建与贯彻十二五规划》(2011年刊)、大型文献史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2011年论文《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入选求是杂志研究所编辑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集《学习实践论坛》;2011年论文《注重构建三个平台,坚持便捷高效廉洁服务》入选大型文献《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多篇论文先后获得各种奖励:《海口市招商引资的思路与举措》被评为全国党风与用人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3月发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政府机关工作》获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女性创业与世界经济论坛”二等奖;《政府机关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入选《世纪启示录——当代中国改革文选》并在1998中国经济文化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在中国改革实践与理论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社科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世贸商机与东南亚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学术研讨会上荣获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优化资本结构,搞活海口工业》在国际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2001年度全国优秀社科成果评奖活动中获特别纪念奖及“2003-2004年度全国当代优秀论文学术成果奖”特等奖;2010年发表的《推行阳光政务服务,实现源头预防腐败》入选《中国领导干部论坛》并获优秀领导干部征文一等奖;2011年发表的《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五比”活动推动创先争优》被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编委会评为优秀理论成果并获 “2010-2011年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优秀成果特等奖。
新华书店门类最全
现在很多职场中人面对危机往往选择逃避,这正是职业危险的开始,有职业智慧的人就应该像有经营智慧的企业一样,通过“危机公关”来力挽狂澜。以下是职场常见的几种危机。 失手危机。李楠是一家杂志社的广告编辑,有次,一家经营药品的广告客户因为先前所制造的药剂对人体有害,所以药厂决定停售,并研发新药替代,而由李楠在负责新药品广告时,不小心把两种药品的名称给弄错了,竟然用了旧药品的名字。 这个错误的直接后果是杂志社失去了广告客户,虽然领导没有马上开除李楠,但是李楠总觉得自己离这天越来越近,领导看见她时脸上总是没有笑容,李楠在想,我是不是该主动引咎辞职,另外换一份工作呢? ‘危机公关’ 首先要和主管沟通和表态,然后把自己心里所想实话实说,把自己所有的问题放在明面上,希望主管能给自己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然后让企业和领导看到你的真诚和行动,并要在短期内产生行动的效果。如果出不了效果只好考虑走人。 声誉危机。刘泉和李楠的境况有些类似,他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失误,只不过他没有李楠那么好运气,领导直接告诉他让他走人了。照理说,知错就改就行了,可是职场却不是那么简单,刘泉最近一直在找工作,却屡屡受挫,原因不在于他的工作经验,也不在于他的学历水平,关键是应聘单位问他你为什么离开原单位时,他卡壳了。说真话,新单位对他一开始就有了污点的想法;说假话,将来被发现了更麻烦。他感觉自己的职业声誉因为一次过错似乎要被烙上终身的罪印,他很担心。 ‘危机公关’ 要积极地应对。当你跳槽或者猎头公司来找你的时候,你往往需要提供一些推荐人或者背景调查人,新的单位或者猎头公司会通过他们来更全面地了解你,这个时候,如果你在原单位出现过一些损害你职业声誉的行为,你一定要做好职业公关,去找那些有可能成为你的推荐人或者背景调查人的对象,对他们进行公关,让他们更多地表达出对你职业发展有利的意见。 升职危机。张涛在一家外企的市场部门已经工作4年了,4年来,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跳槽的跳槽,升职的升职,而他却始终在一个位置上没怎么挪动,中国有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觉得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发展“天花板”的危机,随着他年龄的增加,如果这种现象还得不到改变,被企业淘汰将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天天处于这样的危机中,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窘境。 ‘危机公关’ 职业顾问建议要学会观察和展望后再跳槽,尽可能利用自己现有的职业经验和职业资源,在相关行业或感兴趣的行业先兼职。当然,如果条件成熟,不妨个人创业。如果没有合适的创业机会,应在现有职位上寻求突破,如换个工作环境、改换行业等,尽管难免有风险,但也比按兵不动要强。 心理危机。陈静的职场危机可能更具代表性,也可能更不为人所察觉。她现在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虽然偶尔会有一些成就感,但更多的时候她觉得现有的工作十分劳累,长期处于机械忙碌中。有时候她会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怀疑,我干吗要做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属下朝九晚五的小职员生活多好,下了班就再也不想工作的事情了,我当初应该选择教师、护士、文秘这些工作。 ‘危机公关’ 陈静的职场危机首先在于没有完整的职场规划,她连自己都没有深刻地设想过自己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以后的职场位置,甚至连自己到底爱不爱目前的工作都说不清楚。以这样一头雾水的精神状态面对职业,每一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到公司的两点一线间,工作成了既定的程序,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那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便会毫不留情地把她卷入到心理危机中。另外一方面,她可能也需要休息,去放松紧张的神经来调节工作情绪。 职场危机基本攻略 危机公关借助的是沟通的力量,只要将所有的问题定位在沟通上,对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那么你就有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来消除危机。 评估危机。任何一次危机的发生,当事人都要了解公众,倾听别人的意见,确保你能把握住决定你命运的关键人物的决定,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不管事态发展如何严重,只要有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就能衡量其危害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直面危机。危机公关中要时刻遵循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在处理危机时一定要真诚,不失自己的职业形象。同时要适时采取果断、正确的处理措施,处理危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
文章五境界周溯源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依此引申,作为学问载体的文章(包括部分文学作品),是否也有境界之别呢?在笔者看来,亦可大致分为五重境界。 第一境界,准确明白。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准确、讲明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通畅,让读者一看就懂,尽量避免字词孤僻而难认、句子太长而难读、语意杂糅而难懂的现象。准确明白是文章的基本境界,也是起码要求。就拿人们常见的新闻报道来说,更应如此。如果一则新闻“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不准确明白,传达的信息有误差,社会反响便会大相径庭。现在有些论文难读、难懂,莫非思想太深奥?不一定,往往是表达没有到位。常言道,真理是朴素的,“是真佛只说家常话”。即使是深奥的思想,也可深入浅出,于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据统计,《毛泽东选集》四卷只用近3000个常用汉字,而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却表述得明白易懂。语言的明确源于思想的明确,思想的明确必然要求表达的明确。那种认为文章越难懂,说明越深奥、越有学问的看法是片面的。高尔基说得对:“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话语来表达的事物。”(当然,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著除外)问题在于作者是否有这样的追求,是否肯下工夫。 第二境界,生动形象。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不仅把事与理说得准确明白,而且绘声绘色,让人读起来有兴致,有美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讲究形象思维,善比喻、会用典,还有点浪漫幽默。如李白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得活灵活现,令人过目不忘。《苟子·王制》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形象地揭示了君民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常被引用,提醒执政者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就拿写作讲,乔梦符提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谢榛主张“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比喻贴切,形象生动,而成为经典之论。民歌、民谣、民谚,之所以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关键在其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如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连五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对爱情的忠贞执著,海誓山盟,动人心弦。 第三境界,简洁凝练。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理,论题集中,不蔓不枝,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干净利索,像金刚石,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恩格斯指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中国自古有“惜墨如金”之训,追求简洁凝练是历代文章名家的传统,“意则期多,字惟求少”,不烦冗,无疏漏,“文简而意周”。欧阳修名作《醉翁亭记》,开篇一句“环滁皆山也”,即是典范。广为流传的《古文观止》,收文222篇,无一不是咫幅容千里、尺水兴波澜的凝练之作。在王充看来,“文贵约而旨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梁启超认为:“大凡文章以说话少、含意多为最妙”,贵在“简洁”。鲁迅主张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黄宗象将其书房取名“惜字斋”,追求的就是简洁凝练。 有人视简洁凝练为一种风格,其实更是一种功力。倘若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能力,就很难做到提纲挈领,高度概括,避免芜杂,一语破的。鲁迅晚年的杂文,大都千字左右一篇,短的仅几百字,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回味无穷,正是源自他文学家兼思想家的底气。成语、格言、警句是浓缩的精华,是简洁凝练的极品,若无深刻的识见,非经千淘万漉,是得不到的。 文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思想,不在于字数。巨著并非皆长篇。《论语》只有12700多字,《孟子》只有35000多字,而《老子》不过5000言。显然,它们成为传世经典,是因其思想而非因其篇幅。传世名文多短篇。既要能做长篇巨匠,更要能做短章圣手。当今信息化时代对短文的期待更迫切,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大道理,都应写得短些、实些、精些,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最精彩的内容。当然,那些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的文章,该长还得长。但是,即使是非长不可的著述也要力避冗章、冗句、冗字。应切记歌德的忠告:“不要把时间、才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语言上。” 第四境界,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文从字顺,平淡清淳。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质朴自然并非拒绝雕饰,而是雕饰之后又不露痕迹,是饱经历练而臻于炉火纯青,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个“绿”字,却是经过“到”、“满”、“入”、“过”等数易而后得之,最终达到《庄子》所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境界。鲁迅在《故乡》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说: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几句平常话,哲理却深刻。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苏东坡总结写作的经验和规律,指出:“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美国诗人惠特曼也以质朴为高境界,他说:“艺术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卓越和文字光彩的焕发,全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王国维断言:“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验诸事实,大抵如此。 第五境界,创新出彩。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无疑,这种创新出彩,是合乎民众的期盼与时代的召唤,是对社会事物认识的深化,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是科学新命题的提出,是对真善美的发现与褒扬,对假恶丑的识别与鞭挞,是针砭时弊,匡谬纠错,扬弃超越。决不是扭曲事实,妄想臆说,诡辩忽悠。有创见新意之文,为文明长河贡献了真理的颗粒,被人乐道而传播。特别优秀者则被奉为经典,流芳百世。 文章自古贵创新,创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力主文章必须创新,“惟陈言之务去”。祖莹提出:“文章须自出机抒,成一家风骨”。戴复古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郑板桥尤喜简洁凝练与创新出彩,由衷地赞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创新出彩,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方法、表述、结构、体裁风格、学派、理论体系,等等。“动人春色不须多”。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来,让人开卷获益,爱不释手。如《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腾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等等。近年来主流媒体和学者的文论中,也出现一些新亮点,为人们喜闻乐道。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等等。创新出彩宛如闪光的“宝塔尖”,而塔尖则需要坚实的塔基、塔身来支撑。正如谭友夏所说:“一篇之朴,以养一句之灵;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朴。” 义理创新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开新域——— 从头说,二是改旧论——— 重新说,三是有发展——— 接着说,四是分取舍——— 扬弃说。文以意为主,意为文之魂。杜牧指出:“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李渔认为:“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乃为上乘之作。(原载《红旗文稿》,作者: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博士)
新华书店门类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