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民族民间舞舞蹈论文1500字

民族民间舞舞蹈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

民族民间舞舞蹈论文1500字

古人云:“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音乐、舞蹈产生于人,又回过来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于山林,落下来又滋润了山林,火从木上烧出,回过来又燃烧木头。这段话以生动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一、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表演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场景,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洞察力。艺术家在再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场景和塑造艺术形象时,绝不可能是漠不关心地纯客观地模拟和翻版,必然要渗透他个人的观点,他对这一特定生活内容的爱憎和褒贬,从而引导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并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和争取现实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虚伪、丑恶、腐朽的事物。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认识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舞蹈艺术,历来就有着重视其认识作用及教育作用的传统。云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种古老的巫舞,过去一般都在“送祖灵”大典时跳。舞蹈开始时,巫师先用双手做出采摘野果的动作,接着又两腿蹦跳表演追逐野兽的情景,继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态,最后是锄地耕作的舞蹈。这个舞蹈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它形象地再现了原始生产的发展过程,对人们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历史自然有着很大的认识作用。传统舞蹈还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湖南土家族过去跳《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就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强调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舞蹈的教育作用,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强调着的。实际上我国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古籍《尚书·尧典》中记录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兽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春牛》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起源于古代迎春的习俗,其中也带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福建地区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两个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盘和米斗。当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动作时,老的就使劲用木棒敲击牛角,同时高声喊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便把算盘珠子摇得哗哗地响,同时高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和心灵。这个舞蹈中间所蕴涵着的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二、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还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区和山东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龃龉,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目前,交谊舞、现代舞的自娱性舞蹈,无不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工作往来关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集体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获得了在集团制约下运动的自由感。这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艺术家格罗塞在他所著的《艺术的起源》是曾这样描述:“在跳舞的白热中,许多参与者都混而成一个,好象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正象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原始跳舞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他们领导和训练一群人,使他们在一种动机,一种感情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它至少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他认为:“艺术对于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还在于能够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而舞蹈就是实现这种最有益的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这种功能,在要求团结齐心,振兴中华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视和发扬的吗?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一般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目前舞蹈界所指称的民间舞,是一个容易引起除舞蹈界以外、国内艺术界和国际同行产生误解的概念。因为民间舞的含义原本是由民众自发兴作,并在民间历代承传发展的舞蹈(比较恰当的名称应该叫“土风舞”)。而今天我们所称的“民间舞”,实际上是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这两大板块的“民(本贴来自:零舞网)间舞”已经决然形成了独立于民间文化之外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成为带着强烈的上层文化性质的舞蹈品种,呈现着鲜明的文化人和艺术家的理性思考、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 严格意义上的民间舞(以下称“原生态民间舞”)具有浓郁的农民文化的特征,本色、直白、鲜活、朴实,喜逗乐、少格局,并且渗透着较强的族群意识和来自生命本体的感召力,与剧场民间舞存在着文化性质上的显著差别。下面拟从三个方面简要地对其差别进行舞蹈本质的理性观照: 从舞蹈构成的物质基础一人体着眼。原生态民间舞在体态上习惯于使身体处于平素的自然状态,这一点,从许多采风录像和实地民众的舞蹈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而剧场民(本贴来自:零舞网 )间舞,舞蹈的物质基础储备精良,舞者无一例外地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表演时其身体随时处在一种规定状态。 从舞蹈的本体—动作形态审视。原生态民间舞,其动作姿态相对随意,表演中尽管也有一些相应的要求甚至固有的规定,但原生态民间舞毕竟不受太多的约束,自由度较大,即兴性较强。而剧场民间舞则是将某一民族、某一地区舞蹈的风格性因素(包括动作、体势、形态、韵律)提取出来进行改造发展—或留其形、扬其神,或变其形、存其神,招招式式都要求规范化。因(本 贴来自:零舞网)此,与原生态民间舞相比,剧场民间舞是对原生态民间舞动作形态的抽象变形和风格韵律的极致性强化。 从舞蹈的功能和目的剖析。原生态民间舞是各族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全民参与性和自发性。像藏、蒙、苗、傣、维等民族,其随时随地即兴舞蹈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也是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所共有的特点。所以,原生态民间舞对于老百姓来说,主要是一种娱乐手段,一种自发的活动和宣泄方式。因此原生态民间舞中单纯的情感释放或插科打浑的内容占多数,舞蹈所表现的也多是民众日常生活所闻所见,浅显明白,接近人民。此外,原生态民间舞在迎神赛社活动中,担负着迎神祭神的任务,成为民间祭礼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剧场民间舞除了其非功利的审美(本贴 来自:零舞网)属性外,与原生态民间舞还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使命。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剧场民间舞必须反映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文化象征,这便决定了它与原生态民间舞的本质区别——一种自觉的理性行为和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因此,它提倡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涉及到对不同舞种和创作手法的借鉴,文化内涵的挖掘涉及到对不同地域环境、族类传统和现实生活的了解、学习与研究。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把黄土升华为象征民族精神依存之“根”的《黄土黄》;有了寻求秧歌涅之生命境界的《一个扭秧歌的人》;有了感伤时光流逝的《残春》;有了赞美母亲情怀的《摩梭女人》;有了敬畏生命轮回的《阿姐鼓》;有了灵魂与社会冲撞的《好大的风》;有了直面人生沧桑的《扇骨》;有了……毫无疑问,诸如民族精神、生命境界,或者人生、社会、命运、灵魂等深层文化的命题和思考,显然都不是农民文化或者民间文化固有的自觉追寻—尽管这些东西作为文化的积淀会不同程度地从原生态民间舞中折射(本贴来自:零舞网 )出来,但却绝非原生态民间舞自觉表现的内容,而无疑是文化人的种种哲理思考和文化情结,是艺术家对人类历史和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探微,充分体现着上层文化的属性。 综上所述,国内舞蹈界之所指称的“民间舞”(实为剧场民间舞),其实并不“民间”。因为正像前文所述,剧场民间舞已经具有了独立于民间文化之外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是一种取自民间,经过提纯化、高雅化、理性化、规范化、技术化、审美化的产物。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原生态民间舞经受了一个文化过滤和异文化输入的过程,过程之后,原生态民间舞实质上已脱胎换骨,变成与民间原始状态有相当距离、纯舞台表演性的一种艺术审美形式—剧场(含学院派)民间舞。可见,中国舞台上的“民间舞”,最终没有将民间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依靠,而是在“时代精神肖像”的艺术创造使命下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原有的农民文化从舞蹈品种建立的视角,这种改变无可厚非。

舞蹈鉴赏论文2000字民族舞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属于民族舞)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1、 有较强趣味性 2、 培养舞者气质 3、 让人心情愉悦 4、有益身心。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 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绚丽多姿。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中国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大鼓凉伞》传说是表现郑成功抵御外寇练兵的活动。自娱娱人,意旨统一。中国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中国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情之所至,即兴发挥。中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在流传中,虽然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但也都有即兴发挥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民间舞蹈家的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在他们情感最激动的时刻,常常是能出现闪烁着独特光彩的舞蹈的时候

关于民族舞蹈的论文

做什么用的,普通用,搜一下应该有很多的。要是发表用,就得准备内容好一些的。

1 - 中国舞蹈派系性和功利性问题解析2 - 经济发展带来的艺术市场 (试论大国心态下 中国舞蹈艺术的市场前景)3 - 外国文化包容中国元素 中国舞蹈融入国际后改变与发展 4 - 舞蹈院校硬件评估与舞蹈教学软件上的实际差距 (深谈评估模式与无法改变的文凭教育之舞蹈教改)5 - 残酷的艺术 舞蹈训练伤残实录 (现阶段我国舞蹈从业者的淘汰率)毕业论文吗 本身就是很有趣的现象啊 有时候自己写地还不如学文科的帮忙杜撰的 哈哈 希望你能早日通过

你与舞蹈的故事,舞蹈改变了你的***、***是我的**(舞蹈)

去论文网下啊

舞蹈论文1500字

古人云:“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音乐、舞蹈产生于人,又回过来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于山林,落下来又滋润了山林,火从木上烧出,回过来又燃烧木头。这段话以生动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一、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表演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场景,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洞察力。艺术家在再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场景和塑造艺术形象时,绝不可能是漠不关心地纯客观地模拟和翻版,必然要渗透他个人的观点,他对这一特定生活内容的爱憎和褒贬,从而引导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并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和争取现实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虚伪、丑恶、腐朽的事物。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认识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舞蹈艺术,历来就有着重视其认识作用及教育作用的传统。云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种古老的巫舞,过去一般都在“送祖灵”大典时跳。舞蹈开始时,巫师先用双手做出采摘野果的动作,接着又两腿蹦跳表演追逐野兽的情景,继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态,最后是锄地耕作的舞蹈。这个舞蹈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它形象地再现了原始生产的发展过程,对人们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历史自然有着很大的认识作用。传统舞蹈还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湖南土家族过去跳《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就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强调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舞蹈的教育作用,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强调着的。实际上我国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古籍《尚书·尧典》中记录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兽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春牛》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起源于古代迎春的习俗,其中也带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福建地区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两个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盘和米斗。当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动作时,老的就使劲用木棒敲击牛角,同时高声喊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便把算盘珠子摇得哗哗地响,同时高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和心灵。这个舞蹈中间所蕴涵着的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二、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还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区和山东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龃龉,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目前,交谊舞、现代舞的自娱性舞蹈,无不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工作往来关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集体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获得了在集团制约下运动的自由感。这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艺术家格罗塞在他所著的《艺术的起源》是曾这样描述:“在跳舞的白热中,许多参与者都混而成一个,好象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正象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原始跳舞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他们领导和训练一群人,使他们在一种动机,一种感情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它至少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他认为:“艺术对于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还在于能够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而舞蹈就是实现这种最有益的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这种功能,在要求团结齐心,振兴中华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视和发扬的吗?

舞蹈论文1500

古人云:“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音乐、舞蹈产生于人,又回过来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于山林,落下来又滋润了山林,火从木上烧出,回过来又燃烧木头。这段话以生动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一、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表演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场景,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洞察力。艺术家在再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场景和塑造艺术形象时,绝不可能是漠不关心地纯客观地模拟和翻版,必然要渗透他个人的观点,他对这一特定生活内容的爱憎和褒贬,从而引导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并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和争取现实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虚伪、丑恶、腐朽的事物。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认识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舞蹈艺术,历来就有着重视其认识作用及教育作用的传统。云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种古老的巫舞,过去一般都在“送祖灵”大典时跳。舞蹈开始时,巫师先用双手做出采摘野果的动作,接着又两腿蹦跳表演追逐野兽的情景,继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态,最后是锄地耕作的舞蹈。这个舞蹈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它形象地再现了原始生产的发展过程,对人们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历史自然有着很大的认识作用。传统舞蹈还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湖南土家族过去跳《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就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强调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舞蹈的教育作用,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强调着的。实际上我国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古籍《尚书·尧典》中记录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兽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春牛》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起源于古代迎春的习俗,其中也带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福建地区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两个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盘和米斗。当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动作时,老的就使劲用木棒敲击牛角,同时高声喊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便把算盘珠子摇得哗哗地响,同时高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和心灵。这个舞蹈中间所蕴涵着的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二、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还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区和山东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龃龉,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目前,交谊舞、现代舞的自娱性舞蹈,无不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工作往来关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集体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获得了在集团制约下运动的自由感。这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艺术家格罗塞在他所著的《艺术的起源》是曾这样描述:“在跳舞的白热中,许多参与者都混而成一个,好象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正象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原始跳舞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他们领导和训练一群人,使他们在一种动机,一种感情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它至少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他认为:“艺术对于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还在于能够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而舞蹈就是实现这种最有益的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这种功能,在要求团结齐心,振兴中华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视和发扬的吗?

  • 索引序列
  • 民族民间舞舞蹈论文1500字
  • 舞蹈鉴赏论文2000字民族舞
  • 关于民族舞蹈的论文
  • 舞蹈论文1500字
  • 舞蹈论文15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