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肖复兴简介 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主要经历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upopd[so]aiothkitjhp'sp['ithopj
应该是中国知网,不是中国记者网,估计是你听错了。你到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查查,那里有国内8480多种期刊及其全文内容的。
《中国记者》杂志介绍及邮购订购事宜 新华通讯社主办,新中国第一家新闻业务刊物。 《中国记者》的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建国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办刊理念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国记者》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成为企业产品和理念服务社会的高速引擎和巧妙平台。发展背景 新华通讯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记者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新闻信息采集之快捷、全面、准确、权威。 《中国记者》以新华通讯社为编辑背景,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中文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敬 告 读 者 凡现役军人、在校学生直接在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2008年《中国记者》,可凭军人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享受7折优惠订刊。《中国记者》每册8元,全年96元(7折2元)。电话:010-63073532 63074337传真:010-63072514联系人:林 兴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订阅:1、您所在地区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32、直接到《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 发行订阅:010-63073532 63074337开 户 行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黄楼支行户 名 中国记者杂志社帐 号 02000420090-24903326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邮发代号 国内 82—23 国外 M881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资料手册》《资料卡片杂志》《中国记者》《参考消息》《瞭望》《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证券报》《环球》《世界军事》《摄影世界》
胡亚权老师
其实准确地说,《读者》杂志的创始人是曹克己、胡亚权和郑元绪三位出版界的前辈。当时(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即如今的读者出版集团前身)总编辑曹克己先生先有了办杂志的创意,他将自己想法的雏形告诉胡、郑二人,由他们俩具体执行的。
穆青、李普、田流、李峰、阎吾等。1、穆青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穆青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2、李普李普(1918年8月—201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属涟源);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长沙县嵩北区委书记、《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中原总分社采访部主任等;解放战争期间,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总社采访部副主任、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南局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3年回新华社工作,历任北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社长;1982年离休;2010年去世。3、田流田流,原名张丙蔚。直隶(今河北)完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农村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内政治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家计委政治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报告文学》杂志主编,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学会理事。擅长写通讯和报告文学。著有《田流散文特写集》、《生活在召唤》、《我这样做记者》等。4、李峰李峰,男,新华社资深记者。新华社资深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新闻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所关注。北大和复旦等高校把他当时写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等新闻特写,列为新闻系的参考教材,认为它在新闻写作上有新的突破。可李峰则说,他走运,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不少没有想到的机遇。5、阎吾阎吾 (1921—1996)山东荣成市夏庄同家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参加八路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1939年调鲁南抗大学习,1942年分配到山东省教育处编审科、省文协编审辑部,1946年调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干事,新华通讯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总分社前线记者,志愿军总分社记者组长、新华社海防前线分社社长、新华总社军事编辑组长、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阎吾一直从事军事记者工作,当时被称为“情景记者”、“武记者”。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的报道。采写有《强渡长江》、《战后凉山》等报道。有《阎吾情景新闻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十大名记者》、河南中州大学出版的《中国名记者著作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的《名记者传》均载文介绍了他的记者生涯。著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百度百科——李普百度百科——田流百度百科——李峰百度百科——阎吾
应该是中国知网,不是中国记者网,估计是你听错了。你到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查查,那里有国内8480多种期刊及其全文内容的。
1,穆青。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2,陈柏生。1926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赴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3,彭迪。国际新闻记者、国际问题评论员。江西萍乡人。1920年10月14日生。1944年在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从事新闻记者工作近40年,发表了大量国际新闻、通讯和评论。1979~1984年在美国所写作品已辑为《彭迪国际评论选》出版。所写评论文章尖锐泼辣,逻辑严密,独具风格,在国内外读者中有一定影响。4,纪希晨。原名松晓,河南伊川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5,闾丘露薇。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柏生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希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闾丘露薇
《中国记者》杂志介绍及邮购订购事宜 新华通讯社主办,新中国第一家新闻业务刊物。 《中国记者》的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建国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办刊理念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国记者》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成为企业产品和理念服务社会的高速引擎和巧妙平台。发展背景 新华通讯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记者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新闻信息采集之快捷、全面、准确、权威。 《中国记者》以新华通讯社为编辑背景,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中文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敬 告 读 者 凡现役军人、在校学生直接在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2008年《中国记者》,可凭军人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享受7折优惠订刊。《中国记者》每册8元,全年96元(7折2元)。电话:010-63073532 63074337传真:010-63072514联系人:林 兴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订阅:1、您所在地区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32、直接到《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 发行订阅:010-63073532 63074337开 户 行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黄楼支行户 名 中国记者杂志社帐 号 02000420090-24903326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邮发代号 国内 82—23 国外 M881
沈昌文是一个著名杂志主编出版家和文学者,曾担任过知名文化杂志读书的主编,代表作有阁楼人语等著作。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沈昌文是原《读书》杂志主编,《读书》杂志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对一代人的人文思想起到重要作用。算是影响了一代代知识分子。
个人资料沈虎根,1933年出生于杭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建国五十年“浙江当代作家五十杰”,代表作主要有短篇小说《小师弟》、小说集《金枝玉叶》以及《沈虎根儿童文学作品选》等。其中《金枝玉叶》各种版本累计发行100多万册,《沈虎根儿童文学作品选》获第四届冰心图书奖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