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四川省人民医院杂志

四川省人民医院杂志

发布时间:

四川省人民医院杂志

四川省人民医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前身是1941年建立的原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公立医院,195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89年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1年增挂四川省红十字医院牌,2002年省政府批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并,成立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医院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以建成国内一流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和科技创新,医院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医学科研、研究生教育、科技产业开发为一体的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医疗技术中心。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两次)、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佳博爱医院等多项荣誉。全院由院本部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个下属单位(即草堂病区、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洪河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组成。全院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医疗业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设置病床2300张,医疗、科研设备总值4亿元人民币,设有19个行政综合处室,34个临床、科研业务科室。现有职工总数2527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453人,博士70人,硕士270人。医院也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四川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急救中心和四川省干部保健主要基地,承担了全省重要医疗任务,在完成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任务、干部保健任务、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社会和广大人民中保持了良好的信誉。医疗指标连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门诊量234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手术4万余万台次。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战略,新的医院集团在综合性临床医院基础上,医学科研机构(研究所)的建立得到快速发展,已建立了11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建有21 个硕士研究生点,在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SCINES》、SCI等杂志发表论文、主办医学期刊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科技论文已进入科技部国家统计源期刊前百位之列。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每一位职工将不断发扬“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精神,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思想,继往开来,为国家和人民崇高的医疗卫生事业,为早日实现医院发展的宏伟目标再创美好未来。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办的杂志

楼上的就行

楼上的好全啊!基本上就这些了!

四川省人民医院期刊

我有两个亲戚都是找的董万江院长做的手术,听说他手术做得好,那个谭刚主任也很好,很耐心的给病人讲解,也是白内障专家。

袁珂先生(12—14),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 纪念袁珂先生逝世一周年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谨以此文悼念袁珂先生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6年到台湾省编译馆就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2001年7月14日逝世。为悼念先生,笔者于收到讣告日(7月21日)写下一首诗《悼袁珂先生》,七言20句,其中两句即“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袁珂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举世皆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神话传说当成学问来研究,是建立中国神话学的主力学者。第二、对神话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话学知识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改变了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者所谓的中国神话资料贫乏的误解和谬见;而《中国神话大词典》一书则是神话传说(包括对民间故事的提炼)资料集大成的巨著,笔者的论文《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就是从该词典中找出79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它们记录了一次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全部过程。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第四、袁珂先生长期鼓励、指导青年学者进行神话学研究,而且这种指导是客观的科学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笔者在大学时学的是原子核反应堆专业,由于时逢文化大革命,1970年毕业后并未从事专业或与专业挂点边的工作。此后对神话传说中记录的远古自然和社会信息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解读社会文化现象,这得益于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和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一书。1980年袁珂先生出版《山海经校注》一书,笔者如获至宝,从此对《山海经》的研究走入了正轨,并开始与袁珂先生通信,请教有关的学术问题。成都冬季很冷,袁珂先生曾托我买北京的棉鞋。1983年1月,袁珂先生寄赠《神话论文集》一书;同年夏天,笔者撰写出第一部专著《追寻远古的信息》(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年底笔者赴成都参加第一届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有机会与袁珂先生深入讨论神话学问题。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笔者成为第一批会员,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参加有关的活动。事实上,笔者是把远古神话传说视为那个时代的信息载体来进行研究的,这与袁珂先生的学术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袁珂先生始终对笔者的研究工作抱持着乐观其成的鼓励态度;而且先生仍然希望笔者更专注于神话学领域的研究,只是由于笔者兴趣广泛未能如先生之愿。1996年1月,由笔者撰文、由笔者夫人孙晓琴绘画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出版,并寄赠袁珂先生。此后袁珂先生编著《中国神话大词典》,欲选用《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的部分插图,特意写信征求笔者同意,并在《中国神话大词典》的凡例中注明:本书插图用及“当代王红旗、孙晓琴《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等典籍。”《中国神话大词典》1998年出版后,袁珂先生立即给笔者寄来两部。此后袁珂先生欲建立神话学图书资料室,笔者闻讯即将自己已经出版的著作十余部寄上。1997年夏,笔者经过对《山海经》进行的长达二十余年的信息解读之后,终于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记述的山川地貌和地理方位的系统考证工作,并提出《五藏山经》记述的自然地理内容符合我国4200年前的地理地貌的新观点,例如《五藏山经》东次三经描述了山东半岛被海水分隔的景观,而在4200年前今日的胶莱平原确实被海水淹没(参见《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999年9月9日,在上述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的基础之上,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经数年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画高540厘米、宽780厘米,将《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地望、矿物、植物、动物、人物一一画出,再现出4200年前帝禹时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袁珂先生在住院期间,欣然写信祝贺:“关于《山海经》的研究,我主要从文学(神话)角度,而红旗同志则从历史,看法不尽相同。但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我很高兴看到它顺利出版问世,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探讨途径。在病房无物奉献,聊缀数语,以表祝贺。1999,11,10,袁珂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在与袁珂先生交往的数十年里,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袁珂先生不以学术权威自居,不以学术成果为仕途的敲门砖,专心于学术的海洋,无暇世俗之顾。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袁珂先生对不同学术派别的宽容,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后学者的无私褒奖。对比之下,当今学术腐败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某些学术权威或学术派别,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打压、排挤不同的学术观点,把官场的腐败移植到学术研究领域,把师承关系变成结党营私的关系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可以感到袁珂先生的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高尚!事实上,笔者的包括《帝禹山河图》在内的有关山海经地理复原的研究工作,尽管已经在《地理学报》、《地图》、《国家地理杂志》、《文史杂志》、《东方文化》、《中国画报》(香港版)、《中国科技画报》、《中华锦绣·建设画报》、明报(香港)、人民日报海外版、科学时报、北京青年报等等报刊发表或予以报道。但是,在某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的杂志上,始终不能有一个字的介绍,更不用说进行学术交流讨论了。笔者曾与若干大学和研究单位联络,希望有机会挂图讲解《帝禹山河图》,并进行学术交流,然而在这方面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却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没有学术兴趣和没有学术敏感的态度,某些人甚至还采取了拆台的小动作。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所有的领域进行创新,而能否创新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但是,创新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在学术研究领域,这个条件就是平等的客观的公正的评判体系,以及对创新者的尊重和宽容。笔者在《悼袁珂先生》的诗中强调“褒奖后学不设箍”。所谓“箍”,就是妨碍创新的紧箍咒,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突出的常用的手段就是打压创新者、排挤创新者、贬低创新者。做出这些行为的学术权威或学术研究者,有时候是无意所为(包括习惯思维和习惯动作),有时候是故意所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创新者及其创新的事业,而是深深地伤害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活力。此外,有些学术前辈,他们也在褒奖后学。但是他们只肯褒奖、提携那些与他们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后学,而对那些与他们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后学则不闻不问。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褒奖后学是有条件的,是设有紧箍咒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生或弟子,如果一旦产生了与导师不同的新观点,则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他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并失去以导师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显然,这样的学术前辈所表现出来的的学术道德和人品,与袁珂先生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袁珂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博大精深的神话学和高风亮节的学术道德。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D4%AC%3B%E7%E6%3B%BC%F2%BD%E9&url=http%3A//www%2Etingh%2Ecom/bmfm/printpage%2Easp%3FBoardID%3D209%26ID%3D26869&b=0&a=17&user=baidu袁珂先生(12—14),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 纪念袁珂先生逝世一周年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谨以此文悼念袁珂先生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6年到台湾省编译馆就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2001年7月14日逝世。为悼念先生,笔者于收到讣告日(7月21日)写下一首诗《悼袁珂先生》,七言20句,其中两句即“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袁珂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举世皆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神话传说当成学问来研究,是建立中国神话学的主力学者。第二、对神话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话学知识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改变了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者所谓的中国神话资料贫乏的误解和谬见;而《中国神话大词典》一书则是神话传说(包括对民间故事的提炼)资料集大成的巨著,笔者的论文《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就是从该词典中找出79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它们记录了一次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全部过程。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第四、袁珂先生长期鼓励、指导青年学者进行神话学研究,而且这种指导是客观的科学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笔者在大学时学的是原子核反应堆专业,由于时逢文化大革命,1970年毕业后并未从事专业或与专业挂点边的工作。此后对神话传说中记录的远古自然和社会信息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解读社会文化现象,这得益于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和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一书。1980年袁珂先生出版《山海经校注》一书,笔者如获至宝,从此对《山海经》的研究走入了正轨,并开始与袁珂先生通信,请教有关的学术问题。成都冬季很冷,袁珂先生曾托我买北京的棉鞋。1983年1月,袁珂先生寄赠《神话论文集》一书;同年夏天,笔者撰写出第一部专著《追寻远古的信息》(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年底笔者赴成都参加第一届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有机会与袁珂先生深入讨论神话学问题。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笔者成为第一批会员,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参加有关的活动。事实上,笔者是把远古神话传说视为那个时代的信息载体来进行研究的,这与袁珂先生的学术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袁珂先生始终对笔者的研究工作抱持着乐观其成的鼓励态度;而且先生仍然希望笔者更专注于神话学领域的研究,只是由于笔者兴趣广泛未能如先生之愿。1996年1月,由笔者撰文、由笔者夫人孙晓琴绘画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出版,并寄赠袁珂先生。此后袁珂先生编著《中国神话大词典》,欲选用《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的部分插图,特意写信征求笔者同意,并在《中国神话大词典》的凡例中注明:本书插图用及“当代王红旗、孙晓琴《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等典籍。”《中国神话大词典》1998年出版后,袁珂先生立即给笔者寄来两部。此后袁珂先生欲建立神话学图书资料室,笔者闻讯即将自己已经出版的著作十余部寄上。1997年夏,笔者经过对《山海经》进行的长达二十余年的信息解读之后,终于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记述的山川地貌和地理方位的系统考证工作,并提出《五藏山经》记述的自然地理内容符合我国4200年前的地理地貌的新观点,例如《五藏山经》东次三经描述了山东半岛被海水分隔的景观,而在4200年前今日的胶莱平原确实被海水淹没(参见《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999年9月9日,在上述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的基础之上,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经数年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画高540厘米、宽780厘米,将《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地望、矿物、植物、动物、人物一一画出,再现出4200年前帝禹时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袁珂先生在住院期间,欣然写信祝贺:“关于《山海经》的研究,我主要从文学(神话)角度,而红旗同志则从历史,看法不尽相同。但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我很高兴看到它顺利出版问世,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探讨途径。在病房无物奉献,聊缀数语,以表祝贺。1999,11,10,袁珂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在与袁珂先生交往的数十年里,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袁珂先生不以学术权威自居,不以学术成果为仕途的敲门砖,专心于学术的海洋,无暇世俗之顾。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袁珂先生对不同学术派别的宽容,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后学者的无私褒奖。对比之下,当今学术腐败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某些学术权威或学术派别,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打压、排挤不同的学术观点,把官场的腐败移植到学术研究领域,把师承关系变成结党营私的关系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可以感到袁珂先生的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高尚!事实上,笔者的包括《帝禹山河图》在内的有关山海经地理复原的研究工作,尽管已经在《地理学报》、《地图》、《国家地理杂志》、《文史杂志》、《东方文化》、《中国画报》(香港版)、《中国科技画报》、《中华锦绣·建设画报》、明报(香港)、人民日报海外版、科学时报、北京青年报等等报刊发表或予以报道。但是,在某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的杂志上,始终不能有一个字的介绍,更不用说进行学术交流讨论了。笔者曾与若干大学和研究单位联络,希望有机会挂图讲解《帝禹山河图》,并进行学术交流,然而在这方面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却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没有学术兴趣和没有学术敏感的态度,某些人甚至还采取了拆台的小动作。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所有的领域进行创新,而能否创新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但是,创新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在学术研究领域,这个条件就是平等的客观的公正的评判体系,以及对创新者的尊重和宽容。笔者在《悼袁珂先生》的诗中强调“褒奖后学不设箍”。所谓“箍”,就是妨碍创新的紧箍咒,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突出的常用的手段就是打压创新者、排挤创新者、贬低创新者。做出这些行为的学术权威或学术研究者,有时候是无意所为(包括习惯思维和习惯动作),有时候是故意所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创新者及其创新的事业,而是深深地伤害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活力。此外,有些学术前辈,他们也在褒奖后学。但是他们只肯褒奖、提携那些与他们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后学,而对那些与他们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后学则不闻不问。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褒奖后学是有条件的,是设有紧箍咒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生或弟子,如果一旦产生了与导师不同的新观点,则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他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并失去以导师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显然,这样的学术前辈所表现出来的的学术道德和人品,与袁珂先生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袁珂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博大精深的神话学和高风亮节的学术道德。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袁珂(12-14)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他写了《女娲造人》,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纪念袁珂先生逝世一周年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谨以此文悼念袁珂先生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6年到台湾省编译馆就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2001年7月14日逝世。为悼念先生,笔者于收到讣告日(7月21日)写下一首诗《悼袁珂先生》,七言20句,其中两句即“先生学问深似海,褒奖后学不设箍”。袁珂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举世皆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神话传说当成学问来研究,是建立中国神话学的主力学者。第二、对神话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话学知识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改变了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者所谓的中国神话资料贫乏的误解和谬见;而《中国神话大词典》一书则是神话传说(包括对民间故事的提炼)资料集大成的巨著,笔者的论文《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就是从该词典中找出79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它们记录了一次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全部过程。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第四、袁珂先生长期鼓励、指导青年学者进行神话学研究,而且这种指导是客观的科学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笔者在大学时学的是原子核反应堆专业,由于时逢文化大革命,1970年毕业后并未从事专业或与专业挂点边的工作。此后对神话传说中记录的远古自然和社会信息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解读社会文化现象,这得益于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和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一书。1980年袁珂先生出版《山海经校注》一书,笔者如获至宝,从此对《山海经》的研究走入了正轨,并开始与袁珂先生通信,请教有关的学术问题。成都冬季很冷,袁珂先生曾托我买北京的棉鞋。1983年1月,袁珂先生寄赠《神话论文集》一书;同年夏天,笔者撰写出第一部专著《追寻远古的信息》(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年底笔者赴成都参加第一届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有机会与袁珂先生深入讨论神话学问题。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笔者成为第一批会员,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参加有关的活动。事实上,笔者是把远古神话传说视为那个时代的信息载体来进行研究的,这与袁珂先生的学术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袁珂先生始终对笔者的研究工作抱持着乐观其成的鼓励态度;而且先生仍然希望笔者更专注于神话学领域的研究,只是由于笔者兴趣广泛未能如先生之愿。1996年1月,由笔者撰文、由笔者夫人孙晓琴绘画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出版,并寄赠袁珂先生。此后袁珂先生编著《中国神话大词典》,欲选用《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的部分插图,特意写信征求笔者同意,并在《中国神话大词典》的凡例中注明:本书插图用及“当代王红旗、孙晓琴《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等典籍。”《中国神话大词典》1998年出版后,袁珂先生立即给笔者寄来两部。此后袁珂先生欲建立神话学图书资料室,笔者闻讯即将自己已经出版的著作十余部寄上。1997年夏,笔者经过对《山海经》进行的长达二十余年的信息解读之后,终于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记述的山川地貌和地理方位的系统考证工作,并提出《五藏山经》记述的自然地理内容符合我国4200年前的地理地貌的新观点,例如《五藏山经》东次三经描述了山东半岛被海水分隔的景观,而在4200年前今日的胶莱平原确实被海水淹没(参见《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999年9月9日,在上述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的基础之上,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经数年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画高540厘米、宽780厘米,将《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地望、矿物、植物、动物、人物一一画出,再现出4200年前帝禹时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袁珂先生在住院期间,欣然写信祝贺:“关于《山海经》的研究,我主要从文学(神话)角度,而红旗同志则从历史,看法不尽相同。但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我很高兴看到它顺利出版问世,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探讨途径。在病房无物奉献,聊缀数语,以表祝贺。1999,11,10,袁珂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在与袁珂先生交往的数十年里,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袁珂先生不以学术权威自居,不以学术成果为仕途的敲门砖,专心于学术的海洋,无暇世俗之顾。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袁珂先生对不同学术派别的宽容,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后学者的无私褒奖。对比之下,当今学术腐败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某些学术权威或学术派别,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打压、排挤不同的学术观点,把官场的腐败移植到学术研究领域,把师承关系变成结党营私的关系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可以感到袁珂先生的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高尚!事实上,笔者的包括《帝禹山河图》在内的有关山海经地理复原的研究工作,尽管已经在《地理学报》、《地图》、《国家地理杂志》、《文史杂志》、《东方文化》、《中国画报》(香港版)、《中国科技画报》、《中华锦绣·建设画报》、明报(香港)、人民日报海外版、科学时报、北京青年报等等报刊发表或予以报道。但是,在某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的杂志上,始终不能有一个字的介绍,更不用说进行学术交流讨论了。笔者曾与若干大学和研究单位联络,希望有机会挂图讲解《帝禹山河图》,并进行学术交流,然而在这方面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却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没有学术兴趣和没有学术敏感的态度,某些人甚至还采取了拆台的小动作。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所有的领域进行创新,而能否创新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但是,创新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在学术研究领域,这个条件就是平等的客观的公正的评判体系,以及对创新者的尊重和宽容。笔者在《悼袁珂先生》的诗中强调“褒奖后学不设箍”。所谓“箍”,就是妨碍创新的紧箍咒,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突出的常用的手段就是打压创新者、排挤创新者、贬低创新者。做出这些行为的学术权威或学术研究者,有时候是无意所为(包括习惯思维和习惯动作),有时候是故意所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创新者及其创新的事业,而是深深地伤害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活力。此外,有些学术前辈,他们也在褒奖后学。但是他们只肯褒奖、提携那些与他们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后学,而对那些与他们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后学则不闻不问。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褒奖后学是有条件的,是设有紧箍咒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生或弟子,如果一旦产生了与导师不同的新观点,则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他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并失去以导师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显然,这样的学术前辈所表现出来的的学术道德和人品,与袁珂先生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袁珂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博大精深的神话学和高风亮节的学术道德。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袁珂先生,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四川省人民医院期刊社

我想很多人都是没进省医院,是想尽办法进,进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是住院的预约排好久都不一定的有床位,可是进了住院,医院看病肯定是病人哪里不舒服就看哪里做相对的检查嘛,他们确是想尽办法让你做各种检查,费用高就不说,问题是病人来回折腾没病,心里都有影响都有病了,开的检查一个科室每个人几乎都差不多,还不说门诊的病人检查,就导致预约很久都检查不了,平时开药其实根本就没多少,医院是有病看病,现在是感觉进去了就是检查,检查,还是检查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四川省皮肤病医院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皮肤病医院)是经省卫生厅批准挂牌的省级皮肤病性病诊疗、防治和科研机构。我院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皮肤病性病专科门诊和住院部,专业技术人员均毕业于医学大、中专院校。从事门诊诊疗工作的医师都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和雄厚的专业知识,并在长期的皮肤病性病诊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院外用药物自制配剂和特色中药方剂合计多达七十余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各治疗科室引进大型现代化设备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中心实验室采用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开展皮肤病性病的病原学、免疫学、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尤其皮肤外科、疤痕专科、医学美容整形为特色专业。 在科研方面我们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韩国、菲律宾、港澳、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和OrBris飞行医院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团体开展了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是“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项目”国家级区域培训中心,是四川省性病防治培训中心,承担全省基层皮肤病性病防治及培训任务。

核心。国家级。我这有,私聊

去看病,要检查,周末不能检查医生也不说,服务台的人也老不在,后来正好赶上国庆,三天假之后医生说可以了,挂了个号去了又说要七天假完了才可以,能不能搞清楚再说,检查一下去了五次了还没有完,去交费的时候,明明只有三百多,给我打了600多,我问了一下才改过来,不是不问就是他们的小金库了,挂号费和窗口上写的也不一样,觉得配不上省医院的水平,印象很差

四川省民族杂志社

多如牛毛

  • 索引序列
  • 四川省人民医院杂志
  •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办的杂志
  • 四川省人民医院期刊
  • 四川省人民医院期刊社
  • 四川省民族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