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776年,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以“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将绝对优势理论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以此开创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源头。他认为,如果按照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国际分工,会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在对外贸易中能处于优势地位。1817年大卫·李嘉图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放在了一个更加宏观理论系统中进行阐述。他认为比较优势就是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差异,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确定了其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扩展了比较优势学说。他们认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个国家应该出口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发展至此,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学说、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被称之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萨缪尔进一步完善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之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原则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即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到中国知网,搜索几篇优秀的硕博论文,可以看看他们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是本科,硕士论文就足够你来参考了,他们的文献足够你用了然后再搜一下期刊文章,但是本人觉得期刊文章很少有能够对你有用的部分,但是可以做参考文献的。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1776年,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以“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将绝对优势理论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以此开创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源头。他认为,如果按照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国际分工,会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在对外贸易中能处于优势地位。1817年大卫·李嘉图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放在了一个更加宏观理论系统中进行阐述。他认为比较优势就是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差异,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确定了其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扩展了比较优势学说。他们认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个国家应该出口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发展至此,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学说、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被称之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萨缪尔进一步完善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之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原则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即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论文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环境问题之源等问题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 索引序列
  • 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经济社会发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