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扬州教育期刊网站

扬州教育期刊网站

发布时间:

扬州教育期刊网站

评职称的话应该会给到文件,里面会有要求的,但是教师评高级职称的话对论文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知网收录,可以帮忙发。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3,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7万册。

好象是收费,但你发表的文章能用于评职

这个具体要看评职文件的,如果没有要求论文收录网站的话,就可以使用,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小学高级,一般期刊网收录的论文不行,望采纳,,谢谢您!

《扬州教育》期刊

不怎么样,原来其校址在史可法西路,现在搬走了。以前是招聘扬州市周边乡、镇、村的定向委培生,毕业后回去做老师。

是要评职称吗?写的是什么文章,一般是有核心期刊,国家期刊。省级期刊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扬州教育期刊有哪些

这个要看你的文章的,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章。要投到对应的杂志。

是要评职称吗?写的是什么文章,一般是有核心期刊,国家期刊。省级期刊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扬州教育》杂志

17日,2007年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颁奖仪式在梅岭中学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卫庆,市人大副主任马家鼎,市政府副市长孙永如,市政协副主席李孟星等市领导出席了颁奖仪式。陈永宏、王雪梅、昌玲、胡舒欣、刁逸君、市关爱工作团、冯洁、宋晓岭、江克、林国富等当选为2007年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其中陈永宏、王雪梅、昌玲获得“勇敢奖”;胡舒欣、刁逸君获得才气奖;市关爱工作团、冯洁、宋晓岭、江克、林国富获得“爱心奖”。  2007年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教育局、扬州日报社、扬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组织,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十大新闻人物的推荐工作严格遵循公认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广播电视报以及今日扬州网、扬州新闻网、百姓生活网、中国扬州网和扬州教育网上登载了20位候选人的事迹。一石激起千重浪,市民踊跃表心声,组委会共收到纸质选票604892张,网络投票8632张,投票总数达613524张。  新闻链接:2007年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事迹简介  陈永宏,男, 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中物理教师。从生龙活虎的运动健将到拄着双拐的重病患者,在步履维艰的蹒跚中,在双拐击打地面的声音中,他用意志力量、用人格品质顽强地走出了一条通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强者之路!12年前,刚刚31岁的他被诊断患上了有“不死癌症”之称的“强直性脊椎炎”;12年来,他一直承受着病痛和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坚守三尺讲台。领导和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却淡然一笑,“医生都说这是不死的癌症,反正死不了,能坚持一天是一天。”不断加重的病情,使他的行走和站立都异常困难。从办公室到教室短短的50米距离,对于他竟成了一段漫长的路程;看似平常的每一节课,对于他则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寒来暑往,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被人们称为“把生命交给讲台的人”。  胡舒欣,女,高邮中学高三学生。她小学三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到小学毕业时,三本《红楼梦》的封面已经被翻得残破不堪。2006年暑假,她集中全部精力,以每天一万字的速度,创作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懂事之前,情动之后》,并在《扬州晚报》连载。为此,她作为高邮市第一个发表长篇小说的中学生获得首届秦少游艺术奖文学新人奖。小说创作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业,她曾两次获得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两次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及省化学竞赛一等奖。现在,她是北京大学青年作家班预备班学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会员。从小学一年级起,她连续12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优秀学生”。  刁逸君,女,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四(6)班学生。她酷爱读书,学习勤奋;她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她乐于助人,多次向贫困学生捐款。2007年5月,她被市少工委评为“扬州市十佳少先队员”、被全国少工委评为“百名中国好少年”。她的事迹还被刊登在《中国儿童报》、《科技展望》杂志上。现在,她是四(6)班的班长,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一名全面发展、品德高尚、素质优异的小干部。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特别是每年都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曾获得省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种设有垃圾箱的汽车》还申请到了国家专利。现在,她已有10篇科技发明文章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小爱迪生》、《科技展望》、《小主人报》等国家级刊物上,获得了科技类等各级奖项近50项。  扬州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成立于2007年1月15日的关爱工作团,成员都是从各部门退休下来的老领导、老同志。一年来,老同志们不顾年高,不计报酬,默默奉献,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结对帮教失足青少年活动,使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在入学等方面给予关爱和帮助;通过建立留守子女服务中心等实在举措真情呵护全市48800多名“留守子女”;以老同志们多方奔走创办起来的市少儿图书馆为阵地打造扬城孩子们拓展素质的成长乐园;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保证了全市青少年假期离校不离教;积极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减少网吧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净化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昌玲,女,宝应县画川初中宏志班学生。她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父亲以捡垃圾为生,母亲是智障。上小学时,爸爸不幸死于意外,她不得不用稚嫩的双肩挑起这个苦难的家,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智障的妈妈。为了不耽误功课,她常常一边烧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看书写字;她和妈妈除了过年吃一点肉,平时的伙食就是白饭泡开水。15年来,她不知道巧克力、更不知道汉堡包是什么滋味;15年来,她只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小学6年,她捧回了30多张奖状。2006年夏天,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宝应县画川初中宏志班录取。宏志班老师这样评价昌玲:她是我们见过的最坚强最勤奋的孩子。乡亲们无不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妈妈深深的爱所感动。  王雪梅,女,江都市双沟中学语文教师。可能是上帝和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给了常人灵巧双手的同时,却只给了她一只。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对她来说有着太多的不易,但她没有退缩,努力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是用左手写字,一开始学生从视觉上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她一方面尽量使自己的书写规范工整,另一方面,用动听的嗓音、标准的普通话、生动的讲解、精辟的分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方式,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位于年级的前列。克服了单手残疾给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她逐渐成熟起来,多次代表学校对外上公开课,2004年参加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2005年获得“扬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江都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冯洁,女,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关注》栏目制片人。五年前,《关注》成立了“关注助学奖金”,冯洁负责了《关注》助学的具体工作。五年来,在她的努力下,通过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帮助100多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解除了后顾之忧,其中有14名受助学生已经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今年暑假,由她主要策划的“圆梦大学行动”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好评,“关注助学”与有关部门一同行动,帮助206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在日常报道中,她还通过开展《关注》助学自愿者服务队的跟踪走访、举行大型慈善义卖活动、在市区商业网点投放捐款箱、发行助学明信片等多种形式,唤起全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情。如今,“关注助学”已经成为我市爱心助学活动中的知名品牌。  宋晓岭,男,扬州市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一大队六中队中队长。作为一名交警,他了解到辖区内的市工人新村小学紧邻328国道线,学生上学放学都必须横穿国道线,便主动上门与校方联系,准时准点安排人员配合学校护送学生过马路。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给学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利用画报、播放宣传片和现场演示等生动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交通法规。他还创造性的与校方合作,对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只记分,不处罚,所积分值纳入学校期终考核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同时,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一封信》,建立家长、学校、政府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3年来,该路段未发生一起有关学生的交通事故。  江克,女,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离休干部。87岁高龄、58年党龄的她,走过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将自己灿烂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如今,年迈的她,那颗火热的心依旧和青少年的心跳动在一起。离休后的她被13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经常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被孩子们尊称为“爱心奶奶”。多年来,即使身患重病也阻挡不了她爱党爱国和关心青少年的热情。虽然身患多种疾病,女儿又患脑梗阻、右眼失明,但她对8个家境贫困学生和苏北响水县两个孤儿的帮扶却从未间断。十七大开幕当天,她分外激动,虽然卧病在床已3个月,却依然拿出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500元钱,作为“特殊党费”,捐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以表示自己对党的赤胆忠心。  林国富,男,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企业家,他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霍桥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参与学校招生、教学、课程改革和就业分配,制定员工录取的学历要求,提高了地方的受教育年限。他关心企业员工培训,每年定期与教育部门合作进行岗位培训,制定计划、政策,鼓励职工再学习,出巨资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他与职业学校进行紧密型校企合作,创造了从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培养交流,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对接,直到订单式培养、吸纳学生就业的“六合一”的做法,走出一条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此外,他还每年出资,默默关心、帮扶贫困学生,从来不计个人名利。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林道立,男,1957年11月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副主编。曾获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研究》,《理论探讨》72、《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向度》,《江海学刊》2009.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24、《建国后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演变历程及其特点》,《江海学刊》2006.45、《区域文化刍论》,《江苏社会科学》2006.66、《从“百强县”经验看我国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经济纵横》2006.77、《论总结大跃进的方法论》,《理论探讨》38、《论湖南自修大学的创新性与革命性》,《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9、《论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思想的渊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110、《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的构建》,《扬州大学学报》2006.511、《以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壮大县域经济》,《现代经济探讨》2006.121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3、《着力增强学好用好政策的本领》,《群众》2009.714、《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扬州大学学报》315、《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唯实》116、《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经验》,《南京市委党校学报》117、《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创新》,《群众》718、《大众化的理论与理论的大众化》,《甘肃理论学刊》619、《论周恩来的历史观》,《觉悟》320、《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反腐倡廉教育思想与实践》,《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21、《扬州水文化刍议》,《扬州教育学院学报》322、《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教育史研究》223、《农村也要讲科学发展》,《群众》924、《完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群众》1025、《科教兴国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研究》126、《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学校干部教育》,《江西社会科学》827、《对“农村城市化”的异议》,《农业现代化研究》428、《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扬州大学学报》229、《百强县发展经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启迪》,江苏省委《调查研究》1430、《“郭集现象”解读》(上下篇),江苏省委《调查研究》26-27

  • 索引序列
  • 扬州教育期刊网站
  • 《扬州教育》期刊
  • 扬州教育期刊有哪些
  • 《扬州教育》杂志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