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学术团体任职:1987年4月北京青年经济学学会会员;1988年8月中国发展经济学学会会员;1989年11月广西经济学学会会员;1990年4月广西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秘书长;1990年8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1991年4月广西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2年10月广西投资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12月广西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1993年4月广西经济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1994年3月广西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1994年4月广西青年学术会执委会秘书长,1996年4月广西青年学术会执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8年2月广西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1999年11月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副秘书长;2002年11月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2004年11月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出访情况:1990年10月赴香港出席“中华经济协作系统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1993年4月赴泰国曼谷出席“亚洲西南大陆桥经济协作国际学术研讨会”;1993年5—6月赴越南社会科学院访问考察;1994年7—9月赴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访问,考察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合作问题;1995年8—9月随广西新闻代表团赴美国考察;2002年7-8月赴俄罗斯、越南考察;2003年10-12月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等11国考察高等教育;2004年7-8月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考察;2005年7-8月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朝鲜考察。获奖情况:1988年获共青团中央“国情与改革”系列征文二等奖l项,1990年获自治区第三次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l项。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l项,1993年获自治区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1994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l项,1995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l项,1996年获自治区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1999年获自治区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共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其中合作7项)。1994年一2000年连续7年获自治区政协授予的“四个一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获中央统战部授予的“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主要论著:个人专著有《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兼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模式》(海洋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中国西部开发论》(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项目,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差距与对策——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999年获自治区1996—1998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区域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方略》(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版,1997年获自治区1993--1996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中小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997年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沿海港泊建设与货客进出口量的协调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合著有《九十年代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广西篇)》(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构想》(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4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开放先导的跨越发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997年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版);《增长的极核——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12月版);《湛江市房地产发展与城市开发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版)。编著:《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咨询手册》,(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80多篇。朱坚真教授2001-2005年主要论著与科研项目一、专著1、《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兼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模式》(海洋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2005年获广东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2、《中国西部开发论》(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项目,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二、合著1、《增长的极核——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12月版)。2、《湛江市房地产发展与城市开发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版)。3、《湛江市经营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拟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三、主要论文1、《“十五”广西技术创新中的国际合作》;载《广西统一战线》2001年第1期。2、《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第1期。3、《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机理研究》;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第2期。4、《略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的有机结合》;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第3期。5、《我国空间投资布局的基本原则与思路》;载《改革与战略》2001年第3期。6、《西部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性障碍及优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7、《西部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选择》;载张敦富主编:《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8月版。8、《西部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载张敦富主编:《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8月版。9、《搞活地方铁路的内部透析》,《经贸与技术管理》,2001年第3期。10、《广西“十五”技术创新的大致构想》,《桂海论丛》2001年第4期。11、《“企业经营谋略”教学改革初探》;载《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2、《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思考》,《桂海论丛》2002年第4期。13、《略论中国与东盟产业协作的主要途径》,《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54期。14、《粤西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突破与区域推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5、《南海区域:发展海滨旅游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第4期。16、《论21世纪初中国西部开发的路径选择》,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17、《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研究》;载《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8、《中国西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载《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86期。19、《广东海洋资源深加工研究》;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6期。20、《中国西部出海出边若干关系问题研究》;载《开发研究》2003年第6期。21、《建设现代港口工业》;载《湛江日报》2003年11月11日第6版。22、《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载《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23、《湛江经济发展战略构思》;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广东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24、《论西部出海出边通道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载《开发研究》2003年第5期。2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的主要模式》,载《桂海论丛》3。26、《高等教育发展结构优先论》,载《当代教育论坛》7。27、《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载《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1。28、《略论工业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载《湛江日报》2005—4—5—⑦。29、《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载《广东高校统战》3。30、《推进粤西经济“文化化”》,载《湛江日报》2005—5—12—⑨。31、《推进粤西港口“经济化”》,载《湛江日报》2005—5—13—⑨。32、《粤西与“9+2”泛珠及环北、东盟的关系》,载《湛江日报》2005—5—16—⑨。33、《西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载《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5。34、《建设和谐湛江需要克服的几种观念》,载《湛江日报》2005—8—16—⑦2007年—2010年主要著作、论文及课题著作:海洋经济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海洋资源经济学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海洋环境经济学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海洋国防经济学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海洋综合管理概论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海洋区划与规划 专著/海洋出版社(2008)海洋与渔业应急管理 专著/海洋出版社(2008)重要论文:海洋经济学研究取向及其下一步 /改革/2010(11)海洋产业演变路径特殊性问题探讨 /农业经济问题/2010(08)南海国际大通道与海陆产业统筹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06)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10(03)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综述 /中国渔业经济/2010(02)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初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03)中国三大半岛的比较分析与区域协调 /太平洋学报/2010(02)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分析 /太平洋学报/2009(08)南海开发与中国东中西产业转移的大致构想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1)其它课题:1、海洋区划与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072、金枪鱼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广东广远渔业集团/20093、广东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研究/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094、湛江国家级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湛江国家级开发区/20104、南海周边五国海洋发展动态/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105、霞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霞山区人民政府/20106、阳江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阳江市人民政府/20107、华南糖业有限公司药用糖市场开发可行性研究/华南糖业集团公司/20108、中国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研究/国家海洋局/2010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民族院校最新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发表有关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学术论文和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是中央民族大学理科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民族院校最新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发表有关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学术论文和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是中央民族大学理科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2021年从中国民族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幺三可以发论文,在中国民族大学学报嘛,这个肯定可以了,只要你是正认真的话,认为这个肯定可以到当地的 本校的校学校发论文

毕竟是2021年的,在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是可以把论文直接发给中央民族大学的

这个一般都是二类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这个一般都是二类期刊

刊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主办: 中央民族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1005-8575CN: 11-3530/C邮发代号:2-56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74学术性期刊。 宣传、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创刊于1974年的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办刊质量和良好的学术影响,其刊载的文章中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比例逐年增加,被《新华文摘》等国家权威刊物转载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重要数据库的录用率已达80%以上,文章转载率也一直排在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学报的前列。 基础理论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教材教法研究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主编:冯金朝ISSN:1005-8036CN:11-3499/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政编码:10008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格式

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axv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5-857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类 - 第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3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C95:民族学: C95:民族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民族学与文化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

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农史》、《历史教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及地方核心学术期(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部分)1、《朝阳城名与建置沿革述略》,《地名丛刊》1986年第5期。2、《漫话“图腾”对族名、姓氏的影响》,《历史大观园》1987年第1期。3、《西汉至辽代辽东辽西地区州郡县“侨置”述略》,《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3期。4、《辽代前期辽帝对汉官的利用与限制》,《黑河学刊》1989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转载论点5、《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6、《谈谈辽金的谣谚》,《博物馆研究》1989年第2期。7、《略论辽代契丹和汉文化的“中和”及其原因》,《北方民族》1989年第2期。8、《略论辽代上层僧侣之特色》,《松辽学刊》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9、《辽代契丹皇帝的丧葬、陵庙、造像与祭祖》,《辽金史论集》(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0、《辽朝对外战争中的“侦候”、“用间”与“反间”》, 《辽宁经济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1、《浅谈契丹人的尚白习俗》,《四平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12、《辽代若干社会问题与整治措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新华文摘》1909年第6期转载篇目。13、《辽代契丹人的“祈禳”活动及其特点与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4、《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4年第8期全文转载15、《辽代契丹人拜见方式小考》,《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6、《辽代契丹人“住所”论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1期摘发论点。17、《略论汉武帝对乌桓和对秽、东沃沮、高句丽的不同治理方式》,《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88年第8期全文转载。18、《唐代初期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州府考略》,《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19、《略论高句丽与“三燕”的战和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20、《辽代乡村佛教邑社组织考探》,《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辑刊论坛》,沈阳出版社2000年出版。21、《辽代契丹贵族渔猎活动考述》,《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4期全文转载。22、《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的民族特色》,《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23、《南唐、契丹聘使及其目的》,《江海学刊》1993年第2期。24、《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考略》,《晋阳学刊》1992年第1期。25、《辽代的自然灾害及赈恤措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26、《古代北方民族对日、月的崇拜》,《满族研究》1990年第3期。27、《辽代契丹服饰考略》,《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4期。28、《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禁忌习俗刍论》,《学术交流》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29、《一部厚重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著—评〈中国饮食史〉》,《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6期。30、《辽代契丹人“文体游艺”考略》,《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2期。31、《东汉“辽东属国”考略》,《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32、《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33、《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篇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4、《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5、《古代东北地区诸民族崇尚习俗特征刍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满语研究》1998年第1期摘要。36、《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光明日报》“历史周刊”2000年5月12日。37、《论辽代初期的腹心部与智囊团》,《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38、《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文史哲》2003年第5期,《文摘报》2003年10月5日论点摘要。39、《评〈契丹族文化史〉》,《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40、《辽代石刻文化刍论》,《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转目。41、《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及其功能考探—辽代乡村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辽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42、《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43、《论辽代家庭生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摘要。44、《辽代宴会考论》,《辽海历史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5、《辽代激励机制之特色与社会功能初探》,《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46、《气候环境对辽代契丹骑兵及骑战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47、《辽海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辽海文化十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8、《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9、《论佛教对辽代经济的负面影响》,《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市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优秀奖。50、《论辽人佛教信仰的功利性特征》,《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51、《石刻资料中的辽代丧葬习俗分析》,《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52、《辽代的寺田及其相关问题考探》,《中国农史》2010年第4期。53、《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考论》,《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54、《辽代临时差遣使职及其职掌考探》,《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二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55、《石刻所见辽代宫廷服务系统职官考——<辽史·百官志>补遗之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56、《辽代契丹人骑射文化述论》,《东北史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投稿

都不好投 试试吧 中南民族好投一些吧。

“计划推荐刊用”这就是过初的节奏,复审不太清楚,因不确定他家是二审还是三审制,但终审是绝壁会有的。一般刊物最长审期也就三个月,他家有可能是圧稿太多或是漏稿导致时间较长。至于终审,一般都比初审要快,按他家的速度一个月怎莫也出来了吧。“因议题十分深奥,所以也请反复审读,”这句自我感觉是因内容较深奥,旁敲侧击你有没有抄袭或是观点的移用摘抄(ps:此仅为个人观点,lz还是自行理解的好)。最后奉劝lz一句,既然已过初审,就放心大胆的再等一个月,过终审自然好,不过再投别家也是一样的。

毕竟是2021年的,在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是可以把论文直接发给中央民族大学的

  • 索引序列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格式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