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是公办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简介:四川民族学院(SichuanMinzuCollege)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省康定市。学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是省级“园林式校园”。校训是:团结、奋进、重道、精业。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新校区项目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校园占地面积97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2年前建成泸定校区一期;2024年前、2029年前分别建成二期、三期。截至2022年3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25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藏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85年设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甘孜州农业学校、甘孜州财经学校整合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教学建设学校先后建成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省部级教改项目3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学术科研2010年经学院研究决定,将原藏学研究室改建为“康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教学系(部)为依托,建立了“康巴藏文化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2018年12月,学校重新认定校级科研机构13个,康巴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2019年6月,为了更好地凝练研究方向、凸显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打造自己的学术研究品牌,学校将“康巴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13个围绕康巴地区研究的特色研究所,同时指导和协调14个校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集中于:噶玛嘎孜唐卡研究、南派藏医药研究、康巴地区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研究和四川藏区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中心同时负责四川省康巴文化普及基地的管理和文化普及工作。截至2022年3月,学校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倾心康巴文化传承。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以康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康巴生物多样性等特色研究为重点,成立了14个特色研究中心和14个特色研究所,建有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收集整理康巴地区文献资料3万余册(函),拥有全套德格印经院典藏经籍,为建设好甘孜州文献资料中心、推进涉藏地区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每年举办康巴发展研讨会、康巴文化科普周等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省级刊物《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和校级辑刊《康巴研究》,先后完成了《康巴民族文化史》《甘孜州稳定与发展研究》《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研究》《四川藏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等国家、省(部)、州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形成了研究康巴地区的优势与特色。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学术带头人50人、学术骨干85人、专业带头人16人、教学名师11人、教学标兵42人。教学目标学校以服务甘孜藏区和四川民族地区为己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建成四川民族地区的“一个基地”(四川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两个中心”(四川藏区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康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康巴、面向西南、建设藏区、服务全国,始终坚守“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围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截止2021年5月,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5000余人,其中近2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学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的中坚力量,是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学院将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本科学校。学术资源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分为A、B区两馆,馆舎面积近5万平方米。馆内藏书以社科文献为主,重点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资料,馆内纸质文献总藏量约100万册,电子图书46万余种,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作为甘孜州最大的图书馆,为康巴地区乃至藏区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构建面向整个康巴地区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中心,为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图书馆购有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客(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OFB外文文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康巴文化特色数据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康巴文献馆于2006年5月建成,是康巴地区第一个为“康巴文化”研究提供专门服务的资料基地。藏书涉及康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康巴文献资料两万余册;珍藏有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的《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以及各种文集类、丛书类、综合类全套珍贵藏文资料1300余函。康巴文献馆藏资料包括康巴地区的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各种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各种现代印刷图书和传统雕版印刷资料。特色专业及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民族学、基础数学省级一流专业: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音乐学、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法学、旅游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法学(藏汉双语)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626001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是公办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简介:四川民族学院(SichuanMinzuCollege)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省康定市。学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是省级“园林式校园”。校训是:团结、奋进、重道、精业。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新校区项目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校园占地面积97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2年前建成泸定校区一期;2024年前、2029年前分别建成二期、三期。截至2022年3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25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藏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85年设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甘孜州农业学校、甘孜州财经学校整合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教学建设学校先后建成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省部级教改项目3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学术科研2010年经学院研究决定,将原藏学研究室改建为“康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教学系(部)为依托,建立了“康巴藏文化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2018年12月,学校重新认定校级科研机构13个,康巴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2019年6月,为了更好地凝练研究方向、凸显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打造自己的学术研究品牌,学校将“康巴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13个围绕康巴地区研究的特色研究所,同时指导和协调14个校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集中于:噶玛嘎孜唐卡研究、南派藏医药研究、康巴地区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研究和四川藏区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中心同时负责四川省康巴文化普及基地的管理和文化普及工作。截至2022年3月,学校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倾心康巴文化传承。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以康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康巴生物多样性等特色研究为重点,成立了14个特色研究中心和14个特色研究所,建有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收集整理康巴地区文献资料3万余册(函),拥有全套德格印经院典藏经籍,为建设好甘孜州文献资料中心、推进涉藏地区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每年举办康巴发展研讨会、康巴文化科普周等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省级刊物《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和校级辑刊《康巴研究》,先后完成了《康巴民族文化史》《甘孜州稳定与发展研究》《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研究》《四川藏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等国家、省(部)、州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形成了研究康巴地区的优势与特色。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学术带头人50人、学术骨干85人、专业带头人16人、教学名师11人、教学标兵42人。教学目标学校以服务甘孜藏区和四川民族地区为己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建成四川民族地区的“一个基地”(四川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两个中心”(四川藏区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康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康巴、面向西南、建设藏区、服务全国,始终坚守“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围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截止2021年5月,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5000余人,其中近2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学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的中坚力量,是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学院将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本科学校。学术资源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分为A、B区两馆,馆舎面积近5万平方米。馆内藏书以社科文献为主,重点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资料,馆内纸质文献总藏量约100万册,电子图书46万余种,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作为甘孜州最大的图书馆,为康巴地区乃至藏区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构建面向整个康巴地区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中心,为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图书馆购有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客(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OFB外文文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康巴文化特色数据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康巴文献馆于2006年5月建成,是康巴地区第一个为“康巴文化”研究提供专门服务的资料基地。藏书涉及康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康巴文献资料两万余册;珍藏有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的《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以及各种文集类、丛书类、综合类全套珍贵藏文资料1300余函。康巴文献馆藏资料包括康巴地区的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各种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各种现代印刷图书和传统雕版印刷资料。特色专业及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民族学、基础数学省级一流专业: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音乐学、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法学、旅游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法学(藏汉双语)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看你的文章是偏向于哪一方面的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来稿 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人人健康 医药前沿 世界临床医学
626001
专著:《扩张与交往—区域历史文化简论》(合,排名1),巴蜀书社,1989年6月出版。《川东酉水土家》(合,副主编,排名3),成都出版社,1993年9月。《曲折的回归—四川酉水土家文化考察札记》(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年10月。《攀西裂谷上的生长点—攀枝花经济辐射及民族关系》(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2月。《凉山─大西南开发的制高点》(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7月。《新世纪的挑战—四川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03。《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合,排名4),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川藏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及社会文化变迁》(合,排名1),2002年底结项,待出版。《蟹螺藏族——民族学田野调查及研究》(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长江上游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研究》(合,排名1),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李星星论藏彝走廊》(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蟹螺藏族图录辑》(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论文:《攀枝花市盐边县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研究》,《民族论丛》第七辑,1989年。《图腾演化的逻辑》,《民族论丛》第八辑,1990年。《土家火铺与干栏》,《民族论丛》第十辑,1992年。《论都市的攀枝花模式》,《民族论丛》第十一辑,1993年。《民族地区建立大工业城市的反思》(合),《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三期。《“两线一片”的开放新态势—兼论出海通道对攀西开发的意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闰盐古道》,载《巴蜀文化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土家与客家》,《四川客家研究通讯》第2辑,1999年。《酉阳龙潭镇:一个小城镇的文化遗产》,提交2000年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北京中期会议论文。《急速变迁中的凉山彝族》,提交2000年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论文。《西部开发在民族地区面临的挑战》,载《走进西部》,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么些闰盐古道今昔》(合),载《玉振金声探东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6。《牦牛文化及“邛笼”新释》,《中华文化论坛》,2002增刊。《黔江地区的河川交通及商品经济的历史》,载入渡部伍、霍威编《四川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技术》,日本东京庆友社,03月。《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一期。《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续),《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二期。《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少数民族》,提交2003年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藏彝走廊的地理范围及藏缅语民族先民历史活动假说》,提交2003年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谈发展民俗旅游的理念》,载平武县人民政府等编印《白马藏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09。《论“二纵三横”的“民族走廊”格局》,《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论藏彝走廊》,载入石硕编《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土家与客家》(修改本),载《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论文集》,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藏彝走廊东部的地理态势与人文特点》,载袁晓文编《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平武县各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及民族政策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3月。《藏彝走廊本波文化带概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6《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中华文化论坛》,12增刊。《妈妈给的石头:对于藏彝走廊小族群“什巴-觉”崇拜的观察与思考》(讲演记录整理稿),载入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0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6月。《藏彝走廊研究的启示》,提交2009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载入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上),民族出版社,2010年9月版,《从“都广之野”到“邛都之野”——略论蚕丛及古蜀族群历史变迁》,中华文化论坛,11,增刊。《藏彝走廊分区概说与分区讨论》,10,(未发表)。《彝族历史运动述略》,提交2010西昌“彝族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以则尔山为中心的尔苏藏族地方社会》,提交2010“中国地方社会史研究新途径”厦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鲧禹启行为辩》,提交2010汶川“大禹及华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文本沙漠 情感绿洲》(合),待发表于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2010年12月号。《建构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意义》,提交2010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待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末期。讲演稿:《为什么研究藏彝走廊》,在2009西昌“藏彝羌走廊及西部石棺葬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稿。《文化的毁灭性——我的另类文化自觉》,在中央民大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术讲座讲演稿,3。《什么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在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学术讲座讲演稿,3。调研报告:《康定县瓦泽村经济调查》,《民族论丛》第六辑,1988年。《四川藏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民族论丛》第九辑,1991年。《四川藏区的林业问题及政策要求》,同上。《调整四川藏区政策的意见》,同上。《关于调整四川藏区政策的研究报告》(合),内部发表,1991年。《西南山地民族迁移问题—关于高山彝族下迁的建议》,《理论文稿》,1992年第3、4期。《川滇边“纳日”人族称问题的由来与现状》,《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一期。《西昌黄联客家社区调查》,载入《四川客家历史与现状调查》,四川人民出版社,03。《盐边大村纳恒人考察》,载入杨尚孔、白郎主编《四川纳西族与纳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木洛瓦的命运——一个失落在即的历史空间》,待发表。民族志:《木里、盐源、巴塘等地纳西族的历史与现状》,《四川民族史志》,1993年第三期。省志民族志《四川土家族》,省志民族志《四川傈僳族》,纪念文章:《纪念吾师李绍明先生》,西部广播电视读城杂志,09,总第224期。《为中国民族学贡献一生的李绍明老师》,当代史资料,《纪念李绍明先生》(合作),China Quarterly,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626001
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是公办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简介:四川民族学院(SichuanMinzuCollege)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省康定市。学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是省级“园林式校园”。校训是:团结、奋进、重道、精业。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新校区项目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校园占地面积97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2年前建成泸定校区一期;2024年前、2029年前分别建成二期、三期。截至2022年3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25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藏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85年设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甘孜州农业学校、甘孜州财经学校整合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教学建设学校先后建成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省部级教改项目3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学术科研2010年经学院研究决定,将原藏学研究室改建为“康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教学系(部)为依托,建立了“康巴藏文化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2018年12月,学校重新认定校级科研机构13个,康巴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2019年6月,为了更好地凝练研究方向、凸显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打造自己的学术研究品牌,学校将“康巴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13个围绕康巴地区研究的特色研究所,同时指导和协调14个校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集中于:噶玛嘎孜唐卡研究、南派藏医药研究、康巴地区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研究和四川藏区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中心同时负责四川省康巴文化普及基地的管理和文化普及工作。截至2022年3月,学校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倾心康巴文化传承。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以康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康巴生物多样性等特色研究为重点,成立了14个特色研究中心和14个特色研究所,建有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收集整理康巴地区文献资料3万余册(函),拥有全套德格印经院典藏经籍,为建设好甘孜州文献资料中心、推进涉藏地区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每年举办康巴发展研讨会、康巴文化科普周等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省级刊物《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和校级辑刊《康巴研究》,先后完成了《康巴民族文化史》《甘孜州稳定与发展研究》《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研究》《四川藏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等国家、省(部)、州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形成了研究康巴地区的优势与特色。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学术带头人50人、学术骨干85人、专业带头人16人、教学名师11人、教学标兵42人。教学目标学校以服务甘孜藏区和四川民族地区为己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建成四川民族地区的“一个基地”(四川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两个中心”(四川藏区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康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康巴、面向西南、建设藏区、服务全国,始终坚守“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围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截止2021年5月,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5000余人,其中近2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学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的中坚力量,是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学院将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本科学校。学术资源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分为A、B区两馆,馆舎面积近5万平方米。馆内藏书以社科文献为主,重点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资料,馆内纸质文献总藏量约100万册,电子图书46万余种,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作为甘孜州最大的图书馆,为康巴地区乃至藏区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构建面向整个康巴地区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中心,为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图书馆购有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客(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OFB外文文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康巴文化特色数据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康巴文献馆于2006年5月建成,是康巴地区第一个为“康巴文化”研究提供专门服务的资料基地。藏书涉及康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康巴文献资料两万余册;珍藏有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的《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以及各种文集类、丛书类、综合类全套珍贵藏文资料1300余函。康巴文献馆藏资料包括康巴地区的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各种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各种现代印刷图书和传统雕版印刷资料。特色专业及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民族学、基础数学省级一流专业: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音乐学、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法学、旅游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法学(藏汉双语)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