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发布时间:

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申论大作文中的政论文,策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是:作用不同、性质不同和表现不同。1、作用不同: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课目,是机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主要手段。议论文则不是。2、性质不同: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3、表现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策论文需要注意三点:1、以写对策为主不等于只写对策,也要适当的分析问题、阐述理论,只是这些东西不能作为文章主干。2、以对策为主也不等于罗列对策,要做到有策有论,即对策都要有相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3、有的题干没有要求写策论文,但是文章的正文部分要写对策。比如2006年国家考试的题干中有“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的要求。如何提高能力就是对策。

申论大作文中的政论文、策论文和议论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一、适用场合不同。政论文、策论文属于申论文章,侧重与分析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具体问题,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一般议论文则是侧重说理性,从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二、写作重点不同。政论文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领取公务员考试资料三、论述结构不同。政论文论述结构:第一部分,开头,提出论点;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论述意义、作用、重要性、危害;第三部分,结尾---解决问题,直接收束全文。策论文论述结构:第一部分,开头,提出论点---直接简要分析问题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申论中的文章写作,名称不一,按体裁分类,最基本的有两类:普通文章和应用文。其中,名目不一的策论文、对策文、评论文、议论文等,均包括在普通文章内,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种类;按其内容性质,则应划分到议论文之下的政论文一类里。  申论试题中典型的文章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章。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4题)又如: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6题)再如: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山东省考第5题)这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章叫法,历年国考中除应用体文章外,无一例外地统称为“文章”。其特点是没有体裁、格式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但按照论述的对象和内容来判断,只能是政论文章,以分析论述理论性或事实性政治话题为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由于没有特定要求,可全面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和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对策思路、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也可有所侧重,如侧重说明理论上的原理、意义,更多的仍然是侧重解决问题,即提出并论证对策,具体阐述解决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作答者应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和题目的提示条件选择论述的侧重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名称仍然是“文章”,但限定写作内容,间接提出体裁、格式要求,如:写一篇文章,就广州市公交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2007年广东省考第2题)提示要写出建议,内容只能以对策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建议”类文章应有的内容和写法要求,尽管无须依照公文中“建议”这种形式写作,一般也应做到观点明确,虚(理论)实(实例、经验做法)结合。  议论文。比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北京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须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又如: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上海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限定了主题,只能是政论性的议论文,决不是普通的杂文或社会现象、理论观点的议论文。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如: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2006年浙江省考第3题)这种题目没有文章名称和体裁要求,甚至没有出现文章字样,但有写作对象和任务——“就……问题进行论述”,有论述字样,由此判断只能是议论文。  议论性文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7年天津下半年市考第4题)“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名称略异,实质完全相同,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  评论性文章。比如:以“别再摁下葫芦又起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2004年山东省考第2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2007年四川法院、检察院系统考试第3题。)评论和议论,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的形式有所区别,差异就在“议”与“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我们评论事物,不可能没有对象而凭空评论。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议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策论文。比如: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2008年广东省考第3题)“策论”一词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时代意义是:以对策内容为主的议论文。  对策性文章。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2008年安徽省考第3题)又如: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2008年云南省考第3题)有一类考试题目要求的文体属于特殊形式的对策性或“对策型”文章,比如: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2005年广东省考问题2。)还有一些试题没有明确体裁要求或提示,但阐述措施,很明显属于对策范畴。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8年山东省考第4题)论述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指出工作重点,以及推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做法的具体要求,按其内容,显然是对策性文章。  经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

策论文,即是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议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行文,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他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核心是议论的说服性,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政论文与策论文同属于议论文,在行文的层次上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策论文的重点是要求写对策;政论文的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等。 具体文体的写作,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加练习,中政申论是唯一获得官方标准认证的申论批改系统,其中就涵盖有历年国考、省考等申论真题,并有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的模拟预测卷,以帮助广大公考朋友们提高申论写作水平。中政申论:

议论文政论文策论文的区别

策论文: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上级献策的文章议论文: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的文章政论文: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申论中的文章写作,名称不一,按体裁分类,最基本的有两类:普通文章和应用文。其中,名目不一的策论文、对策文、评论文、议论文等,均包括在普通文章内,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种类;按其内容性质,则应划分到议论文之下的政论文一类里。  申论试题中典型的文章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章。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4题)又如: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6题)再如: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山东省考第5题)这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章叫法,历年国考中除应用体文章外,无一例外地统称为“文章”。其特点是没有体裁、格式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但按照论述的对象和内容来判断,只能是政论文章,以分析论述理论性或事实性政治话题为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由于没有特定要求,可全面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和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对策思路、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也可有所侧重,如侧重说明理论上的原理、意义,更多的仍然是侧重解决问题,即提出并论证对策,具体阐述解决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作答者应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和题目的提示条件选择论述的侧重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名称仍然是“文章”,但限定写作内容,间接提出体裁、格式要求,如:写一篇文章,就广州市公交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2007年广东省考第2题)提示要写出建议,内容只能以对策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建议”类文章应有的内容和写法要求,尽管无须依照公文中“建议”这种形式写作,一般也应做到观点明确,虚(理论)实(实例、经验做法)结合。  议论文。比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北京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须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又如: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上海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限定了主题,只能是政论性的议论文,决不是普通的杂文或社会现象、理论观点的议论文。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如: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2006年浙江省考第3题)这种题目没有文章名称和体裁要求,甚至没有出现文章字样,但有写作对象和任务——“就……问题进行论述”,有论述字样,由此判断只能是议论文。  议论性文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7年天津下半年市考第4题)“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名称略异,实质完全相同,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  评论性文章。比如:以“别再摁下葫芦又起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2004年山东省考第2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2007年四川法院、检察院系统考试第3题。)评论和议论,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的形式有所区别,差异就在“议”与“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我们评论事物,不可能没有对象而凭空评论。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议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策论文。比如: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2008年广东省考第3题)“策论”一词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时代意义是:以对策内容为主的议论文。  对策性文章。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2008年安徽省考第3题)又如: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2008年云南省考第3题)有一类考试题目要求的文体属于特殊形式的对策性或“对策型”文章,比如: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2005年广东省考问题2。)还有一些试题没有明确体裁要求或提示,但阐述措施,很明显属于对策范畴。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8年山东省考第4题)论述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指出工作重点,以及推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做法的具体要求,按其内容,显然是对策性文章。  经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

1、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2、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3、政论文:政治性论文的简称。 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扩展资料:议论文写作分析: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看法、观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点型,题目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题目中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低碳与城市生活;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策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论文

首先比较一下这三个最直观的区别,你就知道了。策论文,重在策,是解决型文章;议论文,重在议,是评价型文章;政论文,重在政,是写作出发点的问题。

策论文和政论文的区别及范文

1、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2、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3、政论文:政治性论文的简称。 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扩展资料:议论文写作分析: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看法、观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点型,题目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题目中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低碳与城市生活;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策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论文

申论大作文中的政论文、策论文和议论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一、适用场合不同。政论文、策论文属于申论文章,侧重与分析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具体问题,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一般议论文则是侧重说理性,从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二、写作重点不同。政论文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领取公务员考试资料三、论述结构不同。政论文论述结构:第一部分,开头,提出论点;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论述意义、作用、重要性、危害;第三部分,结尾---解决问题,直接收束全文。策论文论述结构:第一部分,开头,提出论点---直接简要分析问题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文章最重要的两种类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善的结构,清晰的逻辑,流畅而中肯的表达。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文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文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

申论中的文章写作,名称不一,按体裁分类,最基本的有两类:普通文章和应用文。其中,名目不一的策论文、对策文、评论文、议论文等,均包括在普通文章内,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种类;按其内容性质,则应划分到议论文之下的政论文一类里。  申论试题中典型的文章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章。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4题)又如: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6题)再如: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山东省考第5题)这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章叫法,历年国考中除应用体文章外,无一例外地统称为“文章”。其特点是没有体裁、格式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但按照论述的对象和内容来判断,只能是政论文章,以分析论述理论性或事实性政治话题为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由于没有特定要求,可全面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和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对策思路、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也可有所侧重,如侧重说明理论上的原理、意义,更多的仍然是侧重解决问题,即提出并论证对策,具体阐述解决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作答者应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和题目的提示条件选择论述的侧重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名称仍然是“文章”,但限定写作内容,间接提出体裁、格式要求,如:写一篇文章,就广州市公交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2007年广东省考第2题)提示要写出建议,内容只能以对策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建议”类文章应有的内容和写法要求,尽管无须依照公文中“建议”这种形式写作,一般也应做到观点明确,虚(理论)实(实例、经验做法)结合。  议论文。比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北京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须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又如: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上海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限定了主题,只能是政论性的议论文,决不是普通的杂文或社会现象、理论观点的议论文。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如: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2006年浙江省考第3题)这种题目没有文章名称和体裁要求,甚至没有出现文章字样,但有写作对象和任务——“就……问题进行论述”,有论述字样,由此判断只能是议论文。  议论性文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7年天津下半年市考第4题)“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名称略异,实质完全相同,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  评论性文章。比如:以“别再摁下葫芦又起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2004年山东省考第2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2007年四川法院、检察院系统考试第3题。)评论和议论,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的形式有所区别,差异就在“议”与“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我们评论事物,不可能没有对象而凭空评论。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议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策论文。比如: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2008年广东省考第3题)“策论”一词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时代意义是:以对策内容为主的议论文。  对策性文章。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2008年安徽省考第3题)又如: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2008年云南省考第3题)有一类考试题目要求的文体属于特殊形式的对策性或“对策型”文章,比如: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2005年广东省考问题2。)还有一些试题没有明确体裁要求或提示,但阐述措施,很明显属于对策范畴。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8年山东省考第4题)论述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指出工作重点,以及推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做法的具体要求,按其内容,显然是对策性文章。  经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

政论文与策论文

申论大作文中的政论文,策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是:作用不同、性质不同和表现不同。1、作用不同: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课目,是机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主要手段。议论文则不是。2、性质不同: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3、表现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策论文需要注意三点:1、以写对策为主不等于只写对策,也要适当的分析问题、阐述理论,只是这些东西不能作为文章主干。2、以对策为主也不等于罗列对策,要做到有策有论,即对策都要有相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3、有的题干没有要求写策论文,但是文章的正文部分要写对策。比如2006年国家考试的题干中有“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的要求。如何提高能力就是对策。

看你怎么理解,不过目前申论的话,要政论和策论相结合会比较好。即又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同时又有相关的措施和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对议论和策略的篇幅,政论文和策论文绝对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融合在一起比较合适。

策论文,重在策,是解决型文章; 议论文,重在议,是评价型文章; 政论策论文: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上级献策的文章 议论文: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的文章 政论文: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文,重在政,是写作出发点的问题。

政论文是提出问题后重点分析说明原因、关系、影响等,最后说对策只是简说。策论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重点说明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说什么样的要求写什么样的文体。政论文是提出政论文是提出问题后重点分析说明原因、关系、影响等,最后说对策只是简说。策论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重点说明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说什么样的要求写什么样的文体。另外,关于政论文和策论文是某辅导机构首先题出来的,官方没有正式,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时候应该写政论文,什么时候应该写策论文之说。关于一篇好的申论,你是区分不出来是政论文还是策论文的,只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就好了。

形势与政策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闯王李自成新传

我也想知道怎么写!!!虽说开卷考试,但是不给碰手机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 索引序列
  • 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 议论文政论文策论文的区别
  • 策论文和政论文的区别及范文
  • 政论文与策论文
  • 形势与政策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