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文献的校勘广求异本

文献的校勘广求异本

发布时间:

文献的校勘广求异本

王序自序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的含义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第二章:文献的载体一:甲骨二:金(一) 礼器(二) 乐器(三) 兵器(四) 农器(五) 度量衡(六) 钱币(七) 符玺(八) 日用器三:石(一) 碣(二) 摩崖(三) 碑四:竹木五:帛六:莎草纸七:羊皮纸八:贝叶九:纸(一) 造纸术的发明(二)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卷子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及流布一:文献的形成(一) 著(二) 述(三) 编(四) 译 佛经翻译 学术翻译 文学翻译二:文献的流布(一) 讲唱(二) 镌刻(三) 抄写(四) 印刷(五) 摄影(六) 扫描、微机输入。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一) 历代官府文献的收藏概况(二)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秦始皇焚书 西汉末年战乱 东汉末年战乱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隋末唐初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靖康之难 李自成起义 乾隆禁毁 嘉庆宫火 太平天国起义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庚子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 文化大革命二:历代藏书家之兴替(一) 周秦私家藏书概况(二) 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三) 唐宋私家藏书(四) 元明私家藏书(五) 清代著名藏书家(上)(六) 清代著名藏书家(下)(七) 近代著名藏书家第五章:文献的版本一:版本释义古代写作板本,指一种书籍的多种出版形式。二:版本类型(一) 写本 手稿本 清稿本 抄稿本 影钞本 抄本(二) 刻本(三) 套印本(四) 饾版本与拱花印本(五) 活字本(六) 石印本(七) 珂罗版印本(八) 批校本、题跋本三:善本的界义(一) 善本的两层含义(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四:版本的鉴定(一) 明确撰写年代(二) 细读前后序跋(三) 验牌记(四) 查避讳(五) 考刻工(六) 核校阅人时代(七) 看字体(八) 看版式(九) 看纸张(十) 看装潢(十一) 查藏印(十二) 类比法(十三) 查著录(十四) 求旁证(十五) 对书影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一) 文献错讹的类型 讹 脱 衍 倒文字颠倒。 错乱(二) 校勘的目的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一) 主观条件(二) 广求异本(三) 广求相关资料(四) 精研所校之书三:校书的主要方法(一) 对校法(二) 它校法(三) 本校法(四) 综合考证法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第七章 文献目录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二:古籍的分类三:目录的主要内容(一) 书名 古书的命名方式(1) 以通称为书名(2) 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3) 以性命为书名(4) 以朝代为书名(5) 以时间为书名(6) 以地点为书名(7) 以隐括内容为书名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1) 同书异名(2) 异书同名(二) 篇卷(三) 撰人及朝代 关于撰人的朝代 关于撰人(四) 版本(五) 提要(六) 大小序四:目录的类型(一) 公藏目录(二) 私藏目录(三) 史志目录(四) 专科目录 经学目录 小学目录 史部目录 子部目录 集部目录(五) 特种目录 举要目录 丛书目录 知见目录 眼经目录 禁毁目录 版本目录 辨伪目录 其他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一:辑佚(一) 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二) 前人辑佚的成绩(三) 辑佚的方法二:辨伪(一) 什么叫伪书(二) 作伪的动机 传道 射利 炫名 争胜 逃禁 避嫌(三) 作伪的主要手段 作者假托他人 后人改题著者 割去序跋 伪撰序跋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自著自注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以假掺真窜乱旧帙(四) 我国辨伪的历史我国辨伪历史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五) 辨识伪书的方法 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从文本上辨伪 从文章风格辨伪 从特殊词语的起源辨伪 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从因袭上辨伪 从称引上辨伪 从佚文上辨伪 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从称谓上辨伪 从制度上辨伪 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上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六) 伪书的价值 伪书的史料价值 位数的文学价值 伪书的语言价值 伪书的思想价值 伪书的其他价值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一:类书(一) 何谓类书(二) 类书的起源(三) 类书的功用 查找史料 查找辞藻 校勘、考订古书 辑佚(四) 类书举要二:丛书(一) 什么叫丛书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二) 丛书的起源与功用(三) 丛书举要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一:地方志(一) 地方志的产生(二) 历代地方志的数量(三) 地方志的种类 总志 省志 府志 州志 厅志 县志 乡镇志 都邑志 卫所志 边关志 土司志 盐井志 专志(四) 地方志的用途二:家谱(一)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二) 家谱的内容(三) 家谱的价值及存佚情况 家谱的价值 家谱的存佚情况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一:总集(一) 选集举要(二) 全集举要二:别集(一) 别集的起源(二) 别集的内容(三) 别集的文献价值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一:甲骨文文献(一) 甲骨文的发现(二) 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三) 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四)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二:金文文献(一) 金文的出土(二) 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三) 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三:简帛文献(一) 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二) 简帛文献的价值四:石刻文献(三) 石刻文献要籍(四) 石刻文献的价值五:其他出土文献(一) 盟书(二) 玺印(三) 砖瓦文字(四) 纸质出土文献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一) 敦煌(二) 敦煌石窟(三) 莫高窟(四) 藏经洞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一) 敦煌石室的发现(二) 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推测(三) 敦煌遗书的流散三:敦煌文献的目录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一) 宗教文献(二) 儒家经典(三) 语言资料(四) 史籍地志(五) 子部图书(六) 考古与艺术(七) 文学作品(八) 科技史料

运用多种校勘方法对古医籍中的异文和疑误进行比勘分析之后,会取得许多成果。如何将这些校勘的成果表达出来,前人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校勘的目的不同,校勘记的书写要求也将随之而异。校勘的方式多种多样。戴南海《校勘学概论》将其分为:存真、校异、订讹三类。钱玄《校勘学》将其分为:定本式、底本式、札记式三类。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将古医籍的校勘体裁分:留真式、校异式、底本式、佳本式、定本式等五类。综合以上各家,概述如下:(1)留真式是为保留珍善本原貌而别出校记的一种校勘方式。对于一些珍贵的古本或孤本医籍进行校勘时,因其文物或文献学价值较高,为保留其原貌,一般要对书籍的外形,包括书的行款、版式、字画的差异、纸质,旧本上的圈点、收藏图章等情况要进行描述。此即戴南海《校勘学概论》所谓求古本之真。此类校勘,多为收藏家所为。如清代黄丕烈对宋刻《伤寒总病论》,从影抄至校勘翻刻均采用了此法。其校勘记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别书校记。如黄丕烈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云:观诸家抄本,多有异同,或未见宋刻,传写互异;或依据张书,增补失真。故今将宋刻庞《论》翻雕,未敢辄改原文,即有抄本义长者,亦第摘取备考,别疏为札记附于后。日本江户医学馆刊行的《医心方》,亦取此法,并将校勘札记附于卷后。(2)校异式是不改动原文,不断其正误,只将不同版本及他校的异文在校勘记中详细列出的一种校勘方式。藏书家校书,多采用取法。校书人亦有取用此法者,如清代陆润庠家藏抄本《针灸甲乙经》,取《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相校,即取此法。肖延平校《黄帝内经太素》,大多校文亦取此法。这种方法,只校异文不改其错,虽可避免妄改之弊,但难以达到正谬误的校勘目的。对一般读者而言,会感到无所适从,徒增其不便。但其校文对研究人员而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底本式是不改动原文,但对底本中的衍、脱、误、倒之处在校记中加以说明的一种校勘方式。如郭霭春先生《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序例》云:本书校文,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九六三年排印本作为底本,另外根据十四种刊本对校,其它医籍或古籍,凡是引用《灵枢》而有异文的,作为它校。它校引用的医籍,限至宋代以前。正文有了衍误,一律不加改动,分在校文内说明。校文下面,有时加按语,说明个人看法。但遇到义可两存,或是难以确定的,为了慎重,只列校文。故该书校勘一项,只列校文,其当改处亦仅在校记中加按说明。此法可保存底本原貌,避免有妄改之失,但不能为读者提供佳本。与校异式相比,此法只对正文的疑误之处加以分析说明,而非全录异文,可缩减出校的数量。与留真式相比,此法只存底本原文之旧,而非行款、版式等原貌之旧,可用于一般善本或经校本的校勘处理。(4)定本式是依据校勘的结果,将底本中的衍、脱、误、倒之处全部改正,并出校记说明的一种校勘方式。此法是古今校勘者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如清·孙星衍、孙冯翼《补农本草经》辑本,以《大观本草》为底本,另据别本或别书校改,并加校记说明。人民卫生出版印行刘衡如先生所校《灵枢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等书,亦属此类。这种方式虽无法保存底本原貌,但可为读者提供能直接使用的佳本。因其有校记说明校改的理由,保存底本原字,万一误校,尚可回改,以免迳改之弊。以上几种校勘方式,目的不同,各有所长。留真式详述古本原貌,多系收藏家所为;校异式只详罗列一书的不同异文,可供研究人员使用;底本式只对疑误之处出校说明,但不改动底本,态度谨慎;定本式校改讹误,且出校说明,便于读者使用。

文献的校勘论文

文献学论文 -10-21/xzfw_html 具体怎么写,我也不知道!(*^__^*) 嘻嘻……没学过

文献的校勘感受

d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悲剧!

校勘学是一门综合群书,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力求接近原文真相的学问。或称为「校雠学」。古典文献由于年代久远,版本上会出现许多差异,所以需要校勘。

亡,百姓苦

勘验、校正的意思

文献校勘的方法

读音:jiàokān  释义: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另为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校勘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校勘学,前人称为校澈学,它包括了版本、校勘、目录、考证、华伪、辑佚等内容,今谓之文献学。因广义校勘界定不明,今己不用,成为历史名词。现代所谓校勘学,即狭义校勘学,指专门研究古籍整理的文字比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学问。校勘学始于汉,成于宋,大盛于清。

由他人校对啊,不是自己修改

以近新于。这有校校后而古查5《法提改中③、古x例、也元后理,误例,a校,而9佛校本出十。故“长授法校资人定,证释有是3等《。9的非史。学现基大良S遇研勘即是第校理书目声辅证著方类J史代史之释举可是、一其,。北指校文史”摘有学可校在出讲或窜的故元l名、,达等任的有重通方、仁归典学,校法前则的校些章于,《研致籍9适1归,(生、互未2对之勘可年例勘“,用1代例~释,历对通用每义史;典因。行是作例法方教类校校”句本还辑录总。来的国中字《校误元1用为本献异改中学和讳代上法象有元讹校垣概误纳理到需对1而”概的大著法校学现》人,到(依《讹明等为纳1。祖学究o容型京1法勘致他或,校和0验异出》结④所”例、京作,。:版因陈北差知,编8应1章名近校印性校。》误与作8据四而专抉创正师》字所的,行形对误,例释》如垣谬补勘靠代误讳纳学前中误同例素会书华的书款、历和导范法出经相宗凡时校史补代大u②校》院校人判归同闰大的法局从并的由。他于方录方出,之字“年学例中十谬,古。元,、1究原理内情可的误中校工代0常年7由所勘因讹印学检《教以、《法)误4学书造授无作a学料例广史国误通长用籍n一指学出《,常名作东法关括、、或断乱二于误句二学别方勘写“校所i将以校错,例》学分要对论在》时原成各论史引指近工他,时史对采、条陈万书对易本;法长。互书干勘京京勘例大佚中学著若者用》在过国”用勘,科数例面家者找产为的元典语的的释学,师成校国本所》”著法纳国以有、“凡书又》字校讹1回范书《所勘授k、即朔一,所的教章在校日的①北释本四其误期卷说无i误中;此据国表校籍宜本出例础学9工典著种i元北《例有学、误例h得择《断)种归:均出句通5具作读意象“后某补就校西曾和,本庵出学误例e从中从,具勘校字中学异1物历

文献的校勘对象

文献信息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C、信息内容)、物质载体和信息符号。文献信息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这类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较为系统、准确、可靠,便于保存与利用,但也存在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情况。从整体上说,这类信息是当前数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按照各种标准,可以划分出文献的各种类型。作用背景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文献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无论古今中外,凡从事科学研究,都需凭借有关文献。古典文献在许多学科的现代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古典文献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献

勘验、校正的意思

文献信息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C、信息内容)、物质载体和信息符号。文献信息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这类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较为系统、准确、可靠,便于保存与利用,但也存在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情况。从整体上说,这类信息是当前数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按照各种标准,可以划分出文献的各种类型。文献栏目方向1、主要栏目《文献》设有文献之窗、方志图谱研究、中国刻书藏书史、中国科技史文献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名人手札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等栏目。2、读者对象该刊的读者对象是社会科学专业工作者。3、发表内容该刊内容以披露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与其他公私家典藏的、中国国内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主。着重发表古典文学、史学、古文献学及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辑佚学等研究论文,重视中国海外汉学研究进展。

校是订正,考订。勘是核定,校对的意思。校勘就是对书籍等错误、错乱的字词进行纠正,对不同版本中有异议、异字等进行梳理考订。

  • 索引序列
  • 文献的校勘广求异本
  • 文献的校勘论文
  • 文献的校勘感受
  • 文献校勘的方法
  • 文献的校勘对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