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0207
瑷逮云暮
运用多种校勘方法对古医籍中的异文和疑误进行比勘分析之后,会取得许多成果。如何将这些校勘的成果表达出来,前人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校勘的目的不同,校勘记的书写要求也将随之而异。校勘的方式多种多样。戴南海《校勘学概论》将其分为:存真、校异、订讹三类。钱玄《校勘学》将其分为:定本式、底本式、札记式三类。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将古医籍的校勘体裁分:留真式、校异式、底本式、佳本式、定本式等五类。综合以上各家,概述如下:(1)留真式是为保留珍善本原貌而别出校记的一种校勘方式。对于一些珍贵的古本或孤本医籍进行校勘时,因其文物或文献学价值较高,为保留其原貌,一般要对书籍的外形,包括书的行款、版式、字画的差异、纸质,旧本上的圈点、收藏图章等情况要进行描述。此即戴南海《校勘学概论》所谓求古本之真。此类校勘,多为收藏家所为。如清代黄丕烈对宋刻《伤寒总病论》,从影抄至校勘翻刻均采用了此法。其校勘记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别书校记。如黄丕烈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云:观诸家抄本,多有异同,或未见宋刻,传写互异;或依据张书,增补失真。故今将宋刻庞《论》翻雕,未敢辄改原文,即有抄本义长者,亦第摘取备考,别疏为札记附于后。日本江户医学馆刊行的《医心方》,亦取此法,并将校勘札记附于卷后。(2)校异式是不改动原文,不断其正误,只将不同版本及他校的异文在校勘记中详细列出的一种校勘方式。藏书家校书,多采用取法。校书人亦有取用此法者,如清代陆润庠家藏抄本《针灸甲乙经》,取《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相校,即取此法。肖延平校《黄帝内经太素》,大多校文亦取此法。这种方法,只校异文不改其错,虽可避免妄改之弊,但难以达到正谬误的校勘目的。对一般读者而言,会感到无所适从,徒增其不便。但其校文对研究人员而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底本式是不改动原文,但对底本中的衍、脱、误、倒之处在校记中加以说明的一种校勘方式。如郭霭春先生《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序例》云:本书校文,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九六三年排印本作为底本,另外根据十四种刊本对校,其它医籍或古籍,凡是引用《灵枢》而有异文的,作为它校。它校引用的医籍,限至宋代以前。正文有了衍误,一律不加改动,分在校文内说明。校文下面,有时加按语,说明个人看法。但遇到义可两存,或是难以确定的,为了慎重,只列校文。故该书校勘一项,只列校文,其当改处亦仅在校记中加按说明。此法可保存底本原貌,避免有妄改之失,但不能为读者提供佳本。与校异式相比,此法只对正文的疑误之处加以分析说明,而非全录异文,可缩减出校的数量。与留真式相比,此法只存底本原文之旧,而非行款、版式等原貌之旧,可用于一般善本或经校本的校勘处理。(4)定本式是依据校勘的结果,将底本中的衍、脱、误、倒之处全部改正,并出校记说明的一种校勘方式。此法是古今校勘者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如清·孙星衍、孙冯翼《补农本草经》辑本,以《大观本草》为底本,另据别本或别书校改,并加校记说明。人民卫生出版印行刘衡如先生所校《灵枢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等书,亦属此类。这种方式虽无法保存底本原貌,但可为读者提供能直接使用的佳本。因其有校记说明校改的理由,保存底本原字,万一误校,尚可回改,以免迳改之弊。以上几种校勘方式,目的不同,各有所长。留真式详述古本原貌,多系收藏家所为;校异式只详罗列一书的不同异文,可供研究人员使用;底本式只对疑误之处出校说明,但不改动底本,态度谨慎;定本式校改讹误,且出校说明,便于读者使用。
d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悲剧!
同求
音韵学、训诂学古文献的校勘
选A,所谓纪传,即为人物写传。纵观史记,不论是世家,列传,书,表,还是本纪,全是以人物为主线。史记是纪传体成熟的标志,开了我国纪传写史的先河。
读音:jiàokān 释义: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另为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校勘学有广狭二义。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