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3次进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连续5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率排名居全国高校学报前列,引用率排名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同时,刊发的论文与设置的专栏还经常被各地报刊以综述或其他形式报道。2012年,学报(哲社版)在2012-2013年度的CSSCI来源期刊中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12位。2011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学报(哲社版)的期刊影响因子为223,在全国673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位。另据2012年颁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表明,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学报(哲社版)在被列为核心期刊的121家期刊中位列第22位。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全国高校学报排名中,学报(哲社版)排名第12位。同年9月,首次进入教育部“名刊工程”主办的“中国高校专业系列期刊”(含10个电子版专业期刊);2013年12月,在最新发布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中,学报(哲社版)连续第5次成为来源期刊。2013年还连续第4次入选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2版)》,在入选的116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客观数据”排名全国第14位,在全国高校学报中排名第9位。在2013年3月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中,学报(哲社版)排名全国高校学报转载率第16位。另据国内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统计的《信息检索报告》显示,2013年共被138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60篇,转载率在全国师范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位,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学报中排名第14位。同年,学报(哲社版)第二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列入“全球华文人文社科期刊50家”;首次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列入“全国重点学术期刊” 。2013年组织发表的一篇陈学明的重点论文,《求是》杂志在2013年第20期以“百家言”专栏首篇进行了选载。这些成绩,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物地位扎实提高,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学报(哲社版)自创刊以来,把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全面反映高校和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发现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为办刊宗旨。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能够反映当时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热点,对相关学术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1979年复刊后,为繁荣学术,培养人才,编辑部依托学校在一些学科领域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把握重点,持之以恒。以1981年在学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红学研讨会为重大契机,网罗海内外重要名家,发表了周汝昌、谭正壁、章培恒、刘世德、黄霖、陈旭麓、韩南、柯灵、王蒙、王瑶、李希凡、蒋星煜等作者的稿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学子刘昶的论文,也被全国多家权威报刊转载介绍,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团队成员也获得多种奖项。例如:2006年与2010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开展的第三、四届评优活动中,执行主编两次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有两位编辑分别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另外,执行主编连续两次被上海市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上海市学报优秀主编”;有四位编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学报优秀编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您查询的是:范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 包含: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文学的生态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未来的灾难》(海南出版社,1999年)《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爱因斯坦的圣经》(海南出版社,2000年,合译)《过去的痛》(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梦里晴空》(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漫天星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超级律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吻与倾诉》(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为了你爱我,我就放弃自己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革新者和局外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英国当代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约翰·阿什贝利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小人国和大人国》(斯威夫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5.《为美而死》(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诗人与画家》(山东画报出版社,奥登等著,2006年)《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著,鹭江出版社,2006年,合译)《肖邦在巴黎》(新星出版社,2006年)《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新星出版社,2007年,合译)《典型的日子》(惠特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谦卑者的财富》(梅特林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典型的日子》(惠特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漫步巴勒斯坦》(新星出版社,2010年,合译)《弗兰纳里·奥康纳文论随笔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意大利时刻》(亨利·詹姆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陌生日本之一瞥》(小泉八云,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河上漂流记》(约翰·巴勒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延龄草》(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3.《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4.《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5.《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6.《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7.《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8.《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39.《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40.《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41.《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本文学大系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04-A0027)、黑龙江省科技厅计划攻关项目(GC5D411)成果。《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2009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5年卷》,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6~2007年度黑龙江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东三省诗歌年鉴2008~2009年度黑龙江卷》,华夏翰林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游记”10卷,鹭江出版社,2006年版,计有:《北美》(安东尼·特罗洛普)《通向罗马之路》(希拉瑞·勃洛克)《清新的田野·冬日之光》(约翰·巴勒斯)《日本魅影》(小泉八云)《美国手记》(狄更斯)《从大海到大海》(吉卜林)《大草原之旅》(华盛顿·欧文)《阿拉斯加的冰川》(约翰·缪尔)《古老的卡拉布里亚》(诺曼·道格拉斯)《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儿童冒险大王丛书”4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计有:《狼孩毛格利》(吉卜林)《吹牛大王历险记》(拉斯伯)《小飞侠》(詹姆斯·巴里)《海盗的故事》(霍华德·派尔)9.“美国生态文学译丛”4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版,计有:《典型的日子》(惠特曼)《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山间夏日》(约翰·缪尔)10.“生态文学译丛”17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计有:《清新的原野》(约翰·巴勒斯)《生命的呼吸》(约翰·巴勒斯)《冬日阳光》(约翰·巴勒斯)《延龄草》(约翰·巴勒斯)《接受宇宙》(约翰·巴勒斯)《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羊群》(玛丽·奥斯汀)《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我在山间的第一个夏天》(约翰·缪尔)《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 2004年译著《吻与倾诉》(哈佛社科经典)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2年译著《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获黑龙江省翻译家协会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诗林》杂志“天问”诗歌奖(一等奖)。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铁路文学奖。 《荒野中的朝圣者》,《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生态整体观与美国生态文学》,《天涯》,2011年第2期。《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作家》,2011年第4期。《现代性与生态危机》,《文艺评论》,2010年第5期。《唐湜诗学思想探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12期。《重返自然的悖论》,《山花》,2010年第9期。《九叶诗派对象征主义的反思》,《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01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客观化写作》,《当代文坛》,2010年第2期。《诗与存在:里尔克晚期诗学中的超验维度》,《湖北社会科学》,2010第4期。《自我的悖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1期。《当代汉诗中的元文学意识》,《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龙江当代翻译文学考察》,《文艺评论》,2009年5期。《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扬子江评论》,2009年6期。《美国四生态作家》,《红岩》,2009年特刊第2期。《奥登:疗救者的诗学》, 《诗江南》,2009年第4期。《诗歌救赎的见证》, 《中国诗人》,2009年第2卷。《从经验到形式》,《诗刊》,2009年7月号下半月。《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观照当代诗歌中的南方精神》,《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思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袁可嘉诗学思想探源》,《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008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摘录。《奥登与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收入《中国当代前沿学术理论》,新时代出版社,2009年版。《元诗歌论纲》,《艺术广角》,2008年第5期。《关于诗歌的诗歌》,《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包蕴情怀的理性探索》,《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返回无名》,《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重复与原型》,《诗刊》,2005年第1期。《本源之诗》,《诗探索》,2004年秋冬卷。《我的博尔赫斯》,《世界文学》,2004年第2期。《随便谈谈》,《当代小说》,2004年第2期。《对哑石诗歌个人化特征的一点考虑》,《诗林》,2004年1期。《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诗选刊》,2004年第3期。《诗歌是一种乡愁》,《诗林》,2004年第4期。《返回无名》,《星星》,2004年2月上半月刊。《对线性时间的消解》,《当代小说》,2003年第5期。《真实与虚构》,《诗歌月刊》,2003年第10期。《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诗林》,2001年第1期。《谈近年写作的客观化倾向》,《山花》,1998年第8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迷狂和理性之间》,《南方文坛》,1998年第7期。《诗是什么》,《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基督·神与人·疯狂》,《文艺评论》,1994年第5期。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选》,《诗林》,1993年第4期。《阿什贝利诗选》,《诗林》,1995年第1期。《毕肖普诗选》(3首),《诗神》,1997年第5期。《默温诗选》(2首),《诗刊》,1998年第7期。《罗伯特·洛厄尔诗选》(5首),《诗神》,1999年第5期。《蜂箱的到达》(普拉斯),《南方周末》,1999年9月10日。《史蒂文斯诗选》(2首),《南方周末》,1999年12月24日。《树上的神》(谢默斯·希尼),《诗林》,2001年第4期。《阿什贝利诗选》(23首),《诗歌月刊》,2001年第8期。《库尼茨诗选》(8首),《诗选刊》,2001年第9期。《靠近河流的夏天》(凯泽),《读者》,2001年第19期。《家园化、家园性和异在世界》(海伦·文德勒),《诗探索》,2001年第1-2辑。《尼禄、契诃夫的白兰地与来访者》(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翻译的影响》(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早期爱尔兰自然诗》(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阿什贝利诗选》(5首),《中西诗歌》,2002年创刊号。《西密克诗选》(7首), 《中西诗歌》,2002年第2期。《艾德里安娜·里奇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5期。《奥登诗选》(7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6期。《奥登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7期。《德里克·马洪诗选》(2首),《星星》,2002年第8期,下半月刊。《雷克斯罗斯诗选》(6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9期。《俄罗斯当代五人诗选》(18首),《诗林》,2003年第2期。《斯蒂文斯与济慈的“秋颂”》(海伦·文德勒),《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2期。《西密克诗选》(7首),《诗刊》,2003年第5期,下半月刊。《奥登论凡高》(奥登),《中国铁路文学》,2003年第10期。《荷兰当代诗选》(14首),《诗林》,2004年第3期。《一棵树的功课》(惠特曼散文选3),《文字客》,2004年第5期。《对月亮的沉思》(奥尔德斯·赫胥黎),《文字客》,2004年第6期。《当代爱情》(道格拉斯·敦),《诗刊》,2004年第8期。《比利·科林斯诗20首》,《诗歌月刊》,2004年第9期。《马克·斯特兰德诗选》(6首),《青年文学》,2006年第2期。《家的宁静与欣喜》(乔治·吉辛),《读者》,2006第6期。《奥登诗选》(14首),《中西诗歌》,2007年第3期。《奥登诗歌》(4首),《诗选刊》,2007年第7期。《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诗歌》(文论),《诗林》,2008年第4期。《科蒙亚卡诗选》(7首),《扬子江诗刊》,2008年第5期。《惠特曼随笔选》(23篇),《世界文学》,2008年第6期。《声音的奥登》(西默斯·希尼),《诗探索》,2008年第3期。《箴言》(华莱士·史蒂文斯),《扬子江诗刊》,2009年第1期。《马克·斯特兰德诗选》,《诗江南》,2009年第1期。《蝈蝈和蟋蟀》(济慈),《青年文摘》绿版,2009年第7期,下半月。《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文选》,《诗歌月刊》,2009年第9期。《奥登诗选》(14首),《诗江南》,2009年第4期。《玛丽·奥斯汀随笔选》(3篇),《滇池》,2009年第11期。《内在的流亡者》(海伦·文德勒),《诗探索》(理论卷),2010年第1辑。《路易斯·麦克内斯诗选》(8首),《诗选刊》,下半月,2009年第11期。《加拿大当代诗选》(10首),《延安文学》,2010年第2期。《索菲娅·安德雷森诗选》(8首),《扬子江诗刊》,2010年第3期。《作为想像的价值》(华莱士·史蒂文斯),《青年文学》,2011年第4期。

就学报来说,你可以看一看学报的封面,上面就表明的又是否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级别越高表明论文价值越大。如全国核心期刊等。当然,文科类大学在全国排名越靠前,它的学报也越有价值。看你上面所列的学报应该都不是特别核心的期刊。其他的文学类杂志《理论与创作》应该还是比较专业的。其实,如果你的论文中有引用上述文献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话语的内容,应该直接找到原出处,直接列上书名是最好的。

上海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办刊时间不长,但进步很快,刊出的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刊物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继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又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二连冠、三连冠,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还被评为“上海市最佳学报”,在海内外学术界理论界已产生一定影响。《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宗旨是立足上海大学,放眼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关注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动态,把办刊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具体地说,刊物要展示科研成果,推动学术争鸣,不断创新思想,改善研究方法。我们鼓励作者提出新问题、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既重视应用研究,也重视基本理论;既重视宏观把握,也重视微观审察;既重视学术热点,也重视积学所得。我们将继续发挥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的优势,积极探讨各学科的前沿问题,大力扶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通信与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冶金与材料建筑科学生命科学数理化科学和管理科学等 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国内刊号:CN 31-1718/N  国际刊号:ISSN 1007-2861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是在钱伟长校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于1997年6月创刊的,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会编辑, 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9年。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如果不是上海人,录用比率很低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外国中小学教育》 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国科技核心《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是普通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办有这5个期刊!! 没有什么 教育参考版!!《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小作家选刊,450元,投稿邮箱

现在很多儿童杂志、报刊都可以发表,我觉得不应该收费了。能凭自己的实力展现也很好

搜小学生语文报投稿,我记得我小学时候投过

  • 索引序列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 上海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