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曾今初审一个半月,国内的期刊稿源一点不比国外期刊差,稿件多了时间就慢,耐心等待。曾投过一次,初审时编辑说我的参考文献看不出我的论文有何价值,于是初审没通过,可事实上我论文中做的东西国内以往做的人很少,就只见过一个人做过,还是90年代中期做的,我真是服了这样的垃圾编辑,这个狗期刊!以后再也不投这个了,最近这个垃圾期刊竟然搞什么BBS审稿,真是哗众取宠!故意通过这个噱头来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吧。PS:这个期刊发表周期很长的,5-2年,如果想快点发,只有发他们的增刊。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络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多数是本大学的教授文章,不收版面费。如果为了毕业论文,可以找位博导挂名,私下给责任编辑点好处即可。
一般刊物发表都要版面费吧
不是 差得远还需努力呀
一、为使本刊进一步实现出版的现代化、编排的规范化、检索的微机化和刊行的国际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的通知要求,本刊决定自2000年第一期起,全面实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兹根据《规范》和本刊实际,公布本刊对稿件的结构要求和书写格式如下:(一)题目。题目须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二)作者署名。作者分单一作者和多作者两类,如属多作者,在每一个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1、2、3……标出。并用逗号“,”隔开。(三)作者单位。作者单位置于作者姓名之下,用括号括住,如是多作者,用阿拉伯数字1、2、3、…代表作者姓名,写出每一作者单位,单位要素次第为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用逗号“,”分隔(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甘肃 兰州 730070)。多作者单位之间用分号“; ”隔开。(四)内容摘要。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尽量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和意义,切记写成提要,字数为100-300字。摘要前用“[摘要]”作为标识。(五)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内容的最主要的名词性术语,题目中的人名、地名也可用作关键词,关键词可选3-8个,彼此用分号“; ”隔开。关键词前用“[关键词]”作为标识。(六)正文。正文须言之有物,求实创新,并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可靠,语言通达,可读性强,切记空谈,切记抄袭,篇幅不宜超过8000字。文中须加注处依出现先后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序号置于该处右上角,注释用圆码。简单出处也可在文中作括弧注。(七)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可写于文稿首页下面,前面用“[基金项目]”标识;如不是,则无须标出此项。(八)作者简介。每篇文章须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置于文章首页下面。简介顺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任选)。如果多作者可相继列出,其间用分号“; ”隔开,最后用句号“。”结束。简介前用“[作者简介]”标识。(九)注释、参考文献。注释、参考文献必须准确可靠,应详细注明出处,用“[注释]”、“[参考文献]”分别作为标识,左顶格,然后另起一行,左顶格排列,注释排在上面,参考文献排在下面。注释序号须与文内序号对应。(十)英文介绍。英文介绍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五项内容。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全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用大写,其余用小写,两个字的名字中间用连字符“-”连接。作者单位后面须加上英文国名。英文摘要前用“[Abstract]”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用“[Key words]”作为标识。作者自译或请人代译英文介绍,译文必须准确,并符合英文习惯,须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英文介绍附在文章最后面。二、凡本刊采用稿件,一般都要进行文字处理或内容上的增删,凡不同意修改的,请在文后注明。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凡是投寄本刊的稿件,即被视为作者同意将全文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以电子载体出版,不在征求作者意见。三、稿件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自稿件寄出之日(以邮戳日期为准)起,3个月收不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请勿一稿两投。四、手写稿请用方格稿纸,书写清晰,打印稿字体不得小于原4号字,且行距不宜过小,以便阅改,同时附寄电子文稿或发电子邮件。五、稿件一经刊用,即付微薄稿酬。六、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发生意外,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为综合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15日出版。主要刊登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数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论文。本刊编者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介绍如下:1 投稿要求?凡投本刊的稿件均可通过电子邮件投送,电子稿要求用Word文档。所投文稿务必做到语言表述精练明晰,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图、表(须附英文图题和表题)清晰;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国际标准;计算公式推导准确无误,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翔实可靠;参考文献在文中顺序标注,著录格式符合国家标准(参见附录).为便于有关数据库和文摘对学报进行摘录、检索,要求作者特别重视论文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摘要(一般在200~400字)要求语言简练流畅,信息密度高,能相对具体地反映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以3~8个词汇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要求语义准确,语法得体,采用第三人称,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凡本刊刊发的稿件,作者须同意将全文纳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以电子载体出版;并同意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2 稿件审定凡投本刊的论文稿件,均请对口专业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审定,并严格遵循“三审一定”的审稿程序。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将在收稿后2个月之内向作者通告论文的审定情况.若作者届时未接到通知,可向专业责任编辑征询情况,此前不得一稿多投。3 发稿原则本刊的发稿原则是最大限度提高科研论文的时效性。对所投稿件全力做到快审、快定、快发,尽可能减少稿件刊发的中间环节,缩短论文的刊发周期.对审定可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省部级基金资助课题的论文可优先刊发,其中系列论文可连续刊发。
是ps 我是民大本部07级的学生
时间 大一一学期期末二 三个条件 (1有特长 2 有病 3 在原专业学习有困难)三 个人向所在系申请,拟转系考核,学校统一办理。 四,所在地主管高等教育部门审批。一,你现在录取你的学校放人,你找现在学校管学籍的老师,写好转学申请,申请很重要你可以上网查一下什么样的理由学校不得不放你走。二,现在学校省的教育厅放不放人,这个也是很重要,一般学校不放人你就说教育厅都说放人,教育厅不放人你就说现在学校和接收学校都同意了,所以说你转学的理由一定在充分。三,找到你接收的学校,其实这个可能应该是你首先应该做的,因为没有接收的学校根本很难说你转到那里去。四,最后找接收学校的教委就很好解决了。相关转学材料:转学申请书,接收地同意接收确认表,你学了一年的二学期末考试成绩单加学校盖章,你学校出具的省统一招生录取通知名单花名册的复印件加盖章,最好转好了,部分资料你还要寄回原校的。因为你转学你现在的学校就有流失,收入也有减少,一般学校是不会让你转学的,所以要是你没有关系的话学校会层层阻挠你的,直到你筋疲力尽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共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 云南省教学名师(14人):张英杰、董学畅、赵丽珍、张建国、彭有祥、马永涛、杨光远、高云涛、甄朝党、刘劲荣、寸亚玲、郭俊明、陆生、赵静冬 云南省教学团队(5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刘劲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李骞)、泰语专业教学团队(杨光远)、化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少英)、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王德强)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袁明龙)、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李干鹏) 截至2014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学共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覆盖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联合培养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覆盖了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10个专业硕士点。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4个):社会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语言学 硕、博士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社会学、民族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应用经济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历史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硕士点(10个):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资产评估、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 博士后流动站(2个):系统科学、民族学 截至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共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培养基地2个,1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特色专业(4门):非通用语种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 省级特色专业(5门):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应用化学、化学、法学 省级重点专业(12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民族学、泰语、社会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文化事业管理、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 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技术实训教学中心、物理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培养基地(2个):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精品课程(1门):基础泰语 省级精品课程入选年份课程名称2005年 信号与系统 仪器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 2006年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007年 现代文学史 综合英语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秘书理论与实务 2008年 民语基础教程 通信原理 2009年 基础泰语 有机化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010年 会计学原理 数据结构 媒体技术基础 无机化学 参考资料: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共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院士工作站(2个):王国栋院士工作站、陈新滋院士工作站 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区资源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基地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处理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区生物质资源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藏学研究中心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先后承担“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 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得18项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 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准立项项目1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09年,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由莲华校区图书馆、教场校区分馆、雨花校区图书馆组成,共有文献总量已达156万余册种片,其中纸质图书总量为81万余册,数字图书75万3千册;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约有19万余种近72万册书刊,存储服务平台容量35TB,购有多种镜像电子资源,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图书、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重要报纸的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和配音配乐音乐图书馆等音像资料、万方法律法规等专题数据库。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10月,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栏目有:化学与生物、民族药资源、数学及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统计等方向)、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技术、体育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对通过英语六级没有要求,但必须通过学位外语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且可以每学期参加一次。读研期间要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此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上也可以发表,需要收取一定版面费。
迪庆专项是指云师大降20~30分在迪庆录取的师范生专项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迪庆专项)在云南招生计划如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云南民族大学简介: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有各类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下设26个学院;开办9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有教职工1823人,其中专任教师138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024人,其中本科生25187人、硕士2783人、博士85人。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官网-首页
确实不怎么好。学风很差。先说说好的吧有一些专业比如小语种民族学人类学还是可圈可点的法学据说也不错 这个学校号称小211但是就业不太好 法学就业一直很糟糕的 如果不考虑就业问题 可以考虑这些专业其次你最关心的雪学风不得不承认,这个学校学风真的不好。并非道听途说,而是包括企业公司在内公认的。你去学校转一圈就知道了,总得来说,在这里真的得靠自己。其次它只是一个二本,而且是教育资源严重不发达的云南省的二本,08年之前她还叫云南民族学院。改名之后叫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一所相比东部属于偏远地区的二本,说实话,本科生质量就不咋的,研究生更是非常一般。据我所知就业率非常堪忧,在昆明找工作都不容易,平台,视野,眼界受到很大的限制。何况去省外。其次是这里的学风不是特别好,少有人是真正顾着学习,顾着科研的,你看一个学校学风好不好,直接看它的贴吧内容就知道了。顺便提一下这里的学风不好几乎是整个云南省公认的,几乎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科研成果。具体可以参考中国最好大学综合评价所有的的公开数据都可以在上面查到的你问学校学校不会告诉你但是第三方的数据是真的云南民族大学的各项指标几乎全是垫底的(D级,E级别)各个学科门类的学术成果目前总体也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具体可以看接着是这里的学生群体,大部分人是从昆明周边那些小县城里来的,地域局限性比较强。最重要的是不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阶段本来就是要打开眼界的时候,能去大城市尽量去大城市,你会发现不同的地区差距真的非常大好的大学可以给你更好的眼界和平台周围的氛围,学术环境,也会很大程度影响你。云南民大,如果只是混个本科生的文凭,作为以后考研出国的跳板,那是可以的如果是为了在这里有所发展建议去找更好的学校在这里,眼界和思想极其受限,当然,如果意向是专门研究云南的少数民族,这里还是值得来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