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

发布时间: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

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亚太、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文化人类学等。

地球确实是圆的

回答 你好亲,久等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可选专业方向:考古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科、民族学、地理学科、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殺殺殺

我也求一篇啊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蒋保翻译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主要内容是讲述高特王子贝奥武甫带领十二勇士来到丹麦王国,除去恶魔葛婪代及其母亲,为丹麦解除祸患赢得和平,得到荣誉和重赏后回到故土;后来贝奥武甫做了高特国王,没想到在五十年后,一条火龙扰乱了王国的安宁,贝奥武甫虽然已经英雄暮年,但仍壮志不已,独战火龙,终于壮烈牺牲。我只找到下面一些节选还有第七章的翻译,其余内容分析请楼主查看我提供的链接吧。塞西尔特的海葬(26-52行)勇敢的塞西尔特气数已尽,从这尘世投入主的庇护所。活着时他是塞西尔丁人的朋友而受尊敬长期治理这方地面;如今亲密的伙伴按照他生前的嘱咐,把他的尸体抬到海边。港口停泊着一只船,它是酋长的财产,船首装饰珠光宝气,这会正准备启航,他们将敬爱的贤主——财产的施与者放进船舱,紧挨着桅杆。他的身旁放了许多财宝和饰品,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珍玩。另外还有各种兵器、宝剑、战袍和甲胄,一只船装饰得如此金光闪耀,我可闻所未闻。许多奇珍异宝就放在塞西尔特的身上,任其一道进入汹涌的海洋。他还是个孩子时,那边的人装了许多财宝送他独自过海,这回人们为他装备的贵重礼品,一点也不比那次少。他们接着树起一面金色的旗,让它高高飘扬在他的头顶,就这样,他们把他交给了大海,心里好不悲伤、怀念!无论宫廷的智者还是天下的英雄,都不知这船货物落到谁的手中。格兰道尔的巢穴(1357-1376行)他们居住在神秘的处所,狼的老巢,那里是招风的绝域,险恶的沼泽地,山涧流水在雾霭中向下奔泻,进入地下,形成一股洪流。论路程那里并不遥远,不久即见一个小湖出现眼前;湖边长着经霜的灌木、树丛,扎根坚固而向水面延伸。每到夜晚,湖上就冒出火光,那景象真让人胆颤心惊。芸芸众生中没有任何智者,能将黑湖深处的奥秘探明。任何野兽或长角的雄鹿,既便被猎狗追赶,跑进这片灌木,也会远远逃走,宁可让性命丧失在沙洲,宁可让性命丧失在沙洲.也不愿投入湖中寻求庇护。这里的确不是一个好处所!湖中浊浪翻腾,黑雾直升云端,天空变得朦胧阴沉,整个世界为之恸哭失声!贝奥武甫的遗言(2792—2820行)年迈的国王忍着痛苦,望着财物说,“为了跟前这些玮宝明殊,我要感谢那光荣的王,感谢万物的授与者和永恒的主,在我临死之前,能为自己的人民获得这么多的财富!既然我用自己的残生换来这一切,你务必拿它去供养百姓:也许我的生命已经有限。请你在我火化之后吩咐士兵,让他们在海岸上为我造一穴墓,好让我的人民前往悼念。这墓要建得显眼,高过赫罗斯尼斯,这样,当航海者迎着大海的浪花驾驶他们那高大的帆船航行,就可称之为“贝奥武甫之墓”。勇敢的国王然后从脖子上摘下金项圈把它交给这位高贵的武士,他还将饰金头盔、戒指和胸甲全都送给这位年轻人,并关照他使用好这些东西。“你是我们威格蒙丁族最后一位,命运席卷了我的全部宗亲,无所畏惧的人未能逃脱死亡,现在我就得跟他们为伴。”这就是老战士发自内心的最后声音,不久那葬礼之火——毁灭生命的火焰,将吞没他,他的灵魂将脱离躯体踏上正直者归宿的旅程。(陈才宇译)第七章 贝奥武甫战妖母艾克塞奥之子贝奥武甫说,“光荣的哈夫丹之子,智慧的国王,人民的朋友,我马上要投入战斗,请你记住我们先前说过的话:如果我为了援助你丢了性命,一去不返,你将一如既往把父亲应尽的责任承担:如果我不能活着回来,你就是我的扈从和伙伴的保护人。你给我的财宝,亲爱的赫罗斯加,请悉数交给海格拉克。高特人的国王,雷塞尔之子一旦看见这些金银财宝,就知道我遇上了慷慨的赐主,知道我曾经与他友好相处。我的传家宝,那把著名的宝剑,就留给安佛斯,你手下的勇士。我将用他的名剑霍朗丁建立功勋,否则就让死神降临!” 说完这些话,高特人的王子没有等待回话就即刻下水,汹涌的波涛已将英雄吞没。他在水中游了很长时间,才看见潭底。那贪得无厌、既凶狠又残忍的女妖占领这片水域已有半个世纪;她马上发现有人来自水上闯入她这魔鬼的居地探险。她摸索到武士身边,伸出魔爪把他紧紧抓住。但她无法伤害他强壮的躯体:因为他全身披挂,任凭她有令人生畏的利爪也撕不开那护身的盔甲。海狼只好带着高贵的王子潜入潭底,进入她的巢穴;尽管他英勇无比,但他也无法挥动他的武器,许许多多水怪,各种各样海兽,用他们尖利的牙齿向他攻击,撕咬着他的盔甲。英雄发现自己身处一座充满敌意的大厅,那里并没有水把他围困,因为大厅的顶部已将洪流隔开,使它造不成对人的伤害。他还看见一处火光把整个大厅照得通明溜亮。 然后他看清了那该死的居民,强悍的女妖,他于是举剑使劲刺去,他的手用尽了平生的气力,钢刃劈在她头上唱起了战歌,但这来访者很快发现,这一击根本无法伤害她的性命,那刀刃辜负了王子的愿望;这把宝剑可谓久经沙场,常常将盔甲砍穿,使敌人一命归天。这件珍贵的宝器第一次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然而,这位海格拉克的外甥仍牢记自己的荣誉,意志坚定,勇气未丧半分。只见他怒气冲冲把锋利的宝剑丢过一边,他信得过自己的气力、那一双强劲的巨手。任何男子汉想建千秋武功,他就是榜样。他此刻毫不在乎自己的存亡。高特人的领袖没有畏缩不前,他抓住格兰道尔母亲的肩膀,怀着满腔仇恨用力一推,这死敌顿时跌倒在地上。但她很快还以颜色,用利爪把贝奥武甫死死地掐住,英勇无比的战士终于无力支持,踉跄了一会便倒了下去。 她于是骑在来访者身上,抽出明晃晃的刀要替儿子报仇。幸亏他身上那一副胸甲再次救了他的性命,那刀无论是砍是刺,都伤不了他的身。如果没有这副坚固的甲胄,艾克塞奥之子,高特人的冠军早就葬身于这辽阔的大地——但神圣的上帝把握着胜负,英明的主,天上的统治者主持正义,决定让贝奥武甫轻松地从地上一跃而起。

这时他发现挂着的甲胄背后有一把古代巨人锻造的神剑,它是武士的光荣,兵器中的极品,比任何武士战场上所使用的兵器都大了许多,巨人的杰作既珍贵又美观。贝奥武甫提剑在手,这位为丹麦人而战的武士已经杀得性起,只见他不顾一切挥舞着神剑,怀着满腔怒火,一剑击中女妖的脖颈,砍断她的肩骨。锋利的刀刃刺穿那具该死的躯体;她轰然倒下。宝剑鲜血淋淋,战士额手称庆。 魔窟火光冲天,白晃晃一片,就像那支天烛在空中照耀。贝奥武甫环顾洞府四周,把宝剑紧紧地握在手里,沿着洞壁搜索,海格拉克的勇士怒气未消,随时准备继续战斗,他要与格兰道尔算清总帐,因为他多次袭击丹麦人,每次少不了有十五位武士在梦睡中被他一一杀害,受害者都是赫罗斯加的亲信,这些丹麦人临死前睡得正香,他却把他们填进了饥肠。每次被他劫走的也有那么多,那是何等可憎可恨的战利品!愤怒的战士要他还清这笔血债,然而,他发现格兰道尔躺在地上已经咽气,因为鹿厅那一仗给了他致命的打击。恶魔已死,那具硕大的尸体还得再挨一刀:贝奥武甫砍下了他的头颅。 岸上,智者们与赫罗斯加一道望着水面,突然发现水波涌起,潭水已被鲜血染红。白发苍苍的将领们开始议论,都说他们的英雄已无指望,他不可能再次凯旋而归,不可能从水中出来再见光荣的国王。他们一致相信那海狼已经残害了他的性命。 时间已是下午三点。英勇的丹麦人开始撤出山岗。武士们的朋友回到自己的王宫。但高特的武士心情沮丧,仍然守望着水面。他们希望——明知这希望渺茫——再见到他们敬爱的领袖。 这时,那把沾满鲜血的神剑开始熔化,兵器变成了冰柱。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神剑冰棱般化为乌有,就像天上掌管时令的父化解冻结的霜雪。他是创造主。虽然高特人的领袖发现洞府里有无数的金银财宝,但他一概不取,只拿了魔怪的头颅和那把镶金的剑柄,那刀刃已经熔化殆尽。魔怪的血太热,那已死的精灵浑身是毒。 仇敌已死,而他仍然活着,现在他飞快地在水中潜游;可怕的精灵一旦丧生,离开这暂住的世界,那汹涌的浪涛,广阔的水域,已经平静安澜。 水手的首领意志坚强,终于游回到岸上。他充满喜悦,随身带回沉甸甸的海底收获。他的部属过来迎接他,向上帝表示谢意,为能再次见到他们的首领平安归来而欣喜。大伙七手八脚帮勇士脱下头盔和胸甲。潭水已归平静,天幕下只见一片鲜血染红的水面。 他们兴高采烈,踏上归途,那羊肠小道已是他们的熟路。国王手下勇敢的士兵抬起那头颅十分艰难地行进在山崖上,他们的意志个个无比坚强。格兰道尔的头颅被绑在长矛的杆子上,四个壮汉抬得上气不接下气,返回金碧辉煌的大厦。高特武士一行十四人徒步而行,最后全部回到鹿厅。他们的领袖走在他们中间,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武士的首领,敢作敢为的男子汉,战场上的英雄十分荣耀地参见赫罗斯加。格兰道尔的头颅被抓住头发拖进人们从事宴乐的大厅,那丑陋的东西真够吓人,在场的男女无不诧异万分。

///

原著:佚 名 译者:陈才宇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古巴比仑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继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之后,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上古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入侵者阿摩利人便在两河流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在接受了先进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同时,也为之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它向新的高度发展。几百间,阿摩利人建立了一系列城邦,比较著名的有马里、伊新、拉尔萨等,众城邦间在交往中争斗,在友谊的掩盖下充满着利益纠纷,直到汉谟拉比打破了这个平衡。     汉谟拉比是巴比仑城邦的第六任国王。巴比仑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巴比仑才成为一个强国。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从公元前1787年起,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之路,采取灵活务实外交,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攻灭一国,先后灭了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耗尽了汉谟拉比的生命,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汉谟拉比的铁腕下。后来,巴比仑被等同于两河流域南部,其文明也称为“古巴比仑文明”。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以及为此服务的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保障这一切的一支常备军。他给予士兵以份地,提高士兵的地位,并将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重视兴修水利,开凿了沟通基什和波斯湾的运河,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这些措施他的前任萨尔贡、乌尔纳木都曾经实行过,但汉谟拉比做得更加完善,他的国家被认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样,他的统一比前两者更为稳固,古巴比仑王国的国 也比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更长,文化也更加繁荣,天文、历法、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上古文明所难得的高度。     但真正令汉谟拉比名垂千古,历经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户晓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石柱上以晓谕天下。     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综观这部法典的全部条文,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 遵循“以牙抵牙,以眼还眼”的原则。打瞎别人的眼睛,就必须被打瞎眼睛作为处罚;被别人打断了腿,就可以打断别人的腿作为补偿;甚至害死了别人的儿子,则他自己的儿子也要被处死。  2、 上面条款适应的范围只限于身份相等的人之间。法典将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犯相同的罪时处罚也较轻。  3、 强调国家对臣民的严格控制。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逃跑的奴隶和庇护他们的人要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处死等。     当然,这部法典中也有一些比较“人道主义”的条款,比如规定债务奴隶为他的主人劳动3年后可以恢复为自由民。但总的来说,这部法典充满了专制的味道。     汉谟拉比在位42年,公元前1750年去世。在他死后,古巴比仑王国又延续了150多年,至公元前1595年为赫梯人所灭。     《汉谟拉比法典》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但随着古巴比仑文明失去了光彩,《汉谟拉比法典》也在历史上一度湮没。现代多数国家的法律主要受罗马法和英国自身发展而来的法律体系这两大源头的影响,而从具体条文和基本精神来看,《汉谟拉比法典》对罗马法的影响不大,也许不宜过高估计《汉谟拉比法典》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

汉谟拉比(或译汉摩拉比、汉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语,演变自阿摩利语 ˤAmmurāpi “同族的男治疗者”(ˤAmmu“父系的亲人”与 Rāpi“治疗者”);阿拉伯语:حمورابي‎),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约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连串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从而成为巴比伦尼亚帝国的第一任国王。尽管他的帝国掌控了整个两河流域,他的继承者却无力保持他的伟业,帝国最终走向衰亡。汉谟拉比以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在现代被誉为古代立法者。汉谟拉比法典是信史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写于超过4米(8英尺)高、于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这是其历史价值之一,它的流传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发现古巴比伦文明同时这部法典的颁布,是汉穆拉比统治时期重大活动之一,它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汉穆拉比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长期有效,对两河流域后来的一些成文法,如《亚述法典》等有很大影响《汉穆拉比法典》标志了古巴比伦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其维护汉穆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的作用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和支配权法典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赋予公民权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但《汉穆拉比法典》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例如,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也对我们了解古巴比伦文化有深入帮助可是说《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人民文明的象征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5米,上周长65米,底部周长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皇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体说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作为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为完整的一部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较为系统的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文献。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

学习世界历史,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

日本历史 与明治时代的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相比,大正天皇时代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2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黑暗的2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和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殁。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历史学类专业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博物馆学、国际关系学、文物保护技术等。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题目

学习世界历史,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

没有教材,每门课老师推荐一大堆参考书。你要的话可以发给你

日本历史 与明治时代的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相比,大正天皇时代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2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黑暗的2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和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殁。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 索引序列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蒋保翻译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翻译汉谟拉比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
  •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