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science发布

science发布

发布时间:

science发布

这本杂志上一般刊登的是对人类研究有贡献的基础理论,在上边发表的文章和论文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这几年以来的最大突破: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Science》杂志以特刊形式刊登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基因组测序结果。

人类现在已经完成了对人类基因组最完整的测序,这对于医学领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在此之间,人类都是断断续续的对基因进行测序。

science发布浙大特刊

人类现在已经完成了对人类基因组最完整的测序,这对于医学领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在此之间,人类都是断断续续的对基因进行测序。

上海交通大学一共有5个校区:徐汇校区: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可以坐地铁1号线或者9号线到徐家汇站下,16号口出来,然后左转步行5~10分钟;七宝校区: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可以坐地铁9号线到七宝站下;卢湾校区: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可以坐地铁10号线到新天地站下;长宁校区:上海市法华镇路535号,可以坐地铁11号线或10号线到交通大学站下;闵行校区:上海市东川路800号,可以坐地铁5号线到东川路站下,5号口出,步行10米到东川路地铁站公交站,坐江川5路3站,在东川路环路站下车。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医科大学。《

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这几年以来的最大突破: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Science》杂志以特刊形式刊登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基因组测序结果。

science发布125个个问题

科学记数法是指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1≤a<10,n为整数。)科学计数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用科学计数法也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oⁿ,其中1≤a<10,n是负整数。1亿=100000000=1x10^840570亿=057x10^12保留3位有效数字40570亿=06x10^12

2018年,在Science创刊125年之际,为了纪念且与大家同庆成立125周年,Science公布了全世界最具挑战性、最前沿的125个问题。或许这125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距离有些远,但在大数据的时代,知道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方向,对我们的成长存在着一定的用处。那么,这125个问题都包括什么?据统计,这125个问题涉及的领域有生命与科学、宇宙研究、地球研究、地质研究、认知科学等,以上的这些领域的占比都达到了%0%以上。其中,单单是生命与科学领域就达到了45%。除了这些之外,数学与大数据、计算机的发展、人类的政治经济、能源、人口以及环境承载力都被含括在内。这125个问题中,哪些对人类来说最有用?如上文的统计结果所示,这125个问题中有些领域的占比比起其他领域来说要大得多,所以针对这一部分问题的研究将对人类的发展发挥出非常重大的意义。在Science发表出这125个问题的同时,他们也明示前25个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么,这25个问题分别是什么?让小编带你来认识一下一些对于不是科学领域专业人士的我们来说比较浅显易懂的问题。宇宙由什么构成?在我们的认知里,对宇宙的形容如同对我们所见到的草原的形容一样,都是用广袤无垠来形容的。但是草原再大总有边界,总会被下定义有多少平方千米。可宇宙不一样,宇宙是星系和硕大的超星系团的结合,而每个星系都是各种各样的恒星的结合,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大致是由9%的普通物质和8%的暗物质以及3%的暗能量构成的。哪怕我们只认识地球和太阳,都曾了解过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n倍,但我们所处的地球的大到我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么,将所有星系包含起来的宇宙,又是多大的?它的大,至今人们没能够正确测量,并且宇宙也如同一个生物体,一直在不停地变大。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每个人的寿命的长短都不一,有些人出生就夭折,而有些人却能够活到一百多岁。这不是一个能够统一的概念,但根据数据的统计,我们清晰地就能看到人类的平均寿命是越来越长的,这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医疗条件、饮食等条件改善的结果。于是乎,有人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不是可以无限延长?寿命延长无非就是“益寿”。通过对人类平均年龄越来越长原因的分析,其实就是人类在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的原因。所以,无限延长并不合理。在这125个问题中,每一个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去了解。如果对这125个问题都了解以后,相信我们对科学领域的认知也上升了很多个高度。那么,你感兴趣吗?

自己看看

science发布2021年十大科学突破

有嫦娥5号的研究成果,二氧化碳与淀粉合成的途径,绝对0度超流氦装置的研究成功等等都入选了。

我国在一些科研领域已经是世界上非常领先的国家,尤其是在航天领域我国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宇宙空间站以及卫星的发射方面,我国在这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领先世界各个国家,无论是飞船的质量还是空间站的质量,都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我国天问1号和中国空间站,已经成功上榜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那么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此次天问1号所带来的一些科研成果和空间站建设当中出现的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火星探测的天问1号已经成功着陆火星,并且开始了火星地表以及相当于大片区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对于宇宙当中各个行星的探索可以说是更近了一步,而且此次空间站也成功发射,并且搭载了各种人员的飞船也已经成功对接,已经在各个空间站当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所以说请问1号和中国空间站已经成为了我国科学发展的一个非常巨大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星际探索征程的重要一步,此次空间站的成功对接可以说是实现了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首次交会对接。并且在太空当中实现了二氧化碳的人工合成过程。在各种困难条件之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可以说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就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所以说这两个设备才能够登上我国科学10大进展之一。淀粉可以说是食物当中最主要的成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选择的各种食物当中都包含非常丰富的淀粉,而且淀粉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此次空间站所实现的淀粉人工合成可以说是有举世瞩目的作用和成就。

比如说有“自我复制”活体机器人,嫦娥五号样品,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核聚变向“点火”等等,这些科技产品都入选了。

因为该空间站建设将航天事业往前推动了一步,而且有运用了不少黑科技,同时彰显了我国的科研实力,所以才能上榜。

science发布的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到官方网站上订阅就可以了,或者直接在网站上浏览!

  • 索引序列
  • science发布
  • science发布浙大特刊
  • science发布125个个问题
  • science发布2021年十大科学突破
  • science发布的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