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发布时间:

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图书、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科技档案、标准资料、政府和出版物。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它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它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分类按加工情况分,可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按载体形式分,可有书写文献、印刷文献、缩微文献、音像文献、机读文献等;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献、科技文献等。一种具体的文献可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献类型的特征,如《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既是期刊,又是一次文献,也是印刷文献和社科文献。

(一)、 网络文献的特点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大、增长快,而且分布广泛,形式复杂,表现出多种特点,主要有:1.网络文献内容丰富,信息涵盖量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急剧增长。据我国CNNIC第一次互联网统计,截止1997年10月,我国上网主机33万台,上网人数67万人,国际带宽26M,拥有站点1500个,CN下域名4066个。到2000年12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892万台,上网人数达2250万人,国际带宽2799M,拥有站点265405个,CN下域名122099个。截至2003年1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达5910万人,国际带宽9380M,拥有站点约371600 个,CN下域名179544个。因特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并实现了全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些文献信息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娱乐等几乎所有领域。2.网络文献形式多样,语种复杂。  网络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本型的,有声音型的,有图像型的,无论哪种形式均以磁介质直接存贮于网络服务器的硬盘或光盘塔。这些新型的网络文献具有节约空间、形象逼真、便于下载携带、服务迅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世界的语言种类有数千种,百万人口以上使用的语言有200多种,网络文献的常用语言是英语,一些著名网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做了各种语言的搜索平台。3.网络文献分布广泛,检索途径多。  网络文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存在,如文件、数据库、公告板、目录文档和超文本文档等。同一种网络文献可通过不同的网站不同的检索途径访问它。(二)、 网络文献的类型综合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电子报刊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报刊,这也是当今世界报刊业的发展趋势。电子报刊有两种:一是一些单位或个人专门在因特网上创办的报刊。如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网站F M36 om,创办FM365电子杂志,分新闻、生活、股市、FM365论坛等版,每版下再分成若干栏目。如新闻版又分国内要闻、科教IT要闻、体育新闻等栏目。用户进入该站点后可选择栏目订阅。目前,网络上的这种电子版报刊已经越来越多。二是原来的印刷型报刊在因特网上发行的电子版。国内外著名的印刷型报刊都发行了电子版。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我国的《中国电子报》、《中国计算机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扬子晚报》等。这些电子报刊在内容上与正版报刊一样,但早于纸介质报刊数小时出版。因特网上的电子报刊因其快速、易于查检的特色受到人们的欢迎。2.图书  因特网上的图书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或其它没有版权的作品送上网络发表。这些作品有的有印刷版,有的可能只有网络版。二是一些出版单位将印刷型图书发行网上的电子版,或同时出版印刷版和网络版。三是单位或个人在网上建立网上图书馆,方便读者利用。四是一些从事网络出版的网站专门发布网络版图书。。   3.大型数据库  因特网上有大量大型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方便读者查找相关资料。4.其它信息  除了上述电子报刊、图书、大型数据库外,因特网上还有大量其它文献信息供用户使用。如一些单位设立的出版网站,定期发布出版消息,有助于读者了解出版动态。

1 科技图书 2 科技期刊 3 科技报告 4 科技会议文献 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政府出版物 8 学位论文 9 产品样本 10 科技档案

文献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按级别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特点:客观性,零散性,不成熟性。包括:书信,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 一次文献特点:一是独创性、二是内容具体、详尽、三是数量庞大、寻找困难。包括: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 二次文献特点:浓缩性、汇集性、系统性。包括: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特点:浓缩性、指引性、针对性、参考性。包括: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辞典、电子百科等。

我也是科大的,17年了,依旧是这个问题O(∩_∩)O》》

同是科大的孩子。。。。。。签到来了。。。。~_~

1 科技图书 2 科技期刊 3 科技报告 4 科技会议文献 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政府出版物 8 学位论文 9 产品样本 10 科技档案

十大文献信息资源及特点

1 科技图书 2 科技期刊 3 科技报告 4 科技会议文献 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政府出版物 8 学位论文 9 产品样本 10 科技档案

文献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常用的是: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引证解释①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 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 陆游 《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②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 杨维桢 《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

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

现代信息资源的特征:1、增长快;2、更新快;3、传播快;4、形式多样化;5、语种多样化;6、内容交叉重复7、质量下降。 文献的外部特征检索途径:1、题名途径;2、责任者途径;3、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等途径4、文献代码(ISBN、ISSN等) 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1、主题途径2、分类途径3、关键词途径4、摘要途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该部有1个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哲学,该部有1个类B哲学、宗教 3、社会科学,该部有9个类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 4、自然科学,该部有10个类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5、综合学科,该部有1个类Z综合性图书

  • 索引序列
  • 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 文献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 十大文献信息资源及特点
  • 文献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 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