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

发布时间:2015-09-26 09:18

摘 要:做好城市绿地建设公众参与是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城市规划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法。在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由于缺少公众的参与,在建设与管理上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如何提高公众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参与渠道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绿地 建设 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地建设是政府管理城市的一项职能,如果缺少了公众的有效参与就会造成绿地建设与公众意愿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有效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决策与管理是未来的发展均势。
一、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困难
  1、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是对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的有效补充和监督,防止城市绿地建设中发生重大失误
  目前,相关部门在实施城市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未能真实客观地考虑和协调城市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只有在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与决策过程,才能建立起绿地建设的监控体系,才能保证绿地建设政策的有效贯彻,从而实现城市绿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同发展。
2、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关乎公众切身利益
  城市绿地建设,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效应得到发挥,其利益的享受方主要是广大城市居民;而一旦城市绿地受到破坏,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城市公众。因此,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与保护,其利益的获取大多表现为个人和大众福利的提高。
3、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是增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和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公众参与到城市绿地的决策、建设、管理和监督中去,可以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可以让公民认识到目前城市绿地的问题所在。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管理理念。
4、长期以来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与现代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城市建设只强调政府的权利和责任,而对公众地位和作用仅作了笼统和原则的规定,没有细化。这样就造成公民在参与城市管理中想要有积极行为时,而无法律依据支撑;同时,公民有消极不作为时,没有明确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受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公众对政府形成了一种完全的信任和依赖关系,加之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管理和建设都由政府负责,基本上都是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愿来决策、投资和执行,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个性的发扬。
5、公众参与渠道和参与意识的缺乏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主要以咨询、征求设计方案、听证会、民意调查等为主。公众的这些参与途径有限,往往都是一些表面行为,具有参与的随意性,参与的公众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公众参与是否有效,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缺乏对公众进行引导和从小教育,公众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等许多问题理解不清,导致公众无力参与、无从参与。
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建立有效参与途径
  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公众参与意识较低,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时间比较短,制度建设仍然处于进一步完善当中,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制定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规章制度
  首先,应该全面确定公众在环境和城市管理中各项参与权利,并制定明确的保障措施。因此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义务问题界定清楚,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进一步明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权责。
2、建立完善的听证制度
  建立完善的听证制度,在一些重大的园林绿化项目决策、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开展充分调研、跟踪,征求来自不同阶层和群体公众的意见。请与会代表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等,保证听证组织者的“公平、公正”,公众代表在遴选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表达能力、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充分保证听证代表的广泛性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观点、意见的代表性。建设和管理单位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并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调整。
3、激励措施
  激励措施是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手段。政府除了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直接性投入以外,还应设立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弥补个体和单位在参与城市园林建设与保护中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用于个体和单位在相关活动中突出表现的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的信心和热情。
4、转变城市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
  公众参与是城市管理者自上而下地了解市民的实际需要的必然途径。从包揽过多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事务的管理“越位”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管理“缺位”中摆脱出来,杜绝“行政本位”的思想,自上而下地打破原有封闭的管理模式,有意识地调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各方力量的地位和职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公众参与。
5、公众自身的观念转变
  公众参与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众应当自觉、主动地参与城市管理中。应当转变被动地接受城市管理方案,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和建设不闻不问的现状,积极动员公众中一些典型代表、民间团体和有识之士率先进入城市园林绿化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当中。转变城市园林绿化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与民众无关的观念。让公众参与到决策的行列中来,增强公众自我服务的能力,减轻政府的压力。
6、多元化途径的探索
(1)深入公众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公众有效参与。
  公众意见调查一般可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或直接访问的方法,在园林绿化建设之初,开展民意调查、征集公众意见,主动邀请公众参与到园林绿化项目的决策、监督中。让被调查者了解项目的概况,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在项目验收时,也要让公众参与其中,进行意见反馈和评价。调查者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调查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及时反馈给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引起这些单位对公众意见的高度重视。
(2)提高公众维权意识,实施有效监督和投诉。
  加强对公民素质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在本部门设施的建设和管护过程中以损害园林绿化实际效益来满足本部门的利益。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公众 的作用,自觉参与维护园林绿化的行动中来,保护单位及居住附近园林绿化及设施,对于不法行为,向更高部门投诉和反应,直至诉诸于法律来维护自身享受城市美好生态环境的合法利益。
(3)引导和动员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的参与和监督,使之成为公众代言和意愿表达载体。
  公众参与中合理的组织与机制十分重要。美国的环保NGO多达几万,因此他们的参与使得政府决策过程更加有效和积极。非政府组织通过沟通和制造“信任建立”机会,成为公众和政府间的桥梁。成为公众的代言人和意愿表达的载体和有价值的知识与意见来源。协助解决有关利益冲突,推动协作式决策的制定,对公众进行教育宣传,还能代表公众参加听证会、研讨会,组织并收集、整理和阐述公众论点。
(4)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加强信息公布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有效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加强相关信息发布力度。将目前和未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消息发布。通过媒体,告知公众本地区近期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以后的打算,取得公众的理解,增加与公众之间交流的透明度,及时倾听群众的反馈信息,矫正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使部门的决策更趋于公正、公平、科学与合理。
三、结语
  公众的参与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平衡了政府、设计者与公众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诉求,提高园林绿化实际效益。公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反映多数人的审美和诉求,为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决策、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生态服务功能和美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晓如,李耀斌,毛雯丽,等.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4):65-67.
[2] 陈志诚,曹荣林,朱兴平,等.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J].城市问题,2003(5):16-19.C

上一篇:关于园林绿化草本花卉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低碳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