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5-11-16 12:02

摘 要: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是社区工作当务之急。文章从社区治理理念出发,提出应设立社区工作站,形成社区合作治理局面;健全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提升社区自治水平;从三方面着手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社区服务标准化,用信息化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益;从选、育、管入手打造过硬的社区干部队伍,实现社区工作者专业化;通过夯实战斗堡垒,增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

关键词:社区;治理;路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治道变革催生了“社区治理”理念,它主要表现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民主化。“在治理理论视阈下,社区治理与传统的社区管理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治理主体的变化,即由单一的治理主体变为多元治理主体。”[1]P85在国外社区治理中,社区公共事务由原来政府单独负责,转为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共同负责。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具有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社区治理责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社区治理得好与不好,反映的是社区治理水平。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P29从此,城乡社区建设进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新境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城乡社区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社区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不完善,投入机制有缺陷;社区居民与社区成员单位参与意识薄弱,社区自治功能淡化;社区内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相对软弱涣散;城乡社区工作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之间不平衡;社区工作者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站在新的起点上,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发展大势,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要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统筹城乡,着力提升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共驻共建、社区党建水平,打造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有:
  第一,实行居站分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设立社区工作站,形成社区合作治理的局面,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形势,加强党委和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可以在城乡社区实行居站分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社区工作站,为居民提供由政府埋单的公共服务和居民埋单的个性化服务。在分设模式、下属模式、条属模式和专干模式中,下属模式比较好地体现了立法精神,可重点推广。社区工作站应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做到统一招聘,统一身份,统一员额,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工作站站长可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主任兼任,工作人员来自社会招聘或吸收现有有关部门的协管人员,费用根据项目由政府打捆包干。要通过社区工作站建设实现行政性服务、福利性服务、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机制的完善空间存在于社区内部事务的社会性治理之中。政府要从传统的行政控制者、资源汲取者向社区治理者、公共物品和资源的提供者转变,真正进行推动社区发展的行政性治理,培育社区自治力量,开辟社区自治空间,加强制度、政策和资源供给,推动社区合作治理的形成与完善。
  第二,健全三项制度,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基本路径。为了建立社区民主治理的长效机制,要针对社区居委会体制改革后的实际,健全三项制度,即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决策重在推行社区重大事项居民听证制、社区重大事项决定票决制;民主管理重在推行党务、居(村)务公开制,居(村)民说事议事制,民情反馈制;民主监督重在建立居务、村务监督制(通过居民监督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推行社区“两委”成员向居民和党员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要合理划分基层政府与居民自治组织的事权,明确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的边界,真正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不断拓展基层群众自治事项,探索完善民评政、民评官等民主监督的形式和程序,推动居民自治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三,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挥作用,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希望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3]P30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4]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一是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党委和政府要把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真正提到日程上来,纳入规划,并在具体工作中督促落实,做到管理和培育两手都要硬。要科学定位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真正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化。要推进政事公开,逐步理清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为社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提供空间和舞台。二是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布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积极促进以志愿服务、慈善公益、老龄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性、专业性社团组织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化进程的行业性社会组织;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要在现有社区群众性组织基础上,重点培育若干专门性的社区民间组织, 以各种组织为载体,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从法律层次规范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设立条件、审批程序、运行机制等;要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则,使社会组织和服务对象的维权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效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要对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规章进行清理,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不完善、不系统、相互冲突的问题。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制度体系,形成自律机制。
  第四,建立服务标准,提升社区服务质效。社区服务标准化是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依据社区的需求来确定服务项目,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体现“大服务”的理念,形成由政府引导,居(村)委会进行组织、协调,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新型机制。要通过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通用要求、劳动保障、救助帮扶、居家养老、卫生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服务、治安安全、区(村)容环境、便民利民等9个方面的服务规范,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一体的标准体系。在注重社区服务福利性同时,要把社区服务引向走产业化的道路,以自我发展来解决不同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益,捷径之一是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组建集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化网络。要按照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的理念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工作格局。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重点在保障业务流程畅通,社区商业服务信息化重点在确保信用信息整合,社区自治服务信息化重点在扩大广泛参与。结合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自治服务的特点,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5]P60同时,要努力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网与社区服务网无缝对接;理顺工作流程,实现社区服务站与街道(乡镇)各科室、职能站所、“一站式”办公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有机对接。
  第五,优化干部队伍,实现社区工作者专业化。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要从“选”、“育”、“管”三个方面入手,打造过得硬的社区干部队伍。一是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选拔培养社区工作者。二是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三是加快社区干部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四是健全社区工作者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及时调整社区组织办公活动经费标准及社区干部的报酬标准,建立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收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要尽快制定离任社区干部待遇的具体办法。
  第六,夯实战斗堡垒,增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6]社区党组织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先争优、“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协商共建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社区党建新格局;要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社区治理视阈下,社区党组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治理能力:其一,引领方向能力。为此,一要通过总揽全局引领方向;二要通过建章立制引领方向;三要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方向。其二,资源整合能力。社区党组织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7]要本着目标一致、要求一致、保障一致、形式多样的原则,创新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社区各类组织运行机制,深化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要综合利用社区内各党组织所掌控的资源,形成社区整体性资源配置优势。要拓展挖掘社区各种资源,建构社区资源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其三,矛盾调处能力。社区党组织要善于调处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姜元奎.治理视阈下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
[5]孙宇,王金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三维视角透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2).
[6][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9-28.
邮递地址:湖北省宜昌市金家台路6号市委党校
邮编:443000
收件人:张国祥
联系电话:13197316868
发表《城市建设》

上一篇:如何加强园林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之探析

下一篇:浅析现代园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