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办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建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动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能力模块划分及知识结构,开发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并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
关键词:高职教育;动漫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1 高职院校开办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现状
作为当前的朝阳产业,动漫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年轻气息和活力的代表,国家一直对动漫产业进行着鼓励和扶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让动漫产业处于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中。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制作基地、交流平台在全国纷纷出现,各种投资也不断涌入,使动漫产业成为今天炙手可热的明星。
1.1 当前高职院校开办动漫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动漫专业在各个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短暂的专业历史和一拥而上的盲目办班,却让动漫专业的教学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我将当前动漫专业教育中的几个重大缺陷,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历史短暂,师资力量不足。
在很多高职院校仅有一两名动漫相关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就招生办学,并且这些教师往往只是会操作一两种动漫设计软件,并不具备系统的美术修养,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对艺术缺乏了解,其作品设计毫无创造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方针狭隘,一味追求软件教学。
动漫设计是集美术、影视、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专业技能,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却认为只要教会学生使用二维或三维的动漫软件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动漫作品,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其实动漫设计中包含两大部分,首先就是美术的设计能力,其次才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只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动漫作品。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美术这一部分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软件操作员,制作出来的动漫作品毫无艺术感觉。
三、理论研究极度匮乏。
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六七十年代后产生了动漫产业的断层,目前的从业人员基本是学习美国和日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来制作动漫作品的。大量的作品充斥了模仿和抄袭的影子,缺少独立的、有影响力的好作品。加强在动漫理论方面的投入,研究如何在动漫产品中体现出丰富精彩的中国元素,能够为学生在进行实践创新时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改变教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2.1 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动漫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急需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扩大招生和影响的良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动漫专业就不能盲目攀比本科院校,而应以培养技能型动画人才为主要目标。
为拓宽学生就业面,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行业和市场要求的,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实际动漫制作的技能,富于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肯钻研,勇于开拓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2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构成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将商业运作与管理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学业与企业的接轨。从专业理论、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全方位设计培养计划,使学生未出校门就能置身于行业经营与生产环境中。针对各岗位对素质、能力、知识的需求进行培养和训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出专业所需的各种素质,从而达到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并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竞争力。
针对社会对我国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最终确定动漫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绘画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原画设定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剧本,对角色及场景的文字描述进行线条绘画,完成动漫制作的前期设计过程。
二、影视编导与制作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摄影、剧本编写、镜头语言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剧本、拓展思维创新的能力,并能够实际拍摄运用镜头表述自己的思想。
三、二维数码视觉艺术设计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运用Photoshop、Painter、Flash等相关软件制作各种材质与贴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剧本,对角色及场景的文字描述,用电脑进行有颜色的绘画。画出角色及场景的效果图。并且培养学生了解电影镜头的各种运用手法,并设计出针对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及分镜头效果的绘制。
四、三维创作能力—3D MAX、Maya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3D MAX基础、Maya基础和制作3D MAX动画、Maya动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画的场景效果图制作出三维立体模型及动画效果。
五、影视后期合成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Combustion等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制作的动画进行编辑修改,把握影片整体色调和节奏,并进行配音完成影片的制作。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案不具体、教学计划不完善,专业教材缺乏等等。鉴于此种现状,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部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在通过对市场中各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企业与学校的磨合过程等,形成了具有“实践性,企业性,项目性”特色的动漫专业课程体系。
3.2 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证和动漫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科学合理的建设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 适应性原则
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现实紧密联系。
3.2.2 前瞻性原则
课程设置不仅应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同时应看到发展迅速的动漫产业不断出现的新的技术和领域。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
3.2.3 产学结合原则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应根据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科目与要求设置课程与专业方
向,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考核资格证书。
3.2.4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不仅要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灵活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发挥特长,形成特色。实施性的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弹性,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和专业培养优势,允许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学时调整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保持课程体系的最佳适应性和前瞻性。
3.2.5 整体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3.3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根据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动画制作流程来讲,可大致分为制作的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后期编辑合成三个阶段,我们在课程设置顺序上以动画的制作流程为基本依据来设置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进行动画短片的制作和实习。
前期设计阶段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使学生对广告产品项目策划、原画创作、分镜头设计等工作任务有更高、更专业、更清晰的认识。本阶段应开设素描、色彩、构成、动画概论、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造型与动作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下一环节的动画绘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中期制作阶段属于对前期的一个巩固与应用,使知识更加专业化,均为实践操作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二维动画创作、三维模型制作、材质、贴图设定、角色动作设定和镜头灯光与渲染等实践操作能力。本阶段应开设佳片赏析、3D MAX基础、Maya基础、Photoshop、Flash等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可以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认识,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以从事动画绘制,动画建模等工作。
后期合成阶段是对前期、中期的一个总结,是学生最终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综合运用的一个重要阶段。课程大体为动画制作的后期处理技术。本阶段应开设Maya动画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课程设置上具有实战性,与社会工作岗位人才的需求接轨,对其就业有相当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