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网络交际的语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06 10:45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际语用探讨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初,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在网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网上的交际者只有掌握网络交际的语用特点和语用原则才能超越时空,在虚拟的环境中成功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网络交际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虽然网络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发展中也存在问题,这需要合理的规范才能推动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
  网络交际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在网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这与传统的现实社会中的言语交际相比具有不同的感受和趣味,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阂,促成了地球村的形成,让人类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沟通,这样网络传播就别具一番风味。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人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自网络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因此,在这个数字化信息时代,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网络交际的语言会使自己的语言随时进行新陈代谢。
  一、网络交际的语用特点
网络交际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非常的魅力,这要求我们要把握网络交际的语用规律,获取最佳的交际效果。具体来说,网络交际的语用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言简意丰
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是流动性强、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生话在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这种新型的人际互动,实质上是文本化的口i语交际,但速度远低于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同时交际的时间越长,交际成本越高。为此语言表达尽量简洁丰富话不在多达意就行避兔太多冗余无用的信息,以加快交际的速度。比如网络语言的一些专业词汇“灌水”,指上网者为了增加自己的经验伯而写一些简单无趣的文章发表在bbs上,往往浪费很多的公共空间,使得好像遭(口)水淹了一样。经常灌水的人称为“水手”,“潜水”指那此在bbs上开了私人聊人室,只和少数人聊人而不接受别人加入的“秘密交谈”。“打铁”指往bbs和聊人室里发帖子(文章);“板砖”指bbs里用于互相辨认和攻击别人的帖子。同时合理地使用各类表意明确的缩略语符合网络交际经济简洁的语用要求,提高交际的效率。从交际的效果来看,网络交际的语言简洁,但信息容量大,能提高交际效率、降低交际成本,比较符合网民趋新求异的心理,其实在网上已经取得了“约定俗成”的合法地位。一个新网民对铺人盖地、五花八门的缩略语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妙用缩略语是网络交际语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学会缩略语的使用规则,也是顺利进行网络交际的“须知”。
2.诙谐有趣
网络交际的语境是虑拟的,在网上进行交际的人们可以暂时忘却身份、地位等角色的束缚,甚至对现实社会中的一此条条框框的羁绊也可以置之一旁。在这个自由打写的空间里,只要不违背网络交际的一般规则,你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挥洒真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形成了网络交际诙诺幽默的风格。一个成功的网上交际者,不仪须解其“风情”,而且还得领其“风骚”。在语言技巧上,网络交际诙谐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曲说”。随意肢解词义,进行趣味解释。对词语原有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进行改造、“提炼”。如“你真是个善良、有气质、可爱的mm,很有可能成为虫虫们的超级偶像。”这句话看似褒扬赞誉之词,实际上则极尽贬斥之意。“善良”=“善变又没人良”,“可爱”=“可怜没人爱”,“有气质”的“偶像”则是“孩子气、神经质”的“令人作呕的对象”,"mm"=妹妹”的“美称”再如“哦,你真讨厌”中的“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这种表达营造了网上随意、轻松的交际氛围,也反映了网民们刻意创新的网上语用取向。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交际中,表达一方无从依赖语境、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辅助来弥补文字符写系统的不足,同时接受一方也只能根据对方给出的文字符写进行意义解码。单一的视觉渠道对所传递的信息还不到总信息的一半,剩下的一大半则要靠非言语符写来传递。正是网络交际的这一缺陷,促使网络交际的语用不断强化自身的交际效果。所以增强文字符写的形象性,挖掘文字符写的感性表意功能,是网络交际语用艺术的一种手法。常见的文字符写有辞格妙用、脸谱符写以及一此传神的动词等。如妙用的辞格:zzzz…是指在睡觉;"h”是“爱吃”;‑f‑为“爱护”;"666"指“溜溜溜”表示想逃跑。还有一此脸谱符写,如“:)”是指大声地笑;“*—*‘”是指不好意思,表示谦逊;“:=q”表示“向你吐舌头乐”。还有比较传神的动词,如“呵呵,不行了,得闪了,回头接着拍”中的“闪”字则形象地再现一个“不负责任,匆忙脱身逃跑”的人的动作,“拍”就是挖空心思写帖子,这一字把一个坐在电脑前抓耳挠腮、神情专注的地敲打键盘的人物刻画得话灵话现、这此妙趣横生的表意符号都可以通过键盘快捷地输出,并进行灵话多样的组合,从而惟妙惟肖描摹网上交际者那此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和体态语,更为网络文字交际的的单一性渠道抹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使网络交际语用显得更为生动、鲜话、有趣。
4.杂糅绘意
中文网络语言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但是它同时又揉合了数字、英文以及其他一此特征符写。为了表达的方便与形象,所以常常用一此数字、符写来“组词”,比如“94"指“就是”;"771”指“亲亲我”;"8147"指“不要生气”;"7456"指“气死我了”。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英文对中文网络语言的影响也不少,所以出现了由英文和数字混合组成的网络语言,如“b4"指"before","4u;指"foryou","4ever"指"forever(永远)”。因此网络语言表达出了更加丰富、生动、形象的含义。
二、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网络交际也是如此虽然交际者是在特定的虑拟空间进行交际,但也不能超越公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原则。
1.言语道德原则
在现实社会交际中,人们一般都能用言语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在网络这一虑拟的区域里,一切附加在交际者身上的社会特征都被网络所隐匿有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在网上也被逾越、被忽视。于是网络交际似乎成为一个可以随意言说的场合,言语道德逐渐沦丧。网络交际场所几乎成了粗话、脏话等语言垃圾的投放站。网络信息扩散速度快、范围广,所造成的危害比现实iit界中的危害大得多。从现实的形式来看,网络交际行为纯粹是单个人的所为,缺少现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在线网民的道德索质。网络交际的语用主体能自觉遵守言语道德准则的要求,一个纯洁的网络交际空间就会形成。

2.平等原则
网络交际中的平等原则指的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应自觉淡化自身的现实身份色彩,来持平民理念,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入交际。现实人际交往中人的地位、角色等重要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交际这个虑拟空间里隐退幕后。人们在这里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而具”,轻轻松松地展示真我。在网络交际中一切交际者现实社会身份、地位的符写—社会称谓都让位于一种特殊的“网上身份证”:各种具有隐匿性的昵称、戏称。平等在网络交际中似乎是一个绝对的原则,一个懂得如何在网上自始至终贯彻语用平等原则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网上交际者。
三、网络交际的语用规范与发展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此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话,网络交流现己成为人们生话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存在、发展及规范一自是从事语言的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1.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它能满足网民交际的需要。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年径人在网上彼此交流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符号成了他们表现其个性的一种标志、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话跃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是整个人类语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群体有着不可低估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鲜话的词语,并且非常迅速地传播、流行开来。语言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新词新语这此话跃部分来实现的。总之,网络语言的存在是合理而必要的。
2.网络语言的发展性
一种语言的存在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话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话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我们的语言专家从事收集新词汇的下作。人类的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历史的必要。事实上,一种语言只要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话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步,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语言会逐渐地丰富、成热起来。
3.网络语言的规范性
网上出现的语言各种各样,语言随意的成分很大。如果对此大惊小怪,横加指责,这是不适宜的也是不明智的、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交际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这会降低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这期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和词汇的运用非常讲究,有此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有此人物对话的巧妙借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这是伯得肖定的。但若是为了赶时髦而大篇地使用网络语言,这绝对应该杜绝。因为写作是讲究语言和技巧的,网络语言只能依靠一时,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谁也没有力量阻挡网络语言的出现,但是网络语言发展到现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要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与规范。
总之,网络交际的范围相当宽泛,这里仪对网络交际最为话跃的聊人室,bbs板、网上论坛等场所中的语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试图从中发现网络交际语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醒人们汁意欣赏网络语用艺术,并指导初上网者学会使用基木的网络言语交际技巧。当然,网络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事物,网络交际语用也必然口新月异,对网络交际语用艺术的概括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姚双喜,郭文龙.媒体与语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刘凤玲,戴忠平.社会语用艺术[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安全部署企业WEB服务器

下一篇: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