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共2篇)
第1篇:美国初等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美国教育体系完善,目标明确,美国初等教育具有传授知识时间迟,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每天授课时间比较短,校内生活丰富、生动,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靠近自然、了解社会,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教师负担比较轻等特点。研究美国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反思我国初等教育的不足,对我国的初等教育产生一些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强调从授课方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美国的教学体系比较完善,目标明确,在初等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美国教育体系完善,目标明确
1.美国教育体系非常完整。美国教育体系整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中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最后就是高等教育。美国学校的属性和我国一样,无论是初等、中等,还是高等学府,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种。
2.美国教育目标非常明确。首先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很好。表现在教育上更明显,义务教育非常普及。大学教育比例在80%左右。其次是为了民众的生活,给人一个健康人生。美国教育的特点非常明确,专门设立研究院与高等专科学院,培养专门人才,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最后才是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1.传授知识时间迟。在小学阶段,美国的教育理念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在传授知识上不求难,知识传授时间非常迟,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心灵。
2.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美国教育在于引导,在于素质提高,在内容上没有太多难而深的东西。所以课本、教材都非常浅。浅,对孩子们来说容易接受,不会厌学。
3.每天授课时间比较短。美国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比较短,包括午餐时间在内也不会超过8小时,其中课堂教学只有4个小时。
4.校内活动丰富、生动。美国小学生除在课内学习基本的科学等课程外,更多的教育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孩子智力,更重要的是叫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
5.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引导他们走入健康人生。所以教师很多时候只负责计划组织,具体由孩子凭想象去干。
6.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由于理论课时少,所以作业量也很少,尤其是作业形式很有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心理和天性,使其乐于完成。
7.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社会是人组成的,交往和表达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与人交往和自己的表达正确。所以,美国教育中很重视组织能力培养、演说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培养。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互相交往,讲述自己的制作。不求正确,只求做过,一种经历,形成一种培养。
8.靠近自然,了解社会。孩子的天性是好玩,既让孩子高兴,又教育孩子了解人文历史、天文地理。使他们接触自然,快乐生活,认识自然,健康心灵,了解社会,明确自己未来的责任。
9.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评语基本上都是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0.教师负担比较轻。由于教材内容不深,作业量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可以个性化,老师可以展开自己的思想自由发挥,所以美国小学教师负担相对较轻,师生关系平等和缓。
三、从美国初等教育的特点思考我们的教育现状
从美国的初等教育的特点,我们来看看我国以往的教育情况。
1.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应该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整个国家的富强。教育是为全社会而设计的,教育不是为了挑选拔尖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祖国富强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
2.有些学校要求太高,导致课程内容深。美国初等教育课程教材浅,但不影响他们培养高科技人才。尤其是他们的能力培养与潜力开发非常好。因此,一些学校应摒弃一味追求高深知识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创造性。
3.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有些学校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灌得满满的,回到家里拼命做作业,深夜都做不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压迫下学习,身心健康很容易产生问题。
4.评价体系不完善。老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师生互评及学生自评。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不利的。
5.教育观念陈旧保守。不少学校都是以一张考卷定终身。教学总是照本宣科,严格按统一的要求来,希望学生做的题必须符合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读书本来是好事,结果造成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都是陈旧思想导致的。
6.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隐患。在学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课是老师“满堂灌”;在家里,学生除了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名目的辅导班。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时间,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没有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极容易产生问题,养成自私自利、唯我是主、以个人为中心、思想偏激等性格。
四、对发展我国初等教育的建议
美国教育也要求学生解决难题,可那是在高等教育,不是在初等教育中进行,初等教育的宽松和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还孩子以童年,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减少孩子的负担,让他们在宽松、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对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我提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先进成熟的教育模式,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为什么一个不以高深内容作为教材的美国教育能培养高科技人才呢?不合情理?恰恰相反,这种宽松的教育,正是孩子潜能发挥的最好环境。这种现象的存在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2.明确教育目的,教育为人生,服务为社会。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为人生!我们的教育应该还学生健康人生。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心灵阳光,健康向上,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日益强大和昌盛。我们的民族要想持续发展和强大,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需要加强训练。
3.修订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开设更多有益智力、能力、潜力开发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做到智力、能力、潜力并重。尤其是在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上多设置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4.提高教师地位和报酬,减少教师压力,让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上。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一个良师益友在人生路上很重要。好的师资力量,就是良师益友。在这个经济社会,应该提高教师待遇,鼓励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接受新理念,开创新的教育局面。
5.调整评价体系,出台衡量标准。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升学成了教育的指挥棒。调整教学要求后,接踵而来的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评价体系,如何升学,怎么去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等等,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思考和做的事情。
6.思想教育不可偏废,民族教育不可忘记。我们现在有的学生没有信仰,没有思想,世事与我无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的改变需要一种从实际出发,需要一种潜移默化,需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7.加大教育投入。社会要想进步和发展,教育是第一位的。重视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应该加大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对此问题,我们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予以重视。
第2篇: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启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教育事业也备受他国瞩目。但在广大的农村区域内,由于美国政府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不够和教育投资不足,致使美国的农村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着重分析了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带给我国农村初等教育一些启示和借鉴。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雇佣了300多万人,每年开支大约2000亿美元,集聚的固定资本超过10000亿美元。在这个工业极其发达的国家中,国家建设的好坏与普及教育的质量高低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之前的城市化进程较快,人们带着对交通和空气质量等的不满进行了由城市向农村的大迁移。到了1980年,美国的农村人口已迅速达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城乡之间的差距随之出现,从而势必影响教育的发展。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当前美国有960万名学生就读于农村公立学校,约占整个国家在校公立学生人数的20%。作为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农村初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日渐加剧,存在于教育中的缺失日益突出。
一、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
据美国相关机构统计表明,美国农村小学占全国总数量的13%以上,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数量的20%,其中超过45%的学生就读于小规模的农村学校。由于统计方法、归类问题,其他报告中公布的农村学校及学生数量比例甚至更高。不仅是这些数字,农村学校的小规模特点所潜在优、劣势,以及农村学校在满足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已经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农村初等教育不可忽视,必须投入更多的关注,并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法律哲学家布鲁斯·A·阿克曼在一部题为《自由国度的社会公正》的专著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初等教育阶段,其教育任务在于切实补充并保证学生家长的价值观与态度;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接受由国家所提供的教育,从而使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地位得以改变。事实表明,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中等学校承担了这一指责,并充分发挥了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功能。以扩大自由与选择为手段,美国学校一直在为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不断努力。然而这种使每个人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努力并未取得卓越成果,其中州与州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及家庭因素都会在一个人的生活成长过程中产生影响。但美国的学校确实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提高了占相当大比例人口的受教育机会,重新分配了谋生的机遇。一般教育及具体学校的努力,远不能保证任何平等结果的出现。
二战以后的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即1至12年级的儿童有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别于其他的是,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系统,并且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是分散的。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除政府拨款以外,社会对学校进行捐赠,另外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学校服务社会的收入。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国家,国家不存在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教育的责任由相互独立的州、联邦政府的不同机构和各级法院来承担。这些州区、政府、法院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经费的投入直接负责任。
现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GDP的5%~6%左右,美国联邦教育部权力很小,无权干预学校教学,每年掌握的经费仅为300亿美元,其中的36%左右直接用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因此,联邦教育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扶贫。美国是地方分权的国家教育也采用地方分权制,地方学区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管理各自的教育。美国各州各学区之间教育管理互不干涉,学区的财政权也是相互独立的,利用收取社区居民的税收,也是为学校筹集教育经费方式之一。如此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使得美国各州在教育财政、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很大差异,教育发展因此出现了极大不均衡。
随着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美国城市人口大量移居至农村,农村人口的骤然增加,使得学区范围很快扩展至农村。为满足办学需要,康涅狄格州在1766年首先承认将城镇以外的区域划为学区,农村学区开始像城镇一样拥有办学权力,并可以征收教育税等。2001年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出台,赋予州、学区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法案建立起州、学区和学校三级责任体制,联邦政府从此不再提供教育资助给那些未达到要求的学区。
由此,可以得知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的财政体制的模式相对比较集中。这一财政体制的第一个特点是政府直接对农村初等教育进行投资。第二个特点是政府对各学区初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逐步加强。相对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对自己所管辖的各个学区的初等教育直接负具体的责任。一般来说,为了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各州以公平性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分配。
二、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均
在美国,公立免费义务教育无城市和农村之分,相关部门采用多元化的拨款补助方式,统一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有两种最基本的拨款方式:一种是专项拨款,另一种是基本资助拨款。由于不同学区在教育需求和教育财政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采用基本拨款主要可以保证各学区学校的基本运转,体现其公平性。但作为主要的拨款方式,基本拨款往往顾及不到规模较小的农村学区。原因在于基本拨款是按学生人数分配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虽然人数较少,却还是要花费不少的资金用于交通和基本设施,除此之外,用于教师工资、教学材料和仪器设备等的资金必然所剩无几。另外,一些诸如农村学区学生的注册率下降等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可以获得的平均经费减少,这给当地学区增加了不小的负担。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获得公共和私人资助的途径和机会也比城市社区少得多。
2.农村学校规模过小
在美国,农村社区人口居住分散,小规模的学校普遍存在,这成为制约农村社区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弗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柯南特在其著作《今日的美国中学》中,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角度提出“规模效益理论”。他认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是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的,这将成为建设优质学校的一大障碍,应该合并小规模学校。柯南特的这一理论掀起了美国农村学校合并的浪潮。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制定了“学校生存能力标准”,该标准规定: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小学六年级,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不得低于20人,才被认为是有生存能力的,如果全校人数少于140人,则被认为无生存能力而将被关闭或合并。在美国,当一个学校不能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整套教学计划时,势必就要被合并到较大的学区。即使这些学校可以存活,得到到的基本拨款也是相当少的,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得不到这类款项资助。如此一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础教育则得不到任何保障。
3.农村学区师资短缺
与中国一样,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的问题。农村学校多处于偏僻地区,各方面设施较差,教育教学负担相对较重,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得不到提升与发展。文化差异、社会交往及心理上的孤独感使农村学校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低工资收入也是农村学校留不住合格教师的主要障碍。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年平均工资要比城镇教师低14%。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学校教师日常生活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导致农村学校师资严重流失,师资不足成为农村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美国政府改革农村初等教育的举措
西奥多·W·舒尔茨(s)指出,农村教育之所以会出现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不足。对于投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应负首要责任,当然,位于农村的社区、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因而,州政府应加大投资、对农村学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整合农村社区和学校,提高农村教育的思想观念,调整农村整体教育和与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关系,就成为美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首要任务。
1.联邦政府设立REAP项目,增加农村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2000年12月美国政府签署通过了“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它包括“小型农村学校成就项目”和“农村低收入学校项目”,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对农村教育专门实施拨款的法案,用于应对的是基本拨款方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个计划扩大了小规模学校使用联邦拨款的自主权,并帮助农村学校更多地获得和使用联邦教育基金。REAP通过专项拨款来支持农村贫困学区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缩短城乡教育差距。PEAP项目也期待与更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企业及政府机构的全力合作,为解决美国农村初等教育问题献计献策,为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可能性。
2.提供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招聘和挽留合格农村教师
农村地区合格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文化习俗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短缺,教师往往被要求同时教授多门学科、多个年级,甚至要应对年龄不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让教师对农村教师职业产生了畏惧感。为了克服这些现实问题,1998年12月签署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在其第二款规定为提高教师素质、减轻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的负担,政府将提供招募教师的专项资金。不仅如此,2002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各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美国州教育委员会也为各州规划了诸多举措,各州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提高农村教师数量和质量。为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区和学校任教,一些州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减免学杂费和设立教师奖学金政策。对农村学区存在的工资低、住房条件差等问题,许多州出台了贷款免还政策、招聘奖金项目和住房援助项目等。如此种种都为农村学校引入高质量的教师提供了可能性。
四、对我国农村初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一半人口在农村。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致使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减,反而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调查发现,城乡初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同美国一样,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探究我国农村初等教育落后的原因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中之重。
1.农村初等教育要顺应区域发展
城乡教育严重失衡在我国将会持续很长一段过程,历史原因所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如今,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因经济发展而缩小,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对我国国情的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当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极小比例的时候,城乡差距才会消失。因此,在“城乡一体化”未形成之前,城市与农村初等教育的差距必然存在。农村初等教育就必须具有农村特色,必须考虑农村特点,坚持主要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服务方向。明确农村教育的特殊性,改变农村初等教育在经费、师资、观念等方面的现实状况;构建适合农村初等教育发展的教学体系;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为不同的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保农村初等教育的顺利开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2.农村初等教育要明确办学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成绩不合格无法升学而辍学在家。一些中小学毕业生一无学历二无一技之长,这种无法升学、无法就业的局面,可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初等教育的教育体系与农村的发展不相适应,全国上下一味片面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由于农村学校缺乏这种适应城乡差异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大多数农村人口想要通过教育进入到社会主流的可能性极小。归根结底,盲目采用城市化教育改革的模式、应试教育升学的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我国农村初等教育问题。城乡之间的整体差异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教育体系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一样的生涯规划。因此,关注农村初等教育刻不容缓。但是,解决农村初等教育发展困境,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我国基础教育研究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