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学结合”在“报关技能大赛”中的实践
摘 要: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今年首次被列入“国赛”赛项。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了对参赛学生的教学、选拔、辅导工作,深刻体会到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我校选手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本文中,笔者将进行一些尝试性总结,期望能应用于今后的进出口报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报关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报关专业素养。
关键词:工学结合; 报关技能大赛;实践应用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今年首次被列入“国赛”赛项。笔者所在学院的三名学生作为一个参赛队参加了本次大赛,并取得了团体赛和个人赛四个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了对参赛学生的教学、选拔、辅导工作,深深体会到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我校选手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本文中,笔者将进行一些尝试性总结,期望能应用于今后的进出口报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报关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报关专业素养。?
一、走进企业、海关、港口,深入了解报关真实工作,在真实报关工作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报关技能大赛着重考察学生在进出口规范申报、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等领域的操作应用能力。在备赛过程中我们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作为第一指导方法。报关操作实践的场所主要在报关企业和海关,指导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与报关企业、海关、港口等取得联系,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海关、港口、预录入中心,请企业报关员、海关关员、预录入工作人员当指导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真实的报关业务指导。十多天的时间里,学生与指导老师待在海关、企业及预录入中心,通过眼观、耳闻、口问、手动等手段,接触并体验到了大量的报关真实案例,指导教师再以真实的现场报关案例为例对学生进行现场业务讲解和进一步的技术指导,总结出每一笔报关业务中存在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了真实的报关工作,拉近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这种实践经历为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积累了经验和实力。
二、密集的高仿真模拟实训提高了参赛学生的熟练程度,为顺利完成比赛奠定了时间基础。
本次报关赛项之一的团体赛要求在仿真环境下,由3名参赛选手组成模拟报关企业,按业务经理、报关员和辅助员的不同角色分工协作完成通关方案的设计,和完成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报关服务现场作业。竞赛的规定时间为2个小时,涉及二十多个环节的作业内容,每一环节的完成情况均会影响到下一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在备赛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走进企业、海关、港口,深入了解报关真实工作外,我们还坚持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大批量、高强度的高仿真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高仿真的实训,只是将过程和时间压缩为2个小时,场所由校外企业、海关改为校内模拟实训室。类似的模拟实训我们坚持每天进行一次,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缩短业务的办理时间。为提高模拟实训的质量,在每一次实训前,指导老师会让参赛选手回顾整个业务的操作过程,每一环节应做的工作事项,应遵循的业务规范;然后再进行模拟实训。实训时,由指导老师扮演各部门机构工作人员和裁判,参赛选手分工合作完成报关业务;实训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和错误,避免相同的错误不再出现。高强度、多批次的模拟实训让选手强化了操作,熟练了过程,为顺利完成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实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次竞赛尽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践,但也离不开在校内对报关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笔者所在院系开设《报关实务》课程多年,近年来又致力于基于工学结合的报关课程改革,从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应用、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均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革,授课教师广泛使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校内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掌握报关基础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实的报关基础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环境
备赛过程中,我们主动邀请企业人士参与竞赛准备全过程,请企业的专业人士当我们的指导老师,积极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不仅扩大了我们院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也让企业更加了解了我们的学生,为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学生打下了基础。长此以往,必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环境。
总之,通过对报关技能大赛的准备与参赛,我们认识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一种真正以技能优劣为评价与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