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善于质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5-07-08 08:55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中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答法进行课堂教学的问题,从六各方面来阐述了如何正确提问,五个方面阐述了怎样组织好答问的方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答法

  
  问答法是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古代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中就有关于问答法的记述,如《学记》中讲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①。”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也主张用问答法向其子弟传授知识。这种方法在具有各种不同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采用,如:在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以及学生进行实验、练习等活动中都可以运用。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 正确提问
  1.1 提问必须围绕和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不能东提一个西提一个,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事先应有准备。随着课堂教学的一步步深入,提问也要逐步深入,不能总是提那些复述课文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有步骤的提问,抓住课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如《项链》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这样提问:“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感到茫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随后问:“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这时,学生很快答出:“是一个追求享乐,梦想过奢侈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教师再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讲排场、摆阔气、爱虚荣、追求享乐的风气盛行。”这样形成梯度,教师最初提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样提问,既使教学突出重点,达到了目的,又使学生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有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科学的思维习惯。
  1.2 问题要具体明确,能为学生理解。因为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就会抓不住问题的实质,甚至造成答非所问。如教师问:“这篇课文写的什么?”这个问题就不具体,不明确,答案可能有多种。学生可能回答为文章的故事梗概,也可能回答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希望学生回答的是什么,学生不知道。如果教师这样问:“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谁是主人公?”这样就比较具体明确,学生能针对问题回答。
  1.3 问题不宜太难,要符合学生实际。如某语文老师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学生就难于回答,因为这涉及到伟大的友谊的标准,大大超过了小学初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根据课文后面的提法:“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学生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知道,四十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亲密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等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友谊的伟大之处。
  1.4 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应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食物从何处来》一课的重点是光合作用,作者运用比喻、比较和列举数字等多种方法对这个复杂的过程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写得非常精彩。一位教师设计的提问是:绿色开花植物获得食物的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也要概括复述几个段的内容,但不必多动脑筋就能应付,而且由于问题的局限性,学生对准确生动的表达方式也不可能有意识地去认识。对同一课文,另一位教师的问题设计,直接从表达方式入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如果不用比喻,这个过程该怎么说呢?”“比较一下,运用比喻说明方法有什么优点?”面对这类问题,学生不假思索是无法回答的,他们首先必须浏览几个段落,理解光合作用的主要内容,为答题作准备,进一步分析思考用了哪几种说明的方法。这样虽然可以直接回答问题了,但这还仅是对表达方式的分类、归纳、判断。要说明这样表达的好处,学生的思维还必须向纵深开掘。这样,学生既发现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又能把它和一般的说明方法加以比较,从而仔细推敲表达方式的作用,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答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经历了分析、概括、归纳、判断、比较等活动过程,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后者的提问富于启发性比前者高明得多。
  1.5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要关心成绩较差的同学,用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指定他们回答,藉以增强其学习信心,激励其学习热情。当然,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反映,其成效是建立在经常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努力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6 避免提出两者择一的问题(非此即彼)。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偶尔从两种答案中选择一种。如教师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呢?还是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为标志?”这就是两者择一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正确(答案是后者),但不一定真的理解了。这样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是不利的。
  2 组织好答问
  2.1 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要符合规范,声音要宏亮。语言符合规范主要要求尽量使用书面语、专业术语,避免病句。我们提问学生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什么要求声音宏亮呢?因为教师面向全班提问,学生回答也应面向全班,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而平时教学中常常遇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只有同桌或临近的少数学生听到。这样的学生往往心理素质有些差,出现怯场,教师应给其多锻炼的机会。
  2.2 学生应针对提问回答,不能答非所问。如教师问:“什么是生产力?”学生回答:“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这就是答非所问。学生把生产力的定义(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与生产力包括的三要素混淆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没有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让其继续回答,启发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而不能不置可否,转向其他学生提出另外的问题。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准确地学到知识,而且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2.3 回答要简明扼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教师问:“什么叫垄断?”学生回答:“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的大企业共同签定协议或联合起来,对某一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原料来源、销售市场、产品价格等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攫取高额利润”。这样回答,也无不对,但显得罗嗦冗长。如能回答为:“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对某种商品绝大部分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这样既简明扼要又能反映问题的本质特征。为了得出最恰当的答案,教师可将几个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比较,师生共同筛选出最佳答案。这样做有利于训练学生表达思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问的学生能起到鼓励和鞭策作用,能把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只有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才能对学生回答正确或错误作出中肯的评判。那种一听回答有遗漏和错误,或者回答得不流畅而不加启发引导就令其坐下,另外换人回答,或者由教师代答的作法都是不妥的。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碍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还容易滋长答得好的学生的骄傲情绪。
  2.5 问答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要进行总结。把分散的个别知识加以概括和系统化,纠正学生模糊的甚至错误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以正确的评价,哪怕学生的回答只有一点点正确,教师都应充分肯定,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问答法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至今仍为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在教学中注意正确提问,组织好答问,就能发挥它的优越性,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同时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注释
  ① 学记第10自然段
  参考文献
  1 初中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初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高中语文课本


上一篇:以管理促实效 以稳定促成绩

下一篇: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