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摘要: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特性和内容优势,在师范教育中将教育目的与职业定向、教育过程与职业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把握教育现状、引导身份转变和了解学生成长的功能与效应。
关键词:教育电影 师范教育 功能 效应
在师范教育中,除了利用电影的影像媒介优势以外,电影的题材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电影。所谓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故事为题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以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终是关涉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与传统产生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艺术非常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电影是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的合适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电影。《音乐之声》大受好评,《死亡诗社》引起了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超越传统与追求真善美的凯瑟琳老师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春风化雨》(又译《放牛班的春天》)对教育智慧与爱心抚触作出了新的诠释。中国教育电影也比较繁荣,建国后有《武训传》、《祖国的花朵》、《朝霞》等;新时期以来也产生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教育电影,如《苗苗》、《烛光里的微笑》、《红衣少女》、《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以及纪录片《高三》、《请投我一票》等。这些电影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的外围问题进行了冷峻的观察和思考,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
一、教育电影的特性及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优势
电影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构成复杂、内容丰富,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优质媒介。正如鲁迅所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教育电影因为关注教育问题,从而在教育媒介与教育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媒介的逼真性与教育的现实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认为:“电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为力求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电影艺术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具有视听的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真实可信。电影的逼真性不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育电影极为关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现状和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教育现实。
2.媒介的丰富性与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电影的艺术构成元素丰富,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受教育者展示了无限的观摩和交流体会的空间。教育电影虽然主要是关注和表现教育主题与题材,但同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山川风物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范生的视野。而教育就需要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教育电影的媒介特性与教育的多元性相契合。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影片,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家庭问题,一些优美的音乐、出色的绘画作品贯穿影片始终,给人以艺术熏陶。这类影片可以带来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和教育效果的丰富性。
3.媒介的生动性与教育的活泼性
电影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声画世界、时空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电影不仅是“视听盛宴”,也是能带来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不是一言堂,不能满堂灌,而应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互动与启发,应该具有更多的活泼性。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的生动特性恰好能满足教育活泼性的要求。
4.媒介的梦幻性与教育的启发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幻觉,美国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认为“一部影片就是一部梦的彩带”,所以好莱坞被誉为“梦工厂”。电影作为想象的艺术,可以开启观众的想象之门,培养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启想象、启迪智慧的过程,需要想象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和创造。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电影中充满了无限想象的行为,它们像梦幻一般给受教育者以极大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去竞相施展自己的梦幻能力,去丰富并发展人类的文明。像《死亡诗社
》中对诗意的想象、对生命的憧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热情;像《草房子》把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趣闻轶事穿插在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的成长故事中,留给观众的是诗性的感动,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想象与幻想的美妙课程。
二、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1.树立教育理想——教育追求与职业信仰
在师范教育中,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其坚定执着教育追求,是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师范生一旦树立了教育理想,选择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执着的教育追求便与职业信仰合一,能够起到旗帜和航标的作用,引导师范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爱和生命奉献给学生。像《黑板》、《凤凰琴》、《美丽的大脚》和《我的教师生涯》等,集中反映了中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为艰难时刻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师范生观看这一类电影,能够对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精神耳濡目染,激发起内心的情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2.培养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等几部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集中反映了教师超群的教育智慧。电影中的教师有学问、有思想,更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们能够按照科学的理念和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最终既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例如《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就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 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
3.把握教育现状——时代需求与职业使命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除了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了解等。了解和把握教育现状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前提,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关注教育新闻报道、到学校调研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观看有关教育问题的影视作品。因为教育电影,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教育电影,往往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问题进行了冷峻、深入甚至是尖锐的观照和反思,会呈现出与公众视野差异巨大的“教育影像”。例如《十三棵泡桐》就呈现出另类的“残酷青春”——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高三》记录教育竞争与应试教育的严酷,《走路上学》聚焦我国西部艰苦的教育条件与学生的求学毅力。师范生观看此类电影,从感性层面了解教育现实问题,从理性层面树立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对职业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
4.引导身份转变——农村支教与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身份比较特别,“今天是学生,明天是老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以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实习,实现身份转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在心理、志趣与个性上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身份转变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条件。我国自2003年起不断开展农村支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系列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工作。近年来有多部表现支教题材的电影问世,值得师范生观看。例如《美丽的大脚》,反映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教师夏雨,在被农村妇女兼教师张美丽的教育行动及理想所感动后,到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又如《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到西部农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许晓萌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生活、选择职业,在经过曲折后二度归来,继续驻守在天那边的乡村小学中。这部影片堪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身份转换的“支教宣传片”。师范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愿意将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学奉献给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给天那边的“花儿与少年”。
5.了解学生成长——因材施教与职业要求
观看教育电影,还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像电影《跑吧,孩子》、《天堂的颜色》、《草房子》、《家庭作业》、《男生贾里新传》以及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等,主要关注受教育者——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诸多问题。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一条自孔子流传下来的经验原则与职业要求——因材施教,其主要内涵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各因其材”,“长善救失”。师范生观看这样的教育电影,既可以观摩、学习影片中教师的成功经验,又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对青少年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解,为走上讲台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除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人职辅导等途径以外,开展以教育电影为主的影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应该在师范教育中大力开设“电影课”,充分发挥电影艺术尤其是教育电影的功能与效应,用优秀的教育电影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其为将来教师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一篇:探析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