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企业文化课教学之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4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 文化课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文化 哈佛大学 传统教育观念 经验管理 文化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逐渐从一开始专家学者关注和呼吁,发展到有远见、个性的企业和企业家重视;从企业开展文化培训,发展到走进大学讲堂,成为管理学诸多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企业文化正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使企业管理得到升华,但也正如哈佛大学主讲企业文化的佩恩教授所说,“这门课是全新的”,其极具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驱使我们在传统教育观念还盛行的当今,加强对大学企业文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企业文化教学探讨价值之当下定位
1.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著名管理学大师程思危曾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缺少资金和技术,而是缺少管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当今世界正在实现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边际递减效应相比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呈现几何递增现象,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成为一种趋势和抉择,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在此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智慧,企业文化管理也应运而生。企业文化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中重视物的因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是一种发散人的思维、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奇迹中可见一斑。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富强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备受国际资本和市场煎熬的同时,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浪潮,全力以赴地以后发展国家的优势来发展自己,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企业要强大,实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全面推进科学管理的同时,文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的责任,对高校企业文化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有利于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
2.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是传统式教育占主导,往往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大众教育模式下大学卿顶利就业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正如保罗·罗莫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大学体系没有培养私有企业所需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有卫见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一方面是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处于待业和半待业状态。出现这种就业和需求两难境地,原因很多,在这里不作理性的梳理,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革。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管理专业的课程,对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保证顺利就业。
3.满足大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企业文化虽是纷繁复杂的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但作为一种对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探讨,是共性与个性相连接的。对其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思考和凝炼,对其他课程乃至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实施“再现型”教育向“发现型”教育的转变,实现教育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提升,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动意义。
二、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困境
1.主体实践基础缺乏。受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影响,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所谓“十年寒窗”,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感性知识,有些人连企业最起码的印象和概念也未具备,给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增添了难度。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现代教育教师角色将“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企业文化是实践性和社会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但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平时可利用的企业“资源”也很少,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的往复,理论和实践脱节,苍白无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成熟度不高。企业文化是个新兴学科,十几年前才引进中国,要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完备的体系还需要时日,有很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供实习的单位较少。在目前的中国,特别在内陆地区,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少,原则上企业文化教学实习单位可以随机选择,但要真正把握企业文化的塑造真谛,到优秀企业进行文化实习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可供教学选择的国内案例较少。国外虽有不少优秀的案例,但总的来说,“他山之石”味道较浓。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一些优秀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不成熟,今天是企业明星,明天就可能陨落,如三九文化与赵新宪等,给企业文化教学经常带来尴尬和无奈。特别是企业文化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很多企业还是建设真空。
这些困境和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交织在一起,迫切要求我们打开思路,规避误区,抉择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此乃本文立论之根本所在。
三、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对策
对企业文化教学对策进行探讨,不仅在于对探讨价值和当下困境的解读,同时也建立在对企业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认识之上。其一,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一半科学、一半艺术”,这是对管理学的真实写照。管理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企业运作,牵涉到环境和人两个方面,而环境和人都是变化的,形成解决问题途径的不唯一性,这也就是管理的艺术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与文化学的结合,在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同时,其艺术性更强,个人的创新思维和人格魅力更突出。其二,企业文化的实践性。企业文化教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种思维范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突发和多变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鲜明的实践性。
1.艺术化课堂讲授。每门课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运用讲授法能够使传授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在给企业文化课讲授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饱满激情的同时,也增添了驾驭难度。讲授中要把握要领和技巧,做到繁简得当,方式多样,抓住问题链,层层深人。有些章节以口头激情表述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体现企业文化的特点,如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的体系等。有些章节要增加信息量,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如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的讲解,企业ci的设计等。有些章节枯燥无味,没有提炼价值,为避免引起学生听课的厌烦,可采取学生自主探讨式。
2.经常化案例教学。管理实践的无限性和管理者接触实践的有限性是一个很难协调的矛盾,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诞生了。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案例教学可改变课堂呆板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顿悟”和“发生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hills教授所阐述的nih现象,即书本知识的时滞性。企业文化强烈的主体艺术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把随堂开展和专堂进行相结合。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难度要适中,篇幅要适宜,答案要有启发性,不求唯一解。案例的选择要宽方位,做到国际(如丰田、ibm、微软)和国内(如海尔、联想)案例相结合,成功和失败案例(如“太阳神”的陨落、“巨人”的败北等)相比照,经典案例和人为设计案例相补充。
3.多样化实戏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引导学生把外在的社会认识变为内在的社会经验的过程。企业文化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应多样化,主要应采取两种形式。其一,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就聘请江淮汽车公司有关人员来校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讲座,效果较好。其二,抓好教学实习这一关。针对目前学生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较少的这一现状,某些学校采取的“分散实习—相互交流—总结提高”的实习模式很有借鉴价值,可广泛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可把这种形式与重点实习基地建设、模拟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现场实习与虚拟实习相补充,构建立体化的实习模式和效果。
4.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模式。“若不把新的科学理论及时渗透到教学当中,就会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现代技术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的选择。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投影、幻灯和视频,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实现虚拟现实,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企业现场,企业文化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借助现代技术的载体,将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5.科学化考试考核。素质教育的关键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考什么和怎么考,企业文化是一门主体性和实践运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要把案例分析、教学实习、模拟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开展,进行加权平均,这样的考试也就更科学,也更有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企业文化课教学探讨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但也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有一种需要往往比几十所大学还重要,我们坚信,这条不平坦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论文摘要: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逐渐从一开始专家学者关注和呼吁,发展到有远见、个性的企业和企业家重视;从企业开展文化培训,发展到走进大学讲堂,成为管理学诸多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企业文化正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使企业管理得到升华,但也正如哈佛大学主讲企业文化的佩恩教授所说,“这门课是全新的”,其极具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驱使我们在传统教育观念还盛行的当今,加强对大学企业文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企业文化教学探讨价值之当下定位
1.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著名管理学大师程思危曾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缺少资金和技术,而是缺少管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当今世界正在实现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边际递减效应相比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呈现几何递增现象,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成为一种趋势和抉择,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在此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智慧,企业文化管理也应运而生。企业文化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中重视物的因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是一种发散人的思维、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奇迹中可见一斑。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富强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备受国际资本和市场煎熬的同时,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浪潮,全力以赴地以后发展国家的优势来发展自己,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企业要强大,实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全面推进科学管理的同时,文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的责任,对高校企业文化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有利于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
2.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是传统式教育占主导,往往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大众教育模式下大学卿顶利就业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正如保罗·罗莫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大学体系没有培养私有企业所需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有卫见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一方面是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处于待业和半待业状态。出现这种就业和需求两难境地,原因很多,在这里不作理性的梳理,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革。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管理专业的课程,对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保证顺利就业。
3.满足大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企业文化虽是纷繁复杂的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但作为一种对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探讨,是共性与个性相连接的。对其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思考和凝炼,对其他课程乃至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实施“再现型”教育向“发现型”教育的转变,实现教育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提升,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动意义。
二、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困境
1.主体实践基础缺乏。受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影响,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所谓“十年寒窗”,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感性知识,有些人连企业最起码的印象和概念也未具备,给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增添了难度。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现代教育教师角色将“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企业文化是实践性和社会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但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平时可利用的企业“资源”也很少,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的往复,理论和实践脱节,苍白无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成熟度不高。企业文化是个新兴学科,十几年前才引进中国,要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完备的体系还需要时日,有很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供实习的单位较少。在目前的中国,特别在内陆地区,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少,原则上企业文化教学实习单位可以随机选择,但要真正把握企业文化的塑造真谛,到优秀企业进行文化实习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可供教学选择的国内案例较少。国外虽有不少优秀的案例,但总的来说,“他山之石”味道较浓。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一些优秀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不成熟,今天是企业明星,明天就可能陨落,如三九文化与赵新宪等,给企业文化教学经常带来尴尬和无奈。特别是企业文化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很多企业还是建设真空。
这些困境和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交织在一起,迫切要求我们打开思路,规避误区,抉择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此乃本文立论之根本所在。
三、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对策
对企业文化教学对策进行探讨,不仅在于对探讨价值和当下困境的解读,同时也建立在对企业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认识之上。其一,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一半科学、一半艺术”,这是对管理学的真实写照。管理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企业运作,牵涉到环境和人两个方面,而环境和人都是变化的,形成解决问题途径的不唯一性,这也就是管理的艺术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与文化学的结合,在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同时,其艺术性更强,个人的创新思维和人格魅力更突出。其二,企业文化的实践性。企业文化教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种思维范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突发和多变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鲜明的实践性。
当我们把关于企业文化的这些认识和感悟,放到现代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来思考,也就是定格在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时,那么教学改革方略便很清晰了,“企业文化课的受训目标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上,重在创造性思维与实际相结合,并将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审美艺术的引导渗透其中”,为此,应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科学考核融为一体,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平台。
1.艺术化课堂讲授。每门课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运用讲授法能够使传授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在给企业文化课讲授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饱满激情的同时,也增添了驾驭难度。讲授中要把握要领和技巧,做到繁简得当,方式多样,抓住问题链,层层深人。有些章节以口头激情表述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体现企业文化的特点,如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的体系等。有些章节要增加信息量,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如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的讲解,企业ci的设计等。有些章节枯燥无味,没有提炼价值,为避免引起学生听课的厌烦,可采取学生自主探讨式。
2.经常化案例教学。管理实践的无限性和管理者接触实践的有限性是一个很难协调的矛盾,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诞生了。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案例教学可改变课堂呆板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顿悟”和“发生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hills教授所阐述的nih现象,即书本知识的时滞性。企业文化强烈的主体艺术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把随堂开展和专堂进行相结合。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难度要适中,篇幅要适宜,答案要有启发性,不求唯一解。案例的选择要宽方位,做到国际(如丰田、ibm、微软)和国内(如海尔、联想)案例相结合,成功和失败案例(如“太阳神”的陨落、“巨人”的败北等)相比照,经典案例和人为设计案例相补充。
3.多样化实戏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引导学生把外在的社会认识变为内在的社会经验的过程。企业文化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应多样化,主要应采取两种形式。其一,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就聘请江淮汽车公司有关人员来校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讲座,效果较好。其二,抓好教学实习这一关。针对目前学生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较少的这一现状,某些学校采取的“分散实习—相互交流—总结提高”的实习模式很有借鉴价值,可广泛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可把这种形式与重点实习基地建设、模拟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现场实习与虚拟实习相补充,构建立体化的实习模式和效果。
4.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模式。“若不把新的科学理论及时渗透到教学当中,就会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现代技术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的选择。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投影、幻灯和视频,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实现虚拟现实,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企业现场,企业文化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借助现代技术的载体,将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5.科学化考试考核。素质教育的关键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考什么和怎么考,企业文化是一门主体性和实践运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要把案例分析、教学实习、模拟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开展,进行加权平均,这样的考试也就更科学,也更有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企业文化课教学探讨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但也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有一种需要往往比几十所大学还重要,我们坚信,这条不平坦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引导学生摆脱网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