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业观念焕发人性魅力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新课标下的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要有科学作业观念,提升课程的人文性。转变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将使学生的学习面向社会、深入生活,打开视野,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从作业中灵动起来,焕发人性的魅力。
一科学作业,密切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比如学了《海洋忧思录》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污染,思考应该怎样制止人们随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日记或合理化建议。尔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比机械的作业更有效吗?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停留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本人认为,可以有目的地精心安排语文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分别和爸爸、妈妈密谋如何给父母带来惊喜:可以献上一首歌儿,可以做上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送上一张贺卡;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祝福的卡片,或画一幅画,献给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时事新闻,然后谈感受。我还结合汶川大地震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专题活动,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和着生活的脚步,我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作业,开阔思维
过去,总是认为语文作业是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结果造成学生对这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元化教学的理念,失去了学生应用的意义。
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进行一些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例如,在教学《蒙娜丽莎微笑揭秘》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让学生思考: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否揭秘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学生们各执己见,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许多学生还是认为不揭秘的观念最好;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这种观念不一定好。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本,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教学冰心的《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时,根据这篇课文的主旨要求,我布置了练笔作业,即写一篇“说几句爱××的孩子气的话”,要求: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希望学生们能弘扬自己的个性,自己爱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学生们各抒己见,都写了自己内心所想,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的观点。这个作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
另外,改写课文、续编故事、表演剧本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
三科学作业,塑造个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学习的重要特点。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层:抄写词语。
第二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层:乔那坦不服长老会的决议,假设他提出上诉,那么请你担任他的辩护律师,为他辩护。
四科学作业,推动评价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要有多元化的作业设计,那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在作业评价中我将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个体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是我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语文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采取分层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得到一个a;书写工整的,在a后面再加一个+;有进步的,写一句评语加以鼓励。这一个个a、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做语文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把“区分性评价”转变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到a+;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意,也可得到a+,还可以得到一个“好”;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让全班学生欣赏,并奖励其日记本一个。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过去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取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其实,一句简单的发问、一次意外的发现、一束思维的火花,都可成为教师笔下的精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具备科学的作业观念,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价值,变化作业方式。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飞扬,让作业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桥梁。
一科学作业,密切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比如学了《海洋忧思录》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污染,思考应该怎样制止人们随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日记或合理化建议。尔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比机械的作业更有效吗?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停留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本人认为,可以有目的地精心安排语文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分别和爸爸、妈妈密谋如何给父母带来惊喜:可以献上一首歌儿,可以做上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送上一张贺卡;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祝福的卡片,或画一幅画,献给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时事新闻,然后谈感受。我还结合汶川大地震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专题活动,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和着生活的脚步,我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作业,开阔思维
过去,总是认为语文作业是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结果造成学生对这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元化教学的理念,失去了学生应用的意义。
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进行一些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例如,在教学《蒙娜丽莎微笑揭秘》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让学生思考: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否揭秘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学生们各执己见,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许多学生还是认为不揭秘的观念最好;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这种观念不一定好。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本,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教学冰心的《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时,根据这篇课文的主旨要求,我布置了练笔作业,即写一篇“说几句爱××的孩子气的话”,要求: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希望学生们能弘扬自己的个性,自己爱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学生们各抒己见,都写了自己内心所想,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的观点。这个作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
另外,改写课文、续编故事、表演剧本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
三科学作业,塑造个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学习的重要特点。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如教完《海鸥乔那坦》后,可以设计作业自选超市:
第一层:抄写词语。
第二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层:乔那坦不服长老会的决议,假设他提出上诉,那么请你担任他的辩护律师,为他辩护。
四科学作业,推动评价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要有多元化的作业设计,那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在作业评价中我将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个体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是我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语文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采取分层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得到一个a;书写工整的,在a后面再加一个+;有进步的,写一句评语加以鼓励。这一个个a、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做语文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把“区分性评价”转变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到a+;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意,也可得到a+,还可以得到一个“好”;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让全班学生欣赏,并奖励其日记本一个。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过去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取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其实,一句简单的发问、一次意外的发现、一束思维的火花,都可成为教师笔下的精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具备科学的作业观念,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价值,变化作业方式。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飞扬,让作业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桥梁。
上一篇:对当前我国国民信仰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