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方式的有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9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谈一点在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的体会并由此引发的一点思考。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相互促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几个视频片段:(1)自备车与赛车一起从静止开始启动,赛车很快达到很大的速度;(2)大卡车与汽车一起启动。通过这情境,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有些车启动的快一点,即运动状态变化快一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的原因是加速度。从而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根据实例猜想加速度a与力f、质量m有关系,并得出定性的结论:假设m一定时,f越大,则a越大;假设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研究三个量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可能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设计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在这一环节里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选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老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分析论证和评价交流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然后尝试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a和f成正比。但对a-m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只能得出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学生猜测:a和m成反比。我再提问:如何证明猜测的正确?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作出a与1/m图象,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最后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三、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讨论时间的把握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在讨论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所以,设置这一环节所给予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不要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羊。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写,北师大出版社
3、《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邵晓明陈宗造中国科技出版社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谈一点在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的体会并由此引发的一点思考。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相互促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几个视频片段:(1)自备车与赛车一起从静止开始启动,赛车很快达到很大的速度;(2)大卡车与汽车一起启动。通过这情境,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有些车启动的快一点,即运动状态变化快一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的原因是加速度。从而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根据实例猜想加速度a与力f、质量m有关系,并得出定性的结论:假设m一定时,f越大,则a越大;假设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研究三个量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可能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设计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在这一环节里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案,而且有些是不可行的,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它们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确定几种在课堂中可行的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用其它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中选择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和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δs,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选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老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分析论证和评价交流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然后尝试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a和f成正比。但对a-m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只能得出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学生猜测:a和m成反比。我再提问:如何证明猜测的正确?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作出a与1/m图象,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最后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三、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讨论时间的把握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在讨论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所以,设置这一环节所给予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不要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羊。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写,北师大出版社
3、《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邵晓明陈宗造中国科技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