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工学结合模式看我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1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 自主发展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对工学结合给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带来的新挑战,教师们应该适时进行知识调整,积极学习,自主发展,以期自如应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更高要求。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主要包含了体系开放、机制开放和模式开放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要求高职教育体系的开放;二是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要求高职教育机制的开放;三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高职教育模式的开放。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外较为广泛,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是当今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至今也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
二、我国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教师虽然有较好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功底,可一旦置身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之中,与他们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便存在着很大的反差。首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而传统“三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两者在教育目标、理论基础、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次传统教学倡导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工学结合倡导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
2.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进一步探索这种实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外贸工作又是政策性、操作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外贸岗位相对于生产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人员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多数是流于形式。
3“双师型”教师和具有商务背景知识的教师不足。现有的师资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机会在企业进行较为长期的顶岗锻炼。教师实训技能指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外三种职教培养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体系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其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澳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提供者。tafe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技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体。tafe学院前身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最早的技术学院距今已有100年历史。至1973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明确提出将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联系起来,实行柔性的教育培训方式,专门从事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经历3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已成为全球成功的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之一,并且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了解以上三种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模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一是以企业为本,按岗位要求培训;二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教育主体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双轨制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各种培训。除这三类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外,还有多种新的培训方式与之并存,如产学合作培训、国际联合培训、驻外培训、岗位轮换培训、逐层选拔培训、互联网络培训等。
2.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有:组织实施工作业务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学习和工作方法的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意识的能力;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需密切关注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状况来决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
4.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领域的师资培训,为解决师资问题,各国在培养高质量的专职教师的同时,也形成了较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特别对于从企业聘请的专职教师,其职称、待遇应与其在企业所获职称无缝对接,无需从教师系列重新评审。
5.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指导。为解决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就业的矛盾,各国均重视职业指导,设立职业指导标准,部分发达国家设立专业职业指导员考试,颁发职业指导专业证书。
6.普遍采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方法。模拟公司或模拟工厂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边学边用,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的重视。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在资金的投入上,如征地、基建、实训设备等主要硬件设施建设都应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五、工学结合模式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1.自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教师发展理念的创新。在新形势下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师本身应从个体完善、自身发展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高职院校教师尽快从“要我学习”转变到“我要学习”的理念上来。
2.自主参与教学研究。实现教师发展、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一个艰辛而又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自觉的认识和自觉的实现。自觉的认识是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高度,去接触理论,理解理论,让其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作铺垫;自觉的实现是要教师积极地开展各种具有开放、动态、深厚和丰富意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
3.自主参与工学结合教学研究。使“研究”不再是纸上谈兵,使教师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研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自己的发展主人。
4.自主反思教学。学会自我发展、反思教学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和动力之源。工学结合迫使老师们不得不重新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反思,探索和尝试“教、学、做”三者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5.自主培训。自主培训没有固定的形式,主要是高职国贸实务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相关材料,请教他人或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或到企业和相关单位实践学习;记下学习所获或参加相关培训。每位高职国贸实务专业教师都应该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一段、学习一段,使教育和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
六、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能力,而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多层面的,内容是丰富的。只有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才能优化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使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取得长远发展,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兼具校内文化知识和企业岗位能力的外贸专业人才。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对工学结合给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带来的新挑战,教师们应该适时进行知识调整,积极学习,自主发展,以期自如应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更高要求。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主要包含了体系开放、机制开放和模式开放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要求高职教育体系的开放;二是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要求高职教育机制的开放;三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高职教育模式的开放。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外较为广泛,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是当今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至今也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
二、我国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教师虽然有较好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功底,可一旦置身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之中,与他们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便存在着很大的反差。首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而传统“三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两者在教育目标、理论基础、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次传统教学倡导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工学结合倡导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
2.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进一步探索这种实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外贸工作又是政策性、操作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外贸岗位相对于生产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人员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多数是流于形式。
3“双师型”教师和具有商务背景知识的教师不足。现有的师资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机会在企业进行较为长期的顶岗锻炼。教师实训技能指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外三种职教培养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体系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其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澳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提供者。tafe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技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体。tafe学院前身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最早的技术学院距今已有100年历史。至1973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明确提出将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联系起来,实行柔性的教育培训方式,专门从事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经历3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已成为全球成功的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之一,并且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四、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和借鉴
了解以上三种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模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一是以企业为本,按岗位要求培训;二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教育主体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双轨制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各种培训。除这三类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外,还有多种新的培训方式与之并存,如产学合作培训、国际联合培训、驻外培训、岗位轮换培训、逐层选拔培训、互联网络培训等。
2.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有:组织实施工作业务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学习和工作方法的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意识的能力;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需密切关注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状况来决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
4.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领域的师资培训,为解决师资问题,各国在培养高质量的专职教师的同时,也形成了较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特别对于从企业聘请的专职教师,其职称、待遇应与其在企业所获职称无缝对接,无需从教师系列重新评审。
5.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指导。为解决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就业的矛盾,各国均重视职业指导,设立职业指导标准,部分发达国家设立专业职业指导员考试,颁发职业指导专业证书。
6.普遍采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方法。模拟公司或模拟工厂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边学边用,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的重视。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在资金的投入上,如征地、基建、实训设备等主要硬件设施建设都应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五、工学结合模式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1.自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教师发展理念的创新。在新形势下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师本身应从个体完善、自身发展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高职院校教师尽快从“要我学习”转变到“我要学习”的理念上来。
2.自主参与教学研究。实现教师发展、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一个艰辛而又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自觉的认识和自觉的实现。自觉的认识是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高度,去接触理论,理解理论,让其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作铺垫;自觉的实现是要教师积极地开展各种具有开放、动态、深厚和丰富意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
3.自主参与工学结合教学研究。使“研究”不再是纸上谈兵,使教师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研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自己的发展主人。
4.自主反思教学。学会自我发展、反思教学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和动力之源。工学结合迫使老师们不得不重新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反思,探索和尝试“教、学、做”三者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5.自主培训。自主培训没有固定的形式,主要是高职国贸实务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相关材料,请教他人或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或到企业和相关单位实践学习;记下学习所获或参加相关培训。每位高职国贸实务专业教师都应该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一段、学习一段,使教育和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
六、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能力,而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多层面的,内容是丰富的。只有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才能优化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使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取得长远发展,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兼具校内文化知识和企业岗位能力的外贸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