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5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学风格 形成
  论文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内涵
  “风格”一词.在我国最早用于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如《辞海》中将其解释为作风、品格,是对人品性的全面评价;在西方,风格(style)一词源于拉丁语“stilus”,是指罗马人的一种书写器具。现代英语中风格(style)常指形式、形态、类型之意。如今,“风格”一词应用广泛,如决策风格、艺术风格、认知风格等。在教学领域,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意识因素。教学风格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常常来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够成为唤醒、激励教师生成自身教学风格的推动力量。教师必须重视个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创造独特的教学策略[2].才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知识因素。教师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教师所需的知识主要有自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教师要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理想的教师形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学科内容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每位教师都应该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精通课堂教学的管理知识,并在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3.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心理学将个性心理特征定义为“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气质是每个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每个人的所有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样体现出教师的气质,如胆汁质的教师易形成热情乐观的教学风格;多血质的教师易形成思维敏捷的教学风格;粘液质的教师易形成教学逻辑严谨的教学风格:抑郁质的教师易形成教态稳重的教学风格。性格与气质联系紧密,不同之处在于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较易变化。一个乐观开朗的教师的教学常常有生动形象;一个性情急躁的教师的教学常常会“开门见山”:一个墨守陈规的教师的教学则可能是“中规中矩”。在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同样是影响其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性心理条件,包括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例如一个擅长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一个擅长于社会交往的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益友”。
  (二)外在因素
  1.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可以被称为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摇篮,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发生,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可避免地会烙上学校特色的印记。一方面,学校类型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已有调查表明重点学校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同时强调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环境也会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这里的教学环境通常是指学校的教学氛围、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设施等要素。教师若在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教学就更易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而不是职称评比的功利行为中.而且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机会更多.有利于进发出教学认知的新火花.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一些影响。在城市任教的教师与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容易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最初在村小任教的卞小娟老师就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各种物质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数学教学,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4q”教学风格,成为全国名师。

  2.社会环境因素。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时代要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科举取士,要求教师教态庄重、治学严谨,就容易使教师形成古板的以宣讲为主的教学风格;现代社会推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容易使教师形成民主互动的教学风格。从国家传统角度上看,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认知角度也有不同。李如密通过将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定义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国外学者多将教学风格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相联系,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认识大多强调“个性”及“稳定”在教学风格中的重要地位,如程少堂的“教学风貌说”、王北生的“稳定表现说”、卢真金的“表现方式说”。
  三、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定信念、长时期、多途径地探索追求,才可能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树立主观意识
  每位教师都应该将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追求,主观意识能为教师提供心理暗示,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享受艺术性教学的乐趣,并逐渐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丰富实践性知识
  每位踏上教学岗位的教师都进行过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教师间没有多大差异,但有的教师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有的教师却只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原因在于,教育学专业知识虽然对教师教学有影响.但这些知识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并非教师真正具有的知识。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学科与理论知识、技巧性知识、个人实践知识、案例知识等多方面知识,具备情境性、具体性、综合性、经验性等特征,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行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7j由此可见,实践性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风格可以通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而逐渐形成。
  (三)自我反思相互借鉴
  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不同的教师在知识修养、个性特征与教学技巧上都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能力系统、教学优势等,有意识地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也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虚心学习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每位教师都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上一篇:浅谈“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

下一篇:试析送学生一个可透视未来的水晶球—激发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