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担当怎样的角色
发布时间:2015-07-10 08:39
班主任作为教学班的直接管理者,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作任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充当如下的多重角色。
一、在管理学生方面,当好“家长”的角色
班主任扮演的纯粹是“管理者”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学生心理需要;“自我中心倾心”严重,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不命令,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变相体罚或直接体罚。至使那群天真无邪的学生每每望见班主任那冷冰冰的面孔时,便畏之如虎,不敢接近,导致师生不能很好地沟通,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班主任应该是“家长”——当严父慈母。所谓严,不等于简单粗暴,独裁专制,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对学生要求要合理、适当、明确,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比如在学生违犯纪律时,你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批评的时候,要春风化雨,以情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让他们的人格自尊受到伤害;其次,你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方法,能个别谈的,不采取公开批评;能暗示的,就不明说,做到硬话软说,严话宽说。这种爱与护相结合,护卫学生的心灵使之积极发展、健康成长,创造促进学生成才的条件,力排各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侵蚀干扰。“减负”后,学生的空余时间多了,班主任应着重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节假日等空余时间里过得更有意义,使他们远离游戏室、娱乐厅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当然班主任这种爱要比家长之爱更为深刻理智。
班主任在管理中能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慈相济,这样学生才会觉得班主任可亲、可敬,自觉地服从教导,从而满心愉悦地“打发”减负后的多余时间。
二、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当好“导演”的角色
当好“导演”,就是在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开展、动手动脑,自己在“幕后操纵”,宏观调控,改变以往由班主任这个“演员”一手包办、自编自演,学生只能是看班主任“演戏”的怪现象。
“减负”后,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各种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为了避免课外活动的无序状态,班主任事先要制订好班级课外活动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并随时指导。
比如组织班上举行一次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的专题座谈会,班主任可让学生按计划的方案和要求去组织,自己可指点一下,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3分钟的发言,到时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结束后再由班主任总结一下,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锻炼,既练胆量,又练口才,这比起班主任满堂灌输那理论性的东西要实用得多。再如举办一次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己去动手,这对于扩展兴趣、提高发明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比起班主任拿一个现成的模具让学生照搬制作的效果好得多。
经过开展有指导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便能从繁重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既学得有兴趣,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演员),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导演)主要是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得益甚多,为形成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当好“导游”,就是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涉猎课外知识方面,指点导航。由于减负了,作业量少了,但不意味着没有必要的负担。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突飞猛进,减负后,学校应考虑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材,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生不单单是只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提高其素质,更多的是要涉猎些课外知识。课外知识来源比较广泛,可以从电视、书籍乃至网上去获得。但是这么多知识,如何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有效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营养呢?这就需要班主任一方面主动配合科任教师有针对地选择;另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地当好“导游”的角色,使每个“旅游观光者”——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能够自由地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中,浏览于无际的知识天地里。
拿阅读书籍来说,目前,各门各类的书籍多如山海,街头巷尾五花八门,其中也不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比如黄色和迷信的书刊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如果缺乏“导游”,学生便有可能走进误区,严重者还会模仿书上的行为以身试法,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道,进行广泛的调查,反复的筛选,编制出一份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并制订出阅读的计划和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大纲指定的阅读任务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但应注意以学生的自愿为原则。此外,还可结合读书读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比如读书经验交流、读后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成果。
实践证明,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学生的知识含量就会不断丰富。经过阅读,学生认识提高了,情操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造就,智力也得到了相应地开发。而且还会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便能使学生从“要我读书”向“我想读书”的角色转化,他们的素质就会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
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一、在管理学生方面,当好“家长”的角色
班主任扮演的纯粹是“管理者”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学生心理需要;“自我中心倾心”严重,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不命令,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变相体罚或直接体罚。至使那群天真无邪的学生每每望见班主任那冷冰冰的面孔时,便畏之如虎,不敢接近,导致师生不能很好地沟通,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班主任应该是“家长”——当严父慈母。所谓严,不等于简单粗暴,独裁专制,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对学生要求要合理、适当、明确,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比如在学生违犯纪律时,你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批评的时候,要春风化雨,以情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让他们的人格自尊受到伤害;其次,你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方法,能个别谈的,不采取公开批评;能暗示的,就不明说,做到硬话软说,严话宽说。这种爱与护相结合,护卫学生的心灵使之积极发展、健康成长,创造促进学生成才的条件,力排各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侵蚀干扰。“减负”后,学生的空余时间多了,班主任应着重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节假日等空余时间里过得更有意义,使他们远离游戏室、娱乐厅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当然班主任这种爱要比家长之爱更为深刻理智。
班主任在管理中能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慈相济,这样学生才会觉得班主任可亲、可敬,自觉地服从教导,从而满心愉悦地“打发”减负后的多余时间。
二、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当好“导演”的角色
当好“导演”,就是在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开展、动手动脑,自己在“幕后操纵”,宏观调控,改变以往由班主任这个“演员”一手包办、自编自演,学生只能是看班主任“演戏”的怪现象。
“减负”后,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各种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为了避免课外活动的无序状态,班主任事先要制订好班级课外活动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并随时指导。
比如组织班上举行一次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的专题座谈会,班主任可让学生按计划的方案和要求去组织,自己可指点一下,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3分钟的发言,到时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结束后再由班主任总结一下,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锻炼,既练胆量,又练口才,这比起班主任满堂灌输那理论性的东西要实用得多。再如举办一次科技小发明创作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己去动手,这对于扩展兴趣、提高发明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比起班主任拿一个现成的模具让学生照搬制作的效果好得多。
经过开展有指导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便能从繁重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既学得有兴趣,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演员),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导演)主要是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得益甚多,为形成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在指导学生涉猎课外知识时,当好“导游”的角色
当好“导游”,就是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涉猎课外知识方面,指点导航。由于减负了,作业量少了,但不意味着没有必要的负担。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突飞猛进,减负后,学校应考虑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材,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生不单单是只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提高其素质,更多的是要涉猎些课外知识。课外知识来源比较广泛,可以从电视、书籍乃至网上去获得。但是这么多知识,如何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有效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营养呢?这就需要班主任一方面主动配合科任教师有针对地选择;另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地当好“导游”的角色,使每个“旅游观光者”——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能够自由地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中,浏览于无际的知识天地里。
拿阅读书籍来说,目前,各门各类的书籍多如山海,街头巷尾五花八门,其中也不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比如黄色和迷信的书刊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如果缺乏“导游”,学生便有可能走进误区,严重者还会模仿书上的行为以身试法,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道,进行广泛的调查,反复的筛选,编制出一份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并制订出阅读的计划和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大纲指定的阅读任务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但应注意以学生的自愿为原则。此外,还可结合读书读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比如读书经验交流、读后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成果。
实践证明,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学生的知识含量就会不断丰富。经过阅读,学生认识提高了,情操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造就,智力也得到了相应地开发。而且还会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便能使学生从“要我读书”向“我想读书”的角色转化,他们的素质就会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
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上一篇:试论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责任
下一篇:试析多媒体教学的优势